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选拔人才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束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在选拔人才方面有什么特点?~

诸葛亮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他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诸葛亮文集》卷3)认为选用贤能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在举贤这一方面,和厉行法治一样,他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他选拔一些很有才能并忠于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让他们担任郡守、都督、将军等重要职务,发挥他们的作用。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很能说明诸葛亮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成效:
《三国志蜀书》自诸葛亮及其子以下,有传者(包括附传)共有69人。其中有38人受到诸葛亮的提拔或重用。还有庞统、法正、许靖、刘巴、董和等五人因才智过人而受到他的称赞或推荐。在余下不曾受到他提升和推荐的人当中,除已去世的刘备的旧属(如关羽、张飞等)及诸葛亮死后新上台的新人外,所剩就无几了。
当然,不能说能够进《三国志蜀书》传记的,个个都是优秀人才,但是能够进《三国志》的,应该是担任重要岗位的人物或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这却是个事实。这样一些人物,大多是诸葛亮所留意、物色、加以委任的,而他们的政绩,大多也是人们所称赞的,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广揽人才的结果。
如果再综合《华阳国志》、《三国志》裴注、《季汉辅臣赞》等资料来看,诸葛亮用人范围之广,更是三国时期政治家中首屈一指的了。
诸葛亮选拔人才、用人之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德才并重,着重于德。
诸葛亮本人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过人的才能,因此他用人的标准,就是在德才并重的前提下,更着重于德。他施政治国所任用的一批人,都是品行纯正的才智之士。如蒋琬、董允、陈震、郭攸之、姜维、杨洪、邓芝、王平、李恢、吕凯、射援等等。
正因为诸葛亮选择严格,蜀汉的人才虽然不如曹操手下“谋臣如云,武将如雨”那样多,但从质量上看,却要比曹魏高得多。
这一点,在夺取汉中时,法正就看得很清楚,他曾向刘备说过:“魏之将帅,比不上蜀国的将帅。”(《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而直到蜀国灭亡,郭颁在其《世语》中还称赞蜀国的官员大多属“天下英俊”。
对于诸葛亮这种选拔人才的精神与做法,后代的学者都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明代的方孝儒在《诸葛丞相论》中就认为,自秦汉以下为相者都不如诸葛亮。而清代的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把诸葛亮与曹操、刘备、孙权加以比较后,认为:就用人来说,曹操用权术来驾驭人才,刘备以他的挚诚来笼络人才,孙氏兄弟用意气相投来网罗人才。用权术驾驭可以说是一种机谋,用挚诚与意气都是诚心的表现。而兼有这三者的长处的人,只有诸葛孔明一人而已。
诸葛亮治国“开诚心,布公道”,用人重德讲才,同时兼蓄各类人才,他量才授任,扬长避短,也使用了不少有所短的智能之士,表现出用人之度。这一点,将在下文专节叙及。
2.取人不限其方,不以资历出身为限。
诸葛亮选拔、使用人才,不搞宗派,不存门户之见,不讲资历和门第,而是以“德才”为标准,以才干为依据,这些方面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就不搞宗派,不存门户之见来说,只要看看刘备集团中各级官僚机构的人员组成情况,就可以明白。
在以刘备和诸葛亮为首的蜀汉统治集团中,有很早就跟随着刘备东征西讨的北方旧人,如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简雍等,又有在刘备占领荆州后,跟着刘备入蜀的荆楚人士,如庞统、蒋琬、陈震、马谡、向宠、黄忠、张南、冯习等,还有原为刘璋旧部的益州人士,如法正、李严、吴懿、费观、董和、程畿、张嶷、马忠等,甚至还有从敌对国归顺过来的,如姜维等,这些人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不管来自何等地区,参加蜀汉集团无论先后,只要忠诚于“复兴汉室”大业,有一定的才能,诸葛亮都尽量录用,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公正地对待他们,甚至让他们担任重要的官职,处于显要的地位。这种选士授职不以主观色彩和从狭隘的本派私利出发,而是着眼于整个集团利益的作风,表现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风度。
诸葛亮擢升官吏,不讲资历出身,不计门第,对于有卓越才干和特殊贡献的人予以破格提拔。他认为“亘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因而他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从下层官吏中发现、选拔人才,破格提升了不少有才能、有功业的新人。
