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课文分析?

作者&投稿:招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羚羊木雕》的全文解析~

《羚羊木雕》通过写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批评了重利忘义的思想,并含蓄地告诫父母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友情。课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6):写爸爸妈妈向“我”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

第二部分(17-23):插叙“我”和万芳之间的真挚的友爱。

第三部分(24-25):写奶奶劝解爸爸妈妈。

第四部分(26-结尾):写“我”被逼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

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①插叙手法的运用:所谓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相关的情况。它是一种局部写法,往往起到介绍人物身份、经历和社会关系的作用,或对某件事情来历起补充作用。文中介绍万芳情况的文字,说明了“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之深。也交代了“我”送木雕的原因,表明父母所作所为的错误。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母女交锋时语言、神态之间的对比、爸爸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对比都很鲜明。

③人物形象的细腻塑造:文中出现了六个人物,妈妈,爸爸,万芳妈是一个类型的人。在他们心目中,孩子的感情是没有分量的,对孩子粗暴,不懂得体谅、理解,这是他们的共性。但个性又有差别,如万芳妈和“我”的妈妈急躁些,而爸爸却显得平缓些。“我”和万芳自然是一个类型的人,其中万芳行侠仗义的形象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写得非常鲜明;奶奶虽然着墨不多,但奶奶体谅、尊重孩子的性格却跃然纸上。

22 羚羊木雕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子女的行为遭到父母反对,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子女有子女的理由,子女处于弱势地位,当然只得被迫服从,但是子女的心理受了伤害,子女与父母的感情多少要受点影响。

论是非,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子女靠父母培养。父母是主导的方面。子女的缺点也是父母的缺点,与其怪孩子自作主张,不如怪自己事前没有讲清楚。作者的倾向主要是批评父母的。若从“我”这一面去看,也有教训可以吸取。小时候毕竟幼稚,做什么事情跟大人商量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二、问题研究

(一)内容方面值得研讨的问题是:

1.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课文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

研究第一个问题,应该进行评论性阅读。不难看出,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当然女儿拿来送人,也是意料不到的,但是羚羊木雕给女儿时,讲讲这件工艺品如何名贵,让女儿增长点知识,防止损坏,也属常理。再则,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推而广之,包括大人在内,有事同人商量,都是必要的。由此还可以明白,凡事考虑不周,就有隐患,要消除隐患,就要尽量想得周到一点。

研究第二个问题,先要看看父母的做法有什么不好。他们这样做,使女儿非常伤心,从开头“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到结尾为反悔而伤心之至,始终被父母逼得难受。事情有没有别的处理办法呢?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研讨时可以让大家各显神通。例如,万芳妈妈说“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据此可以设想,“我”的妈妈如果委婉地跟万芳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会把羚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研究第三个问题,应该从文本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应该抓住几个关键,例如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父母的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句句生硬。课文又叙述“我”和万芳的友谊是多么真挚深厚,着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无情的风雨摧残了娇艳的鲜花。作者的倾向很明显:儿童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作者的褒贬倾向很明显,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大人总是不理解我们,由此形成代沟。应该承认孩子总是不大懂事,一方面,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是另一方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一家人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二)写作上可以研究一个问题: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作者劈头就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情节就紧凑了。可见,顺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时可以用插叙使场面集中起来。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

(三)语言文字的使用往往比理解困难得多,有的句子意思好懂,自己写东西要用类似的句子来表达的,却不能熟练地运用这种句式来表达,这跟平时不注意学习语言是有关系的。读一篇课文,除了从领会内容的角度去读,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去读之外,还应该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去读。看哪些句子自己不太会,要注意学习。本文有几个句子要留心揣摩。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人一点也不自私。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而为一”。

·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句子看似简单,不见得就会写。再举一例,比如“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哪一条裤子换哪一条裤子读者都明白,能写得这样简单明白,就是表达能力,试想,把话说成“我要把我穿的万芳的裤子跟万芳穿的我的破裤子换过来”,岂不太嗦了。

练习说明

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前,先默读几遍,遇到生字、多音字,要查字典。朗读中,注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体会课文思想感情,不但指课文整体,而且指一字一句。例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一句,要读出妈妈当时的心情,就要联系全文好好体会。读过全文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是“从非洲带回来”的,是家里的一个宝贝,妈妈的脾气又是那样沉不住气,一旦发觉女儿桌子上不见了羚羊,那是什么心情?是惊恐的,着急的。再调动生活经验,假如丢了钱包,一个人是什么心情,这样才能把这个句子的感情念出来了。

