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说永贞革新.

作者&投稿:宜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


唐王朝在经历了唐太宗贞观时期、武则天时期后,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其政治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繁荣,也就达到了顶峰。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几乎灭亡,从此走上下坡路。唐王朝的政治一统,被藩镇割据所取代,赫赫王权转到宦官手中,形成宦官专政的局面。这两个恶疾附着在唐王朝身上,难以根除。总的说来,唐中期以后的皇帝多是庸人,虽然有个别皇帝曾在一些朝臣的帮助下,试图清除这两个毒瘤,但终于由于根深蒂固,难以奏效。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就是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

宦官是专制制度的伴生物,宦官被作为皇帝的家奴,服务于皇宫中。宦官作为一个集团,其成份相当复杂,他们多数是来源于社会下层,由于肉体被残害,所以心理上也常常是畸形的。众多的宦官集中在宫内,很容易结成集团。唐朝前期,宦官数量不多,地位也很低,无权过问军政大事。到唐玄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元、天宝年间,宦官激增到3000人,仅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1000人。宦官高力士尤其被重用,玄宗还委派宦官任监军,到藩国出使。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当皇帝得到了宦官的帮助,所以更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李辅国掌握禁军,朝廷所有制敕,须经他押署,才能实行。到唐德宗时期,他刚愎自用,猜忌大臣、宿将,便依靠宦官。德宗设护军中尉2人,中护军2人,全由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从此以后,宦官掌典禁军成为定制。从唐代宗时开始,还以宦官2人充内枢密使,掌管机密,传宣诏旨,权力很大。

宦官有了武力作后盾,地位更加巩固,他们有权任免将相,地方上的节度使也多从禁军中选任,宦官势力日渐膨胀。

皇帝和朝臣都要受到宦官的支配,因而非常不满。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余部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唐代宗为了敢得暂时的安定,把仍有较大实力的安史部将任命为节度使,同时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对内地掌兵的刺史也给以节度使的称号,到安史之乱平定以后,节度使数量已相当多。这些节度使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大的占有十余州,小的也有三四州,自己任命官员,掌握本地赋税收入,父死子继,或者由部将拥立,完全独立于唐朝的政治体系之外。平时互相攻战,强大时就向唐王室发难,威胁唐王朝的安全。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

王叔文,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王伾,杭州人,一个是棋待诏,一个是侍书待诏,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老师,他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在顺宗即位后,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盐铁副使,推韦执谊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事谊。

他们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德宗以来,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上以买物为名,公开抢掠,称为宫市。白居易《卖炭翁》诗就是对宫市的控诉。早在顺宗做太子时,就想对德宗建议取消宫市,当时王叔文害怕德宗怀疑太子收买人心,而危及太子的地位,所以劝阻了顺宗。永贞年间,宫市制度被取消。充任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使臣的宦官,也常以捕贡奉鸟雀为名,对百姓进行讹诈。五坊使也被取消。这二项弊政被取消,因而人心大悦。

第二,取消进奉。节度使通过进奉钱物,讨好皇帝,有的每月进贡一次,称为月进,有的每日进奉一次,称为日进,后来州刺吏,甚至幕僚也都效仿,向皇帝进奉。德宗时,每年收到的进奉钱多则50万缗,少也不下30万缗,贪官们以进奉为名,向人民搜刮财富,革新派上台后,通过唐顺宗下令,除规定的常贡外,不许别有进奉。

第三,打击贪官。浙西观察使李锜,原先兼任诸道转运盐铁使,乘机贪污,史书称他"盐铁之利,积于私室"。王叔文当政后,罢去他的转运盐铁使之职。京兆尹李实,是唐朝皇族,封为道王,专横残暴。贞元年间,关中大旱,他却虚报为丰收,强迫农民照常纳税,逼得百姓拆毁房屋,变卖瓦木,买粮食纳税。百姓恨之入骨,王叔文等罢去其京兆尹官职,贬为通州长史,百姓非常高兴,市里欢呼。

