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孝)六则

作者&投稿:承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论孝)六则解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论语 论孝


孝在封建社会对于人品评定、官员任免,是具有一票否决权力的,至汉朝甚至设置“孝廉”一官,并且实行“以孝治天下”。为了对人民进行“孝”的教育,当政者们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编印“二十四孝图”,为著名孝子立牌坊,甚至把孝当作一条法律,把不孝子孙押赴刑场。《论语》中涉及孝内容的有二十多章,其中“学而”、“为政”开头两篇就有十一章。这足见孔子的弟子们对其师所谈孝的地位的理解与重视。那么,《论语》对孝到底有怎样的论述呢?

第一,关于.什么叫孝,怎样实践孝,《论语》主要有以下论述: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评析】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无改于父之道是指保留并发扬父辈正确的做法和思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就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事实上却有人远远做不到,正如孟子所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注释】 (1)几:音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2)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评析】事奉父母,这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也是不可以的。绝对服从不可以,那就应该在规劝的态度和方法上下工夫。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评析】 “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这种孝的原则虽然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但“出必告,返必面”却是必需的 。

【原文】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

【注释】 (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哥,兄长。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评析】一个人是不是孝,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父母兄长以及邻居说了算。见出孝在当时就是光荣模范的人物了。]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樊迟(2)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即下文孟孙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樊迟:孔子的弟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孔子的学生。 (2)贤贤易色: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试想,不忠不孝要学问有何用?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做子女的做到只要父母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就算孝了。”

【评析】在这里孔子大概是说 做子女的要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做个好人。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对待父母若只供物质而不敬,不管他们的精神需求,那与犬马有何不同?

【原文】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评析】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试想,一个连孝都做不到的人能为国尽忠吗?


第三,为什么要孝?《论语》有以下论述: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3)。君子务本(4),本立而道生(5)。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6)?”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 (2)孝弟: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3)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5)道: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6)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儒家认为,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就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孔子因此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评析】 孔子 “敬鬼神而远之”,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之礼是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希望人们成为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原文】 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而”同。 (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临:对待。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评析】 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原文】 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评析】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论语》中孝的内容可概括为善终追远、善事父母和师生之孝,即子女、晚辈敬仰与追念祖先,秉承先道,赡养、尊敬父母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仰幕。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名称来自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位列四书之首.它不仅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指定经书,而且包含了古代统治者的施政理念,以至于后世流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国学的重要典籍,除了拥有大学、研究机构里的重视和国学馆里孩提的咿呀诵读之声,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去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回合是否定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发现了传统国学的重要性.
细读一下就会发现,《论语》中所谈到的许多东西在根本上都是关于如何做人的,而且是具有开放性的,因此也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在关于做人的道理中,其中一条就是“孝”,在现今的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泱泱中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先民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创造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繁荣的农业造就了高度发达农业文明,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宗法制度成为传统社会制度的主体.宗法制度讲求氏族成员间亲缘关系,因此“孝”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从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上看,孝道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无论贵贱贫富,都深深地受到这种被称为礼教的熏陶和影响.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凝聚为社会、国家,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资产,对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可泯灭的贡献.
“孝”: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
古人讲:天道远,人道迩,所谓孝道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孝的本义是什么呢?许慎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 “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会合其字即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从行动上来看,“子”背着“老”,涵意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论语》中对孝的理解正是最注重这一点的,《论语》中有许多地方都明确提到了孝道,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向自己的弟子诠释孝的精髓之所在.这些解释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更多的是具体的经验表达.
下面举几例做简要解答,以加深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向自己的弟子解释“孝”,他既有正面的倡导 ,也有反而的批评,如:子游问孝,孔子就从反面批判了那些“是谓能养”的不孝者,认为他们不能怀着敬爱的心情,以至于和犬马没有区别.不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我们都能深深地感觉到一点,那就是《论语》谈孝并不是像后世统治者所宣传的那样,使孝成为一种外在、教条的、束缚人的东西,而是认为孝是人内心深处亲情的自然流露,这种孝是一切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的先天的基础.
《论语》中与孝有关的是死亡.儒家孝道十分重视死,把送葬看成是尽孝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丧葬观上表现为厚葬.丧礼虽然是为死者准备的,但实际上是生者孝的亲情的内在表现;虽然是为安慰亡灵,实则是生者孝道的自我圆满.孔子继承并发扬了周礼中的孝道观念,也十分重视孝在丧葬中的作用.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当弟子宰我认为三年之丧太久时,孔子批评日:“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在丧葬上,孔虽然不主张厚葬,主张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导的孝道观,客观上对后世的厚葬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谈孝不是要恢复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而是要从中汲取精华部分,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所以,对于《论语》中的孝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和接受,比如厚葬在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而且三年之丧的方式也早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发展了.
经典是深刻的.但是理解社会比理解经典更重要.看到社会变迁对儿女与父母关系的影响,看到由于社会疏离现象的加剧导致的“孝道”衰减,我们不能只想到说服教育,而应当从源头,从内心深处闹革命.“孝心”在很多时候是人们心灵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教育当然很重要,如果孩子们耳濡目染都是和谐,自然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准才能有质的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早日建成和谐社会.

