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归纳

作者&投稿:百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初一语文想要学好,语法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部分的初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词的分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短语的分类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

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1.联合(并列)短语: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

2.主谓短语: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

3.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前偏后正)其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关系。

根据组成部分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中心语是名词的:其中修饰语叫定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因此又叫“定中短语”。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叫状语(一般是副词或形容词),因此又叫“状中短语”。

4.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一般表示动作、行为,后一部分一般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是宾语。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或关涉和被关涉的关系,也就是动宾关系。

5.后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是中心语,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是补语。两部分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

6.介词短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

7.的字短语: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




语文语法阅读基础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

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语素 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现代汉语的语...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

初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归纳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2)一般...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1 (一)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

语文基础知识(语法)
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讲解: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

初一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1、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 2、按要求朗诵。 3、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 4、相关的文学常识。 5、分析意象;发挥想像;感受真情;陶冶性情。 6、背诵:《沁园春 长沙》,《雨巷》,《再别康桥》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第三单元──现当代写人记事 散文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

小学一年级有哪些重点的语文知识需要重视?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正式接触汉字和基础语法的起点,因此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知识:汉字基础: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大约300个基础汉字,了解这些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着重教授正确的书写方式,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语法:在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例如...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急需初一语文的语法知识 -
毛脉艾思: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 谓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举个例子~ 我吃饭 我是主语 吃是谓语 饭是宾语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 修饰主语和宾语 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谓语的成...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人教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 -
毛脉艾思: 1 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 2 能够正确理解各种词性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重点 识记名、动、形、代、介、连六种词性的定义,了解它们的特点. 学习难点 知道并掌握动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 学习方法 比较区分法 学习过程 ...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求七年级上册语法知识要点~
毛脉艾思: 1.名词变复数 2.代词的使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 3.数词的说法 4.一般现在时表示现在的状态,例如I'm 12 years old .我十二岁了.表示经常发生或者习惯性的动作 例如:He usually gets up at 8 o'clock.表示客观事实.例如,Cats eat mice .(猫吃老鼠)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地球绕着太阳转) 5.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形式、否定形式、疑问句及简单回答. 6.冠词的用法. 7.现在进行时: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也可表示当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 动词加ing的变化规则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
毛脉艾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天马行空O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补充与回顾 1.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我们主...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初中语文语法框架
毛脉艾思: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五个方面. 知识要点 一、字 1.字音: 汉语拼音规则,及容易读错的字. 掌握带写规则的重点字,这些字的音节拼写对了,就可以达到触类...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初一语法知识与句型
毛脉艾思: 以前提及非限制动词有三种: 1. 不定词 Infinitive 2. 动名词 Gerund 3. 分词 Participle 现在介绍第二种. 什麽是动名词 Gerund? 动名词由动词的 root form + ing 构成.这类词既有动词的特性, 亦有名词的特性. 此外,动名词加宾语或修饰语,构...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全面的语文语法知识
毛脉艾思: 语文语法知识 一、 词类歌诀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初中的重要的语法知识, -
毛脉艾思: 你好,首先语法都很重要,初中阶段语法知识其实不多,首先是词法,包括, 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冠词,介词,动词 然后是句法,时态,从句.其中动词的考察比较广泛,因为牵扯到时态,非常灵活,初中对从句的要求不是很高.你大概看一下就行了.对词法的要求初中会更高一些,例如,比较级,冠词的运用,名词的单复数,然后就是时态,动词的变化等等.希望能够帮到你,如果觉得好请及时采纳,如果还有问题,请继续追问~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现在的语文教学都注重学生的感悟理解,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此,很多学生在做基础题时经常出错,同一类型的题也是反复的错,... -
毛脉艾思:[答案] 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等等. 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

公主岭市18751865090: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
毛脉艾思: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