第四,打击宦官势力。裁减宫中闲杂人员,停发内侍郭忠政等19人俸钱,这些都是抑制宦官势力的措施。革新派还计划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军兵权。这是革新措施的关键,也是关系革新派与宦官势力生死存亡的步骤。革新派任用老将范希朝为京西神策诸军节度使,用韩泰为神策行营行军司马。宦官发现王叔文在夺取他们的兵权,于是大怒说:"如果他的计划实现,我们都要死在他的手下。"同时立刻通知神策军诸军不要把兵权交给范、韩二人,这个重要步骤未能实现。

第五,抑制藩镇。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刘辟到京都对王叔文进行威胁利诱,想完全领有剑南三川(剑南西川、东川及山南西道合称三川),以扩大割据地盘。王叔文拒绝了韦皋的要求,并要斩刘辟,刘辟狼狈逃走。

此外,王叔文等还放出宫女300人、教坊女乐600百人还家,与家人团聚。

从这些改革措施看,革新派对当时的弊政的认识是相当清楚的,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革除了一些弊政,受到了百姓的拥护。但同时,革新的主要矛头是对准当时最强大、最顽固的宦官势力和藩镇武装的,所以革新派面对的阻力很大。

因为实力掌握在宦官和藩镇手中,而革新派则是一批文人,依靠的是重病在身的皇帝,而皇帝基本上又是在宦官们的控制之中,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宦官们随时都可以把改革派一网打尽。

早在永贞元年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就一手操办,将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

七月,俱文珍又伪造敕书,罢去了王叔文翰林学士之职,王伾竭力争论,才允许王叔文三、五日到一次翰林院。不久,王叔文母亲去世,王叔文归家守丧,王伾孤立无援。这时王伾请求宦官起用王叔文为相,统领北军,继而又请起用王叔文为威远军使、平章事,但都未得允许。革新派人士已感到人人自危。这一天,王伾又两次上疏,都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知道大事已去。当天夜间,王伾得中风病,第二天回到自己的府第。

同时,韦皋上表请求由皇太子监国,又给皇太子上书请求驱逐王叔文等人,荆南节度使裴均、严绶等也相继上表。于是,俱文珍等以顺宗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八月,宦官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

到第二年,顺宗也被宦官害死。

在宪宗即位后,革新派纷纷被贬斥,而像杜黄裳、袁滋、郑絪等依附于宦官的官僚纷纷得到重用。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第二年被赐死。王伾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病死。其余柳宗元、刘禹锡等6人都被贬为边远州的司马。

因此,这次革新运动也叫"二王八司马"的革新运动。

永贞革新运动被扼杀,唐朝政治更加黑暗,从此唐朝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宦官拥立皇帝,朝官分成朋党,本来就有相沿成习的趋势,在唐宪宗以后,都开始表面化了。

读柳宗元这首诗,给我们的印象是: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一类。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我们知道,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一斥不复,群飞刺天”(韩愈《祭柳子厚文》),政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堙厄感郁”心情的写照。

他之所以“自放山泽间”,为的是借山水以消遣愁怀;然而借山水以消遣愁怀,如同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特别是那秋天季节,草木变衰,自然界一片荒凉,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肠欲断。诗人从肠断这一意念出发,于是耸峙在四周围的崇山峻岭,着眼点就在于它的巉削陡峭,在于它的“尖”,从而使群山的形象,转化为无数利剑的锋芒,这“愁肠”仿佛就是被它们割断似的。说“海畔尖山”,正以见地处西南滨海,去故乡之远。身在贬所,“望故乡”而不能归,当然是痛苦的;然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乐府《悲歌行》),却又能从痛苦中得到某种满足。于是在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的支配下,他就尽情的望去,唯恐其望得不够。这无数的象“剑芒”一样的“尖山”,山山都可以望故乡,可是自己只有一个身子,一双眼睛,该怎么办呢?柳宗元是精通佛典的,而和他一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佛经中不是有“化身”的说法吗?在一种微妙的启示下,于是他就想入非非,想到“化身千亿”了。

