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俅文言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点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挥麈后录》 “高俅本东坡小史” 文言文翻译 急急!!!!!!!!!!!!!!~

当时正碰上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等待通报时,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把高俅叫来问道:“你也会踢球吗(你也了解这踢球的技艺么)?”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我)会踢球”。于是赵佶便命高俅与他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你)可去给都尉王诜传话,就说谢谢他送蓖刀之事,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于是端王赵佶对高俅日益亲近。几个月之后,瑞王赵佶登上皇位。皇帝(赵佶)宠信高俅,对他眷顾甚深,不按次序提拔他,那些和高俅等辈的人引用高俅之事以请求皇上的恩典。皇上说:“你们怎么不和他一样有好的足技呢!”

值,当时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漫,随便;随意
惬,称心;快意
渥,深厚
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我自己翻译的,重点字词是网上找的,应该可信。

5.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6.请君入瓮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 文】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8.唇亡齿寒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10.盲人摸象
出 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

原文: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 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译文: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截竿进城《笑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




入木三分
《书断•王羲之》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 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 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译文: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
【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形容人很勤奋



杯弓蛇影《感事》
【原文】杯弓蛇影①
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翻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按图索骥
《汉书•梅福传》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
[译文]
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

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

高俅 故事

以北宋晚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水浒传》里,朝廷中有一个殿前都太尉(掌管军事的高官)高俅,这是个令人讨厌的反派人物,他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把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他时时出奸计与梁山好汉作对,最后还陷害宋江等人。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水浒传中,高俅是小苏学士的书童,南宋王明清认为小苏学士是苏轼,实属误读。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送给曾布,虽然苏与曾布分属新旧两派,二人在元佑年间是有所交往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交情。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所记载的曾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可以信赖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于是高俅又回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

发迹原因
出身寒微的高俅何以后来会青云之上?他发迹的原因是什么呢?《水浒传》中说他后来遇上了贵人,小王都太尉和内侄端王交好,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结识了端王(后来的徽宗),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 《央视版水浒传》中的高俅
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徽宗)的姑夫,《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却是一个招蜂引蝶之辈,冷落蜀国长公主。公主后来郁郁而死,气得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不过王诜却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徽宗在潜邸时,就常与之切磋,关系很好。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端王赵佶的相识。《挥麈后录》中说,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宋王朝在仕进制度上采用“扬文抑武”的政策,不过这是针对权力和威望而言的,武臣的俸禄和品级实际并不低。但既然文臣的地位占先,对其的要求也就比武臣高得多。有宋一朝,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要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而武臣体系相对望低权小但用人的资格方面比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对于高俅这类人物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 不过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有制度,没有边功,就不得为三衙的长官。徽宗为提拔高俅可谓煞费苦心,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以后升迁打下基础。《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说: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蹴鞠图

