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作者&投稿:油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骗人的是小三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纲”解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一:“常见”:指《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其二:“在文中”:1、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2、常见用法(非词典用法)题型设计  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采用比较的方式,就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其意义和用法,而且往往选取文中例句与中学语文教材课文例句加点的虚词对比考查。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则、者、之、与。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代词:①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②指示代词——之、其、或、然。③疑问代词——安、焉、何。副词:①范围副词——则、犹②时间副词——既、已、且③语气副词——其、何、遂介词:于、以、为、因、乎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1)兼词:诸、焉(2)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用“也乎哉”(3)复音虚词:于是、无论等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1)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

文言虚词与文言实词比较,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较高,这是由于其能显示多种语法关系,能表达出特定语境下的语气。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近年来有些变化。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只保留了18个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体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大多取自中学课本;其二,考查角度上,一般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要求考生能理解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其三,题型设计上一般是四个选项,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技法指导】

高考关于文言虚词的题型设计一般要求辨析其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要答好这类文言虚词辨析题,关键在于平时要加强积累;当然,也须辅之以技巧,以求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笔者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7题B项)“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前者为动词,意思是“认为”,后者为介词,意思是“因、由于”。

二、数学代入法

如(201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18题的C项)“遂得免焉/风雨兴焉”,其中第一句中的“焉”是语气词,不译,“遂得免焉”大意是“于是(法成)得以免罪”;第二句考生熟知,“焉”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从那里,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

三、语法切入法

如(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第10题C项)“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是考查这两句的语法结构,第一句的“以御史”修饰“为参军”、第二句的“以勇气”修饰“闻”,两者都是偏正结构,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以”的用法也相同,此处都是介词,“凭借、凭……的身份”。

四、语境推断法

如(201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18题A项)“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大意是“他所学的知识没有经名师传授,友人劝他,胡叟说:‘先圣的言论,精义传神的地方……’”,由此可推断“其唯《易》乎”中的“其”是副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恐怕”;第二句出自课文《逍遥游》,原文的语境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中“正色”与“远而无所至极”两者备选,可见此处的“其”为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或者、还是”。

2010年高考语文18份试卷中,考查频率最高的5个虚词为:“之”(考到6次)“以”(5次)“而”(5次)“于”(4次)“其”(3次)。下面笔者详细列出“而”“以”“之”三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供考生参考:

一、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

2.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4.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

(二)用作代词,只用于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以

(一)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等,视情况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凭……身份”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可译为“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可译为“凭借”)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以”可译为“按照”)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以”可译为“凭……身份”)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4.用在表示人的词语前面,可译为“率领”“带着”,实际上是表示工具的“以”字的活用。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不译。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表示承接。“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不译。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表示目的。“以”后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用来”。如:作《师说》以贻之。

4.表示结果。“以”后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结果,可译为“以致”等。如: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5.表示原因。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6.表示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不译。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如: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三、之

(一)用作代词,分几种情况:

1.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可译为“他”“他们”或“它”“它们”。如:作《师说》以贻之。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均之二策(二)用作助词,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作为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可不译。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2.结构助词。作为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

3.结构助词。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应省去。如:何陋之有?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译时应省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关于“于”。“其”的用法和意义,考生可按以上的方法作相关整理,在此不赘述。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韩信将兵

上(1)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2)。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1)上:指汉高祖刘邦。(2)差:高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语。

(1)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

(2)如我,能将()几何

(3)何为为我禽()

(4)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翻译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译文:

3.请你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这个成语。

答:

4.从文中可以看出韩信与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时珪(王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选自《新唐书》)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语。

(1)耻()君不及()尧舜

(2)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2.翻译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三十,无所容入,流弃莫执。于是乃拂拭短褐,自诣宣王,愿一见。谓谒者曰:“妾,齐之不售女也。闻君王之圣德,愿备后宫之扫除,顿首司马门外,唯王幸许之。”谒者以闻。宣王方置酒于渐台,左右闻之,莫不掩口而大笑,曰:“此天下强颜女子也。”于是宣王乃召而见之,谓曰:“昔先王为寡人取妃匹,皆已备有列位矣。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讴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今夫人不容乡里布衣,而欲干①万乘之主,亦有奇能乎?”无盐女对曰:“无有,直窃慕大王之美义耳。”王曰:“虽然,何喜?”良久曰:“窃尝喜隐。”王曰:“隐,固寡人之所愿也,试一行之。”言未卒,忽然不见矣。宣王大惊,退而惟之,又不能得。明日,复更召而问之,又不以隐对,但扬目衔齿,举手拊肘曰:“殆哉!殆哉!”如此者四。宣王曰:“愿遂闻命。”

无盐女对曰:“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外有二国之难,内聚*臣,众人不附。春秋四十,壮男不立,不矜众子而矜众妇,尊所好而忽所恃。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此一殆也。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龙疏,翡翠珠玑,莫落连饰,万民罢极,此二殆也。贤者伏匿于山林,谄谀强进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酒浆沉湎,以夜续朝,女乐俳优,从横大笑,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故曰:‘殆哉!殆哉!’”于是宣王掩然无声,意入黄泉。忽然而昂,喟然而叹曰:“痛乎,无盐君之言!吾今乃一闻寡人之殆,寡人之殆几不全②。”于是立停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择吉日,立太子,进慈母,显隐女,拜无盐君为王后。而国大安者,丑女之力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二》)

[注]①干:求取福禄。②不全:指不能保全国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惟王幸许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谒者以闻/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邪伪立于本朝/得复见将军于此

D.忽然而昂,喟然而叹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2.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夫人不容乡里布衣,而欲干万乘之主,亦有奇能乎?