第二:【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第四:【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六:【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第四、六两则讲的范围是_生,事之以礼_。对父母怀有_尊敬_之心,在父母面前总能保持_谦恭_。


论语(论孝)六则
第二:【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第四:【译文】 子...

论语(论孝)六则解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_百 ...
事实上却有人远远做不到,正如孟子所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

《论语六则》意思
第六则: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原文:第一则:子曰:“学而时...

文言文阅读理解(5)
④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⑤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⑥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

论语六则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六则翻译
”,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语文版的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六则 就是..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一词多义 1. 知:(1)了解(人...

请从《论语六则》中选取例证,说明儒家的学习包括读书与修养两个方面_百...
1、学习应老老实实,实事求是。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以学习为乐,要持之以恒。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要虚心,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取长补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主动求教,乐于切磋如“就有道而正焉”。5、既要善于读书,又要善于思考,学思结合。如“...

《论语》中孔子的语录有哪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并且经常去复习它,这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没有人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因此而烦恼怨恨,这不正是一种君子的胸襟吗?”2、知之为...

求初一课文:论语六则读后感。 悬赏50 。极品加分。
我读了《论语六则》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使我有很多感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中间包含着能者为师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都可以为我的良师益友。就...

旬邑县17522994138: 论语(论孝)六则 -
张心人参: 第四、六两则讲的范围是_生,事之以礼_.对父母怀有_尊敬_之心,在父母面前总能保持_谦恭_.

旬邑县17522994138: 文言文阅读理解(5)(一)《〈论语〉十则》《〈论语〉(论孝)六则》【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
张心人参:[答案] (一)《〈论语〉十则》《〈论语〉(论孝)六则》【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旬邑县17522994138: 古文:孔子论"孝" 翻译 急~ -
张心人参:[答案]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

旬邑县17522994138: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
张心人参: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

旬邑县17522994138: 论语讲孝的句子(句子要全的,还要意思) -
张心人参: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旬邑县17522994138: 关于孝的论语十则越多越好 -
张心人参: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为政第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旬邑县17522994138: 十条论语中关于孝的 -
张心人参: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旬邑县17522994138: 求《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 -
张心人参: 这就有很多了 学而篇中有: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旬邑县17522994138: 论语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
张心人参: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 《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 “ 父母惟其疾之忧. ”—— 《论语 · 为政》 父...

旬邑县17522994138: 论语中有关孝的论述 -
张心人参: 《学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今译:一个能在家庭中奉守孝悌原则的人,一旦进入社会,是不太可能冒犯在上位者的. 《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今译:年少之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