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世俗谛的看法上,自续中观和应成中观有什么差别

作者&投稿:殳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续中观与应成中观在对世俗谛的看法上存在差异。自续中观主张,常规意识中所感知的事物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而独立于常规意识的客观真实则是一种虚构的实有或法的执着。自续中观承认,在世俗谛中,名相事物有其自相,即真实的本质。例如,如同魔术师变戏法时,虽然所变出的牛马是虚假的,但变戏法的基础——木头或石头——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个真实存在即是自相。因此,自续中观被认为陷入了实有的观点。
应成中观则不同,它认为只有识存在而境界是空的;自续中观认为有自相存在;而毗婆沙和经派则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因此,自续中观及其以下的观点总体上被称为有派,而非空派,因为它们没有空性或者说空性理解得不够彻底。
应成中观进一步指出,在名相事物中也不存在自性或实性。名相只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假名或代号,这不仅包括口头上的语言名称,也包括心中想象出的概念、图像和观念等。例如,当我们说出“车”这个词时,心中所想象的车和关于车的观念,即便是聋哑人和动物,虽然不懂语言,但也能通过其他方式认识到水能解渴、食物能解饿,他们心中也有对实物的一种观念。然而,名相事物经过分析后,其自性是不存在的。


2017-12-24
见地上、工作上不断获取突破,内心就感到幸福;当你经历了风雨、累积了经验,看破了许多之后,你的幸福就是一种态度,看你怎么理解幸福。这一切只是在你内心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佛学观、修行观都不断地提升,不断地产生变化。由此可见,佛与众生对万物、人生的看法不一定是绝对的。那么二道到底在指什么?二道就...

你好,我想请问下佛教中的胜义位是什么意思???
指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最胜真实道理。即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诸表示,息诸诤论,超越一切寻思之境相。据显扬圣教论卷十九、辩中边论卷中等所说,如圣道、涅槃、真如等,均为超越世间习俗之真理,故称胜义谛(梵parama^rtha -satya ,巴paramattha-sacca );反之,世间通俗之道理,则称世俗谛...

应该先中观再唯识还是先唯识再中观呢?
中观认为世间认为世界上一切法包括括佛法在内都是一种缘,一种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是无自性。中观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以中道真谛和俗谛去破我执,这就是八不中道。中观唯识,两学巍然。治中观者,谓唯识家立胜义为有,外境为无,是遮境存心,犹羁法执;治唯识家,谓中观...

我是虚幻,戒律也是虚幻,那要戒律干吗?
《大智度论》说:“下人破戒,中人著戒,上人不著戒。”故戒律属于缘起法,属于世俗谛之有为,因为众生根基不同而产生。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佛陀从胜义谛来说的,然而世俗谛和胜义谛两不相违,缘起不碍性空,性空不碍缘起,一个说事相,一个说理义,因为戒律行持的缘起,...

《佛学经典概况》国学经典解读
从法性理体这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这边说的叫世俗谛,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是此宗的中心思想。 2.天台宗 主要以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其创始人智者大师住在浙江天台山,因名天台宗。

关于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的道理很深奥,但是也很浅显。很深的意思就是一直到成就佛果,也是成就这个性空,何其自性,本身具足 。说它很浅显,你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是“缘起”的。一天当中的生活、说话、吃饭、接触人、工作,这一切都是“缘起”,但是都没有实体,都是假的,随时在变化,随时在“生住异灭”...

我发现了佛教中的矛盾点
维摩经上 文殊问维摩如何是第一义谛,维摩居士把眼一闭,口闭以示第一义谛 不生不灭 不断不常 不一不异 不出不来 所以无论佛如何回答 都不能使其明白 非断非常之意义 那个问问题的人 就跟你一样 所以佛也以如此不立一见 向问的人显示了 不有不无,不断不常之第一义谛。汝等之智...

佛教宗派各自特点
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大宗派的修持特点。“密富”告诉人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是富有的。密宗的坛场要布置的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很多,并且要样样齐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

...中分哪几个教派?各自教义是什么?信奉的活佛有什么区别?
世俗谛为名言增上之所安而有,胜义谛内心显现如幻而空,现空二合则为二谛双融,这一点各派的看法颇为一致。 应成派许空性亦唯有假名安立,但若无空性名,则不能了解空性义,更无法从之求证。要而言之,一切诸法皆由分别心所安。胜义、世俗皆属名言安立而有,若就胜义则为空性,胜义、世俗皆安立有,自性本空,...

佛法的像法时代在中国到什么时候打止?
对真修学正法的人而言,应无一天而非佛诞。故于今天的佛诞日,我们更应发愿:努力修持、弘扬正法,要让佛法的光明遍照世间的每个角落。愿大家以此共勉! 附录:关于“末法时期” 据有关佛典所述,任何佛法(世俗谛)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正法、像法和末法。对于不同的众生及空间,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对于我们地球空间...

颍州区19445902883: 般若中观思想知道是什么?谢谢 -
丑致可立: 中观派,与瑜伽派对立,以龙树菩萨所著《中论》为基础,宣扬空观.其思想认为:由世俗名言概念所获得的认识,都属于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唯有依照佛理而直觉现观,方能证得的诸法实相,称为“真谛”.从俗谛而言,因缘所生法...

颍州区19445902883: 请问什么是“名言”? -
丑致可立: 在佛教的名词术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名言”这个词,特别是在一些诠释中观哲学的典籍中,“一切皆名言安立”,“诸法唯名言安立”,“名言中也不许有自性”等等.那么这个名言到底是指什么呢? 有的人说名言就是语言概念,譬如说把电...

颍州区19445902883: 中观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丑致可立:[答案] 中观学派是印度大乘佛教较早出现的重要派别.大乘思想在酝酿了百年左右之后,需要一个相对全面的体系,龙树从佛教的根本精神出发,在批判地吸收各种学说的基础上,对当时已有的大乘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全面地组织起一个完整的大乘思想体...

颍州区19445902883: 佛教名词 相续”是什么意思 -
丑致可立: 什么是二谛?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谛”,般若类经典在谈到真谛时,一般有两层意...

颍州区19445902883: 释迦牟尼创立了什么宗教?该宗教最基本的教义是什么? -
丑致可立: 佛教 教义就很长了 -- 佛教基本教义 【四谛】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为行苦,谓不苦不乐时...

颍州区19445902883: 请简述佛教的基本教义及阶级实质 -
丑致可立: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诸佛教.“是诸佛教”这个就说的很清楚了,是所以佛都这样教导的.里面“自净其意”千万不要漏掉.一切贤圣的差异就在这个关键的自净其意上了.

颍州区19445902883: 请教——“妙谛”的权威解释? -
丑致可立: 【谛(satya)】佛教教义.意谓真理或实在.主要有四谛、二谛、三谛等不同说法.四谛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

颍州区19445902883: 孔子评传读后感700字 -
丑致可立: 孔子评传读后感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仍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孔子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其...

颍州区19445902883: 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八 如何修习之次第 -
丑致可立: 展开全部详说清净智慧之修法,分为三个部分:(一)何人为修行之行者,其行人之次第;(二)成熟灌顶次第;(三)令其完全解脱之教诫次第. (一)修行者次第 修行者次第有四:指导者上师之白性、学人弟子之自性、确定共同相依之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