在这首诗里,诗人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苏轼论唐人诗,以柳宗元和韦应物相提并论,指出他们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见《书黄子思诗集后》)王士祯也说:“风怀澄澹推韦柳。”“简古”、“澹泊”或“澄澹”,乃是柳诗意境风格的一个方面,虽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并不能概括柳诗的全貌。柳诗自有其别调。他的诗,象悬崖峻谷中凛冽的潭水,经过冲沙激石、千回百折的过程,最后终于流入险阻的绝涧,渟滀到彻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鉴人毛发;岸旁兰芷,散发着幽郁的芬芳。但有时山洪陡发,瀑布奔流,会把它激起跳动飞溅的波澜,发出凄厉而激越的声响,使人产生一种魂悸魄动的感觉。此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永贞革新

  唐王朝在经历了唐太宗贞观时期、武则天时期后,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其政治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繁荣,也就达到了顶峰。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几乎灭亡,从此走上下坡路。唐王朝的政治一统,被藩镇割据所取代,赫赫王权转到宦官手中,形成宦官专政的局面。这两个恶疾附着在唐王朝身上,难以根除。总的说来,唐中期以后的皇帝多是庸人,虽然有个别皇帝曾在一些朝臣的帮助下,试图清除这两个毒瘤,但终于由于根深蒂固,难以奏效。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就是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

  宦官是专制制度的伴生物,宦官被作为皇帝的家奴,服务于皇宫中。宦官作为一个集团,其成份相当复杂,他们多数是来源于社会下层,由于肉体被残害,所以心理上也常常是畸形的。众多的宦官集中在宫内,很容易结成集团。唐朝前期,宦官数量不多,地位也很低,无权过问军政大事。到唐玄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元、天宝年间,宦官激增到3000人,仅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1000人。宦官高力士尤其被重用,玄宗还委派宦官任监军,到藩国出使。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当皇帝得到了宦官的帮助,所以更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李辅国掌握禁军,朝廷所有制敕,须经他押署,才能实行。到唐德宗时期,他刚愎自用,猜忌大臣、宿将,便依靠宦官。德宗设护军中尉2人,中护军2人,全由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从此以后,宦官掌典禁军成为定制。从唐代宗时开始,还以宦官2人充内枢密使,掌管机密,传宣诏旨,权力很大。

  宦官有了武力作后盾,地位更加巩固,他们有权任免将相,地方上的节度使也多从禁军中选任,宦官势力日渐膨胀。

  皇帝和朝臣都要受到宦官的支配,因而非常不满。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安史余部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唐代宗为了敢得暂时的安定,把仍有较大实力的安史部将任命为节度使,同时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对内地掌兵的刺史也给以节度使的称号,到安史之乱平定以后,节度使数量已相当多。这些节度使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大的占有十余州,小的也有三四州,自己任命官员,掌握本地赋税收入,父死子继,或者由部将拥立,完全独立于唐朝的政治体系之外。平时互相攻战,强大时就向唐王室发难,威胁唐王朝的安全。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

  王叔文,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王伾,杭州人,一个是棋待诏,一个是侍书待诏,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老师,他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在顺宗即位后,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盐铁副使,推韦执谊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事谊。

  他们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德宗以来,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上以买物为名,公开抢掠,称为宫市。白居易《卖炭翁》诗就是对宫市的控诉。早在顺宗做太子时,就想对德宗建议取消宫市,当时王叔文害怕德宗怀疑太子收买人心,而危及太子的地位,所以劝阻了顺宗。永贞年间,宫市制度被取消。充任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使臣的宦官,也常以捕贡奉鸟雀为名,对百姓进行讹诈。五坊使也被取消。这二项弊政被取消,因而人心大悦。