巴郡人张嶷,出身寒微,刘璋时只是个下级官员,诸葛亮发现他“识断明果”,并有“忠诚之节”,提拔他为越巂太守。张嶷到任以后,在处理本郡复杂的民族关系方面,显示了他灵活机动的领导能力,在贯彻诸葛亮“安抚”的民族政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巴西郡人王平,出身士卒,手不能书,文化水平很低,原是曹操手下小军官,刘备征汉中时投降刘备。由于他“遵履法度”(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实践经验较丰富,在街亭之战时立了功,诸葛亮提拔他为讨寇将军。在日后诸葛亮北伐等战役中,他也屡立战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杨洪原是犍为太守李严手下的小吏,当刘备北攻汉中急需援兵时,诸葛亮向他征求意见,发觉他很有政治头脑,于是提升他为蜀郡太守。何祇原是杨洪门下书佐,因有“才策功于”,又被诸葛亮提升为广武太守。这里还有一段轶闻。杨洪对何祇说:“你的马怎么跑得那么快?”何祇回答说:“不是我的马跑得快,而是你没有快加鞭啊!”一时传为美谈(见《三国志蜀书杨洪传》裴注)。李严、杨洪、何祇三人原来官职悬殊,而后来却同为太守,这件事使人们看到了诸葛亮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能“尽时人之器用”的用人风格。
费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职位较低。费祎“有俊才”、“识悟过人”,董允能“斟酌规益,进尽忠言”。诸葛亮发觉他们各自的才干之后,分别委以重任。费祎在完成联吴修盟的外交活动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董允为侍中,领虎中郎将,恪尽职守,处事干练,是蜀汉优秀的高级官员。费祎、董允以及蒋琬,是继诸葛亮死后主持蜀汉军政事务的重臣,时人把他们与诸葛亮并称为“四相”,又号“四英”。
3.采取措施,广泛延引人才。
在延引人才方面,诸葛亮是通过这么几条途径来完成的。
首先,前面已介绍过的许靖,他与当时著名学者蔡邕、孔融齐名,资望颇高。刘备入益州时,本不想用他。但法正认为应该起用,以扩大影响,诸葛亮也非常赞同法正的意见。因而许靖官至司徒。这对人才的招纳起了不小的作用。诸葛亮对他也很敬重,经常以学生的身份去拜访他。
再如,对待杜微也是如此。杜微是一个“行义素著,乡里敬慕”的老儒生。刘备入益州时,他已是一个双眼昏花、两耳失聪的老人了。他闭门不出,采取与刘备集团不合作的态度。诸葛亮为丞相后,用车把他请了出来,由于杜微耳聋,诸葛亮用书面与他对话,最后征得他的同意,拜他为谏议大夫。
像许靖、杜微这样的老儒生,应该说是没有多大实际工作能力的。但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表示对书生儒士的重视,以便招引更多人才。
其次,诸葛亮特别鼓励和奖赏属下及各州郡长官为他举贤荐能。当过广汉太守的阆中人姚伷向他推举了一批“文武之士”,还专门写了一篇教令号召大家向姚伷学习,教令中说:“当臣下对国家最忠诚、最有益处的工作,莫过于为国家多推荐人才。姚伷能够这样做,希望大家都来学习他。”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自己当伯乐,还鼓励大家都当伯乐。这样一来,何愁人才不会向蜀中大批涌来?
另外,据《诸葛亮集故事》卷5中记载,为了延引人才,诸葛亮做了丞相之后,还专门在成都城南修筑了一个读书台,这对于人才的吸引,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4.循名责实,注意对官吏进行考核。
为切实做到“任人唯贤”,诸葛亮以“循名责实”对官吏进行考核,要求官吏们为政要讲求实效,他特别强调“治实而不治名”这条原则,反对名不符实、表里不一的作风。
诸葛亮考核官吏的标准,也是他考察、识别、使用人才的标准。他提出了7条“知人”之道,即分别对人从“志”、“变”、“识”、“勇”、“性”、“廉”、“信”7个方面进行了解、考察的办法。“志”就是向对方提出是非不同的问题,观察其志向;“变”,就是向对方提出复杂的难题,考察他对问题的解答、应变能力;“识”,就是向对方征询计策,以观察其见识;“勇”,就是告诉对方有艰难险阻的存在,考察其是否有临危不惧的精神;“性”,就是考察其在醉酒之后所显示的品性和本色;“廉”,就是把对方安置在有利可图的位置上,考察其是否廉洁;“信”,就是托对方办事,考察他是否守信用。
除了“七条”,诸葛亮还严格地考查官员身上是否存在着“五害”。这“五害”分别是:“因公为私,乘权作权”;“内侵于官,外采于民”;“过重罚轻,法令不均,无罪被辜,以致灭身”;“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上告申诉)之人”;“阿私所亲,枉克所恨”,“不承法制,更因赋敛”,“诈伪储备,以成家产”;“民失其职”(即加重人民负担,使人民无法生存)。对犯有“五害”的官员,一定要严惩不贷;没有“五害”的官员,一定受到奖赏。
诸葛亮举贤授能的用人之道,从上所叙可以见其梗概。在蜀汉复杂的人事环境中,诸葛亮凭自己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聪明才干,举贤用人,形成了有特色的举才用人之道,保证了蜀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的安定和团结,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他重视人才,“取人不限其方”,用人能“尽其器能”,能比较公正地对待各种人才等等做法,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今天所应该借鉴的。

