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通假字: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徐公来,孰视之3曾益其所不能4困于心衡于虑5故患有所不避也

作者&投稿:甄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假字是什么,举例说明。~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现在一般使用的字,故认其为通假。举例: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具体请参见百度“异体字”词条)。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多。也有种情况是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
  同”和“通”的区别:
  “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 ”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通假的几种类型:
  ①同音通假,举例:
  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2、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3、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②形近通假,举例:
  1、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注:此种通假一般也同音近音,但归入形近通假
  ③近音通假,举例: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强项令董宣,斩杀气焰熏天的胡杨公主的一名家奴,被两名太监摁着脑袋,要他磕头向皇帝认错,他双手撑地,死不磕头,光武帝赞其执法严明、不畏强暴,赏钱30万,世称“强项令”,本人疑此“强”同“僵”,脖子僵直,太监使了很大的力气,年近古稀的他仍不低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④啥也不是的通假(就叫它三不沾通假吧),举例: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当:通“挡”;遮挡。动词。“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党:通“倘”;倘若,偶然。副词。“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吊:同“掉”;落。动词。“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名词。“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形容词。“军惊而坏都舍。
  蕃:通“繁”;多。形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动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同“返”返回,归来。动词。“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动词。“盖亦反其本矣。”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估:通“贾”;商人。名词。“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动词。“媵人持汤沃灌。”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动词。“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画:同“划”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还:同“环”;绕。动词。“秦王还柱而走。”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名词。“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恍:同“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恍惊起而长嗟。”
  麾:同“挥”;指挥。动词。“麾众拥豪民马前,”
  惠:同“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
  惛:通“昏”;昏乱糊涂。形容词。“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混:同“浑”水不筒,污浊,形容词。“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溷:同“混”、“浑”混浊。形容词。“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一伙。数量词。古代军队“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纪:通“记”;记载。动词。“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贾:通“价”;钱。名词。“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同“拣”选,择。动词。“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信义安所见乎?”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同“现”:出现。动词。“路转溪头忽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现在。副词。“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缰:同“强”;强大。形容词。“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疆:通“强”;强壮。形容词。“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介:同“芥”;小草。名词。“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动词。“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动词。“迥忆后街之屋。”
  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句:同“勾”;勾取。动词。“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距:同“拒”;抗拒。动问。“或走,或闭门旅距。”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决:通“诀”诀别,离别。动词。“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离别。动词。“辞决而行”。
  掘:同“倔”,顽强,固执。形容词。“掘强沙塞之间,”
  抗:通“亢”;高。形容词。“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亏:同“诡”差异,不适应。动词“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雷:通“擂”;敲击。动词。“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列:通“裂”;分裂。动词。“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脟:同“脔”切成块状的肉。名词。切成块状的肉。名词。
  没:同“殁”;死。动词。“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每:同“们”;词尾,表人的复数。“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莫:同“暮”;日落时,引申为“末”。“莫春者,春服既成,”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内:同“纳”,放人。动词。“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那:同“挪”;抽。动词。“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呐:同“讷”;说话迟钝或口吃,的句中的“只听得差拨口里”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畔:通“叛”;背叛,离开。动词。“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动词。“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旁:通“傍”依附。接近。动词。“吾灵尚依旁汝也。”
  禽:通“擒”捕捉。动词。“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诎:同“屈”;弯曲。动词。“诎右臂支船。”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阙:通“缺”;缺点。名词。“必能裨补阙漏”
  善:通“缮”;修治,拭擦。动词。“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沈:同“沉”:程度深。副词。“沈醉不知归路。”
  识:通“志”;记住。动词。“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动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食:同“饲”;喂。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式:通“拭”;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名词兵车不式。
  逝:通“誓”;发誓。动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受:同“授”给,与。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形容词。“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悦”高兴,愉快。形容词。“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竦:同“耸”;高。形容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词。“死者太半。”
  涂:同“途”,道路。名词。“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土:同“仕”作官。动词。“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橐:通“托”;托付,委托。动词。“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亡:同“无”;没有。副词。“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罔:同“网”;罗网。名词。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应答声。象声词。“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文:同“纹”纹理。名词。“其中多斑文小鱼。”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希:同“稀”稀疏,少,罕见。形容词。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同“稀”;稀少。形容词。“鼓瑟希,铿尔。”
  熙:同“嬉”;欢乐,快乐。形容词。“其余则熙熙而乐。”
  县:同“悬”挂着。动词。“胡瞻尔庭有县廛兮?”
  县:同“悬”;挂,动词。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乡:同“向”;对着,朝着。介词。“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向:通“响”;响声。名词。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羞:同“馐”;食物名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虚:同“墟”,市。名词。“之虚所卖之。”
  畜:通“蓄”;积聚,储藏。动词。“故其畜积足恃。”
  炎:通“焰”;火焰。名词。“顷之,烟炎张天。”
  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通“宴”;饮宴。名次。“集宾友酣燕。”
  燕:通“宴”;玩乐。“桓公每游燕,辄命袁、伏。”
  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
  邀:同“要”要挟。动词。“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要:同“邀”;约。动词。“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要:同“邀”;;邀请。动词。“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耶:通‘爷”;父亲。名词。“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夷:通“怡;平和,和悦。形容词。“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已:同“以”;同“以”“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已:同“矣”;了。语气助词。“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已:同“矣”;了。语气助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以:通“已”;太甚。副词。“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以:同“已”;止。动词。“无以,则王乎?”
  佚:同“逸”;安逸,安闲。形容词。“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益:同“溢”;涨水。动词。“澭水暴益。”
  逸:通“佚”;散佚。动词。左忠毅公逸事。”
  翼:通“翌”;明(天)。名词。“翼日进宰。”
  阴:通“萌”,树荫。名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通“荫”,树荫,名词。“也傍桑阴学种瓜。”
  阴:通“荫”;绿荫。名词。“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更。副词。“殆有甚焉。”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再。副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与:同“欤”;吗。语气助词。“可得闻与?”
  与:同“欤”;吗。语气助词。“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同“欤”;呢。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
  豫:通“预”;预先,事先。副词。“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员:通“圆”;圆形。名词。“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原:同“源”源泉。名词。“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圆:同“圆”;圆形。名词。“多平方,少圆。”
  芸:同“耘”;锄草。动词。“植其杖而芸。”
  暂:通“渐”,欺诈。动词。“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名词。“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曾:同“增”;增加。动词。“曾益其所不能。”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名词。“与旃毛并咽之。”
  沾: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振:通“震”,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形容词。“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动。动词。“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振:同“赈”;救济。动词。“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征:同“徴”;证据。名词。“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枝:同“肢”;肢体。名词。“为长者折枝,”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名词。“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祗:同“只”;只是。副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通“值”;价钱。名词。“昂其直,居为奇货。”
  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直:通“值”;值得。动词。史进道:“直什么?”
  直:通“值”;价值,动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指:同“旨”;旨趣。名词。“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名词。“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陼:同“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朝发枉陼兮,夕辰阳。”
  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住:通“驻”;动词“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著:同“着”,穿。动词。“著我旧时裳。”
  转:通“啭”;鸟宛转地叫。动词。“蝉则千转不穷。”
  椎:通“锤”;兵器。例句中前一个“椎”为名词,后一个活用为状语。“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 鄙。”
  濯:通“浊”肮脏,水不清。形容词。“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兹:通“滋”副词。兹,更加。“赋敛兹重”
  咨:同“谘”;询问。动词。“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卒:通“猝”,仓猝。形容词。“五万兵难卒合。”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词。“直上载公于上坐,”
  坐:同“座”;座位。名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作文分值还没有变
2.下面给你附上必背的古诗文
3.作文考什么就不知道了,你可以都看看