二 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本题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又是说话训练。既要求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如果不出现冷场,可以自由放谈,如果出现冷场,应该启发诱导。让学生跳读课文,看哪个地方不应该这样说,想一想应该怎样说才好。例如,妈妈逼我“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我”不应该跟妈妈顶牛,可以跟妈妈讲,自己不知道羚羊有那么贵重,自己没有征求父母同意就这样做,错了,讲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请妈妈冷静下来想想办法,事情就会好得多。

三 分甲、乙、丙三个小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并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所谓“代表”,就是代表其观点,因此先要把握各自的观点,这是辩论的立场,辩论应该由此展开。

教学建议

一、从议论是非入手,是最自然的做法

见到争执,旁观者自然就议论开了。阅读后学生自然有自己的看法要说,顺乎自然,可以让学生发表议论。议论人物的是非,就是分析,就是评论。议论又会推动学生反复阅读。

二、大体按“研讨与练习”的几道题目安排教学步骤

分角色朗读如安排于第一课时,辩论可安排于第二课时。分角色朗读之前,让学生默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默读后,应举例加以指导。例如,“我”说“没有卖……我送人了”,省略号表示说话是支支吾吾的,而且声音有些发抖,应该让学生试读一下,反复练习。分角色朗读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第二课时的辩论,应该预先作好准备,分好小组,让各组把握人物的观点,预测他方可能提出的观点,考虑如何应对。例如,“我”很可能说,爸爸说过是给我的,我就有权支配,有权送人,不能说我自作主张,既说给,又说没有允许我拿去送人,这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我”方这样说,“父母”方如何应对,应该有所准备。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 怦怦(pēng pēng) 树杈(chà) 寒颤(zhàn)

2.默读。

3.畅谈读后感。

4.再默读:看同学的观点哪一种更符合作品内容,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5.分角色朗读。

(1)各自练读。

(2)分好角色。

妈妈 故事叙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3)朗读。

6.内容研讨。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7.辩论的准备工作。

(1)根据学生意向,分甲、乙、丙三组,分别代表父母、“我”、万芳。并选定主持人。

(2)要求各组课外做好准备工作,反复钻研课文,准备辩论材料。

第二课时

1.辩论。

辩论30分钟,评议5分钟。评议先由学生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2.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______________多么仗义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俩形影不离。

(4)_______________管___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满不在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手里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二、有助于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些论述

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的考验。(马克思)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

三、有助于揣摩课文写作方法的一些论述

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

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

巴尔扎克也说,艺术作品的任务只是“布置方程式的符号,而并不想去解决它”。这并不是说,作者不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必根据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生活,而是说,作者的理性活动——他的观点和对生活的判断,应该通过形象的概括来表现,应该蕴藏在形象之中,让形象向读者说话,让读者从形象的深刻的感染中得到结论,从而对生活作出判断,加以解决。这是艺术的特征,也是艺术作品必须通过形象来再现的不变的规律。(唐)

四、课文点拨(宋子江)

1.全文脉络

先写妈妈追查、逼迫,再写爸爸讲出一片理由,批评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会怎样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

用奶奶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良行径。奶奶当不了家,使事情无可挽回。

虽然得到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的反悔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着力刻画“我”被逼讨回羚羊木雕时的痛苦心情,告诉父母“这样做多不好”!

2.词句点拨举例。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母女神态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就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 孩子
突然问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目光紧紧地盯着 小声地说

一动不动

十分严厉 低着头

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3)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4)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怕回家挨说”,也可见父母平日为人。

(5)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形象。

(6)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把羚羊递到她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小朋友间非常讲友情,一来一往,作了详写。友情如美丽的鲜花,现在面临风雨摧残。

(7)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

(8)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

(9)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都十分简练,形象十分鲜明。

(10)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被逼无奈的心理、动作、语言都描写得栩栩如生。

(11)“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责备口吻。

(12)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这种担心正见得“我”对友谊的珍惜。

(1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

(14)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

(15)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结尾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一、整体把握

本文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子女的行为遭到父母反对,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子女有子女的理由,子女处于弱势地位,当然只得被迫服从,但是子女的心理受了伤害,子女与父母的感情多少要受点影响。

论是非,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子女靠父母培养。父母是主导的方面。子女的缺点也是父母的缺点,与其怪孩子自作主张,不如怪自己事前没有讲清楚。作者的倾向主要是批评父母的。若从“我”这一面去看,也有教训可以吸取。小时候毕竟幼稚,做什么事情跟大人商量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二、问题研究

(一)内容方面值得研讨的问题是:

1.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课文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

研究第一个问题,应该进行评论性阅读。不难看出,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当然女儿拿来送人,也是意料不到的,但是羚羊木雕给女儿时,讲讲这件工艺品如何名贵,让女儿增长点知识,防止损坏,也属常理。再则,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推而广之,包括大人在内,有事同人商量,都是必要的。由此还可以明白,凡事考虑不周,就有隐患,要消除隐患,就要尽量想得周到一点。

