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词性?

作者&投稿:周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区别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词性?~

文言文难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言虚词难以把握。由于文言虚词大多从实词中借用虚化而来,某个词有时作虚词,有时又作实词,这是一个区别的难点;此外,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词性和用法。例如“以”,既可作实词“认为”讲,又可作连词和介词,且两类虚词中都有表原因的用法。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以期在文言虚词的复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一、 牢记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 现在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说已把考试范围缩小到了最小限度。这就为我们牢固掌握这18个虚词的各种用法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各种用法意义,都分条列出,并附上课文中学过的例句,然后熟记于胸,以后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某个虚词就可作出用法选择了。另外,为了便于牢记这18个虚词,我把它们编成了四句口诀: “十八虚词记心间:之乎者也其与焉,因为而且所以则,乃于何若包罗全。” 二、 摆正“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用法”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用法”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近年高考试卷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证明了这一点: ○12003年12题C项: ○22002年12题A项: 咸私哂其矫饰焉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2004年北京7题D项: ○42004年江苏12题A项: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蔡京以宫僚之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例○1加点虚词“焉”,在上句中是语气助词,下句中是兼词;例○2加点虚词“以”词性相同,都是介词,也有可能都把“意义”解释为“把”,但上句中表示领率、带领,下句中起提宾作用;例○3中两个“乎”都是语气助词,但前者表反问,后者表揣度;例○4中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但前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后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由此可见,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明确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神。 三、 划分句子结构,确定虚词功能。 请看下面例句: ○1(陈涉)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以上三个句子可以通过划分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来确定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例○1中“久”是个时间词,作谓语的补语,“之”在其后,可有可无,只起协调音节作用,是音节助词,不译。例○2中“与之”是乘的状语,“与”是介词,“之”是其宾语,所以是代词。例○3中“之”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所以应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由此可见,根据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再看虚词处于哪个成份中,就可确定它的意义和用法。 四、 删除虚词定词性,换位替换定词义。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区分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的虚词。把句中的这个虚词删去,如果读起来仍然通畅,句意不受影响,表明此虚词在句中作连词;然后用换位法对调其前后的词句,如不影响原意,则表并列关系,如影响原意,则表其它关系,再用合适的现代汉语词语替换,进而确定其关系。如果删去后句意不通,则这个虚词作介词。请看下面例句: ○1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2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2004年全国高考甲卷) ○3即刑讼女而祭妇墓。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004年全国高考甲卷) ○5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6以此知之,故欲往。 (2004年全国高考乙卷) 删去○1至○4句中的加点虚词,句意没变化,说明是连词,通过换位法,确定○2○3○4句中表并列关系,○1句中可以用“以便”替换,说明是目的关系。删去○5○6句中虚词,句意改变,表明是介词,○5句中可用“拿/用”替代,表工具、方式;○6句中可用“因/凭借”代替,表原因依据。 五、 熟记词类功用,再看前后语境。 这种方法是指首先要明确各种文言虚词各有哪些功能用途,熟记于心,然后再看具体语境中的虚词发挥了哪种虚词的功能,就是哪种虚词。例如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两个词、短语或句子,表示某种关系;介词一定要和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副词一般位于谓语前作状语;助词起加强语气或辅助音节等作用,不作句子成分;代词则作主语或宾语,担任句子成分。请看下例: ○1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2……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3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天将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本记») 句○1中“以”后面“公子贤,多客”是说明原因的句子,所以是连词而非介词。句○2中“因”后面虽是名词,但后面没有可修饰的谓语,所以应是动词,和“蒙”相对应。同样○3中“因”为连词表顺承,○4中“为”不可能是动词、介词,只能是语气助词,加强语气。 六、 掌握虚词的固定格式。 推断文言虚词用法,记住固定格式也很重要。所谓固定格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一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是一种不变的句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不能随意变动。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中“…孰与…”理解时不能拆开,义为“…跟…比较,哪个更…”。如果我们能记住常用的固定格式,对掌握文言虚词,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常见虚词固定格式有“有以、有所、何…为、无乃…乎”,等等,在平时学习、复习中要有意识地积累。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总结出的文言虚词复习掌握的几种方法,希望对文言文复习有所帮助,提高复习效率。当然,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几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才分条阐述,也不是对所有虚词都适用,只是一般规律。要掌握好文言虚词,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学习、领悟、归纳、实践。

要想区分词性,你必须了解介词、连词、助词的定义,定义是根本!在具体语境下判断词性和其他东西,主要通过语感,判断属于一词多义的那个意思,就而字说,有修饰、并列、转折,递进五种,必须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判断词性和用法。

