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是谁说的(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的来历)

作者&投稿:戴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郑板桥,兰石图)

一、难得糊涂

糊涂是一门学问,这是大彻大悟的哲学,凡事没必要都认真,世间真的东西很少,任何一个“圈子”都有规则与潜规则,学会八面玲珑,通融圆滑,拍马迎笑,媚上捧场,糊涂处之,才会如鱼得水。

郑板桥当年写下这“难得糊涂”,是对时俗的一种憎恨,对官场恶习的一种厌恶,也是他最终看破官场险恶,辞官归隐的原因。

人们对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都知道,很多人喜欢,但你是否知道其来历?

据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职的时候,有一次到山东莱州的云峰山游玩,天晚了,便到山中一个茅屋去借宿。

叩门之后,一位鹤发童颜,长须飘飘的长者开门,把他让了进来。

郑板桥发现这老人不仅道骨仙风,室内还陈列一方精美的砚台,镂刻精美,石质灵透,案头还有书,相互寻问,郑板桥知道这老人自称“糊涂老人”。

次日,老人便取出笔墨纸砚,请名满天下的郑板桥赐一幅墨宝。郑板桥便根据老人自报的家门,信手写下“难得糊涂”四个神采飞扬的字,并在落款处盖了写有“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章,显摆一番。

老人拢了一下长须,便提笔写了一个跋:“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并且也盖上一方章。郑板桥一看,那章写的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不由得一惊,连忙对老人行礼,知道自己遇到高人。便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郑板桥对这位老人敬慕不已,两人是相见恨晚,成了人生挚友。这位老人就是当时的著名禅师恒彻上人大师。

(兰竹石横幅)

二、三绝天才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曾经做过七品县官,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归隐,以卖画生活,对于艺术类的诗、词、曲、联、文、书、画、印都十分精通,其以“诗书画三绝”名世。

清代张维屏的《松轩随笔》对郑板桥评价颇高,说其有“三绝”:“曰画、曰书、曰诗。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无不体现了真性情与真意蕴。

郑板桥在“扬州八怪”中知名度最高,有一千余首诗,百余首词以及对联、曲、序跋、碑记等存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都说诗如其人,这恰恰在郑板桥身上得到印证。他的诗自由流畅,洒脱倜傥,直出胸臆;他的词豪放慷慨,悠扬细腻,直面人生;他的联立意高远,情驰意动,富于哲理;其绘画作品以竹、兰佐以奇石,竹挺拔清瘦,兰幽逸萧散,石秀灵雄奇,不染尘俗,体现了生动劲雅的画风。其书法被称之为“板桥体”,个性潇洒,错落有序,“狂草古箍,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蹊径一新,卓然名家”。

郑板桥一生体现在“真”字,他的“糊涂”分明是要活出自我。

郑板桥刚刚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是善良仁慈的乳母费氏舍不得这孩子,给予了他母爱。

后来父亲郑之本继娶,后妈郝氏也是一个慈善有爱的人,待郑板桥如己出,所以说郑板桥的童年是温暖又幸福的。

父亲开私塾的,他自小随父读书,又得到博学多才的外祖父汪诩文的启蒙,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出于本性,他十分讨厌矫饰之风,常常直言真话,而让一些人不快,往往言语切中时弊,而被同乡秀才们视为“好骂人”的“恶人”。

(梅兰竹菊)

三、官场生涯

郑板桥同情低层的老百姓,对当时士人阶层人文精神的堕落而愤懑,那些装模作样的“腐烂文章”,通篇“子曰书云”地糊老百姓。

他认为纯朴的老百姓才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远远胜于那些高谈阔论的士人。因之,他后来“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基于这种良知,他到山东当县令,重视农桑,体察民苦,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尽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为官者都要显示一种尊严与身份,讲究排场,而郑板桥出行,不打“回避”与“肃静”的牌子,不鸣锣开道,不扰民,常常布衣草鞋深入民间访贫问苦。他有一首题竹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他的同情心与责任感。虽然他仅仅是一个小县官,却能最大范围内改革弊政,维护老百姓的利益,造福一方。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山东因连年干旱而闹饥荒,郑板桥刚调到潍县任职,立马开仓赈灾,用修城筑池的方法,招募饥民来潍县就食打工,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赈济老百姓,并且刻了一枚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当看到老百姓要饿死,他果断打开官仓借粮给老百姓解决吃饭问题。按照规定,擅自打开官仓,是要治罪的。

郑板桥慷慨激昂地说:“等报上去批下来,老百姓就饿死了,这责任我一人承担。”

到了秋后,众多的老百姓没有能力归还借来的粮食,他便让人把债券烧了,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自然引起一些想发灾荒钱的官僚豪绅的不满,让他们无利可图,便相互勾结密告他谎报灾情,把赈灾的银两私吞了。

于是,上面派人来查,发现郑板桥两袖清风,家无私产,最终没有治“罪”!但一下让郑板桥看透官场的凶险肮脏与官僚的尔虞我诈,决定辞官归隐。

老百姓听说这样一位好官辞职了,都来送行,看到郑板桥只有两箱书与一个书童,骑着雇来的毛驴。

想不到当了十二年知县的郑板桥,家无余物,如此清廉,所有人都十分感动。

郑板桥向老百姓赠画题诗留念:“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借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品与无私的胸怀。

