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下》13:“知行合一”从何说起

作者&投稿:标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孟子·梁惠王下》13:“知行合一”从何说起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与齐宣王的这段对话,最容易让人想到公都子所说的“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自己辩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我们看他与齐宣王的对话,哪里有分毫的不得已,有的只是机敏和犀利。

所谓“时来天地如同心,运去英雄不自由”,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后世学者越来越将为学与个人做人之间的关系拉扯开,“学问”渐渐变成与个人为人处世没有多大关系的外在附丽。即便以“圣人之徒”自诩的孟子,也无法逃脱这一趋势,甚至他自己身上,也染了相应的习气。只不过“圣人之徒”毕竟是圣人之徒,受到的影响小些,改进的力度大些罢了。

什么是“今之学者为人”?在齐宣王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孟子假设的第一个情境——“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说到底就是为人能否忠于朋友所托的问题。也就是曾子所反思的“为人谋而不忠乎”,子夏所说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也就是孔子所强调“主忠信”。

当孟子问遇到这种情形该如何做时,齐宣王的态度异常果决——“弃之”。

孟子假设的第二个情境——“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论语》中写“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也就是说,柳下惠做这个官时,三次被罢黜。可见,这是个不那么好当的官儿。在这里,“士师不能治士”,说到底就是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无力忠于职守。

齐宣王对这种情形下应该如何做,依然干脆果决——“已之”,也就是坚决、果断的罢免他。

孟子进一步往下追问“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意思是说作为诸侯王,不能治理好四境,其实和不能忠于朋友信托,应当“弃之”的王臣没有分别,和不能治士理应被“已之”的士师没有分别。

到这个时候了,齐宣王当然知道孟子在说自己,只能兑迷瞪——顾左右而言他。

一千多年后的王阳明为什么要大声疾呼“知行合一”?恰是从“今之学者为人”起,学习者便开始如齐宣王一般,将所学和自己的为人处世分离开来。所学的那些东西,完全是用来框定别人的。说到别人时可以毫不犹豫的“弃之”“已之”,到了自己头上,便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

为什么要强调“知行合一”?

一、“知行分离”之“知”一文不值

对于学习者而言,“知”是什么?是他人行动的经验。学本来是应该“为己”的,也就是学习他人行动的经验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过好自己的一生的。偏偏多数人像齐宣王那样“大公无私”,总是用学习来的他人行动的经验,去评价和框定他人。

客观来讲,能解决自身问题的学问才是真知、真学问。假定有个很好看的“学问”存在,它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对自己而言,又有什么用呢?

“知行合一”的“知”,才是真知,真学问,除此以外的,都只能算是谈资,没有具体的用处“知”说到底一文不值。

二、“知行合一”之“知”效用在“我”

“知行分离”之“知”一文不值,所以,齐宣王知道的“信义”和“责任”,丝毫无助于他治理好齐国。用王阳明的观点看过去,齐宣王并非真知。

齐宣王所知并非真知,可能还容易理解些,我们难道能说孟子所知也非“真知”吗?如果孟子是“真知”的话,孟子的“真知”为什么没有在齐宣王身上起作用?

说到底,“知行合一”之“知”效用在“我”,也就是说“真知”只发生在“我”身上。

孟子可以说服齐宣王,说得他哑口无言,说得他顾左右而言他,却无法将自己的“真知”输送给他,“真知”只能自求,“真知”的效用也只发生在“我”身上。

孟子后来感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乐事,也算是痛定思痛的领悟,逮着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这些诸侯王一通教育,自己的“真知”最终也没能转换成他们的真知,自然也无法在一统天下上发生效用。教育归教育,也得看教育对象是不是那块料。相比于孔子的“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孟子显然还是急躁了些!


《孟子梁惠王下》 全文 原文加翻译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

《孟子梁惠王下》 全文 原文加翻译?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到哪里去了。”...

孟子梁惠王下的原文和翻译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梁惠王下》翻译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什么?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知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古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

《孟子梁惠王下》的全文和翻译是什么?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2.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到哪里去了。”宣王说:“我用什么方法才能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罢免他们呢? ”孟子说:...

孟子见梁惠王下原文及其翻译
《梁惠王下》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一节
后半段:孟子以与民众相关的实例来劝诫齐宣王应该与民同乐才能长治久安。引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其他人的损失之上,如果这样做,就有可能得不偿失。要想自己也能在社会上活的开开心心,自由自在,那么,在社交中就别忘了考虑到其他人的切身利益。这样,...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及翻译
春秋时期孟子所写的《孟子.梁惠王下》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梁惠王下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齐国攻打燕国,打下了燕国。别的诸侯国合谋去救燕国。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攻打我,怎么对付他们呢?”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甘孜县19723391536: 孟子·梁惠王下,译文 -
焦唯长源: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

甘孜县19723391536: 文言文《孟子 梁惠王下》节选翻译 (很短啦) -
焦唯长源: 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甘孜县19723391536: 孟子的名言名句 -
焦唯长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

甘孜县19723391536: 孟子.梁惠王下 翻译 -
焦唯长源: 齐宣王问曰:“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

甘孜县19723391536: 孟子梁惠王下翻译 -
焦唯长源: 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甘孜县19723391536: 高考可能考《孟子》中哪些句子 -
焦唯长源: 好好看看吧,都是比较经典的句子,里面的好多都考过! 1 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

甘孜县19723391536: 孟子チ6ᆭ1梁惠王下里的乐民之的思想境界 -
焦唯长源: 出处:(战国)《孟子·梁惠王下》原典: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甘孜县19723391536: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王顾左右而言他.1 请你说出孟子“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何”的言外之意.2 文中孟子采用了 的手法,巧... -
焦唯长源:[答案] 1.意思是说“那国家治理不好又该怎么办呢”. 2.“迂回” 3.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甘孜县19723391536: 王顾左右而言他翻译 -
焦唯长源: 王顾左右而言他 拼音: 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典故: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即孟轲,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

甘孜县19723391536: 孟子至理名言两句名言!!!!!!
焦唯长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