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中,踵,责,被,善,四个字的意思,有点多,先谢谢了

作者&投稿:兆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实词中阴,逸,素,居,四个字的意思,有点多,先谢谢了~

阴:
阴天,没有阳光,阴影、树荫;
日影;“故审堂下之阴”
暗中、暗地里;
阴险;
水南面,山北面;
人的生殖器;
哲学概念,与阳相对。

逸:
逃跑;
隐逸;
释放;
安闲、安逸;
放纵、放荡、过失;
通“佚”字,亡失、散失;
通“轶”字,超越。

素:
没染色的绢;
白色的;
空;“不素餐兮”
无荤腥的;“素食而分处”
清贫;“举清能,拔寒素”
朴素;
本质;“平易者道之素”
向来、一向;
旧交;“其他赴告,咸复于素”。
真情;“披心腹,见情素”

居:
坐;“居,吾与汝”
在、处于;“居辎车中”
居住;
住处;
留、停留;
处于某地位地方;“但布衣朝居宰相之位”
占、占据;“数各居其上之三分”
积蓄;“奇货可居”
平时;“居则曰”
虚词,用在某些表时间的此前,“居有顷”、“居顷之”、“居久之”。

在文言文中,“游”、“侧目”、“知”和“止”是实词时,由于语义环境不同,其意思也不相同。

一、游
“游”是实词时,既可充当名词,也可充当动词,还可充当形容词。
1、当“游”充当名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旗子边缘的流苏或锯齿状饰品。例如:《说文》:游,旌旗之流也。又如:《诗·长发》:为下国缀旒。再如:《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2) 江河的一段。例如:《诗·秦风》: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3)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例如:《文选·潘岳·射雉赋》: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
4) 古水名。例如: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5) 姓

2、当“游”充当动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例如:《吕氏春秋·察今》:其父善游。又如: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鱼游于沸鼎。再如: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
2) 流动,不固定。例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皆若空游无所依。
3) 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例如:噬肯来游。《诗·唐风·有杕之杜》:又如:《礼记·曲礼》:游毋倨。注:“行也。”再如:《礼记·王制》:膳饮从于游。注:“谓出入上观。”
4) 结交;交游。例如:《史记·郦生传》:此真吾所愿从游。又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再如: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息交以绝游。
5) 游说;宣扬。例如:《列子·汤问》:孔子东游。
6) 孝察,学习。例如:《后汉书·张衡传》:游于三辅。
7) 出访。例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劝东游。

3、当“游”充当形容词时,其意思如下:
虚浮不实。例如: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等。


二、侧目
“侧目”既是复音词,也是短语。其不同的意思如下:
1、不敢正视,形容畏惧。例如:《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又如: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序》:“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
2、斜目而视,形容愤恨。例如:《汉书·邹阳传》:“今爰盎事即穷竟,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於贵臣矣。”又如:宋 欧阳修《书简·与孙威敏公》:“至於辨谗谤,判忠邪,上不损朝廷事体,下不避怨仇侧目,如此下笔,抑又艰哉!”

三、知
“知”是实词时,既可充当动词,也可充当名词。
1、当“知”充当动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本义:知道。例如:《玉篇》:知,识也。又如: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再如:《庄子·外物》:心彻为知。
2) 懂得,了解,理会。例如:《史记·李将军列传》: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又如:唐·韩愈《杂说》:食马者不知。再如:唐·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
3) 主持;管理。例如:《国语·越语上》: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
4) 识别;区别。例如:《淮南子》: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5) 赏识。卢仝《有所思》: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6) 要好。例如:《楚辞·九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又如:《汉书·李广苏建传》:张胜相知。
7) 感到,感觉,察觉。例如:(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又如:《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明·高启
8) 参与。例如:《左传·成公十七年》: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

2、当“知”充当名词时,其不同意思如下:
1) 知识。例如:《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又如:《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 知觉。例如: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又如: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3) 知己。例如: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又如:李商隐《凉思》: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4)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又如:《论语·里仁》:择不处仁,焉得知?再如:《列子·汤问》:汝多知乎?

四、止
“止”既可充当名词,也可充当动词。
1、当“止”充当名词时,其意思如下:
本义:脚。例如:《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又如:《仪礼·士昏礼》:北止。注:“足也。”再如:《易·噬嗑》:屦校灭止。

2、当“止”充当动词,其不同意思如下:
1) 停住,中断进程。例如:《广韵》:止,停也,息也。又如:《吕氏春秋·下贤》:亦可以止矣。注:“止,休也。”再如:《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2) 阻止,不让进行。例如:《列子·汤问》:笑而止之。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止臣。再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使人止晋鄙。
3) 驻守。例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4) 居住。例如:《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又如:《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止文殊院。
5) 停留,逗留。例如:《搜神记》: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又如:《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止,使……留下。)

踵zhǒng
①<名>脚后跟。《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②<动>走到;踏至。《孟子·滕文公上》:“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③<动>跟随。《汉书·武帝纪》:“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
④<动>继承;因袭。《汉书·刑法制》:“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
【踵见】接连往见。
【踵武】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

