汉传佛教有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吗?

作者&投稿:伍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有几个派系~

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一些学派和宗派。汉语系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等;藏语系佛教主要有宁玛派、噶当系、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此外还有希解、觉宇、觉囊、夏鲁等几个小派。其中格鲁派的规模最大。巴利语系佛教主要有润(又分摆罢、摆孙二个支派)、摆庄、多列(又分达拱旦、苏特曼、瑞竟、缅坐四个支派)、左抵四派(见中国佛教)。 日本:有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净土真宗、禅宗(临济、曹洞、黄檗)、日莲宗等;现代尚有属于日莲系的新兴宗派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等(见日本佛教)。 朝鲜:有曹溪宗、涅槃宗、太古宗和圆佛教等(见朝鲜佛教)。 斯里兰卡:早期有大寺派、无畏山寺派和祇多林寺派;现代有暹罗派、阿摩罗普罗派、罗曼那派等三大派(见斯里兰卡佛教)。 越南:有灭喜禅派、无言通禅派、草堂禅派、竹林禅派、了观禅派和禅净合一的莲宗派等(见越南佛教)。 缅甸:早期有僧伽罗僧伽派、末罗姆摩僧伽派、偏袒派、全缠派,现有善法派、瑞琴派、门派等。 泰国、柬埔寨、老挝:主要佛教宗派有法相应部和大部派。有点复杂。

在龙树与提婆菩萨之后,公元三、四世纪间,中观思想在如来藏思想,以及无着、世亲菩萨的唯识瑜伽思想发达的环境下,显得相当衰弱。公元六世纪,有佛护(公元四七○ -五四○ 年)以及清辨(公元四九○ -五七○ 年),主张「一切法无自性空」是了义说,以中论思想的立场,与主张「一切法无自性空」为不了义的瑜伽思想相抗衡,是为中观学的复兴。但当时,在瑜伽行派兴盛的环境下,清辨的思想,受其影响而有了改变,认为在世俗谛中,应采取瑜伽行派的说法,主张缘起法应该是有自性的。因为有「自性」的存在,所以论辩的双方,可以在这个「自性」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因而认为在论辩上,应该「自立量」,亦即必需提出自己的主张,才能评破别人的见解。因此,后人称清辨这一派,为「自立量论证派」。佛护则坚守龙树、提婆菩萨「一切法无自性空」的思想,不认为在世俗谛中的缘起法有自性,也不认为论辩的双方都能达成共识,所以采取「破而不立」的论辩立场,不提自己的意见,只从对方的主张中,找出他的矛盾与错误,而加以瓦解。后人称佛护这一派,为「归谬论证派」。
佛护的这一派学风,在月称(公元六○ ○ -六五○ 年)以后就衰微了。反而是寂护(约公元六八○ -七四○ 年)及其弟子莲华戒(约公元七○ ○ -七五○ 年),继承清辨的学风,而进一步在世俗谛上,与瑜伽行派的唯识说合流,主张「世俗唯识,胜义皆空」,而有更长远的影响。后人称寂护这一学派,为「随瑜伽行中观派」。寂护与莲华戒,后来进入西藏宏法,论破早先由中国唐朝传入的佛教系统,奠定了目前西藏佛教的基础。

没有,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是藏传佛教系统下,结合印度中观系统的经论和本地祖师的经论发展出的佛教理论,也不是完全的印度佛教思想。而在汉地,中观一系的思想理论在隋唐以前曾经有很辉煌的三论宗,始于鸠摩罗什译出龙树《中论》、《十二门论》与提婆的《百论》,以此三论为基本理论指导,故名三论宗,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间很兴盛,唐以后基本就与其他宗派融合而不再以单独面貌出现。

这个是存在的你可以在法华经里找到记载


你们怎么看他说的佛法可能是假的?
判别佛法真伪可以依三法印来进行。「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因为三法印是「印」证佛法真伪的标准,如同世间的公文...

唯识宗经典传承
要深入理解唯识宗(法相宗、瑜伽宗),首先需要对中观派有所了解。唐代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提到大乘佛法主要有两种学派,即中观学派和瑜伽学派。中观学派以龙树菩萨为始祖,主要经典有《中观论》和《十二门论》,后传至提婆菩萨,著有《百论》,与龙树的两论合称为“三论”。在中国,中观学派...

佛教中观是什么意思
3、佛教的一切义理都在中观义中,中观义理是佛教的纲领。中观派发挥了《大般若经》中空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人们的认识,甚至包括佛法在内都是一种相对的、依存的关系(因缘、缘会),一种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假名),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或自性(无自性)。

都说佛陀批评本体论.那请问佛陀生前真的批评过本体论或者把涅盘当做本体...
学习《定解宝灯论》时讲过:一切万法的本体,从名言角度来讲应该有两种,一个是空性的部分,一个是光明的部分。其中,对空性部分用哪一种量来抉择呢?应该用胜义量进行抉择。胜义量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般若经或者《中观六论》所讲的,中观应成派的不共四大因和共同五大因。以金刚屑因为主的各种因进行抉择时...

