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为官的典范——郭子仪

作者&投稿:剧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古代人臣著名的典范除了郭子仪还有谁?~

秦没有。西汉霍光勉强点算吧。东汉也没有。三国魏晋南北朝应该也没有。隋没有。唐可能有房玄龄,杜如晦,狄人杰,宋辽西夏金元也没有(岳飞不算吧?),明没有。清我觉得也就是张廷玉好点吧。大家来讨论讨论啊。

历史上功高盖世的那些名将,有很多都不知收敛,弄得皇帝很下不来台,但是郭子仪却知道谦虚做人,服从皇上的命令,没有私心,所以得到皇上的信任,最后才得以善终。

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将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说他是功高盖世呢,他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包括评定了安史之乱,平定了大小叛乱,在吐蕃攻破长安的时候,率兵收复长安,其功绩在当时没有人能和他比肩,可以说天下都是他打回来的。

但是郭子仪和很多拥有很大功绩的人不同,他不主动邀功,一点也不自大,为人低调,行事也十分小心,对待皇上那是忠心耿耿,做人十分坦荡,官员可以随意进出他的府邸,他一点都不害怕,因为身正不怕影子斜,皇帝也完全不同担心,并且也会发现他完全没有谋反的意思,只是为天下老百姓,为了唐朝做事情,是一个真正的忠臣。

郭子仪的能力也很强,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保证了唐朝的安定,当时可以说是哪里有问题,哪里有了叛乱,没有人解决得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轮到郭子仪登场了,郭子仪总是把事情解决,保持国家稳定,皇帝也发现了,想要唐朝稳定,肯定不少了郭子仪,即便他功高盖世也没有对他有别的想法,他们一家也都对皇帝忠心耿耿,所以很多人都在朝野里为官,正是因为有了郭子仪才保证了唐朝的繁华,所以他成了少数功高盖世却得以善终的人。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刁难他,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以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以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前嫌尽释。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郭子仪处处做士兵的榜样。他领兵打仗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当时,连年战争,农村经济破坏,农民生活困难,负担很重,筹集军粮确实不易。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不顾自己年迈力衰,亲自耕种。在他的带动下,官兵在休战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动乱时期,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

郭子仪不仅得军心民心,事奉圣上也很忠心勤谨。无论是手握强兵,还是方临戎敌,诏命他何时入朝,他从未迟延过。在他被幸臣鱼朝恩谗毁,削去兵权后,仆固怀恩率10万大军进逼京师,正当用人破敌之急,朝廷恢复和加封他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之职,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他上奏说,自兵乱以来,纲纪破坏,时下与人比高低、争权势已成风尚流行,他希望朝中兴行礼让,就由自己开始实现。他还说,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惧怕盈满之患。等到秩序安定,仆固怀恩被擒,往昔的官爵决心一无所受。经过他再三恳让,才辞掉了太尉之职。但这位四朝柱石,卫国功臣,理应受到宠遇。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德宗尊他为“尚父”。他既富贵而且长寿,后代繁衍安泰。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员。孙子有数十人之多,当孙子来问安,他都无法分辨谁是谁,只是颔首而已。有一出戏《打金枝》,反映了他家兴旺热闹的场面。戏的故事是,郭子仪70大寿,全家的人全来拜寿,只有他的六儿媳升平公主没到。儿子郭暖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还斥责道:“你依仗皇父就不来拜寿,我父还不愿意当皇帝呢!”郭子仪知道儿子打了“金枝”以后,带着儿子就去向代宗皇帝请罪。代宗对郭子仪说:“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在历史上于成龙确有其人吗?
在历史上于成龙确有其人,有两个名字一样的同朝为官,是清朝名臣以及清代治河名臣,为区别称之为于成龙,小于成龙。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

曾国藩有哪些功绩?
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诸葛亮事迹
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

<三国演义>中,"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指谁?,你对此人的评...
但是我们爷俩对其中的一个人物看法却是出奇的一致,一致的对其奉若神明,这个人当然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二千年封建史上的一个完人,是一切文人臣子的典范。据闻唐宋两代,为官者读《出师表》而不落泪,便是不忠!这个说法无可考其出处,但是也足可见诸葛亮在历史上地位之褒高。 陈寿在《三国志》里言其...

张执浩传告后代人美文摘抄
阮瑀写过一首题为《驾出北郭门行》的乐府诗,借一个啼哭于街市的小儿之口,控诉社会的乱象,以及世态的炎凉,发出了“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的吁请,劝诫世人要遵守礼俗,不要虐待孤儿。诗歌的社会功用在这首诗里被彰显了出来,成为改造世道人心的重要手段。阮瑀去世后,年幼的阮籍通过苦读终成一代名士,琴棋书画...

