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的通假字

作者&投稿:伍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有哪些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今若遣此?

2. 文言文中的常见通假字

假字就是用一个字代表几个意思,并不是别人想用通假字,而是当时还没有代表这个意思的字或者是经过时间的发展这个字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的意思已经完全不同了。

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

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

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

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

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例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通假字“读”代替了本字“逗”。

“读”音dú,“逗”音dòu。

3. 【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有多少种类型

文言文中的特殊字形一、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某个字的某一意项,古今的写法不同.比如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应使用“暮”字,表达“日暮”等意思时,却用了“莫”字.这是因为,该文写作时,汉字中尚没有“暮”字.“莫”字本身原意即今天的“暮”,后来又有了“不要”的含义.后世为区分这两个意项,又造了一个“暮”字.在“日暮”这个意项上,“莫”和“暮”即为古今字.二、异体字异体字,即某个字在某一意项上,有一种以上不同的写法,而这几种写法在该意义上是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很多在小篆向隶书转化时产生,也有一些后世产生的.比如,“花”字,还有一种写法是“芲”,观察这两个字就可以发现,两个字都由“草”、“人”、“匕”三部分组成.另外有“峰”与“峯”,“鹅”与“鵞”,“村”与“邨”等,都互为正体和异体.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某个意项原本有特定写法的字,但古人在写作时没有使用这种写法,而是用了另外一个字代替.通假字在古书成文时都已存在.使用通假字通常选择音同或音近的字.例如,“早”字,古书中经常用“蚤”字代替,此即为通假.注意:严格的说,“通假字”仅指上述第三种情况,而前两种均不属于“通假字”.对此,初中教材上一般也会予以标明(真正的通假字会写作“某字,通某字”,而其他的则写作“某字,同某字”或“某字,今写作某字”.事实上,这三种写法是不同的.语文课本自然会严格区分,但我估计可能很多同学甚至老师都忽略了).但在初中甚至高中教学和考试中,一般不要求对这三种情况进行区分,因此都称作“通假字”.。

4. 请问古文中的通假字是怎么产生的

文字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文现象.所谓通假,就是指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中学语文教材中,把一部分古今字也作为通假字来看待.通假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书写或传抄是笔误,或为图省事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人沿用下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了通假字.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在句中用它的本义、引申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如:“且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鸿门宴》)一句中,如果把“蚤”解释为“跳蚤”,这句话的意思就不可理解了.这时,如果从同音字角度找答案,把“蚤”看成“早”,全句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在这一句中,“蚤”通“早”.如上所说,古书中的通假字是同音(或近音)代替的产物,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同音字都可以互相借用.这里的借用是有条件的.一般地说,以下三种情形可以通假:(1)、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声旁字.(2)、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墨子.公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3)、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声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旁字.另外,音同或音近的字,也可以通假.如前面所列举的“蚤”通“早”就是一例.了解和掌握相当数量的通假字,学会通假字的辨认方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5. 古文中常用通假字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50 个) 1.案:通"按",察看 .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列传》)_ 2.颁:通"斑"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_ 3.板:通"版" .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板》)_ 4.倍:通"背",违背 .德也。

(《鸿门宴》)倍德也。(《鸿门宴》)_ 5.辟:通"避",躲避 .风雨也。

(《肴之战》)风雨也。(《肴之战》)_ 6.弊:通"敝",困乏,疲惫 .,追王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漂橹。(《过秦论》)_ 7.辩:通"辨",区别 .也。

(《逍遥游》)(《逍遥游》)伀 8.裁:通"才" .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促织》)恋 9.采:通"彩",色彩 .。

(《登泰山记》),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_ 10.飡:通"餐" .而反。

(《逍遥游》)反。(《逍遥游》)_ 11.唱:通"倡",倡导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¼¼(《〈黄花冈七十二烈士(《〈黄花冈七十二烈士_ 事略〉序》) 12.沈:通"沉" ..楚天阔。

(《雨霖铃》)雨霖铃》)_ 13.绌:通"黜",贬黜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屈原列传》)_ 14.垂:通"陲",边关 .。