文言文难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言虚词难以把握。由于文言虚词大多从实词中借用虚化而来,某个词有时作虚词,有时又作实词,这是一个区别的难点;此外,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词性和用法。例如“以”,既可作实词“认为”讲,又可作连词和介词,且两类虚词中都有表原因的用法。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以期在文言虚词的复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一、 牢记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
  现在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说已把考试范围缩小到了最小限度。这就为我们牢固掌握这18个虚词的各种用法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各种用法意义,都分条列出,并附上课文中学过的例句,然后熟记于胸,以后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某个虚词就可作出用法选择了。另外,为了便于牢记这18个虚词,我把它们编成了四句口诀:
  “十八虚词记心间:之乎者也其与焉,因为而且所以则,乃于何若包罗全。”
  二、 摆正“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用法”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用法”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近年高考试卷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证明了这一点:
  ○12003年12题C项:       ○22002年12题A项:
  咸私哂其矫饰焉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2004年北京7题D项:      ○42004年江苏12题A项: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蔡京以宫僚之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例○1加点虚词“焉”,在上句中是语气助词,下句中是兼词;例○2加点虚词“以”词性相同,都是介词,也有可能都把“意义”解释为“把”,但上句中表示领率、带领,下句中起提宾作用;例○3中两个“乎”都是语气助词,但前者表反问,后者表揣度;例○4中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但前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后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由此可见,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明确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神。
  三、 划分句子结构,确定虚词功能。
  请看下面例句:
  ○1(陈涉)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以上三个句子可以通过划分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来确定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例○1中“久”是个时间词,作谓语的补语,“之”在其后,可有可无,只起协调音节作用,是音节助词,不译。例○2中“与之”是乘的状语,“与”是介词,“之”是其宾语,所以是代词。例○3中“之”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所以应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由此可见,根据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再看虚词处于哪个成份中,就可确定它的意义和用法。
  四、 删除虚词定词性,换位替换定词义。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区分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的虚词。把句中的这个虚词删去,如果读起来仍然通畅,句意不受影响,表明此虚词在句中作连词;然后用换位法对调其前后的词句,如不影响原意,则表并列关系,如影响原意,则表其它关系,再用合适的现代汉语词语替换,进而确定其关系。如果删去后句意不通,则这个虚词作介词。请看下面例句:
  ○1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2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2004年全国高考甲卷)
  ○3即刑讼女而祭妇墓。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004年全国高考甲卷)
  ○5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6以此知之,故欲往。    (2004年全国高考乙卷)
  删去○1至○4句中的加点虚词,句意没变化,说明是连词,通过换位法,确定○2○3○4句中表并列关系,○1句中可以用“以便”替换,说明是目的关系。删去○5○6句中虚词,句意改变,表明是介词,○5句中可用“拿/用”替代,表工具、方式;○6句中可用“因/凭借”代替,表原因依据。
  五、 熟记词类功用,再看前后语境。
  这种方法是指首先要明确各种文言虚词各有哪些功能用途,熟记于心,然后再看具体语境中的虚词发挥了哪种虚词的功能,就是哪种虚词。例如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两个词、短语或句子,表示某种关系;介词一定要和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副词一般位于谓语前作状语;助词起加强语气或辅助音节等作用,不作句子成分;代词则作主语或宾语,担任句子成分。请看下例:
  ○1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2……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3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天将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本记»)
  句○1中“以”后面“公子贤,多客”是说明原因的句子,所以是连词而非介词。句○2中“因”后面虽是名词,但后面没有可修饰的谓语,所以应是动词,和“蒙”相对应。同样○3中“因”为连词表顺承,○4中“为”不可能是动词、介词,只能是语气助词,加强语气。
  六、 掌握虚词的固定格式。
  推断文言虚词用法,记住固定格式也很重要。所谓固定格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一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是一种不变的句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不能随意变动。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中“…孰与…”理解时不能拆开,义为“…跟…比较,哪个更…”。如果我们能记住常用的固定格式,对掌握文言虚词,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常见虚词固定格式有“有以、有所、何…为、无乃…乎”,等等,在平时学习、复习中要有意识地积累。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总结出的文言虚词复习掌握的几种方法,希望对文言文复习有所帮助,提高复习效率。当然,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几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才分条阐述,也不是对所有虚词都适用,只是一般规律。要掌握好文言虚词,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学习、领悟、归纳、实践。

先不要考虑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是先研究虚词前后词语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然后再据此判断其意义和用法,百用百灵。——虚词之所以叫虚词,就是因为它没有事确定的或者唯一的意义和用法,即它的意义和用法都是有前后实词意义、语法关系、逻辑关系决定的。

看位置!主语+谓语(+宾语),句子主要结构都是这样!主语前是定语,要翻译成“…的”谓语前面是副词,作状语…
有的词还有特殊用法,像宾语前置,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太多了!说不过来!建议买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很有用!里边什么都有!


文言虚词。求高人帮忙!!!1
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8.奈何绝秦欢 8.表示疑问的固定形式,在这一句中作状语,译为“怎么”。9.虞兮虞兮奈若何 9.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10.今日之事何如 10."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或"什么样"。参考资料:文言汉语网 ...

