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的整首古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佼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观书有感的整首古诗~

  1、原文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
  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
  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3、《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4、创作背景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观书有感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宋)胡宏

今日曾知进步来,彀愚深自克多才。

些儿不闭公门户,尽首多才打不开。



半亩大地方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他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宋)胡宏

今日曾知进步来,彀愚深自克多才。

些儿不闭公门户,尽首多才打不开


观书有感的诗意
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已有意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倒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朱熹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

朱熹《观书有感》中心思想是什么?
《观书有感·其二》【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创作背景:有人认为这首诗写于鹅湖之会后一年,即南宋...

《观书有感》诗意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谁有古诗《观书有感》《如梦令》《浣溪沙》的答案
6.选出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 (C)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首句将书比作“方塘”、明“鉴”,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C、第三句,作者问注入“方塘”的...

谁知道《观书有感》这首诗是谁写的?顺便把他的个人资料告诉我好吗?谢...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

《观书有感·其一》原文及赏析
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创作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朱熹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观书有感整首诗的意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朱熹的《观书有感》写于何时何地?
观书有感二首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

朱熹《观书有感》赏析
《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朱熹《观书有感》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作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一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

请问朱熹七绝《观书有感》二首收录于其哪一部著作中?
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 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的整首古诗 -
睢琛上生: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是什么诗 -
睢琛上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第二首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的全诗是什么a -
睢琛上生:[答案]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的全诗是什么?意思 -
睢琛上生: 一、《观书有感》的全诗是—— 1.观书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是一首什么诗 -
睢琛上生: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 七言绝句 .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是一首什么诗? -
睢琛上生: 一、《观书有感》是一首哲理性诗.二、扩展知识:1、原词欣赏:《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作品简介:《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作品.这两首诗...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全诗是什么?意思呢? -
睢琛上生:[答案]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的标题是《观书有感》,标题的意思是读书感受.表面上是写: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全诗是什麽
睢琛上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 朱熹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古诗 -
睢琛上生: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麦盖提县17548735342: 观书有感是一首 - --诗 -
睢琛上生: 观书有感是一首(哲理)诗.通过池塘有活水而清,说明(要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让思想活跃,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的道理. 诗前前两句写形象--池塘本身,而后两句则引出(池塘水清的原因,暗喻人生的道理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