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耳文言文

作者&投稿:吉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耳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ěr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ěr

(1)

听到,听说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ěr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ěr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2. 生曰:"我要睡,取书做枕头耳,古文翻译

书生说:“我要睡觉,取书做枕头罢了!”

全文解释:

《书低》

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一个书生,租借僧人寺院的房屋读书,但每天都外出游玩,午后回房,呼唤书僮取书来。书僮拿《文选》,书生看了说:“低。”拿《汉书》,书生看了说:“低。”又拿《史记》,书生看了还说:“低!”僧人大为奇怪,说:“这三部书,只要熟读其中之一,都足称饱学之士了。全都说它们‘低’,为什么啊?”书生说:“我要睡觉,取书做枕头罢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3. 古文中耳有什么意思

1. 了

2. 语气助词,无实际意

耳:【e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

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4. 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兴曰,此甚易耳

Zhou Xing said, "It's quite easy! Pick a big porcelain jug and toast it with charcoal, then put the prisoner in it, won't he confess?"

本文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ju1)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zhi4)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臣:‘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比喻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请君入瓮”的故事就是由此产生的。

5.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解释: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耳”的意思是;罢了 冰雪中的天使2 | 发布于2013-05-13 举报| 评论 2 1 (1)听到,听说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2)附耳而语 [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

耳字文言文翻译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 ěr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4. 耳中人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谭晋玄,是本县的一名秀才。他很相信一种气功之术,每日练习,冬夏不停。练了好几个月,自己觉得好像有些收获。有...

耳在文言文
3. 文言文中"耳"在句末怎么理解 你好:文言文中"耳"在句末的用法:一,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而已”、“罢了”,例如:1,《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2,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二,语气词,表示肯定语...

文言文翻译“耳”?
文言文翻译“耳”?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固定格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图片资料摘自《百度文库》...

与在句末的文言文
1. 文言文中"耳"在句末怎么理解 你好:文言文中"耳"在句末的用法:一,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而已”、“罢了”,例如:1,《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2,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二,语气词,表示肯定...

文言文的耳是什么意思
③<动>听说;耳闻.《汉书·外戚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④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赤壁之战》:...

文言文耳的意思
◎耳ěr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3.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① 耳朵。 《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 《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文言文中“耳”除了有“罢了”意思之外,还有哪些
1.耳朵。人与哺乳动物的听觉和平衡器官。《诗‧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耳湿湿。”《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于耳欤?”宋苏轼《东坡志林‧庞安常耳聩》:“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乎?”田汉《丽人行》第一场:“好,休息一会儿吧...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二. 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三. 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

文言文中"耳"在句末怎么理解?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哪些?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

正阳县18335714425: 文言文耳字一词多义 -
乐果参术: 耳 名词义: 1、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

正阳县18335714425: 初中文言文“取”、“伐”、“王”这些字的一词多义 -
乐果参术: 取1. 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 [cut off left-ear] (1)取,捕取也.——《说文》 ...

正阳县18335714425: 文言文《许衡嗜学》的句子翻译,问题,另加字词解释: 1.读书何为的为 2.取科第耳的耳 3.如是者凡更三 -
乐果参术: 为:做. 耳:罢了. 手:名词用作动词,用手. 句子: 1、他聪颖、悟性非凡,以后一定远远超出一般人,我不是他的老师啊. 2、稍微大了一点,好学如同饥饿、口渴一般,然而遭遇世道混乱,并且贫穷没有书籍. 表现:1、把学习看得如同生命一样.2、勤奋 老师: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

正阳县18335714425: 课外文言文阅读                                                              ... -
乐果参术:[答案] (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意思: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游戏而破坏农民的庄稼.根据意义划分原则...

正阳县18335714425: 文言文《陶侃二三事》中“聊取之耳”的聊是什么意思? -
乐果参术: 让步的说法, 姑且,勉强,凑凑和和,只好.

正阳县18335714425: 廋耳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 -
乐果参术: ěr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

正阳县18335714425: 文言文陶侃惜谷的断句 要断的是:侃问欲何用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这句话 -
乐果参术:[答案] 侃问:“欲何用?”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正阳县18335714425: 生曰:"我要睡,取书做枕头耳,古文翻译 -
乐果参术:[答案] 书生说:“我要睡觉,取书做枕头罢了!”《书低》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

正阳县1833571442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
乐果参术:[答案] 【答案】 14.C 15.D 16.B 17. (1)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 (2)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

正阳县183357144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 -
乐果参术:[答案] 【答案】 14.D 15.C 16.A 17. (1)把(丰盛的酒菜)又拿回去了,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更”、“恶”、第二个“食”各1 分,语意准确连贯1 分)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