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

如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体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大多取自中学课本;其二,考查角度上,一般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要求考生能理解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其三,题型设计上一般是四个选项,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技法指导】 高考关于文言虚词的题型设计...

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
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

文言文中虚词何可以做谓语吗
这种情况确实很少见,因为虚词一般是不单独做任何句子成分的。但是“何”还真有几种情形是可以视为作谓语的,据我所知有以下三种情况:1、与句末语气词“也”连用,表示设问(偶尔可表示一般询问),即“何也”,意思是“为什么呢”。2、与句中语气词“者”连用,表示设问(偶尔可表示一般询问),即...

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谁能帮我归纳一下?
常见文言虚词安\/而\/尔\/夫\/盖\/故\/何\/乎\/或\/即\/既\/莫\/乃\/其\/且\/然\/若\/虽\/所\/为\/ 惟\/焉\/也\/以\/矣\/已\/因\/于\/哉\/则\/者\/之安 ⑴怎么,哪里。 例尔安敢轻吾射!(2)哪里,什么。沛公安在?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

文言文虚词问题
请问在文言文中,“以”“而”等虚词作连词时,如何区别它是表示“承接”、“目的”还是“修饰”作用?谢谢最好说得通俗一点,好的加分,复制的的就不要来了……... 请问在文言文中,“以”“而”等虚词作连词时,如何区别它是表示“承接”、“目的”还是“修饰”作用?谢谢 最好说得通俗一点,好的加分,复制的的...

谁知道虚词和实词怎么区分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

文言文18虚词用法与举例
例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例: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

文言文虚词做题方法
体词和谓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体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谓词主要作谓语,谓词前可以加上否定副词“不”,体词则不能加。 2、虚词 虚词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3.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及含义】 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

阳原县19337251840: 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几种方法 -
宗政扶维可:[答案] 一、词性分析法 许多虚词兼有几种词性,在不同的句中具有不同的词性,词性不同其意义、用法也往往不同.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①中的“则”是副词,在句中表示断判、确认,可译为...

阳原县19337251840: 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有哪些?虚词和实词有什么区别,怎么分辨? -
宗政扶维可: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 二、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册为主)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

阳原县19337251840: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宗政扶维可: 虚词的应用能力,靠平时的日积月累.除了强化记忆各个虚词的用法外,应该注意一些事项和方法.大体说来,可采取下列方式进行复习. 1.分清虚实 文言的虚词实词的分类,大体与白话一样,所不同的是,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

阳原县19337251840: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怎么区别?
宗政扶维可: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 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简单的说,实词就是具体的动作,东西,或者代词(就是他们,我,你)或者数字,形容词.虚词就是“之乎者也”这类词,抽象的词.

阳原县19337251840: 文言虚词和实词如何划分?虚词又包含有哪些?(!!!!在文言文中不是在现代汉语中)
宗政扶维可: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

阳原县19337251840: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是怎么分类的 -
宗政扶维可: 词根据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就是有实在意义的词,虚词就是没有实在意义,在句子中只起一定语法作用的词. 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大体相当的,但在具体操作中又有一点不同. 现代汉语中...

阳原县19337251840: 文言文虚词“与”词性求指教 -
宗政扶维可: 谋臣与爪牙之士 中,“与“的前后都是两个名词.表明两者是并列关系.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中,”与“前面(未得)不是名词,而后面接了名词.二者不是并列关系. 由此可见,判断”与“何时作介词,何时作连词,要看”与“前后的词是否为并列关系.是并列关系,则作连词;反之作介词! (非专业解答、、、、、、仅凭自己的理解、、、)

阳原县19337251840: 实词虚词的区别???? -
宗政扶维可: 虚词[解释]:一般不单独作短语或句子成分,而只同短语或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的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实词[解释]:能单独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独立成句,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实在意义的词....

阳原县19337251840: 如何区分文言虚词? -
宗政扶维可: 而有很多种用法,如转折…然而.承接…而且.不过记住,虚词满足下列情况:表语气,介词,表程度,无实际意义的动词或名词.

阳原县19337251840: 简述如何确定虚词以及汉语的虚词主要包括哪些词类并各举一例? -
宗政扶维可: 汉语虚词的词性,主要是根据虚词具有的语法特点来确定. 虚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是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比如介词,要和名词、代词组成介词短语,来作句子的状语.又比如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来表示疑问、感叹的语气. 汉语虚词的范围,《中学语法教学提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而大学目前通用的《现代汉语》则把其中的副词划分为实词中. 现代汉语虚词中的介词,常用的有“在”“从”等.例如:他从北京回来.“从”和“北京”组成介词短语,作“回来”的状语. 虚词中的连词,常用的有“于是”“如果”“不但……而且”等. 虚词中的助词,常见的是“的、地、得、了”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