责zé
①<动>索取。《促织》:“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②<动>责令;要求。《促织》:“因责常供。”
③<动>责备。《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④<名>处罚。《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⑤<名>责任。《谭嗣同》:“救护之责,非独足下。”
zhài
①<名>欠别人的钱财。《冯谖客孟尝君》:“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②<动>讨债。《吕氏春秋·疑似》:“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后作“债”。
【责成】督促,要求人完成任务作出成绩。
【责望】互相责怪、抱怨。

被bèi
①<名>被子。
②<动>覆盖。《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③<动>加在……之上,加于,给于。屈原《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④<动>遭受;蒙受。《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论积贮疏》:“禹汤被之矣。”
⑤<介>表被动。《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①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②<动>分散;散开。《屈原列传》:“屈原至j江滨,发行吟泽畔。”
【辨】衾,被。先秦时,作卧具的“被子”不用“被”表示.小被称“寝衣”,大被称为“衾”。

善shàn
①<形>好;善良。《〈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愿无伐善,无施劳。”《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又】<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善。”
【又】<形意动>认为……好。《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
②<动>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
④<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善易能也。”
⑤<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⑥<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⑦<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⑧<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⑨<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若满意,请采纳)


文言文实词中,踵,责,被,善,四个字的意思,有点多,先谢谢了
【踵见】接连往见。【踵武】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责zé ①<动>索取。《促织》:“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②<动>责令;要求。《促织》:“因责常供。”③<动>责备。《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④<名>处罚。《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

《创新听读》疑人窃履文言文答案
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 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1.文中的友人是个___ 的人,因为___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

文言文疑人窃履断句
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注释】①踵:到, 走到。 ②缪:“谬”,错误,荒谬。1.文中的友人是个___ 的人,因为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初中文言文实词大全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 故 ①鸠曰:“何故?” 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故直使楚矣 ④公问其故 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

晏子使楚的文言实词20个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不肖:不才。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

泉州承天寺文言文
1. 【帮忙文言文翻译一下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 泉州承天寺奇景很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突发奇想,要挖掘百井认为兆,后来功亏其一而停止。 井上有几处建筑石塔,凡是苍蝇飞到塔上,无论多少,头都朝下,没有有微小差别的。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一枝梅影在石头上被隐藏了。 每年梅树...

王祎文言文
1. 文言文中啥意思,求文言文大神,这是我在看王苇对宋廉的评价中看到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

语文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大全。
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②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①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故可以断定其通“债”。②句中“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
1、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陈述或反问语气,用在句中,表提顿,相当于“也”。一般译作“嘛”“呢”“呀”等。也可不译。如: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于是焉河伯...

张耒集文言文译文
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 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例如本题C项,可联系上文“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和下文“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来判断出其“表明”的意思。 21. 试题...

台前县13537158180: 文言文实词中,踵,责,被,善,四个字的意思,有点多, -
邬疯依利:[答案] 踵zhǒng①脚后跟.《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②走到;踏至.《孟子·滕文公上》:“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③跟随.《汉书·武帝纪》:“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④继承;因袭.《汉书·刑法...

台前县13537158180: 120个文言文实词 -
邬疯依利: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台前县13537158180: 10个文言实词的例子
邬疯依利: 常见文言实词例析 盖 1、车盖,盖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 2、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超过,胜过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4、大概,大约,大致,表示推测推断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 1、旧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2、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

台前县13537158180: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是什么意思? -
邬疯依利: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

台前县13537158180: 文言文实词“通”意思和举例、出处! -
邬疯依利: 1、通达,通到 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沟通,接通 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游黄山记》)3、通晓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4、贯通 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5、通畅、顺利 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6、全部,普遍 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手打的,你可以买一本关于古汉语的译字译文的书,我这里的是《古汉语四库全书》,希望能够帮助你.)

台前县13537158180: 在文言文中什么叫实词什么叫虚词 -
邬疯依利: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 “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台前县13537158180: 总结下高考文言文常用的实词 -
邬疯依利: 文言文常用实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通假字 1.同音替代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通按) 2.音近替代 距关,毋内诸侯.(内与纳声母相同) 举酒属客.(属与嘱韵母都是u) 3.形近替代 ...

台前县13537158180: 文言文常见实词 -
邬疯依利: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 二、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册为主)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

台前县13537158180: 156个文言实词 -
邬疯依利: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比鄙兵病察 彻乘从当道 得定伐犯方 负赋更故顾 观归好号还 会惠及极计 济加假间简 见竭尽进居 举具俱聚遽 决类临虑论 漫灭明名命 谋难平戚启 强窃请穷求 取去全任入 善少舍涉生 胜师施实食 使释恃属说 素汤痛亡为 务徙狭鲜向 效信行形兴 修徐许寻业 遗贻夷异易 诣益阴引盈 余狱御缘远 云责章知止 致质众专周 走足卒作坐 布衣 菲薄 间隔 交通 节目绝境 其实 阡陌 亲戚 驱驰 问津 无论 牺牲 鸿儒 白丁

台前县13537158180: 文言文实词 -
邬疯依利: 〈动〉(1) (形声.从辵( chuò),禺( yù )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2) 同本义 [meet;encounter]遇,逢也.——《说文》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乃遇汝鸠汝方.——《书·序》诸侯未及期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