孔子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行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杂说(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关雎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ēi)。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没有完,把你邮箱给我,我发过去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句其实没有通假字。“竦”在古代就有“耸立”之意,
西汉刘向撰《说苑·政理》有“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阤”句
“竦峙”一词出于汉 张衡 《西京赋》“ 通天 訬以竦峙,径百常而茎擢。”

2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精审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使......增长。

4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违逆,阻碍

5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区别。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疑问语气词,吗。

8乡为身死而不受。——结合上下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
“乡”通 “向”,原先,从前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徧,通 “遍”,普遍

10玉盘珍羞直万钱。——直,本意为“正见,不弯曲”,在此处通“值”
“羞”,古即有“进献”、“精美的食品”、“熟的食物”等意,不是通假字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竦,通“耸”,耸立。
2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使......增长。
4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阻碍,使不顺。
5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区别。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疑问语气词,吗。
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假设,倘若。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徧,通“遍”,普遍,遍及。
10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佳肴美味。

1竦 ,通耸
2孰:通“熟”,仔细
3曾,通“增”,增加。
4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5 ”辟”通“避”,躲避


哪些是通假字: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徐公来,孰视之3曾益其所不能4困...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句其实没有通假字。“竦”在古代就有“耸立”之意,西汉刘向撰《说苑·政理》有“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阤”句 “竦峙”一词出于汉 张衡 《西京赋》“ 通天 訬以竦峙,径百常而茎擢。”2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精审 3曾益其所不能。——曾...