研究第二个问题,先要看看父母的做法有什么不好。他们这样做,使女儿非常伤心,从开头“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到结尾为反悔而伤心之至,始终被父母逼得难受。事情有没有别的处理办法呢?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研讨时可以让大家各显神通。例如,万芳妈妈说“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据此可以设想,“我”的妈妈如果委婉地跟万芳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会把羚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研究第三个问题,应该从文本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应该抓住几个关键,例如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父母的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句句生硬。课文又叙述“我”和万芳的友谊是多么真挚深厚,着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无情的风雨摧残了娇艳的鲜花。作者的倾向很明显:儿童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作者的褒贬倾向很明显,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大人总是不理解我们,由此形成代沟。应该承认孩子总是不大懂事,一方面,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是另一方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一家人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二)写作上可以研究一个问题: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作者劈头就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情节就紧凑了。可见,顺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时可以用插叙使场面集中起来。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

(三)语言文字的使用往往比理解困难得多,有的句子意思好懂,自己写东西要用类似的句子来表达的,却不能熟练地运用这种句式来表达,这跟平时不注意学习语言是有关系的。读一篇课文,除了从领会内容的角度去读,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去读之外,还应该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去读。看哪些句子自己不太会,要注意学习。本文有几个句子要留心揣摩。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人一点也不自私。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而为一”。

·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句子看似简单,不见得就会写。再举一例,比如“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哪一条裤子换哪一条裤子读者都明白,能写得这样简单明白,就是表达能力,试想,把话说成“我要把我穿的万芳的裤子跟万芳穿的我的破裤子换过来”,岂不太嗦了。

练习说明

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前,先默读几遍,遇到生字、多音字,要查字典。朗读中,注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体会课文思想感情,不但指课文整体,而且指一字一句。例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一句,要读出妈妈当时的心情,就要联系全文好好体会。读过全文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是“从非洲带回来”的,是家里的一个宝贝,妈妈的脾气又是那样沉不住气,一旦发觉女儿桌子上不见了羚羊,那是什么心情?是惊恐的,着急的。再调动生活经验,假如丢了钱包,一个人是什么心情,这样才能把这个句子的感情念出来了。

二 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本题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又是说话训练。既要求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如果不出现冷场,可以自由放谈,如果出现冷场,应该启发诱导。让学生跳读课文,看哪个地方不应该这样说,想一想应该怎样说才好。例如,妈妈逼我“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我”不应该跟妈妈顶牛,可以跟妈妈讲,自己不知道羚羊有那么贵重,自己没有征求父母同意就这样做,错了,讲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请妈妈冷静下来想想办法,事情就会好得多。

三 分甲、乙、丙三个小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万芳。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并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所谓“代表”,就是代表其观点,因此先要把握各自的观点,这是辩论的立场,辩论应该由此展开。

《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子女,但并不尊重子女的友谊,也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本文所写的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急求<<木雕美人>>文言文翻译!!!人命关天
有一个叫白有功的商人说:在泺口河上看到一个人背着一个竹子编的箱子,手里牵着两头大狗。他从竹箱中取出来一个木头雕刻的美人,高大约一尺多,手可以自由转动,脸上身上的壮素栩栩如生。然后他又用一个小的锦垫作为鞍子披在一只狗的身上,然后把那个木头人跨坐在这条狗上。安置好以后,他呵斥这...

中国木雕的艺术特点
春秋战国的木雕工艺分成了建筑装饰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礼祭等不同的木雕行业。盛行漆绘木雕,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木雕女俑,俑体以长木削成,形体仅具轮廓大形,面貌、服饰皆为彩绘、鬓发整齐,是代表作品。汉代墓葬出土了很多动物木雕,如牛、羊、马、狗、猪、鸡、鸭等,另外也有车、马、船、耳环...

...驳 所谓全球气温变暖 的课文,有谁记得是什么题目么?
27 卖木雕的少年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语文园地七第八组29 古诗两首30 西门豹31 女娲补天32* 夸父追日 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1 山城的雾2 我爱故乡的杨梅3 小狮子爱尔莎4 在金色的海滩上5 七色花6 妙不可言的位置7 手术台就是阵地8 除三害生字表生字表(一)生字表(二)词语表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

什么材料适合用来木雕?
银杏木:又称白果木,也是制作木雕的上乘材料,产于我国大江南北。木材呈浅黄色,质地纹理轻软细密,有黄杨木外观,不易变形,久时色愈深,适合做浮雕与概括性圆雕。但因其有药用价值,属国家保护植物,当前用于雕刻材料极少。 二、木材干燥法介绍 人工干燥法: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干燥...

