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的差异

作者&投稿:许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

关中当然属于中原。
中原,是一个文化区域的范畴,对应着河西、西域、塞外、江南、岭南的文化语意,和如今的行政区划、地理区划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概念和关联。
关中,在文化区划上属于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的核心是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的,而非单一的河南,某省人狭隘到如此地步!)
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
在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区或北方地区。
其实,多看些古籍就知道真正的中原有多大了!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隋 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雍,即雍州、关中)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 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 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中原文化区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即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东、山西晋南以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的一小部分。

关中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和古籍上早有断言,一些抱有狭隘地域观念、居心不良的某些人再叫嚣也抹杀不了历史的真相。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没有头的中原还是中原吗?)
隋 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周都雍,即西周都陕西、关中,雍是陕西的旧称)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 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 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的榆林镇、宁夏的固原镇、甘肃张掖的甘肃镇这三边镇)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关中属于中原,这是常识。古人云:关中者,中原之龙首也。


中原,是一个文化区域的范畴,和如今的行政区划、地理区划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概念和关联。关中,在文化区划上属于中原文化区;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在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区或北方地区。


古中原地区的范围,首先并不等于河南全境;其次中原不是平原。其真正区域是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中部的渭河流域、山西中南部的汾河流域以及河南中西部的洛河流域为核心的地区。


而河南南部的信阳、南阳属于三苗(荆楚)文化区,另外,河南平原只占其全省面积的一半,所以中原不是平原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区域的概念。中原地区包括河南,但不等于河南,中原地区被河南人以偏概全了。苏秉琦先生的中华文化六大区系中已经颇有论述。另外,众多历史古籍中也将关中视为中原地区最重要的一部分,


如: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即指此地)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隋 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雍,即雍州、关中)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 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 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

其实,多看些古籍就知道真正的中原有多大了!




关中文化保留了那种粗犷的性格特点,而中原文化更多是礼仪教化。


《秋晚登城北门》翻译及赏析是怎么样的?
【作品原文】:《秋晚登城北门》陆游 <南宋>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词句注释】: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称为幅巾。藜:草本植物,用它的茎做成的手杖叫“藜杖”。卷...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注解
1. 高一文言文的原文翻译和注释 由于什么有敏感词语,不适合发表,课文原文和翻译无法贴出来,请见谅,或是给个邮箱,给您传过来,下面只是几课的注释。 《烛之武...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

佳人原文及赏析
爱创文化 2022-08-26 · TA获得超过4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27.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文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原文及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语文课文,过秦论的原文译文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

薛瑄原文_翻译及赏析
刚阳文化 2022-10-29 · TA获得超过646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

鸿门宴原文及译文
【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无情无耻无理取闹”原文出自哪里?
本剧抨击了宣扬暴力的“武侠文化”,并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模仿、讽刺与批判。其中演绎《无情 无耻 无理取闹》 一出戏的演员闫妮,沙溢现在都是娱乐圈演技派的代表,在《武林外传》后,闫妮出演了电影《大魔术师》和《画壁》等,其中《画壁》成为2011年国庆档票房冠军。沙溢凭借亲子节目《爸爸去...

潼关怀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

郦道元传翻译和原文
《郦道元传》翻译和原文如下:原文: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全州县19615069571: 关中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
连建竹沥: 关中文化和中原文化…

全州县19615069571: 汉朝文化于唐朝文化的对比 -
连建竹沥: (1)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都使东西方的现代文明人士崇拜和羡慕.但是两汉文化的形成较之中国上古时代文化的形成是起步比较晚的,它的形成基础则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从西部到中原,在汲取了华夏八方...

全州县19615069571: 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 -
连建竹沥:[答案] 两汉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黄河涛涛,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荡涤着千古人物,陶冶出不朽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两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最为辉煌的一页.从丰邑中阳里走出的一介布衣――汉祖刘邦,结束了秦...

全州县19615069571: 关中、中原,哪个才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
连建竹沥: 黄河流域啊 当然是中原了,黄帝 尧舜禹那个时代人们就聚集在黄河流域附近的 关中是不少王朝的发迹地,战略位子比较重要

全州县19615069571: 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诸如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以两湖为中心的荆楚文化,以山东为中心的... -
连建竹沥:[答案]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全州县19615069571: 为什么陕西省内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巨大? -
连建竹沥: 要知道陕西省内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陕南以及陕北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不管是从文化差异还是从方言上的差别都是非常的大. 首先我们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陕西省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文化差异最大的是陕南,由于陕西省的地理...

全州县19615069571: 历史上,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为什么差异这么大?中原的宫殿都刻的是龙?
连建竹沥: 其实,中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奉行“中庸之道”,凡事讲“和”.所以,中原是文明礼仪之邦,不奉行扩张政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象征智慧、威权.传说人祖太昊伏羲氏,人面蛇身,是为龙也.故,中国的宫殿多雕龙的图案.而西域文化是游牧文化.游牧民族,彪悍勇猛,逞强好斗,征服欲较强.历史上,中原经常被吐蕃、匈奴、契丹、回鹘等游牧民族骚扰,战争连年.太阳神象征权利、无所不能.

全州县19615069571: 仰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异同 -
连建竹沥: 仰韶文化就是后来的中原文化的前身(也可以说是一部分),中原文化石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

全州县19615069571: 中国历史上的“关中”和“中原”主要指哪些地方 -
连建竹沥: 关中,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渭河谷地,关中盆地,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全州县19615069571: 什么是中原文化?什么是楚文化?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他们是如何发生冲突的? -
连建竹沥: 中原文化是以河南为发祥地辐射周边的文化,是中华诸文化的母文化.依托根据是黄河流域. 楚文化是以湖北为根据地的文化,依托的是长江流域.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楚文化其实也是中原文化的分支,楚先人熊绎受封是楚文化的开始,但是楚国周边的国家部落都是蛮夷比较落后,最后楚国统一了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谋求向北发展,这时正值春秋首霸齐桓公时期,当时齐桓公提倡尊王攘夷抗拒北方的戎狄和南方的楚国,这便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冲突的开始,之后晋文公称霸,晋国继承齐国与楚国展开了历时百年多的晋楚争霸,这样楚文化渐渐融入进了中原文化,直至最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