(《白马篇》)扬声沙漠垂。(《白马篇》)_ 15.歠:通"啜",给水喝 .也。

(《勾践灭吴》)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勾践灭吴》)_ 16.趣:通"促",催促 .之。

(《西门豹治邺》)之。(《西门豹治邺》)_ 17.卒:通"猝",突然 .然边境有急。

(《论积贮疏》)疏》)_ 18.卒:通"猝",仓促 .合。(《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1 19.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一浸叫焠,俗称"蘸火"。

这里指 用药浸泡 .之。(《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_ 20.厝:通"措",放置 .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移山》)_ 21.错:通"措",措施 .。(《离骚》)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 22.道:通"导",引导 .之。(《货殖列传序》)道之。

(《货殖列传序》)渀 23.得:通"德",感激恩德 .我欤。(《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帀 24.雕:通"凋",凋谢,凋零 .。

(《采草药》)冬不雕。(《采草药》)＀ 25.尔:通"耳",表限止语气,罢了 .。

(《卖油翁》)尔。(《卖油翁》) 26.而:通"尔",你 .翁长铨。

(《记王忠肃公翱事》)事》)＀ 27.反:通"返",返回 .见之。(《荷蓧丈人》)荷蓧丈人》)＀ 28.不:通"否"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璧,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_ 29.父:通"甫" .。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30.共:通"供",供给 .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_ 31.酤:通"沽",买酒 .于市。

(《训俭示康》)示康》)谋 32.灌:通"盥",洗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礀 33.曷:通"何",什么 .故哉?(《五人墓碑记》)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_ 34.盖:通"盍",何不 .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_ 35.盖:通"盍",怎么 .至此乎? (《庖丁解牛》)《庖丁解牛》)騀 36.衡:通"横",横行 .击。

(《论积贮疏》)击。(《论积贮疏》)_ 37.还:通"环",绕 .柱而走。

(《荆轲刺秦王》)刺秦王》)＀ 38.堕:通"隳",毁坏 2 .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肴之战》)战》)_ 39.火:通"伙" .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辞》)《木兰辞》)＀ 40.或:通"惑"。想不通 .乎王之不智也。

(《弈秋》)弈秋》)_ 41.齐:通"剂",药剂 .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_ 42.贾:通"价",钱 例如:如有营,予佐尔贾。

(《记王忠肃公翱事》) .. 43.戒:通"诫",告诫 .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婉贞》)_ 44.距:通"拒",把守 .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宴》)＀ 45.决:通"诀",诀别 .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状,辞决而行。

(《信陵君窃符救赵》)_ 46.菁:通"精" .华,付之一炬。(《〈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略〉序》)＀ 47.具:通"俱",全,都 .兴。

(《岳阳楼记》)兴。(《岳阳楼记》)仪 48.累:通"缧",绳索,"累臣",这里代俘虏 .臣衅鼓。

(《肴之战》)肴之战》)＀ 49.雷:通"擂",击打 .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之战》)战》)＀ 50.离:通"罹",遭受,遭遇 .忧也。

(《屈原列传》)(《屈原列传》)＀ 51.列:通"裂" .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别》)_ 52.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 ..也。

(《论积贮疏》)《论积贮疏》)_ 53.陵:通"凌", *** .迫死。(《〈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_ 54.录录:通"碌碌",平庸 ..,皆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遂自荐》)_尨 55.免:通"娩",分娩 .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勾践灭吴》)灭吴》)＀ 56.冥:通"溟",大海 .有鱼,其名为鲲。

(《逍遥游》)遥游》)吀 57.摩:通"磨" .灭,不可胜记。(《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_ 3 58.摩厉:通"磨砺",切磋,讨论 ..之于义。(《勾践灭吴》)之于义。

(《勾践灭吴》)_ 59.没。




文言文表示看
比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句话:“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本义是“恩惠”,但若按本义去解释,整句话的意思就不通了,所以“惠”是个通假字,当“聪明”讲,通“慧”。类似这样的通假字在初一阶段的文言文中还有“汤”通“烫”、“齐”通“剂”(《扁鹊见察桓公》,)“说”能“悦...

