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游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修身 文言文中文翻译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1);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2);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4),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5):“噏噏呰呰(6),亦孔之哀(7)。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注释〕

(1)修然:整饬的样子。存:省问。(2)愀(qi3o巧)然:忧惧的样子。(3)菑(

1i栽):通“灾”,害。(4)诤:《集解》作“争”,据世德堂本改。(5)引诗见《诗·小雅·小旻》。(6)噏噏(x9吸):同“吸吸”,吸取。呰呰(

!紫):通“訾訾”,诋毁。(7)孔:甚,很。

〔译文〕

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被害似地痛恨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指责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赞同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贼人。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憎恨那些贼人;爱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满足,受到劝告就能警惕,那么即使不想进步,可能么?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对自己的责备;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么?《诗》云:“乱加吸取乱诋毁,实在令人很可悲。谋划本来很完美,偏偏把它都违背;谋划本来并不好,反而拿来都依照。”就是说的这种小人。

2. 修身(一) 古文 译文

做人要做个万全。

至于名利地步,休要十分占尽,常要分与大家,就带些缺绽不妨。何者?天下无人已俱遂之事,我得人必失,我利人必害,我容人必辱,我有美名人必有愧色。

是以君子贪德而让名,辞完而处辞。使人我一般,不晓晓露头角、立标,而胸中自有无限之乐。

孔子谦己,尝自附于寻常人,此中极有意趣。做人要做个万全(指做人要完善)。

至于名利方面,不要全占尽,常要分与大家,就不妨带些缺限破绽。为什么?天下没人全都有如意的事(就是没人事事顺心),我得到了,别人必失,我有利别人必有害,我光荣人必受辱,我有美名人必有愧色。

因此君子多追求道德而让掉名声,不求完全而追求辞让。使别人和我都一样,不崭露头角、树立成模范,但胸中自然有无限快乐。

孔子为使自己谦虚,曾经自己附和寻常人(不露头角),此中十分有意思趣味。

3. 墨子修身第二古文翻译

君子作战虽然讲究布阵,但士卒勇敢是其中的根本;举办丧事虽然有各种礼仪,但哀痛是其中的根本;士人虽然有学识,但行为是其中的根本。

因此,根本不立,不必去追求整体;近邻不亲善,不要去追求远处的朋友;连亲戚都不依附,不要去从事外交官;一件事也不能有始有终,就不必操持多种行业;一物也不明白,就不要追求博闻强记。因此,先王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方的人。

君子明察左右也必定能达到修行的目的。君子被不具有修行的人所诋毁,却能反躬自省,这样别人的怨恨减少,自己的德行得到了修正。

诬陷诋毁的话不入自己的耳朵;批驳谩骂的声音不从自己嘴里说出;杀伐伤害人家孩子的想法不存在于心中。即使有诋毁攻讦的人,也会无所依凭。

所以君子努力帮事,日渐强盛,愿望日渐远大,气势日渐恢宏。君子的修身之道,贫穷之时显示出廉洁,富裕之时显示出道义,对于生者显示仁爱,对于死者显示哀痛,这四种德行不能掺有虚假,经常要反省自己。

隐藏于心中的是不竭尽的仁爱,言谈举动是不竭尽的恭敬有礼,说出的话永远那样合理。这种德行贯穿于身体四肢,渗透了肌肤,直到头发花白秃顶,都不会舍弃,这只有圣人可以做到啊!意志不坚的人智力不会通达;不遵守信诺的人行动不会实现;占有财富不能分给别人的,不足以交朋友;守道不坚定的人阅历事物不广泛,辨别是非不能明察,不足以与其交游。