  第二,取消进奉。节度使通过进奉钱物,讨好皇帝,有的每月进贡一次,称为月进,有的每日进奉一次,称为日进,后来州刺吏,甚至幕僚也都效仿,向皇帝进奉。德宗时,每年收到的进奉钱多则50万缗,少也不下30万缗,贪官们以进奉为名,向人民搜刮财富,革新派上台后,通过唐顺宗下令,除规定的常贡外,不许别有进奉。

  第三,打击贪官。浙西观察使李锜,原先兼任诸道转运盐铁使,乘机贪污,史书称他"盐铁之利,积于私室"。王叔文当政后,罢去他的转运盐铁使之职。京兆尹李实,是唐朝皇族,封为道王,专横残暴。贞元年间,关中大旱,他却虚报为丰收,强迫农民照常纳税,逼得百姓拆毁房屋,变卖瓦木,买粮食纳税。百姓恨之入骨,王叔文等罢去其京兆尹官职,贬为通州长史,百姓非常高兴,市里欢呼。

  第四,打击宦官势力。裁减宫中闲杂人员,停发内侍郭忠政等19人俸钱,这些都是抑制宦官势力的措施。革新派还计划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军兵权。这是革新措施的关键,也是关系革新派与宦官势力生死存亡的步骤。革新派任用老将范希朝为京西神策诸军节度使,用韩泰为神策行营行军司马。宦官发现王叔文在夺取他们的兵权,于是大怒说:"如果他的计划实现,我们都要死在他的手下。"同时立刻通知神策军诸军不要把兵权交给范、韩二人,这个重要步骤未能实现。

  第五,抑制藩镇。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刘辟到京都对王叔文进行威胁利诱,想完全领有剑南三川(剑南西川、东川及山南西道合称三川),以扩大割据地盘。王叔文拒绝了韦皋的要求,并要斩刘辟,刘辟狼狈逃走。

  此外,王叔文等还放出宫女300人、教坊女乐600百人还家,与家人团聚。

  从这些改革措施看,革新派对当时的弊政的认识是相当清楚的,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革除了一些弊政,受到了百姓的拥护。但同时,革新的主要矛头是对准当时最强大、最顽固的宦官势力和藩镇武装的,所以革新派面对的阻力很大。

  因为实力掌握在宦官和藩镇手中,而革新派则是一批文人,依靠的是重病在身的皇帝,而皇帝基本上又是在宦官们的控制之中,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宦官们随时都可以把改革派一网打尽。

  早在永贞元年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就一手操办,将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

  七月,俱文珍又伪造敕书,罢去了王叔文翰林学士之职,王伾竭力争论,才允许王叔文三、五日到一次翰林院。不久,王叔文母亲去世,王叔文归家守丧,王伾孤立无援。这时王伾请求宦官起用王叔文为相,统领北军,继而又请起用王叔文为威远军使、平章事,但都未得允许。革新派人士已感到人人自危。这一天,王伾又两次上疏,都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知道大事已去。当天夜间,王伾得中风病,第二天回到自己的府第。

  同时,韦皋上表请求由皇太子监国,又给皇太子上书请求驱逐王叔文等人,荆南节度使裴均、严绶等也相继上表。于是,俱文珍等以顺宗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八月,宦官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

  到第二年,顺宗也被宦官害死。

  在宪宗即位后,革新派纷纷被贬斥,而像杜黄裳、袁滋、郑絪等依附于宦官的官僚纷纷得到重用。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第二年被赐死。王伾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病死。其余柳宗元、刘禹锡等6人都被贬为边远州的司马。

  因此,这次革新运动也叫"二王八司马"的革新运动。

  永贞革新运动被扼杀,唐朝政治更加黑暗,从此唐朝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宦官拥立皇帝,朝官分成朋党,本来就有相沿成习的趋势,在唐宪宗以后,都开始表面化了。