人物战功
高俅立过何种边功?史无记载, 但是刘仲武在崇宁三年(1104年)约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指挥得当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有学者认为可能当时高俅也参加了以
上战役。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及刘仲武在西边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他们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徽宗对此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了刘仲武,颇为恩宠,并悉命仲武的九子为官。从徽宗的表现来看,他是认为这是一次很大的胜利,高俅也有可能参与了其役,《挥麈后录》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高俅升迁的资本很可能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而刘仲武深知徽宗将高俅托给自己的目的,也有可能扩大高俅的功劳,做个顺水人情。这从高俅以后与刘仲武家的密切关系中可以看出。刘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錡担任大将。 赵怀德叛宋事件实际上是西夏联合青唐当地势力对北宋占领青唐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反扑,时间是崇宁四年初。刘仲武在这一事件中既不是指挥,也没有功劳,反倒有罪!他作为副将随高永年出兵救援宣威城,在高永年被帐下亲兵叛变送给了多罗巴被杀之后,刘仲武作为军中仅次于 高永年副将,不但没有稳住军心继续完成救援任务,反倒一路逃回西宁,坐看宣威城被围。两个月后才由其他两名将领带兵解去宣威城之围。而刘仲武也被监禁在秦州大狱。根据《十朝长编》的记载,刘仲武本来至少会被判流放,但因为贿赂童贯,所以不但没有流放,反而坐上了前上司高永年的位置。而高俅在崇宁四年的记录则是以客省使的身份随林摅出使辽国。此时高俅和刘仲武应该没搭上线。 大观二年克复积石军活捉臧扑征哥一役,童贯总领全局,军事上的临时总指挥是刘法。本来给刘仲武安排的任务是堵住臧扑征哥的退路,但刘仲武利用其他几路军队的胜利,冒险派自己的大儿子刘锡进入溪哥城劝臧扑征哥投降,获得成功。实际上这是利用自己儿子的性命博老子的富贵啊!事后童贯大概认为刘仲武有抢功之嫌,就没有特别强调刘仲武的功劳。而刘仲武这一功劳得以彰显是在政和年间,徽宗许其荫补一人,享受这一指标的就是老大刘锡。从这个角度看,刘仲武和高俅的关系应该是在政和五年攻打西夏时建立的。 政和五年刘仲武率十万大军攻打西夏臧底河城,大败而回。用《宋史·夏国传》的话来说,就是“秦凤第三将万人皆殁”。而宋史大约是为尊者讳的缘故,把王厚拉来陪绑,说王厚贿赂童贯,但据《建昌乡土志》墓志铭部分记载,王厚已经在大观元年下葬。一个死了八年的人怎么可能跟刘仲武一起领兵出战?怎么可能去贿赂童贯?所以真有贿赂行为,那也是刘仲武干的。高俅估计也帮忙说了好话。搞不好高俅正是此战的监军。 颇有手段 也有人认为,如果高俅仅仅是因踢得一脚好球而得到皇帝宠爱以至平步青云。这未免小看了高俅。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还是有些手段的,所以能居高位数十年而不倒。首先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志大才疏,好名贪功的心理。高俅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同时这个人还有一个好处,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除了他与刘仲武家保持密切关系外,对他原来的主人苏轼一家也颇为照顾。一些野史上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
恃宠营私
但是高俅贪欲很重,有学者指出,靖康年间,政治风云变向,有大臣上书揭露了高俅恃宠营私的罪行。《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高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这还不算,而且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如果你没手艺,那么只能花钱再雇工匠。有钱的,就可以免于操练;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于是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以至当国家危急,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很快瓦解,其罪是难容的。
逃过一劫
靖康元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贯、高俅各带领若干胜捷兵和禁军也赶到与之汇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 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但是徽宗的宠臣们却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在到达泗州后不久,童贯便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以胜捷兵三千扈从渡淮如淮阳。高俅以禁卫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贯扈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控扼淮津”,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史书上说,当时随从皇帝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都被连坐杀死,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钦宗下旨处死。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蔡攸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恶人未必全有恶报,这也能算是历史留下的遗憾吧。

