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食”怎样读?是“sì”还是读“shí”?

作者&投稿:鄘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食读什么~

应该读shi(二声)
这里的一食是指吃一顿
是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hi(二声)和si(四声)
shi(二声)的意思是:吃
si(四声)的意思是:同“饲”,喂养
所以“一食尽粟一石”中“食”应该读shi(二声)
而在下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食”应该读si(四声)

读dàn

韩愈<马说>中这句话,是在<杂说四首>中这样引进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释]:第一个"食":一次喂食.第二个"食":是喂马者喂食.第三个"食":是因其能行千里而必需喂它那么多.
[释]:关于"食"字,<汉语大字典>保留了"多音读法"与"古义":在1846-1847页
"食":读(1)读shi二声[释义]:一米也,饭食.(2)读si四声[释义]:给人吃,供养.
喂养,后作饲.[古读}:<康熙字典>在1581页<古文通假会典>在415页考证了"食"字演变与读法."食"字宋以前多读si四声.<唐韵><集韵><韵会><正韵>
均读[祥吏切][相吏切]音寺.[古文]保留了读法:<国语 吴语>:"吴王乃戒令秣马食士"<补音>;食读饲.<汉书 食货志>:"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颜注:食读饲.
(供大家参考)

读sì,可以等同饲养的饲,饲养千里马一次可以消耗1石粮食
读shi,===千里马吃一顿可以消耗一石粮食
尽信书不如无书,关键自己体会理解,古文的标点都是后来加上去的,你想啊。。。。。。。。

念shí
食在这里当”一顿饭”讲
食,当其意思为”一顿饭”时(即名词)念shí
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当其意思为”供养”时(即动词)念sì
如:食马者(食:喂养)

读(shí)意思为"吃".古人把表示动作数量的词语置于动词前,如"一战",意为打了一仗,现代汉语则把这种数量词置于动词后.
句中"一食"的意思就是"吃一顿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顿饭有时要吃一石粮食.

应该念si(四声),它是通假字,同“饲”,是一顿饭的意思。


《马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

岳飞的论马韩愈的马说都阐述了什么道理
是在阐明一个道理,即必须先有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人,然后才能在万千的马匹中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驹.否则,即便有了这种好马,还不是等于无吗? 韩愈的这篇《马说》之所以具有广泛的影响,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韩愈在写作技巧上所取得的极大成功.本文的逻辑性很强,一环紧扣一环,而且是一波三折,反复论证,具有明显的...

<<马说>>的翻译~!~!急用急用~!~!
翻译如下:《马 说》 韩 愈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

<<马说>>的翻译
原来作者是在阐明一个道理,即必须先有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人,然后才能在万千的马匹中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驹。否则,即便有了这种好马,还不是等于无吗? 韩愈的这篇《马说》之所以具有广泛的影响,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韩愈在写作技巧上所取得的极大成功。本文的逻辑性很强,一环紧扣一环,而且是一波三折,反复论证,...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其”的用法。
唐代韩愈的《马说》一文曾先后被编入1994年和2001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可见此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但就是这篇名文,教材对此文结尾结尾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的“其”字注释有不当或“模糊”处理之嫌。先看1994版教材注释(第65页,注释⑧):[其真无马]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

马说中作者描述千里马被湮没屈辱而死的情形语句是?
马说中作者描述千里马被湮没屈辱而死的情形语句是?千里被埋没的具体情形是:策之不能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千里马被湮没屈辱而死的句子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马说》翻译fff
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

马说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尾,他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不以千里称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

浅品:韩愈《杂说四首》
例子中有正、反两面,更有说服力和辩驳力。杂说之三:《崔山君传》《崔山君传》说了两种人,貌丑而心美的人,另一种人是貌若潘安,却心如禽兽。韩愈观点鲜明:前者为人,后者不配称为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切不可以貌取人,而应观其言察其行。杂说之四:《马说》《马说》全文用了比的方式,...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88-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

莱山区13078214156: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到底该怎么解释 -
诸葛裘烈爽: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该怎么解释 韩素静在韩愈的《马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食或尽粟一石”.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把其中的“食”解释成“动词,吃”;有的老师解释成“量词,顿或者餐”.那么,“食”到底应该如何解释呢...

莱山区13078214156: 韩愈《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是念dan吧,可是我们老师非要说念shi,到底念什么呢?以后中考考到可怎么办呢? -
诸葛裘烈爽:[答案] 念dan 石,读音dan,作为计量单位,有两个用法: 1.容量单位.10斗为1石. 2.重量单位.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莱山区13078214156: 《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石”的读音到底是什么?《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石”的读音有时是shi,有时是dan -
诸葛裘烈爽:[答案] dàn ①[量]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②[量]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③[量]地积单位,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

莱山区1307821415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现代汉语意思?什么句式 -
诸葛裘烈爽:[答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出处: 杂说四·马说 杂说四·马说_古诗文网 [作者]\x09韩愈 [全文]\x0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莱山区13078214156: 用一句话归纳马说第一段的意思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诸葛裘烈爽:[答案]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莱山区13078214156: “一石”是多少在《马说》中,有一句话:“一食或尽粟一石”其中一石是什么质量单位?如果是,那么一石折合现在的国际单位(千克或克)是多少? -
诸葛裘烈爽:[答案] 一石是多少?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

莱山区13078214156: 《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字准确读音是什么字典上说“石”古音读“shi”二声,这是文言文,究竟该读古音还是现代文中量词:“dan”二声 -
诸葛裘烈爽:[答案] “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可以吃光一石粟.这里,“石”是粟的计量单位,读dàn.石,这里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现在粮食都称重量,古代是用斗量的.“石”还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三十斤为...

莱山区13078214156: 《马说》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读什么,是shi还是dan,请再标上声调.我觉得是读shi因为它好像是古代的一种测量单位,而我听到挺... -
诸葛裘烈爽:[答案] 其实都一样,“石”字在古代是测量单位,古代读SHI,但在现在人们认为因为“石”字在古代是测量单位,应该读DAN,其实可以互用.

莱山区13078214156: 《马说》里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到底是念“shi”呀还是念“dan”阿我们初二下学期换的老师,之前的老师告诉我们念“Dan”可现在老师又让... -
诸葛裘烈爽:[答案] Dan,"一石"是量词,证据: 《观刈麦》中的一句: "吏禄三百石(DAN),岁宴有余粮. 智能ABC中输入DAN在第二页第七个就是"石"

莱山区13078214156: 《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或”老师说以前的课本上解释为“有时”,但是现在的课本上没有这个字的解释了.老师又说教师用书上现在解释为“或许... -
诸葛裘烈爽:[答案] 有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