黄教六大寺是什么
故名。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格鲁派产生于15世纪初。一般认为,明永乐七年(1409年)甘丹寺的建造,标志该教派的正式形成。它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出现的教派,因护法王固始汗推翻噶举派藏巴汗而成为最大的一个教派。

法相宗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要深入了解法相宗,也需对中观学派有所认识,因为大乘佛法的主要流派包括中观和瑜伽。中观起源于龙树菩萨,以《中观论》和《十二门论》为核心,提婆菩萨则发展为百论,与龙树的二论并称“三论”。在中国,中观学派通过鸠摩罗什的传播,并由吉藏大师集大成,形成了著名的“三论宗”。狭义的中观学派,...

红教,白教的,黄教,花教,有什么区别?
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宗喀巴曾师从14世纪西藏各大教派如萨迦、噶举等,他针对藏传佛教中当时僧纪废弛、寺院生活腐化,而倡导宗教改革,提出僧人严格持戒、 不事农作、独身不娶,并加强僧院制度管理。关于修持,他主张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强调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

佛教的五部大论是哪些
龙树父子学说被称为“根本中观”。那烂陀寺大堪布月称菩萨造有《中论》的句释《显句论》和义释《入中论》,以及归摄中观实修窍诀的《入慧论》,无余开显了龙树中观妙义。此外,月称论师还著有《六十正理论广释》、《中观四百论广释》等大量论典,为阐扬中观应成派大空离戏的了义正见作出极大...

中国佛教有哪些派别?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小乘」在这里有轻视贬低之意,上座部与大众部本身也不接受这样的称呼,因此在佛教界一般称之为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也向北传播到了汉地,成为「汉传佛教」的主要组成部份。 显教与密教大乘佛教发展到后期,吸收了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发展出密],也称金刚乘。这一派认为其它教法都是都是...

想一门深入,但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经典,或者法门?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

凌源市15336631564: 般若中观思想知道是什么?谢谢 -
攸盆二维: 中观派,与瑜伽派对立,以龙树菩萨所著《中论》为基础,宣扬空观.其思想认为:由世俗名言概念所获得的认识,都属于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唯有依照佛理而直觉现观,方能证得的诸法实相,称为“真谛”.从俗谛而言,因缘所生法...

凌源市15336631564: 龙树菩萨、世亲菩萨、寂天菩萨、月称菩萨出生在古印度的哪个时代?哪些先出生哪些后出生? -
攸盆二维: 龙树菩萨,南天竺人,大约活动在公元150-250年之间,是非常重要的佛教人物,他开创的中观学说,是佛教从部派佛教(小乘佛教)转向大乘佛教起决定性的学说;世亲菩萨,大约活动在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末,西北印度人,贵霜王朝晚期,...

凌源市15336631564: 有没有哪位大哥帮忙给出一个天使体系,和佛教体系 -
攸盆二维: 已西方极乐世界为例子: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两位菩萨辅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

凌源市15336631564: 佛教里的空宗有宗什么区别? -
攸盆二维: 佛教中没有空宗、有宗这种东西.佛教中讲的空、有是讲的心性上的东西,空是让修行人离相,证清净心;有是让修行人不落断灭见,不落顽空.是故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与有是一如的,不二的.因此你说的所谓空宗、有宗,不是佛法, 有悖佛法宗义,当然也不存在空宗有宗的区别了.

凌源市15336631564: Madhyamika和Yoga两宗派对立,前者的中文译名是?两宗?
攸盆二维: Madhyamika:中观派 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空宗.因宣扬龙树的中道而得名.中观理论最早的阐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纪的龙树和他的弟子提婆.但...

凌源市15336631564: 大乘般若中观之智,帮我解释一下啊!! -
攸盆二维: 中观派是出自印度本土的大乘佛教的一派,代表人物是龙树菩萨,他做了一部论著叫《中论》是中观论的代表作.中观的主要思想是'八不缘起',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用这八对矛盾来说明诸法缘起性空. 而其根...

凌源市15336631564: 佛经里说的随应破是甚么意思 -
攸盆二维: 阿弥陀佛! 中观论者自不立宗,而是根据对方的逻辑,应机而破,称为随应破.月称论师主张直接通过应承辩破他宗自相有的说法,即可在所化机相续中生起证悟无我的智慧,故被称为“中观应成派”(随应破派). 望采纳,谢谢!

凌源市15336631564: 寻求佛教在中国的历史! -
攸盆二维:宗派源流-古印度 〔经量部〕 〔说一切有部〕 〔瑜伽行派〕 〔中观派〕 宗派源流--汉传佛教 论疏 宗派 《成唯识论述记》 《大日经疏》 《法华玄义》 《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