李若水字清卿①,洛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
读过《张衡传》、《屈原列传》之后我们就会明白,这是人物传记开头的常用写法,但是看到注释符号后,必须立即看文后的注释。注释为:“[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显然,了解这一史实对理解下文很有帮助。有些同学有错误习惯,往往一口气读完了全文再读注释,那等于是放弃了一个现成工具而让自己去瞎闯。而在阅读中一开始就产生了错觉与误解,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褂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读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知道高俅是谁。“开府仪同三司”就肯定是官职名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具体是什么样的职务,在这里不清楚并没有关系。“故事”看到这样的双音节词就要注意,古代的双音节词往往与现代同一词语有不同的意思。如“烈士”、“牺牲”等与现代同类词均不同义。我们稍加回忆,应能记起《六国论》最后一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儿的“ 故事”原译为“旧事,前例”,显然,后面的一项释义用在这儿完全合适。
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躐跻”的注释为“越级升官”,那么“以幸臣”就是“凭着幸臣的地位”,高俅登上了不应有的显要职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自然就是他造成的罪恶了。他的罪恶程度如何呢?读过《水浒》的人也会知道童贯是个大奸臣,那么,“其罪当与童贯等”,就是说明他的罪恶应当与童贯的罪恶“等”。而“等”在《马说》中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之句,这儿的“等”有“等同”的意思,这一解释用在这儿当然也毫无问题。当然,按照平时的说话习惯,这一句也可翻译成现代文“他的罪行和童贯一样。”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很清楚,“得全首领以没”这句话中“没”是中心词,在《过秦论》中“始皇既没”句中,“没”通“殁”,是去世的意思,这儿的“没”当然与此同义。其中的“以”就是状语与中心词之间的连接词,相当于“而”,翻译时也可不译。“首领”平时有两个意思:一是“头领”,就是统率一帮人的头子;一是“首级”即人的脑袋。前一个意思在这儿讲不通,当然就用后一个意思。这样,“全”就成了“使……保持完全、完整”的意思。“有司”是常识性词语,这儿凭文意也能推断是管事的官员,“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根据“繁文缛节”这一成语,“缛”就是“繁杂”的意思,要为高俅的死加以繁杂的葬礼,就是厚葬,那么,“非所以靖公仪也”,自然就是“这种作法不能平息公众的议论”,“靖”就是平息的意思了。
章再上,乃止。
“再”是最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曹刿论战》中的“再而衰”,是“第二次击鼓士气衰退了”,“再”是“两次”的意思。奏章上了两次,皇帝才制止为高俅厚葬。由此可见,皇上并不是一看到奏章后就决定不为高俅“挂服举哀”的。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
首先看注释,“扈从”是“随从护驾”,说明李若水在这次出行中有保护皇上的责任,。“殊”有“特殊”与“很”、“非常”的意思,前者如《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遇”就是特殊恩遇的意思;后者如《采草药》中“古法采草药多用二、八月,此殊未当。”“此殊未当”就是“这种做法很不妥当”。那么,“帝殊有难色”这句中的殊,按照情理应用后者,这句就是“皇帝有很(或十分)为难的神色。”“扈从以行”,显然,这儿的“以”也是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行”的,与“得全首领以没”中的“以”用法相同。
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抢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急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曳”是古今同义的词,《口技》中有“曳屋许许声”,“曳”即为拉的意思。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金人十分阴险狡猾,他们逼迫钦宗换衣服,这是有意侮辱宋朝,以寻衅发难。作为扈从的李若水抢持皇上,痛骂金人,表现出了竖贞的民族气节,而金人对他施以毒打,“击之败面”,从文意可以推出,“败”是“毁坏”的意思,“败面”当为“毁坏了面容”。
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公曰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看了注释4就能知道,粘罕是“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这么一个重要人物扬言“必使李侍郎无恙”,这是他使用两面手法,妄图用软的一手收买人心,诱使李若水投降。然而李若水用绝食来回答他的阴谋。有些人劝他说国事已经没有指望,公曰顺从,明日就能得到富贵了。但是李若水竖定地表明了不事二主的决心。
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父母春秋高”,由于“春秋”一般表示时间,这儿的“春秋”自然就是“年龄”的意思。这儿是李若水的仆人劝他,考虑到父母年岁大,还是稍屈服一下,“冀得一归觐”,“觐”自然就是“朝见”、“拜见”的意思。然而李若水仍然不为心动,他已决心为忠君而死。不再顾及家庭,然而他又想到双亲年老要仆人“汝归勿遽言”。
“遽”在语文课文中多次出现。《肴之战》中,弦高用“犒师”的办法阻滞秦军进军同时,“且使遽告于郑”,课文中注释“遽”为“传车,古传送紧急公文设备。引申为急忙,立刻。”这一词义在其他课文中也能见到,如“遽扑之,入石穴中”。(《促织》)。“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指南录后序》)。这儿的“遽”都是“急忙”“立刻”的意思。那么,本文中的“遽”显然也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要仆人回南方以后不要急忙把李若水在金营的遭遇告诉他的双亲,以免使他们被突如其来的悲伤击倒。
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粘罕见自己的善手法无效,就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拥之去”,就是让士兵把他带去处决。然而李若水仍然毫无惧色,他对仆人谢宁说:“我为国死,职耳”,“耳”是表示限止语气的语气词,意思是“只不过是……罢了。”“职耳”就是“只不过是应尽的职分罢了”。
“奈何”是“怎么办”的意思,如《鸿门宴》中刘邦对张良说“且为之奈何?”意思就是“对这事怎么办?”“若属”就是“你们”,《鸿门宴》中就有“若属皆且为所虏”之句,那么,这儿的“奈并累若属何”就是“一起连累了你们可怎么办呢?”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李若水思想感情的另一面。一方面他为了忠于皇帝,为了维护宋朝的尊严,义无反顾地与金人抗争,把个人生命与家庭、亲人放置度外,一方面又深深地爱着他年老的双亲,想方设法减轻因他的牺牲而给双亲带来的悲痛。他虽因环境所迫无法做到忠孝两全,但他爱国爱亲的心是一致的。
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在上文中,“挝”是课文中未曾出现过的词。如果是平时阅读,查阅工具书就可知道它音zhuā是“击、打”的意思,但在这儿即使不知其确切的意思,阅读时也并不会影响对下文的理解。“血”的注释为“含血喷出”,李若水在敌人出击破他的嘴唇后仍然喷着满口血叱骂敌人,可见他是多么坚强刚烈。“切”我们平时阅读中能见到“激切”、“急切”、“迫切”等意思,“愈切”在这儿理应是“更激切”的意思。
“以刃裂颈断舌”,这儿的“以”与“刃”构成介宾短语,“以”应是“用”的意思。这段文字中“以”五处出现,对照一下,有“用”的意义的就只有这一处。
从最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看到金人的残暴令人发指,而李若水坚持民族大义,拼死斗争的情景更是惊心动魄。最后“年三十五”四字,更使我们感到他的生命虽然短促,但他的爱国精神将永垂华夏青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就是借助注释,运用平时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利用前后文意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通过这样的阅读使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词义、句意与文章主要内容。