请问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历史上怎么评价他呢?
在政治上,他被人称做刽子手,主要因为他对太平天国的残酷镇压 在为官上,他可以作为一个为官者的典范,主要是他的为官之道备受推崇 持家做人上,曾国藩名声还是不错的,影端身正,廉洁谨慎 他的做人处事之道至今仍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中国人 呵呵仔细研究一下曾国藩对自身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

历代名人中“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但在人事任用上,他发现很多问题,经调查得知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于是因绘制百官图,直斥吕夷简任人为私,升迁不公,从而得罪吕夷简被贬饶州。 梅尧臣曾写了首长长的《灵乌赋》,语重心长地劝诫这位不肯装糊涂的老朋友乖乖地做一只报喜鸟,不要像乌鸦那样只会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邑闾”。 对此,范仲淹回复...

介绍一下历史的著名人物
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谋杜断”。

清朝陈廷敬个人资料 怎么评价陈廷敬这个人
郭沫若便以国之栋梁为其取名,但是却不得陈光美喜爱,因为政治纠纷,争夺名利并非他们所追求的,还不如耕田种地,与世无争,过着太平盛世令人向往,遂郭沫若以“陈霖降露,恩泽于田”之意,取名为“恩田”。陈光美愈觉此名甚有深意,很是喜欢。怎么评价陈廷敬这个人 ?陈廷敬是平和时期为官的典范,他...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清官:每个都值得后世人敬佩,你知道几个?
而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第三位是张汤。张汤,西汉汉武帝时的著名酷吏。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谋反之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当然,如此张汤,下场自然很惨。元鼎二年,也就是张汤担任御史大夫的第六年,张汤自己被人举报,罪名...

乌当区19522371102: 有谁知道郭子仪是怎样的人?我想知道他的每一件事. -
荆霭固泰:[答案]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

乌当区19522371102: 郭子仪的言行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格 -
荆霭固泰: 子仪沉着有谋,勇敢顽强;忠恕宽厚,善于忍让;谦虚谨慎,进退有节.中国历代武将中,像郭子仪这样"天下以其身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功德圆满、富贵寿全的,实在不多见.郭子仪...

乌当区19522371102: 古代为官最成功的人是谁 -
荆霭固泰: 郭子仪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大臣史上唯一一人.满意请采纳,谢谢

乌当区19522371102: 唐朝郭子仪简介?
荆霭固泰: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乌当区19522371102: 功高盖主却能够得到善终,郭子仪做了什么,躲过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
荆霭固泰: 你好,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

乌当区19522371102: 郭子仪为什么不帮唐代宗李豫解决掉李辅国? -
荆霭固泰: 一、不帮的原因如下: 1. 善于明哲保身.郭子仪在战场上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一生却很少干预朝政,即使当了宰相也不具体过问朝中的政务,更不介入政客们的纷争.2.经验告之功高震主,认为权力一旦没了制横,就会造成严重后...

乌当区19522371102: 中兴名将一郭子仪告诉了我们什么 -
荆霭固泰: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乌当区19522371102: 郭子仪为什么能做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明 -
荆霭固泰: ①因为郭子仪侍奉皇帝竭尽忠诚.②因为郭子仪手握重兵,面临外敌入侵,皇帝征召,他从不顾虑自己的安危.(3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

乌当区19522371102: 郭子仪屏退侍女免祸患的故事
荆霭固泰: 唐朝大将军郭子仪,曾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过大功,得到肃宗的赞赏,晋封为汾阳郡王,朝中大臣也都很佩服他.郭子仪做了大官之后,不仅妻妾成群,而且拜访他的人也多了.在每次会见客人时,都有一大帮爱姬侍女相伴.但是每次卢杞来他都回屏退所有陪侍的妇女.留在郭子仪身边的几个儿子对此都感不解,问:以往父亲会见客人,总是姬妾满堂谈笑风生,为什么今天听说来人是卢杞,便赶走了所有的妇人?郭子仪告诉他们: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生来相貌丑陋,而色发蓝,我怕妇人们见了他会因此讥笑.卢杞为人阴险狡诈,要是有一天他得了志,一定会为了报这一笑之仇,将咱们全家斩尽杀绝.后来卢杞当上了宰相,果然谋杀了不少人,唯独郭子仪一家例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