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作者&投稿:蔽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2021.09.26周日晴Day269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412

《孟子》告子上



    【原文】

    告子[1]曰:“性犹湍水[2]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3]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4]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激而行之[6],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1]告子:人名,据传是孟子的学生。

    [2]湍水:急速的流水。

    [3]信:真,诚。

    [4]就:趋向于。

    [5]颡(sǎnɡ):额头。

    [6]激而行之:阻挡住它让它倒流。

    【译文】

    告子说:“人的本性就像那急速的流水,东面有缺口便向东流,西面有缺口便向西流。人的本性并没有善与不善之分,就好比水的方向也没有东西之别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没有东西方向之分,可它也没有上下流淌之别吗?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就好比水要往低处流一样。当然,如果水因为受到击打而溅起水花,就能够高过额头;阻挡住它让它倒流,就能够让它流向山涧。难道这也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迫使它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使他做出不好的事情,是其本性也受到这样逼迫的缘故。”

    【解析】

    在本篇中,告子把急流的河水比作人性,抨击人性不分方向,哪里有缺口就往哪里去,可是他没有考虑到水流上下的因素。而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一个人之所以做出不好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人性受到了外界的压迫,而并非人的本性使然。

    二

    【原文】

公都子[1]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2],以瞽瞍[3]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欠)?”

    孟子曰:“乃若其情[4],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5]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6]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7]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8]。’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

    [1]公都子:孟子的学生。

    [2]象:舜同父异母的弟弟。

    [3]瞽(ɡǔ)瞍(sǒu):舜的父亲。

    [4]乃若:转折连词,至于的意思。情:天生性情。

    [5]才:指天生的资质。

    [6]铄(shuò):授予。

    [7]蓰(xǐ):五倍。

    [8]懿德:美好的品德。

    【译文】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的本性并没有善良不善良之说。’还有人说:‘人的本性可以让它为善,也可以让它不为善;这也是周文王、周武王在位时百姓都非常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在位的时候百姓都横暴的原因。’还有人说:‘有的人本性是善良的,有的人本性则是不善良的。这也是虽然有尧帝这样的天子却还有象这般不善的子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好的父亲却有一个像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那般不善良的国君,却也有兄长微子启、叔父比干这般善良的臣民。’现在您说‘人性本善’,难道是这些人都说错了吗?”

    孟子说:“至于人的天性,都可以是善良的,这便是我所说的人性本善的道理。至于那些本性不善良的人,就不能说是天生资质的问题。恻隐之心,每个人都有;羞恶之心,每个人都有;恭敬之心,每个人都有;是非之心,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是仁;羞恶之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则是智。这些仁义礼智并非外界因素加之于我的,而是我本来就有的,只不过平时不想也就不觉得了。所以说:‘寻求就能够得到,放弃则会失去。’人和人之间或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才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诗经》上说:‘天孕育万民,有万物就有法则。百姓们了解了这些法则,就能够向往美好的品德。’孔子说:‘作这首诗的人,对道非常了解!所以有万物就必定有法则,百姓了解了法则,所以才会喜欢美好的品德。’”

    【解析】

    这一篇在《孟子》一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对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的全面阐述。从这个理论来说,性善论并不复杂,它只是述说了一个最为基础的观点:仁义礼智这些观念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并非外界强加于人的。由此,孟子便认为仁义礼智都属于人的本性范畴。


《孟子.告子上》的全诗
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FONT>知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FONT>主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是什么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同情和关怀。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就是在确认自己是人的同时也承认他人是人,而人与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2、“义”...

"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出自朱熹的哪本书?
"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意思就是"良心,是本来就有的善义的心理,就是所说的仁义的心"二,原文出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孟子集注》(14卷)如下:《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

孟子.告子上的文言文
1. 谁知道其他的《孟子.告子》里的文言文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一 告子曰 :“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 :“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二 ...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每个人固有的,但人与人的善恶相差数倍是因为啥子...
孟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他指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在孟子看来,人身上的仁义礼智等,不是由别人给予的,而是本身固有的,只不过没有认真思考过罢了。他还指出“尧舜,性者也”。(《孟子·尽心上》)...

《告子上》全文
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

仁义礼智信是是什么意思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

每日一读 | 17 |《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
《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原文: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译文:孟子说:“人道主义是人类进步的观念,它应该能不断克服不人道的现象,就像水能够灭火一...

孟子是如何看待义与利的
孟子崇尚的“义”,提出舍生取义的取舍之道,强调“义”是一种人应追求的目标。《孟子·告子上》中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诉了我们在“生”与“义”、“利”与“义”的抉择中,我们应该舍“生”取“义”。他的“仁义”思想中,“仁”...

食色性也的真正含义
了解食色性也的更多含义 出处 论证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出处 4论证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孟子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并以诗经的观点以及孔子支持诗经的观点为证。诗经...

君山区15038788696: 孟子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翻译 -
阴婷山易: 1孟子说:“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感觉不忍的心情(即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人都有同情心).先王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怜恤别人的政治.以怜恤别人的心情,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

君山区15038788696: 在孟子的学说中,所谓的四端是指什么 -
阴婷山易:[答案] 孟子的“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告子上》云: 公都子曰:...

君山区15038788696: 孟子告子上的原文 -
阴婷山易: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知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杯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君山区15038788696: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段意因为对课文的段意不知,所以想问仁义礼智
阴婷山易: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选修课,该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意思是,仁义礼智是我们天生就具有的四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这四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统一的整体.“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君山区15038788696: 《孟子》之求仁自可得 -
阴婷山易:[答案] 求仁自可得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君山区15038788696: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翻译,急!!! -
阴婷山易: 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

君山区15038788696: 人之初性本善是谁提出的? -
阴婷山易:[答案] 孟子最早提出人性本善的说法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君山区15038788696: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阴婷山易:[答案] 都是孟子说的.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在《...

君山区15038788696: 孟子的政治思想研究 -
阴婷山易:[答案] 一、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人之所不学...

君山区15038788696: 谁会这道题:“仁义礼智……我固有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这句话出自 [ ] -
阴婷山易:[选项] A. 《论语》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