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有哪些?
2、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3、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4、以头抢地耳(“耳”通“尔”,罢了)。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喜悦)。6、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7、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只,仅仅)。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案...

文言文通假字教学设计
4. 小学文言文的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

有谁知道古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及假借字有那些
有谁知道古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及假借字有那些 古代人由于当时文字数量较少,故经常采用一些字来代替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尤其是上古文献时如何识别这些通假字或假借字呢,它们有什么规律吗谢谢各位老师的大力... 古代人由于当时文字数量较少,故经常采用一些字来代替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我们在阅读...

什么是文言文通假字
1. 古文中的通假字是什么意思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定义分类: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

初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种介绍作用,现在分别用“在”“向”“到”“对”“从”“同”“给”“比”“被”等介词代替了;结构助词“之”,改用“的”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文言文主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 1、……者,……也。

人教版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 1、通假字而置之其坐(坐: )反归取之(反:)略无阙处(阙: )土人谓之“傍不肯”(傍: )人皆伏其精练(伏: )2、古今异义至之市,而忘操之(操: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及: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今是判断动词)从其...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怎么判断?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是多查古汉语字典,看它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如果是,就得记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用得上了。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您好,我是一名高三生请问:文言文中的常见通假字有那些?越多越好!谢 ...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初中常用通假字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2、子曰:“学而时习之,...

常见古今异义字,通假字,词类活用。
九年级下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九下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 徐公来,孰视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曾益其所不能(曾,) 衡与虑(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指,) 寒暑易节,始一...

南川区13951536794: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通假字 -
闳钩米希:[答案]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16、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南川区13951536794: 文言文的通假字有哪些 -
闳钩米希:[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集(语文版) 【七(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论语六则》)“罔(wǎng)”:通“惘”,迷惑不解. 3...

南川区13951536794: 有谁知道古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及假借字有那些 -
闳钩米希: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

南川区13951536794: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有哪些 -
闳钩米希: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南川区13951536794: 小学文言文常用通假字 -
闳钩米希: (前一字是通假字,后一字是被通假字;“→”表示某字可通假作某字,“”表示两字可互相通假) A 爱哀 印→昂、仰 敖→嗷、傲、熬、邀 骜→傲 B 罢→疲 班→颁、斑 苞→葆、包 葆→保、宝 被→披 倍→背 辟→避、僻、阏、譬 敝→罢、蔽 弊...

南川区13951536794: 文言文中的常用通假字及注释 -
闳钩米希:[答案] 夹(挟) 昏(婚) 贯(惯) 女(汝) 帅(率) 而(汝) 而(尔) 共(供) 说(悦) 被(披) 大(太) 陈(阵) 亢(抗) 形(型) 序(绪) 冯(凭) 辟(避) 取(聚) 禽(擒) 音(荫) 知(智) 竟(境) 取...

南川区13951536794: 古文常用通假字 注解 -
闳钩米希: 夹(挟) 昏(婚) 贯(惯) 女(汝) 帅(率) 而(汝) 而(尔) 共(供) 说(悦) 被(披) 大(太) 陈(阵) 亢(抗) 形(型) 序(绪) 冯(凭) 辟(避) 取(聚) 禽(擒) 音(荫) 知(智) 竟(境) 取(娶) 能(如) 县(悬) 共...

南川区13951536794: 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有多少种类型? -
闳钩米希: 文言文中的特殊字形 一、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某个字的某一意项,古今的写法不同. 比如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应使用“暮”字,表达“日暮”等意思时,却用了“莫”字.这是因为,该文写作时,汉字中尚没有“暮”字.“莫”字本身原意即今...

南川区13951536794: 初中常见文言文通假字 -
闳钩米希: "说"通“悦",“高兴” "距"通“拒",“拒绝” "畔"通“叛",“背叛” "曾"通“增",“增加”

南川区13951536794: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
闳钩米希: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 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