以北宋晚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水浒传》里,朝廷中有一个殿前都太尉(掌管军事的高官)高俅,这是个令人讨厌的反派人物,他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把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他时时出奸计与梁山好汉作对,最后还陷害宋江等人。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水浒传中,高俅是小苏学士的书童,南宋王明清认为小苏学士是苏轼,实属误读。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送给曾布,虽然苏与曾布分属新旧两派,二人在元佑年间是有所交往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交情。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所记载的曾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可以信赖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于是高俅又回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

发迹原因
出身寒微的高俅何以后来会青云之上?他发迹的原因是什么呢?《水浒传》中说他后来遇上了贵人,小王都太尉和内侄端王交好,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结识了端王(后来的徽宗),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 《央视版水浒传》中的高俅
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徽宗)的姑夫,《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却是一个招蜂引蝶之辈,冷落蜀国长公主。公主后来郁郁而死,气得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不过王诜却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徽宗在潜邸时,就常与之切磋,关系很好。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端王赵佶的相识。《挥麈后录》中说,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宋王朝在仕进制度上采用“扬文抑武”的政策,不过这是针对权力和威望而言的,武臣的俸禄和品级实际并不低。但既然文臣的地位占先,对其的要求也就比武臣高得多。有宋一朝,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要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而武臣体系相对望低权小但用人的资格方面比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对于高俅这类人物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 不过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有制度,没有边功,就不得为三衙的长官。徽宗为提拔高俅可谓煞费苦心,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以后升迁打下基础。《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说: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蹴鞠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翻译
林冲刺配沧州,本想委曲求全,有朝一日得能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不料高俅指派陆谦等人追到沧州,要害他性命,燃起他心中复仇的火焰,但几天过去这种反抗的意识又渐渐淡漠。第六天,管营传唤林冲,说是抬举他,换他去看守大军草料场。此后命运如何呢?3.提问:林冲被换去看守大军草料场时的态度和到达草料场...

赵贞吉传文言文
8. 鲜于诜传文言文翻译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是唐剑南节度使鲜于叔明的后代。性庄重,刻苦学习。 考中进士,任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年间,天下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优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切合事理。 唐介和他是同乡,在上级官吏前称赞他,接连上书推荐他。鲜...