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很能说明诸葛亮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成效:
《三国志·蜀书》自诸葛亮及其子以下,有传者(包括附传)共有69人。其中有38人受到诸葛亮的提拔或重用。还有庞统、法正、许靖、刘巴、董和等五人因才智过人而受到他的称赞或推荐。在余下不曾受到他提升和推荐的人当中,除已去世的刘备的旧属(如关羽、张飞等)及诸葛亮死后新上台的新人外,所剩就无几了。
当然,不能说能够进《三国志·蜀书》传记的,个个都是优秀人才,但是能够进《三国志》的,应该是担任重要岗位的人物或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这却是个事实。这样一些人物,大多是诸葛亮所留意、物色、加以委任的,而他们的政绩,大多也是人们所称赞的,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广揽人才的结果。
如果再综合《华阳国志》、《三国志》裴注、《季汉辅臣赞》等资料来看,诸葛亮用人范围之广,更是三国时期政治家中首屈一指的了。

葛亮选拔、使用人才,不搞宗派,不存门户之见,不讲资历和门第,而是以“德才”为标准,以才干为依据,这些方面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就不搞宗派,不存门户之见来说,只要看看刘备集团中各级官僚机构的人员组成情况,就可以明白。

在以刘备和诸葛亮为首的蜀汉统治集团中,有很早就跟随着刘备东征西讨的北方旧人,如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简雍等,又有在刘备占领荆州后,跟着刘备入蜀的荆楚人士,如庞统、蒋琬、陈震、马谡、9宠、黄忠、张南、冯习等,还有原为刘璋旧部的益州人士,如法正、李严、吴懿、费观、董和、程畿、张嶷、马忠等,甚至还有从敌对国归顺过来的,如姜维等,这些人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

不管来自何等地区,参加蜀汉集团无论先后,只要忠诚于“复兴汉室”大业,有一定的才能,诸葛亮都尽量录用,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公正地对待他们,甚至让他们担任重要的官职,处于显要的地位。这种选士授职不以主观色彩和从狭隘的本派私利出发,而是着眼于整个集团利益的作风,表现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风度。

诸葛亮擢升官吏,不讲资历出身,不计门第,对于有卓越才干和特殊贡献的人予以破格提拔。他认为“亘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因而他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从下层官吏中发现、选拔人才,破格提升了不9有才能、有功业的新人。




诸葛亮选拔人才有什么特点?
葛亮选拔、使用人才,不搞宗派,不存门户之见,不讲资历和门第,而是以“德才”为标准,以才干为依据,这些方面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就不搞宗派,不存门户之见来说,只要看看刘备集团中各级官僚机构的人员组成情况,就可以明白。在以刘备和诸葛亮为首的蜀汉统治集团中,有很早就跟随着刘备东征西讨的北...

评价诸葛亮!!!快!!在线等!!!
据谭良啸先生所述,诸葛亮所任用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人才,共计约有63人。如果从地域颁看,荆州28人,益州29人,兖州3人、豫州1人,雍州2人。如果再以刘璋、刘备、诸葛亮三位不同时期益州最高领导人为中心来划分,上述63人中,属于刘璋旧部的11人、属于刘备旧部的24人,属于诸葛亮本人新起用的有28人,其中...

三国志刘备之前都是军事上听法正的,不是葛亮啊
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都觉得刘备是伪君子、草包来的,全靠诸葛亮才有饭吃。实际并非如此,刘备极擅识人、用人,唯曹操可与之比,而且军事能力也不差,指挥了他参与的大多数战役,但很多都被罗贯中送给了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伐魏成功,很难保他不称帝。因为诸葛亮在选拔人才时,对其言听计从者重用,...