根本不坚固枝梢必定危险,雄盛时不修行,后来必会怠惰,源流混浊河流就不清澈,行为不守信用名声必然失去。名声不会平白无故产生,荣誉不会自己生长。

功成名誉自然相随而至,名誉决不可有丝毫虚假,要进行自身反省。专注于言谈而行动迟缓,即使雄辩别人也不会听。

出力多而夸耀自己功劳,即使辛劳也不会图取。有智慧的人用心思考而不夸夸其谈,出力多而不夸耀功劳。

因此名扬天下。言语不要讲得太多而要求明智,不要讲究文采而要追求明察。

所以缺乏智慧又不能明察,自己又懒惰,这是反其道而行之。善行不是出自内心就不会保持,德行不从自己做起就不能树立。

名声是不可能简单就成功的,声誉不可能靠取巧而建立,君子要知行合一。谋求利益,忽视名声,是想要当天下的名士的人所不屑做的啊。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言文翻译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二、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三、出处 《礼记·大学》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

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

二、作品赏析 《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三种类型。文章结构比较完整,论证透辟,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并注意采用多种手法来说理。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三、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时人,据据《汉书·儒林传》《广平府志》《归德府志》《客家戴氏族谱》《新泰县志》等古文献均记载其为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




文言文翻译《委身为贾人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

魏文侯守信文言文翻译身自罢之意思
1. 文言文翻译:魏文侯守信从谏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译文:魏文侯与管理苑囿的官员约定了打猎...

文言文翻译: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
晋《帝王世纪》载,炎帝“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神农氏的母亲有蟜氏名为女登,是少典的妃子。在华阳游玩时遇到一个巨大的神龙,有所感应,而后生下炎帝。炎帝的头长着角就像牛头一样,他在姜水长大,...

文言文翻译:“……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
你以为我会死去,名声也消逝,我也笑你会活着但不能闻道。我们本质相同,但走上不同的路,勤勉的奋斗吧,不用再说了。无闻:应该是出自《论语》,——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身在曹营心在汉文言文
1. 关羽身在曹营文言文翻译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另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

幽王失信身亡 文言文翻译
原文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

文言文翻译 在古文中“前后”是什么意思,如“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
“前后”是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意思是冬至的前前后后,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出自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原文: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 译文:在冬至这天的前前后后,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不从事政务。

两句文言文翻译
是将世间四种人排了次序,依次是:农工商士,这就提出了他的重民的思想。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

文言文翻译:委身为贾人妇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

鲁人徙越文言文翻译50字
1. 鲁人徙越文言文翻译 原文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翻译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帽子,于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

吴起县15265821774: 《荀子修身篇》白话译文? -
房顺复方: 【原文】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

吴起县15265821774: 《论修身》翻译 -
房顺复方: 孔子论修身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

吴起县15265821774: 翻译古文: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这段古文 -
房顺复方:[答案] 君子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其次要注意外在的仪表.

吴起县15265821774: 求译文<<孔子论修身>>速度啊如题,当然
房顺复方: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

吴起县15265821774: 关于修身励志的古文及理解!1.古文2.出处3.翻译4.理解(100字内) -
房顺复方:[答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静思可以修养身心,节俭可以培养美德 强调自我修行对高尚品德的重要作用.

吴起县1526582177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言文翻译 -
房顺复方: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吴起县15265821774: 跪求 文言文 解释 杨雄的《修身》所谓混也.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 -
房顺复方: 语出杨雄《法言》修身卷 【解答】 所谓混也. 意为:这就是(杨子)所说的人性混杂.[这是“注”里的话.是对上一句的注释.] 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 意为:“气(人的主观精神)”,就是用来达到善或恶的一匹马吧?[此句是杨雄...

吴起县15265821774: 翻译古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致;古文也要解释的, -
房顺复方:[答案] 以:来 致:到达

吴起县15265821774: 古今贤文修身篇的翻译 -
房顺复方: 一)学习《修身篇》1.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么理解这句话?朱:朱砂,红色的颜料;赤:红色该条成语出自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挨着什么人学什么,靠着朱砂会变红,靠着墨的会变黑.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2)“梅贵高洁,人贵自知.”告诉我们什么?梅花的可贵之处在于的它的高贵气节,人的可贵之举在于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判断.(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执行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明了什么道理?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的是非成败,自己可以反思借鉴.

吴起县1526582177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文言文) -
房顺复方: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