智取生辰纲翻译
您好!《智取生辰纲》翻译成白话文是: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喝令∶“快走!”他们到了黄泥冈。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 担子,到树荫下躺倒休息。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

求金圣叹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全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
求金圣叹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全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西西哩的小马甲 2018-03-31 · TA获得超过10.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84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其一:夏日七月,红红...

《水浒》(文言文版)在线阅读
《水浒》(文言文版)在线阅读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吗?好声音1718 2022-10-08 · TA获得超过55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水浒传 重要情节 原文及翻译 水浒传》简介《水浒传...

成语翻译:逼上梁山&闭门思过
但他仍对林冲之妻心有念想,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使得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得寸进尺,又派人火烧草料场。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翻译:,逼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文翻译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一个草料场。这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个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回到草料场一看,不禁...

求曹觐翻译 速!!求!!
《宋史·忠义一·李若水》译文: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原名李若冰。科举及第,担任元城尉(官职名)、平阳府司录(官职名)。经过考察,被认为是学官中的第一名,任命为济南教授(学官名),升为太学博士(学官名)。蔡京晚年恢复宰相职位,他的儿子蔡绦主持政事,李邦彦心里不...

韩缜传文言文阅读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7. 《明史.许文岐传》的文言文阅读 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置巡卒,...

水浒传1~30章概括,要逐章翻译
回到家里,为婆惜陪话婆惜不给招文袋,以官司相逼,宋江将刀杀之。 阎婆骗宋江至衙门告状,众公人不捉拿宋江。唐牛儿又来隔开阎婆,宋江逃走。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 知县想庇护宋江,只把唐牛儿问罪;阎婆再三哭闹,知县差朱仝,雷横捉拿宋江。宋江藏于家中,朱仝有意放走;雷横不捉拿宋太公。

大埔县132624379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若水字清卿 ① ,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 -
贸炉功劳:[答案]参考译文 李若水,字清卿,是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旧例,天子应该为他挂服举行哀悼.李若水说:“高俅凭宠幸之臣的身份而越级升到很显赫的地位,败坏军政,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应当与童贯...

大埔县13262437948: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什么意思 -
贸炉功劳: 高太尉(高俅)分三路出兵

大埔县13262437948: 乱自上生 - ----什么意思?谢谢 -
贸炉功劳: 所谓乱自上生是说社会的变乱,并不是普通人能够引导的,都是权臣、有地位的人变坏了风气.字面意思:乱是从上面生出来的.

大埔县13262437948: 水浒传翻译 -
贸炉功劳: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是《水浒传》的第一回,是楔子接下去的故事.我们由标题可以了解到这一回所讲述的两个故事:即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和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同时我们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王教头是什么人?他为何私...

大埔县13262437948: 水浒传中高俅因缘得贵幸的意思? -
贸炉功劳: 水浒传中,高球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只因他会踢球.所以受到皇上宠爱,因此后来也当了太尉.

大埔县13262437948: 求“李若水字清卿……年三十五.”翻译 -
贸炉功劳: 您好~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官任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凭着是君主所宠爱的臣子越级升官,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责...

大埔县13262437948: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简洁大概意思是? -
贸炉功劳: 选自水浒传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花和尚是鲁智深 豹子头是林冲.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故事简介: 林冲陪林娘子去还愿,看到鲁智深英雄了得,就聊了起来,不料高衙内看林娘子美貌,欲行无礼.林冲急忙赶去,终因他为顶头上司之义子放了高衙内.高衙内因想林娘子得病,陆谦献毒计,让高俅派人买宝刀给林冲,然后诈说高俅要看刀,令林冲带刀进高府.陆谦将林冲领入白虎节堂即高俅处理军务之地,诬陷他带刀进节堂有行刺之心,将林冲发配. 白虎节堂是处理军事的重地,没有允许尚且不许进入.林冲带刀进去,自是犯了大忌

大埔县13262437948: 英语翻译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 -
贸炉功劳:[答案]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官任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凭着是君主所宠爱的臣子越级升官,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责应...

大埔县13262437948: 高俅心腹意思是什么 -
贸炉功劳: 高俅是北宋末年的权臣,专权用事,为时人所恨,心腹是信赖的下属,高俅心腹自然是指为虎作伥的恶人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