徽州木雕的徽州木雕艺术概述
纵观徽邑六县木雕艺术的规模,大的如民屋、祠堂、寺庙等建筑装饰,小的至日常生活用具和文房中笔、墨砚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木雕工艺的内容: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以及几何形体等图案,有写实的具象的,有写意的、变体(形)抽象的,可以说无所不包...

木雕龙柱是做什么的,放在哪里的,蕴含着什么含义?
一般放着展厅、接待、大堂进口等位置。最好不要再太阳下暴晒。

请专业大师分析一下我的五行还有别的之类的,名字应避开什么字_百度知 ...
请专业大师分析一下我的五行还有别的之类的,名字应避开什么字 我是1994年4月10日13点整出生女的还有适合什么职业我这个人智商比较高还有写写五行什么别的我不太懂我给200分那个一楼的你给滚.所有的东西我都要看个遍,你确定这个东西绝对不准么,对了... 我是1994年4月10日13点整出生 女的还有 适合什么...

...1点多出生的男请大师帮我看看命理我想买块木雕戴推荐下
我是1982年农历7月13中午1点多出生的,男,请大师帮我看看命理和今年的运势,我今年想自己做生意,是关于电脑硬件方面的,不知道合适不合适,还有我想买块木雕戴,请帮忙推荐下... 我是1982年农历7月13中午1点多出生的,男,请大师帮我看看命理和今年的运势,我今年想自己做生意,是关于电脑硬件方面的,不知道合适不...

中国木雕的分类
1、东阳木雕 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被称为“雕花之乡”。产区主要在东阳,故名。据东阳县南寺塔( 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遗留的佛像等实物考查,已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著名的明代建筑肃 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清代乾隆年间,约有400多名匠师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现北京 故宫、...

木雕人文言文翻译
另外取出一个木雕,(在其身上)插上雉(野鸡)尾,(为其)披上羊皮作的裘衣,骑在(另一只)狗上更随在(作昭君的那个木雕)后面。 (扮作)昭君(的木雕)频频回头,(穿着)羊裘衣(的木雕在后面)扬鞭(在后面)追赶,真像是活生生的一样。 3. 文言文《木雕人》解析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①河上,见一人荷竹簏②,牵...

浑源县13526144610: 我想要《羚羊木雕》课文的具体分析 -
娄浦活诺: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的是一家人因为一件贵重的工艺品而发生的很不愉快的事情,“我”的心灵遭受了伤害.课文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我”和万芳是“合二而一”的好朋友.“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

浑源县13526144610: 羚羊木雕的课文解析 -
娄浦活诺: 《羚羊木雕》通过写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批评了重利忘义的思想,并含蓄地告诫父母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友情.课文以“羚羊木雕...

浑源县13526144610: 羚羊木雕的文章理解,重点难点和思想感情 -
娄浦活诺:[答案] 作者倾向于我和万芳,倾向于我们的友谊.表达了作者对我的同情,揭示、批判了大人的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课文告诉我们要去珍惜孩子这间的友谊,保护孩子的心灵,顾及孩子的感受.不要因为财而去破坏孩子的感情.

浑源县13526144610: 从羚羊木雕中汲取到了什么教训?获得什么启示?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羚羊木雕》 -
娄浦活诺:[答案] 1 本文围绕一只“羚羊木雕”,展开家庭成员内部的矛盾.启示人们,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少年,尊重他们的人格、友情.2 友情是无价的

浑源县13526144610: 羚羊木雕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
娄浦活诺:[答案] “羚羊木雕”写的是“我”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珍贵的“羚羊木雕”转送给了“我”“最仗义的好朋友”,爸爸妈妈知道后,逼着我去要回了“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是一篇很适宜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文...

浑源县13526144610: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含蓄批评了什么?赞美了什么?找出文中插叙的作用?你认为'我'、万芳、'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
娄浦活诺:[答案] “羚羊木雕”写的是“我”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珍贵的“羚羊木雕”转送给了“我”“最仗义的好朋友”,爸爸妈妈知道后,逼着我去要回了“羚羊木雕”. 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赞美了小孩间的友谊,批评了家长管西管东的行径 那 是为...

浑源县13526144610: 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
娄浦活诺:[答案] 我赠送与被迫要回羚羊木雕的叙述描写,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谊,告诉做父母的应当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思想和人格

浑源县13526144610: 羚羊木雕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
娄浦活诺: 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浑源县13526144610: 羚羊木雕 一文主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娄浦活诺: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 "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

浑源县13526144610: 《羚羊木雕》中对人物的形象分析 -
娄浦活诺: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羚羊木雕.围绕羚羊木雕写出了两种人物:一种人物属于成人世界,即上一代人物,有妈妈、爸爸、奶奶、还包括万芳的妈妈;一种人物属于少年世界,那就是“我”和万芳.这两种人物通过羚羊木雕的纠葛,各自展示出其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