译文:

(2)无有,直窃慕大王之美义耳。

译文:

(3)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此一殆也。

译文:

参考答案:

一、1.(1)曾经(2)带领(3)通“擒”(4)……的原因2.皇上曾经随意地和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3.多多益善/越多越好4.韩信: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刘邦: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

二、1.(1)以……为耻辱/比得上(2)比/的2.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

文言文参考译文: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三、1.C(都是介词,在。A项代词,我/助词,凑音节,不译。B项介词,把、拿/介词,因、由于。D项连词,表修饰/代词,你的)2.(1)如今像你这样一个人,不被同乡邻里的平民百姓收容,却想要求一个大国的国君给你福禄,(你)是有什么奇特的才能吗?(关键词为“夫人”“布衣”“奇能”,“不容乡里布衣”为被动句)(2)没有,(我)只是私下仰慕大王您美好的品德罢了。(关键词为“直”“慕”“美义”。)(3)一旦大王驾崩,国家就会不安定,这是第一种危险。(关键词为“山陵崩弛”“定”“殆”,关键句式“此一殆也”为判断句)




什么是文言文虚词?
、考点导航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部分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的词类。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文言虚词的意义一般都不很实在,它在文中、句中往往侧重于语法功能。近几年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较为稳定,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一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

在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9、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10、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11、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十七、者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

文言文常见虚词
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 而 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翻译: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

如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与文言实词比较,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较高,这是由于其能显示多种语法关系,能表达出特定语境下的语气。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近年来有些变化。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只保留了18个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文言文中虚词的具体用法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按照文言文虚词的作用把它们分为四组.一是起指代作用的:之其、何、焉、然、斯、安、者、所;二是起连接和组合作用的:以、为、于、因、;三是起关联作用的:而、则、且、虽、乃、则;四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也、哉、矣、乎、焉.下面提供两种分类整理文言文虚词的基本...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18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用以构成文句,工整文意,例如耳、目是实字,若夹配以“而”“之”二字,联成“耳而目之”,就有灵动活跃...

如何区别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词性?
回答:文言文难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言虚词难以把握。由于文言虚词大多从实词中借用虚化而来,某个词有时作虚词,有时又作实词,这是一个区别的难点;此外,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词性和用法。例如“以”,既可作实词“认为”讲,又可作连词和介词,且两类虚词中都有表原因的用法。那么,我们如何...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表示“只”义的虚词有“止、特、但、唯、单、直、徒”,表示“都”义的文言虚词有“全、举、咸、具、悉、皆”;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有“于是、因、则、而”,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有“而、以、与”,连接词或词组的介词有“于、以、乎、与、为”。另外,还可将表时间的副词可按过去时、现在...

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几种方法
识记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中去,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要求辨析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有把握的句子中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

常见文言虚词得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纲”解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一:“常见”:指《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其二:“在文中”:1、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2、常见用法(非词典用法)题型设计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采用比较的方式,就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其...

东港市15145998114: 在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 -
书尚克塞: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

东港市15145998114: 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
书尚克塞: 15种虚词的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

东港市15145998114: 关于文言文虚词意义与用法 -
书尚克塞: 虚词的应用能力,靠平时的日积月累.除了强化记忆各个虚词的用法外,应该注意一些事项和方法.大体说来,可采取下列方式进行复习.1.分清虚实文言的虚词实词的分类,大体与白话一样,所不同的是,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

东港市15145998114: 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
书尚克塞: 文言虚词共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

东港市15145998114: 文言文的虚词和实词的解释和应用资料 -
书尚克塞: 文言实词: 文句中表示实际意义、有事理可解的字词,如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亦称为“实字”.文言虚词:(两个意思)一、夸张不实的文辞.二、语法学上指无具体意义,只能做句法文法结构的工具词,且不能单独成句的词.主要是副词、介词、连接词、助词、叹词等等.

东港市15145998114: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书尚克塞: 文言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详解点附件;常用虚词用法.doc(内容很详细) 看附件;

东港市15145998114: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是什么? -
书尚克塞: 我们所说的实词 就是指在句子中有实际含义的词 名词和动词就是典型的实词 实词很容易弄懂 而虚词就就很复杂 所有在句中表语气、停顿、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连词、关联词、发语词等都是虚词 可以看出:一个句子,如果少了它们,它的成分也是完整的.文言文的虚词多 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使句子结构完整或听上去更流畅 虚词的用法种类高中教材有总结 但例子需要自己积累 积累多了文言文就基本上能看懂了

东港市15145998114: 古代汉语常见虚词讲解总结 -
书尚克塞: 古代汉语的虚词 也包括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五大类.有的语法书将文言虚词分为语气词和关系词两大类.不管怎样分类,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古今大体相同.但除虚词外的其它文言虚词的用法,同现代汉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

东港市15145998114: 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于"的意义和用法 -
书尚克塞: 一、之 意义:“之”作文言虚词时,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或调整音节的意义. 用法:作结构助词时,“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音节助词时,“之”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 二、以 意义:“以”作文言...

东港市15145998114: 怎样使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文言文虚词? -
书尚克塞: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