四、师法自然

正是郑板桥坦荡无私的真性情,让他无法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反而成全了他的艺术成就。

郑板桥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按照本性崇尚自然,不应该亦步亦趋地模仿古人,具有人格的独立与艺术的独立,强调“无所师承”,“师法自然”。他采众长,勇于革新,自成一家,“不为古所累,气与意相辅”,要走出前人的樊篱,不拘一格地进行艺术创作。

郑板桥能够在诗、书、画中有建树,完全是他能以书入画,以画入书,诗画相融,“写兰如作字”,“作字如写兰”,自成一家。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自己精神与人格的写照,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郑板桥以前的书画几乎不值钱,当他四十四岁进士及第后,让他的书画行情暴涨,仿佛一夜间成了无价之宝。许多附庸风雅的有权有钱之人纷纷来索要书画。郑板桥便刻了“二十年前旧板桥”与“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来讽刺那些前倨后恭之人。

郑板桥画有一幅《破盆兰花》,画面上一个残破的瓦盆,盆内兰花若开未开,其意境深远,让人领悟到画外别存深意。其题诗曰:

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君子常说“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分明是告诉人们,通过放弃而得到,利用残缺而圆满,这是大境界呀!

人,“难得糊涂”,不是表面的糊涂,而是糊涂背后的真性情。

推荐:

《红楼梦》里三代都是奴才的家族,行事低调,闷声不响地发大财

茶史上的风流佳话:郑板桥茶词缔茶缘

什么叫境界?看看郑板桥和魏神医是怎么处理误解的




难得糊涂是谁的名言
8、难得糊涂!郑板桥的妙语深得其心,时不时逍遥物外,短路白痴,不失为赏心乐事。9、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难得糊涂,糊而不涂,愚而不蠢,痴而不笨。做愚人,做傻事,享傻福,知足常乐快乐多。10、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难得糊涂,不去追究事实的真相,活得简单快乐;一种人总喜欢把什么事都看得...

难得糊涂”是谁说的?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

郑板桥为何会希望难得糊涂?
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要站在高处以一种大局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人生,不要在生活当中斤斤计较,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随波逐流,能够直面挫折和痛苦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并不是随波逐流,毫无底线,有很多人曲解了郑板桥的意思,把这句话理解...

难得糊涂郑板桥原文
2、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3、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

难得糊涂的历史来历是什么?
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来历 郑板桥“难得糊涂”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这是郑板桥将真草隶篆溶于一体而独创的一种奇特写法。至于“难得糊涂”四字,据传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

难得糊涂是谁说的(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的来历)
糊涂是一门学问,这是大彻大悟的哲学,凡事没必要都认真,世间真的东西很少,任何一个“圈子”都有规则与潜规则,学会八面玲珑,通融圆滑,拍马迎笑,媚上捧场,糊涂处之,才会如鱼得水。 郑板桥当年写下这“难得糊涂”,是对时俗的一种憎恨,对官场恶习的一种厌恶,也是他最终看破官场险恶,辞官归隐的原因。 人们对郑板桥...

郑板桥关于“糊涂”的名言有哪些?
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全诗赏析
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

难得糊涂是谁说的名言
“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后人称此言为,做人、做官、处事之道!“难得糊涂”,不言而喻指的是人该糊涂时难得糊涂,其实是糊而不涂、傻而不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生有时确实需要聪明,但更少不了糊涂,为人懂得适当糊涂,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人一半清醒一半...

郑板桥为什么说难得糊涂?
有些事,你看不惯也好,看得惯也好,当你无法改变时,然而良心却备受煎熬的时候,要学会难得糊涂。郑板桥就是如此,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无法改变一些难以一接受的事情的时候,对于他的安慰,就是难得糊涂。郑板桥说的糊涂是知足常乐的清楚,不要学那种一生只为金钱地位的人,因为决定人生幸福的因素...

涿州市18481033874: 难得糊涂是谁说的 -
枝灵依降: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副.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

涿州市18481033874: 难得糊涂是谁写的 -
枝灵依降: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涿州市18481033874: 难得糊涂这首诗是谁写的 -
枝灵依降:[答案] 郑板桥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

涿州市18481033874: ”难得糊涂”是谁说的? -
枝灵依降: 郑板桥“难得湖涂”的来历 陈 琼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这是他将真、草、隶、纂书融为一体而独创的一种奇特手法,有“乱石铺街、杂乱有章”之誉.据说,“难得糊涂”四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有一年,郑...

涿州市18481033874: '难得糊涂'是谁的立身名言 -
枝灵依降:[答案] 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涿州市18481033874: '难得糊涂'是谁的立身名言 ? -
枝灵依降: 是郑板桥

涿州市18481033874: 难得湖涂是谁的词句 -
枝灵依降: 一般都知道“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郑板桥首先提出来的,那么,这四个字的由来,又有所少人知道呢?据说,“难得糊涂”四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洲云峰山观看郑公碑,晚间借宿于山下一老者家,老者自称是荒...

涿州市18481033874: 难得糊涂 哪首诗原句是什么来着 跟 作者谁呀 -
枝灵依降: 难得糊涂---郑板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

涿州市18481033874: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啥意思 -
枝灵依降:[答案] 一:自我解嘲说 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

涿州市18481033874: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全文 -
枝灵依降:[答案] “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当年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碑时写的. 他先是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落款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接着又补写了“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