永贞革新

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八○五年)正月,德宗因太子中风口哑而急火攻心病逝,太子李诵带病继位,改元永贞,庙号顺宗。李诵虽然即位,但因为中风口哑不能说话,只能偶而被人扶持着上朝,群臣望拜而己。
李诵曾被封为宣王,于公元779年被立为太子。在为太子的近20年中,时常关心朝政,伴读王叔文借势导引,使得身为太子的李诵非常不满宦官专权和宫市(宦官以替宫中购物为由以一购十,强买豪夺谓之宫市)、五坊使(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专门饲养鹰雕名犬等供皇帝玩乐)等扰民措施,有意改变宦官擅权的局面,并和王叔文等一起筹划日后继位后的改革,留意物色人才。但没想到公元八○五年正月,李诵突然中风口哑,德宗因此急死。
李诵继位后,由于身体有病,因此常在内宫由宠妃牛昭容和宦官李忠言服侍,但他也想有所作为,锐意改革,提拔重用王叔文。任用王叔文、王伾为翰林学士领导改革,起用韩泰、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等革新派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主要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史称“永贞革新”的改革,罢宫市、废五坊使、取消进奉、打击贪官、裁减宫中闲杂人员,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
但是,由于这些改革触犯了专权宦官和地方藩镇的利益,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和节度使韦皋、裴均、严缓等人反对。不久,宦官首领俱文珍以顺宗的名义解除了王叔文的翰林学士职务。王叔文同顺宗又策划收回宦官的兵权,派老将范希朝去接管神策军(皇帝的禁卫军),神策军大将大都是宦官的亲信,拒绝交出军队。俱文珍察觉王叔文夺权的计划后,逼迫顺宗削去王叔文翰林学士之职,任为户部侍郎。王叔文对此很是恐惧,恰逢此时王叔文母病故,他不得不告假守丧。
由于顺宗的身体多病,太子李纯有意早登皇位,遂与俱文珍合谋,逼顺宗退位,王叔文对此反对,更造成他与太子李纯、俱文珍之间的矛盾。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7月),在内外逼迫下,顺宗令太子参与军国政事。一个月后,顺宗再次中风,俱文珍等宦官勾结藩镇势力,对改革进行反扑,以顺宗多病、口哑为理由,逼迫顺宗退位,称太上皇,改元“永贞”,禅位于太子李纯,改元永贞,是为宪宗,史称永贞内禅。公元806年正月,唐顺宗病死。顺宗在位时,唐朝已由盛转衰,战乱虽得以平息,但国库空虚,人口锐减,藩镇割据势力日渐严重。
宪宗即位后,革新派纷纷被贬斥,贬王叔文为渝州(今重庆)司马、王伾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贬其他同党韦执宜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第二年改元元和(公元806年),宪宗下昭赐王叔文死。

永贞革新

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唐代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出现宦官擅权现象;到肃宗时的李辅国,宦官又掌握了军权。到中后期他们的专恣骄横,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大夫的不满。永贞元年(805),唐顺宗李诵即位,他的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居翰林用事,引用韦执谊为宰相。他们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谋打击宦官势力。朝廷宣布罢宫市和五坊小儿,停19名宦官的俸钱,任朝臣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以图逐步收夺宦官的兵权。此外,顺宗和革新派还罢免贪官京兆尹李实,蠲免苛杂,停止财政上的“进奉”。这些改革都具有进步性,但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外贬后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改革历时100余日,以失败而告终。


请说说永贞革新.
因此,这次革新运动也叫"二王八司马"的革新运动。 永贞革新运动被扼杀,唐朝政治更加黑暗,从此唐朝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宦官拥立皇帝,朝官分成朋党,本来就有相沿成习的趋势,在唐宪宗以后,都开始表面化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

联系《陋室铭》的背景,说说其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
陋室主人对生活充满的高雅情趣,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而厌倦官场中世俗生活。《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

陋室铭的相关资料
答:《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课文诵...

