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本性有不同的论述其中孔子荀子分别主张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佐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历史 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有什么? 请详细一点。~

1、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的马厩着火了,孔子知道后首先问有没有伤到人,然后才问财产损失,可见他尊重人的生命甚于自己的财产,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求。
2、提出"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反对统治者的暴政残害百姓,主张施行仁政,实现天下大同。
3、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并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能够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而不是损人利己,这是很高的精神境界。
4、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追求教育平等的思想。

  中华文化的代表,
  民族精神的化身,
  和谐社会的象征.
  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业绩是: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崭新格局;创立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脉;整理典籍,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播居功至伟.他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几位对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持续两千余年而不灭的伟大先哲之一.因此,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孔子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却始终坚持对清平政治的追求,对苛政暴君的批判,对传统美德的固守.他宏毅坚韧的人格、“仁者爱人”的胸怀、好学不倦的品质、见贤思齐的襟抱、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堪称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
  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仍,礼崩乐坏,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战.在这世事变幻无常,变革与创新并存的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却以罕见的担当精神,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际关系.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空想的成分,但可以说,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渴望正义与公理,向往和谐社会的象征.

  孔子没有关于人的本性的主张。应该是孟子。

  1. 孟子“性善论”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向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1. 以“不忍人之心” 论“本心”,确立性善论。孟子看重心的道德本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2. 由本心论本性,由不忍人之心得出‘四端’说,所以人才有“仁义礼智”四德。即将善这种本性看作生而有之的先验的。

    孟子的四端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3. 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只有尽自己的道德本心去行事,就可以认识了解到自己的本性是善的,在内心上不会抗争,由此知本性与本心。而了解自己的本心是善的就知天了。确认人的善来自于天将人的价值源头客观存在化。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4.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在这里,孟子明确提出并概述了他的“向善论”。

  2. 荀子“性恶论”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

  荀子说:“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又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孟子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仁义好比是熊掌,食色是鱼。荀子则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孔子对人性的看法可以从《论语·阳货》中看出,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们的本性是基本接近的,真正造成善恶改变的是后天的习惯以及所处的文化风俗,因此他对人的礼仪非常看中,对教育看中,而荀子则是大名鼎鼎的人性本恶说的提出者,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本性有不同的论述其中孔子荀子分别主张的是...
1. 以“不忍人之心” 论“本心”,确立性善论。孟子看重心的道德本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2. 由本心论本性,由不忍人之心得出‘四端’说,所以人才有“仁义礼智”四德。即将善这种本性看作生而有之的先验的。孟子的四端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

古代中外的思想家和哲人都对人有过界定,具体有哪些?
任何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即通过改变外界,而使自身更好地生存的能力)——其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群数目的壮大。故特定生物的所作所为,越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群数目的壮大,则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所以,通常而言,生物的智能程度越高,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而人类,是整个...

人之初,性本恶是中国古代哪家思想对人的假设
这是战国中后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我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有关的介绍如下: 中国古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以人性理论为基础对人的全面认识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和韩非等思想家,都有对人的本质的不同认识,对现今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性...

西方思想和中国人的思想有什么区别
1. 西方思想家主张:人性本恶,因此需要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所有的制度设计都是基于这一理念。2. 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人性本善,因此法律应当顺应人的情感和道德,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应基于这一原则。

中国古代思想家各自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儒家:孔子,主张“仁爱”,是有等级的爱,主张克己复礼,希望能回到西周的礼乐制度,有教无类,主张勤学而好问。孟子,继承并扩充孔子的言论。主张忠孝义,希望战火不再。荀子,性恶论者,认为人生而恶,只有通过学习礼义等思想,才能渐渐善良。2、道家:老子,主张“无为”、“道法自然”,"反者道...

重视并崇尚( ),是中国古代思想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非常重视人的精神世界。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就是一种强调精神生活的典型代表。君子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品质的完善,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家思想中的“道”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道家认为,通过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升华,可以达到道的境界,从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自然观。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以人文的眼光看待自然,而不是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的意义主要不在科学认知方面,而在人伦政治等精神价值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侧重从人文价值方面发现自然的意义.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是人文主义的,古代思想家主要在伦理、政治、审美超越等...

春秋战国时期,就主要思想家在治国方略,人际关系,教育,用人方面的人本主...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人性论的观点异同
首先我们要知道,孔子是不讨论人性的,儒家讨论人性是从孟子开始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后天不良的熏染让人性变坏。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还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因此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重点在于能否去行,知行合一。而国家也应当通过实行仁政,唤醒百姓心中...

通江县17861912970: 荀子和孟子各自对人性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丙阀舜止: 孟子“妈妈”和荀子“爸爸”的“隔空辩论”!孟子的性善论受到荀子的强烈批评.... 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就都丧失了.放纵人的本性,顺着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发生争夺...

通江县17861912970: 在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上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两个思想家是 A老子与孔子 B孔子与孟子 &... -
丙阀舜止: C 在针对人性的认识方面,老子和孔子没有明确的论述,而孟子则强调人性本善,荀子和法家代表则相信人性本恶,故此题中对立的应该选C.

通江县17861912970: 问:“人本善和人本恶”在中国古代分别由谁提出的?在外国还有谁?
丙阀舜止: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这两人观点很好找,我就不提供材料了.性恶... 都把人的欲望说成人的本性,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必须加以限制和改造. 这种性...

通江县17861912970: 中国古代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是什么?国外的思想家关于人的本性是如何论述的? -
丙阀舜止: 打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以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一直就是思想家讨论人性的焦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善源来自于恻隐之心,而荀子却以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所有的善都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孟子的性善论有本源、有主...

通江县17861912970: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双选) -
丙阀舜止:[答案] 庄子和墨子对人性的理解相近.他们都认为人性是秉承”天“的,这里的”天“是”三才者,天地人“的”天“,也就是说,是古代的一个广义的神传文化中的概念.而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天空.古人认为”天“也是有喜好的,比如”上天有好生之德“. 而...

通江县17861912970: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辩论.性本善这一方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辩论,请给我一些要点 -
丙阀舜止: 我们可以看看新出生的小孩,100天之内.那个时候,他善到,不会分别,不会执著,没有过多的妄想.无论谁抱他,他欢喜,不会认生.对自己父母那种爱,夫子有亲. 随著年龄的争长,被外界的污染,有了欲望,开始分别,执著,追求.不折手段,慢慢的学坏了. 所以本性是善的.恶的习气. 所以古人教学的书,都是人的本性.只不过是把这个本性保持的长远,不要有恶的习气.所以古代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些的是性德.本性里面本来的东西.不是谁开发的!

通江县17861912970: 中西古代思想家的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内容是什么 -
丙阀舜止: 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首先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人的本质不是一层不变的.

通江县17861912970: 人格的研究简史 -
丙阀舜止: 古代研究 人格特点的最早记载见诸文学与传记素描,随后又出现了对人格心理现象的解释和分类.在中国先秦时期,孔子曾多次论述人的个别差异,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认为差异来自环境和教养,但也承认素质是...

通江县17861912970: “性善、性恶”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对立的概念,讨论的是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还是恶的.下列话语属于性恶论的是( ). -
丙阀舜止: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出自《孟子•告子上》,B项出自《荀子•性恶》,C项出自《孟子•公孙丑上》,D项亦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著名的性善论持有者,而荀子是有名的性恶论持有者.“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正是在论证人性是恶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