文言文的通假字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一些字形相似或发音相近的字,它们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以增加文辞的变化和表达的丰富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1. 乎\/于:表示处所或方向。2. 是\/之:表示属于、关于。3. 是\/於:表示动作、行为。4. 者\/之:表示主体或状态。5. 也\/乎:用于疑问句。6. 与\/及:...

苏轼赤壁赋通假字有哪些?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2、...

初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总结一、古今异义[1] 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如人、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 (1)变词。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叫“冠”,现在叫“帽子”;古时叫“牖”,现在叫“窗”。(2)...

三峡一文中有哪些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词语?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二、古今异义 1、或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三、一词多义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 绝沿溯阻绝...

常见文言文的通假字
假字就是用一个字代表几个意思,并不是别人想用通假字,而是当时还没有代表这个意思的字或者是经过时间的发展这个字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的意思已经完全不同了。 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

通假字有哪些?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问题四:苏武传的通假字有哪些? 通假字 1.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2. 与旃毛并咽之 ...

《赤壁赋》中的通假字有哪些?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

长虹饮涧文言文通假字
【通假字】 “铄”通烁 ,意思是 闪烁 。 “见”通现 ,意思是 出现 。 “扣”通叩 ,意思是 靠近 。 【有关诗句】 唐朝张骛《朝野佥载》:“赵州桥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长虹饮涧的原因】 因为下完雨后空气中充满了水气,当阳关一照,空气中的水发生折射,便出现了彩虹。 彩虹是...

《核舟记》中的通假字有哪些?并翻译。
1、诎右臂支船 (诎——“屈”,弯曲。)白话译文: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2、左手倚一衡木 (衡——“横”,横着)白话译文: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拣”挑选)白话译文: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4、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又”,用在整数...

临湘市15280943756: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哪个是通假字 -
戈尹久诺:[答案] 竦 应该是耸

临湘市15280943756: 哪些是通假字: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徐公来,孰视之3曾益其所不能4困于心衡于虑5故患有所不避也 -
戈尹久诺: 1竦 ,通耸 2孰:通“熟”,仔细 3曾,通“增”,增加. 4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5 ”辟”通“避”,躲避

临湘市15280943756: 竦字的通假字 -
戈尹久诺: 通“悚”.恐惧 竦,惧也.——《尔雅·释诂》 不戁(nǎn恐惧)不竦,百禄是总.——《诗·商颂·长发》 弃甲负弩,战竦而却.——《韩非子·初见秦》 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汉书·李广传》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鲁迅《药》 即拜(班)伯 为定襄太守, 定襄闻 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汉书·叙传》

临湘市15280943756: 观沧海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意义,词类活用,特殊成句 -
戈尹久诺: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临湘市15280943756: 文言文通假字 -
戈尹久诺: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集(语文版) 【七(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论语六则》)“罔(wǎ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临湘市15280943756: 找文言文中的通假字5个 -
戈尹久诺: 1、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 2、女忘会稽之耻邪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3、女忘会稽之耻邪 邪:同“耶”,疑问语气助词,呢,吗. 4、衣不重采 采:同“彩”,色彩. 5、振贫吊死 振:同“赈”,赈济. 翻译: 吴王赦免越王,越王勾践回国,使身体痛苦心情焦虑,把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就能仰头尝胆,吃饭也尝苦胆.说:“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不加荤菜,衣服不华丽,对人有礼,对客人热情,救济穷人慰问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希望这些能帮上忙,如有问题,欢迎留言.

临湘市15280943756: 文言文中高考常考的通假字有哪些 -
戈尹久诺: 高考语文常考必考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

临湘市15280943756: 初二 语文 初一,初二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 请详细解答,谢谢! (22 17:56:37) -
戈尹久诺: 中学通假字集 初中通假字表(1-2册) 通假字本字读音例 句释义出处 说悦yü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愉快《论语十则》 女汝r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你《论语十则》 知智zhì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聪明《论语十则》 还旋...

临湘市15280943756: 初一下语文全部的通假字
戈尹久诺: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表 通假字表(1-2册)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例 句 释义 出处 说 悦 yu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愉快 《论语十则》 女 汝 r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你 《论语十则》 知 智 zhì 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临湘市15280943756: 观沧海可分为几层,那些句子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
戈尹久诺: 全诗以“碣石”“沧海”展开,无论是写景还是写物,都无与伦比与这两个物成为对照,前呼后拥.全诗共分为3层意思: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实;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实写的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得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作用时:实写的作用是诗人勾勒出了大海包容万千的壮丽景色.虚写的作用是: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和诗人宏伟的抱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