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出处

作者&投稿:钭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要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用之的出处~

出自 ,意思就是圣人不会特意的使用武力,只有在逼不得已时才用.
...者,...也 是古文中典型的判断句格式.

《老子》

兵者,凶器也 这句很多古代先贤都曾记载有说过,比如孟子、孔子、老子。但是有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句的只有《老子》。
语出 , 李耳著,分道经,得经两部,建议你看版的.

意思就是圣人不会特意的使用武力,只有在逼不得已时才用.

出自《道德经》

拓展资料

原文:

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翻译: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阐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 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来描述道的特殊性与深奥性,而其实这个“道”虽然“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捪之而弗得”,但老子所言之道并不远人,这里只是老子用“玄”来强调他所言之道与当时社会所言之道的差异性,并且阐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与根基性。
所以老子在后面的论述中又坦言,“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感慨道:“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老子所言之“道”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潦呵,独立而不垓,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句话意思是,在天地生成之前,宇宙中就有混沌的物体存在,它幽静无声,广阔无边,无依无靠又长存不改,它就是化育万物的慈母。“我”——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称它为“道”,命名为“大”。
由此得知,老子所言之道首先具有物质性,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原始动力源,并且它的存在独立而不可丈量,具有无限性。对于“道”这种力量,老子自己是无法给予它确切的描述的,所以他认为,道只是权宜之称。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出自《道德经》

意思是圣人不会特意的使用武力,只有在逼不得已时才用。

拓展资料: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原文: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出自《道德经》

拓展资料

原文: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翻译: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作品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

兵者,凶器也 这句很多古代先贤都曾记载有说过,比如孟子、孔子、老子。但是有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句的只有《老子》。

语出<道德经> , 李耳著,分道经,得经两部,建议你看<中华道藏>版的.

意思就是圣人不会特意的使用武力,只有在逼不得已时才用.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出处
出自《道德经》

兵者,凶器也,出处
原文出自《尉缭子·武议》:“故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巳而用之。”译文:武器,是杀人的凶器,战争,是暴力的行动,将帅,是掌握生杀的官吏,所以只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它。

兵者,凶器也 是什么意思
乃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白话译文:去年征战于桑干河源头,今年转战葱河河畔,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不远万里到这些地方征战,三军将士皆已耗尽了青春年华、衰老无比。匈奴人以杀戮掠夺为业,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结果只是白骨黄沙。...

兵者凶器也出自哪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出自《道德经》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出自《国语·越语下》

要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用之的出处
出自<道德经> ,意思就是圣人不会特意的使用武力,只有在逼不得已时才用....者,...也 是古文中典型的判断句格式.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是谁的词
《老子》兵者,凶器也 这句很多古代先贤都曾记载有说过,比如孟子、孔子、老子。但是有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句的只有《老子》。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的注释、译文
国家存亡的原因,在于道德的深浅,不在于强大和弱小;朝代长短的原因,在于风俗的厚薄,不在于富裕和贫穷。君主如果懂得这些,就会知道事情的轻重。所以我希望陛下崇尚道德而使风俗淳厚,不希望急于有功绩而贪求富强。爱惜风俗,像保护元气一样。圣人不是不知道严厉苛刻的法律可以使民众齐心,勇敢强悍的人可以...

“故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武器,是杀人的凶器,战争,是暴力的行动,将帅,是掌握生杀的官吏。 这句话出自尉缭子的《武议》。 《武议》 作者:尉缭子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

凶器什么意思
《国语·越语下》:“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后汉书·杜诗传》:“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唐 李白 《战城南》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宋 梅尧臣 《黄敏复尉新城》诗:“堂上千金子,捕以操凶器。”3. 指引起祸端的不祥之器。...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请举例说...
父父,子子 ”的儒家思想,又怎么能成为一个拨乱反正的指导思想呢。其实儒家思想是作为一种巩固统治的工具,统治者利用这个工具来对国家进行大有为政策,就像汉朝武帝时期一样。儒家思想是建立盛世的基础。而在一个国家遭受动乱之后,民众疲惫,百业凋敝。这个时候,道家的无为而治是最好的治国思想。

阳山县17891463848: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出处请介绍一下这句话的典故 -
边俩舒成:[答案] 《老子》 兵者,凶器也 这句很多古代先贤都曾记载有说过,比如孟子、孔子、老子.但是有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句的只有《老子》.

阳山县17891463848: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出处 -
边俩舒成: 出自《道德经》拓展资料原文: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翻译: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阳山县17891463848: 刀兵,乃不祥之器也!出自哪里?刀兵,乃不祥之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出自哪里? -
边俩舒成:[答案] 《老子》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

阳山县17891463848: 佳兵者不详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是什么意思? -
边俩舒成:[答案] 老子的话告诉我们,圣人之用武,非已之愿而实为忘身家而抱国情!个人的生与死系于国家的存与亡,国在人在,国亡人亡,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老子的无为而治,老子的蔑武尚文也有奋而跃起的时候,当圣人拿起兵器的时候,...

阳山县17891463848: 关山月的翻译及赏析...亲们知道的话请速回答 -
边俩舒成:[答案] 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 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

阳山县17891463848: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这首诗叫什么? -
边俩舒成:[答案] 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 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

阳山县17891463848: 谁知道李白 关山月的意思啊?要诗歌、意思、赏析、注释.意思要简单一些,就行了. -
边俩舒成:[答案] 原文: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

阳山县17891463848: 《关山月》李白诗的开头四句写了哪三种边塞图景? -
边俩舒成:[答案]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 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

阳山县17891463848: 求一些关于古战场悲壮,残烈或凄凉的古诗,词,赋,曲.有能力的话写出出处……谢谢^O^ -
边俩舒成:[答案] 《战城南》 作者:李白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 三军尽衰老. ...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阳山县17891463848: 刀兵,乃不祥之器也!出自哪里? -
边俩舒成: 《老子》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