诸葛亮的生活背景是什么
诸葛亮把选拔人才看作是国家兴亡的大事。他反复强调“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诸葛亮的“贤”的标准一是有才能,能治军治国;二是忠于蜀汉政权,能够贯彻蜀汉的方针政策。 诸葛亮“用人不限其方”,广揽人才,使蜀汉朝中官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割据集团。 诸葛亮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他劝张爽、尹默、谯周等人从事...

三国志刘备之前都是军事上听法正的,不是葛亮啊
2、再说六出祁山:先说说主张出征的代表,诸葛亮、魏延、赵云、关张那些官二代等荆州入蜀集团,作为最早跟随刘备的一批人,他们是满怀光复汉室的梦想的,虽然越到后来自己也越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梦想,但是古人士族都有点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再说说反对出征的代表,谯周、李严(他或许算是个...

什么是诸葛亮文化?
任人唯贤的施政原则.中国历代统治者之所以要把“任人唯贤”作为施政原则,是因为一切法律、政令、治国措施都要人去贯彻执行.官吏的贤愚优劣对法律政令的畅通影响极大.所以,要选拔任用贤才,要有好的官吏治理国家,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继承、弘扬了这一优良传统,他认为“任人唯贤”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治乱...

诸葛武侯一生的功绩、成就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例如出祁山前魏延的那条提议诸葛亮就没有采纳,还有在选派将领的时候,大家都举荐魏延等人担任先锋,诸葛亮却偏偏不采用。第二选贤任能:刘备在时,可谓人才辈出,各展其能。而诸葛亮时期就不行了,原因在于诸葛亮不能宽容隽士,当时李严,廖光,刘封都很有才干。只要运用得当就可建功立业,但诸葛亮对他们求全责备。

三明市13278502619: 《出师表》中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
殷勤邦普阳:[答案] 选用人才的标准是:1.善良*诚实*忠诚*公正*坚贞可靠*(品行上的特点) 2.有才干,有能力 3.得到先帝赏识之词 这个是语文老师课上总结的,应该很可靠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哦亲~

三明市13278502619: 诸葛亮在用人才方面的标准是什么 -
殷勤邦普阳: 良实,志虑忠纯 或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等其实他的用人标准都在他的出师表中有所体现出来 就是那些他让刘禅用人的那些标准

三明市13278502619: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的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从人的哪七个方面来考别人才?
殷勤邦普阳:他善于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来考察识别人才

三明市13278502619: 结合《出师表》三至五段说说诸葛亮选择人才的标准
殷勤邦普阳: 选用人才的标准是:1.善良*诚实*忠诚*公正*坚贞可靠*(品行上的特点) 2.有才干,有能力 3.得到先帝赏识之词

三明市13278502619: 诸葛亮有什么用人标准 -
殷勤邦普阳: 说真心话,他用人只要求一个字,忠. 用人唯忠是他一生的弊病,他不管他是不是人才,只要忠心就给予重用,而不管其是否有才,直接导致他死后,或者说他生命晚期开始没有人能真正执掌大全. 这也直接导致蜀国后期人才凋敝,甚至直接导致蜀国势微甚至灭亡. 你可以仔细研究看是不是这样的.

三明市13278502619: 诸葛亮的用人艺术 -
殷勤邦普阳: 恰恰相反,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一人之下,从任免一个县官.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简直成了完美无缺的圣人,几个优秀的员工居然辞了职.高明领导不仅能使差的变为好的,魏延曾提出率领万人,也算一位著名的“CEO”了.”我们来...

三明市13278502619: 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
殷勤邦普阳: 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三明市13278502619: 诸葛亮与祁黄羊的向君主推荐人才有什么异同之处 -
殷勤邦普阳: 祁黄羊以此为己任绝对没有任何的私心而诸葛亮推荐的都是才能低于自己的或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而且它还有嫉妒的心理

三明市13278502619: 刘邦和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强调了什么 -
殷勤邦普阳: 诸葛亮当权期间,反刘备依靠大族的政策,开始实行法治,大力打击益洲派的豪强;由于川中战乱没中原那严重,加上刘焉父子纵容大族,所以豪强势力还是十分强大,收益不错但是为后来的李严不供粮草埋下伏笔.诸葛亮很善于发现、培养、...

三明市13278502619: 诸葛亮和晏子选人才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
殷勤邦普阳: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但他有自己的弱点,而这一弱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蜀国的悲剧.那就是他的用人标准.出师表千古流传,人们在这之中感受到了他的北伐决心,但也揭露他为蜀汉朝廷的部署,郭攸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