《学说》文言文的赏析
刘禹锡参与唐顺宗时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他和柳宗元等共八人被贬谪到边远州府作司马,事实上是“下放安置”在一个相当于“强迫赋闲”的职位上。刘禹锡这样希望积极奋进的儒家士子,政治上失意,怎么办呢?忧愁牢骚郁结不解,最后投汨罗江自沉,有屈原这样的典型在;他不愿意学。结交当权的宦官,换取官阶上的升迁,有与...

唐朝谁是皇帝?
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顺宗 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5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古诗词《陋室铭》刘禹锡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张继禹出什么事了简单说一说说?
(1)安装较为可靠的安全防护软件。众所周知,安装各种防护软件,是我们保护计算机以及网络游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各种木马病毒也越来也多,其中比较知名,影响较大的有“熊猫烧香”“灰鸽子”等,其中,盗号木马则极其严重,其中就有前文提到的“网游大盗”。在2018年上半年所统计出的...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资料
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何陋之有? 倒装句 《陋室铭》借陋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 爱莲说 通假字:可爱者甚蕃(蕃通繁,繁盛众多....

《蜀相》对诸葛亮是什么看法?
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

小学生古诗《江雪》教学案例
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那是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了,他的友人也有的赐死,有的病死。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

临河区13062812035: 概括指出永贞革新的主要特点
东方彪迪维: 特点:(1)加强中央集权,(2)反对藩镇割据,(3)反对宦官专权

临河区13062812035: 为什么丞相武元衡要反对永贞革新 这个革新触犯了他什么利益 -
东方彪迪维: 阶级利益冲突.一般古代性质改革都是会触动保守势力的利益,即大官僚,大地主,土族的根本利益.反正改革者为统治安全而提出调整阶级矛盾.一般矛头会在大地主身上.详细请参考历史重大改革回瞬(岳鹿版).

临河区13062812035: 永贞革新对柳宗元的生活创作有什么影响 -
东方彪迪维: 据我对柳宗元的了解,他与刘禹锡同志皆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先后被发配于永州.怎么说呢,永贞革新的失败让柳宗元的官途跌入了绝境,但是他的才华同时也被崛起.因为永贞革新,他写出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千古名句,因为永州革新,他写下了流芳百世的《永州八记》.失败毁灭了他,也造就了他,如果不是革新失败,或许历史上的柳宗元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官员,而革新失败后,他却成为了唐宋八大家.这就是柳宗元的失败.纯手打,望采纳

临河区13062812035: 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的“永贞革新”是在“古文运动”之前还是之后 -
东方彪迪维: 而古文运动的发起时间应更早 韩愈写《答李翊书》是801年 永贞革新805年

临河区13062812035: 刘禹锡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 具体怎样 -
东方彪迪维: 您好.永贞改革是由唐代几位著名的政治人物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这几位著名人物包括刘禹锡,韩泰,寒夜,韦执谊等几个人,后来这几个杰出的政治人物在政治变动中都被贬谪去了很远的地方,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而在这几个人中刘禹锡是最负盛名的一位,他不仅是永贞改革的主将,一位针砭时弊的才子,还是一位非常有才的诗人.

临河区13062812035: 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又被贬,在那度过23年的生活,给李白回了一首诗是酬乐天扬州初逢.李白怎么给刘禹锡写 -
东方彪迪维:[答案] 不是李白,李白是盛唐的,刘禹锡是中唐以后,和白居易一个时代的,你说的应该是白居易.酬乐天中的乐天是白居易的字.见: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

临河区13062812035: 《别舍弟宗一》中,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
东方彪迪维: 2、黯然的原因有:① 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 ②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政治屡屡失意愁苦之情 ③诗人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差点“万死”的愤懑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