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仁者爱人》精彩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笃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2、名句背诵:背诵1.6、5.26两章。

  3、感受鉴赏:,鉴赏“爱人”的具体表现,感受孔子“仁者”的温度。

  4、思考领悟:领会“仁”的具体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领会“仁”的丰富内涵,感受“仁者”的温度。

  2、 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心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康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这话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于丹的观点,即孔子的理论是适合男女大众的,具有普遍性,所以没有色彩。 那么孔子的温度体现在哪里?在今天这个略感寒意的初冬的下午,我们一起来学习《仁者爱人》,来感受孔子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温度。(板书“仁者爱人”)

  二、说文解字,切入课题。

  1、解字: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个章节都涉及仁字。所以,儒家学说甚至被称为“仁学”。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PPT)

  仁字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PPT) ——南怀瑾《论语别裁》

  2、仁,就是爱别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儒家思想最精髓的东西,亦即讲“仁”。俗话说:“智者可赞,而仁者则可敬也!”

  智者,是头脑聪明,善于了解别人的人。与智者相比,仁者的内心是温柔的,他不仅爱自己,更爱别人。仁者就像一位宽容慈祥的长者,他能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甚至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所以,仁者更令人敬佩。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亦即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会想到让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要实现理想,马上也会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己及人,就是实现仁义最好的办法。(PPT) ——于丹《论语心得》

  3、小结:由此可见,仁的本质就是爱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以人为本。

   三、整体感知,理解“仁”的具体表现,感受仁者的温度。

  1、公元前460多年的某一天,孔子在和弟子讲学的时候,谈到了人的志向,于是就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请大家朗读5.26 章。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5.26章)思考:品读三人的对话,想一想他们分别有怎样的人格特征?尝试以因声求气之法感受不同的人物情态。并思考师生三人各言其志,有什么不同?

  明确: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志有高下之别。

  子路是侠士,豪侠义气,义胆忠肠,喜善好施,乐以助人,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强调在物质上的共享,以此体现出“爱人”之心,表现出对“仁”的追求。

  颜渊是仁人,仁者之风,不自我夸耀,不施劳于人。像孔子所说:“其心三月不违仁。”是心中有仁而不违仁。

  孔子是“圣人”。圣人之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方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正是理想的大同社会,老、中、青三代各有所属,社会才会和谐稳定。由此看来,孔子的胸怀博大,境界更高。

  所以朱熹引用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这是三人不同点。共同点则是均无私吝之心,只是程度高下不同而已。

  清•刘宝捕《论语正义》说:

  窃谓子路重伦轻利,义者之事也。

  颜子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仁者之事也。

  夫子仁覆天下,教诚爱深,圣者之事也。 (PPT)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少者代表年龄上的大众,朋友则代表人际关系上的大众,这三者不就是芸芸众生的代表,以仁道来关怀信任他们,不正是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体贴、关爱、和同情之心吗!这种情怀在以下哪些章节中同样体现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品读10.17、7.9、15.42、9.10四章)

  3、齐读10。17章,你感受到怎样的为人之道?(问人)

  第六章中的“不问马”的解读:在《论语》里,马不是普通的动物或牲畜,而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古代文献中提及的“六牲”,郑玄注为:马、牛、羊、猪、狗、鸡。可见马不是普通的动物或牲畜,而是位居上古祭祀“六牲”之首,因此先秦文献中经常车、马连言,说到马就意味着有车,说到车也就包括着马。例如《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乘肥马,即乘肥壮之马所拉的车。”

  “马是国之大用”,就在于它是春秋时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价值有逾于今日之轿车,而且并不是平民百姓所能够享受的。《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富,以车数对。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可见,车马数量,还是衡量士财富的一个标准。许倬云《周人的生活》一书中认为:“车马在西周,除了实用意义外,还有礼仪的意义。一个贵族能使用的车马数量及其装饰,都按等级而增减。一国一家能动员的兵车数字,反映的不仅是兵力强弱,也说明其掌握资源的大小。”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来说,马都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财富甚至是地位的象征。

  再看《论语》中的车马。《公冶长》第19则“崔子弑齐君,陈文字有马十乗,弃而违之。”不满崔子的弑君行为,对于十乗车马这样的巨额财产,陈文子弃之如敝履,毅然离开齐国。孔夫子对于他的行为赞为“清矣”。子路的“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理想也是子路重义轻财、豪爽个性的鲜明体现。至此,则不难理解程树德《论语集释》对此的注解:“不问者,世人多重财产,圣人独否。”

  (有这样一个文化背景的介绍,学生对孔子的思想精神的理解才有一个中介,一个基础,学生认为这个文本中揭示出了孔子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建立在文本本原的基础上,来源于学生自己真切的认识。)

  明确:马厩失火,如果马烧死或烧伤,孔子势必只能徒行,有违礼制。而在马厩失火的情况下,孔子仅仅只关心人,不理会贵重的马。并且,孔子所问的人,不是他的家人,而是家里的奴仆——马厩里的马夫和下人。孔子只问地位低下的奴隶,而不问时人所重的尊贵的马,恰恰是更彻底更鲜明地体现了孔子轻财、博爱的伟大品格。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遇到突然事件之后不假思索的言行。在士大夫家,负责照管马的一定是下人,而不是主人;在当时情况下,一匹马的价值非常高。马棚失火,如果主人听到之后,首先开口就问马的情况,那是把财物放在第一位;首先开口就问是否伤人,那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当然,人与马都是生命,但是,人是同类,所以,在不能同时兼顾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应该先关心人的生命安全。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意思,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推己及人”的'体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

  4、为什么孔子“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文情怀?(礼丧)

  明确: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

  不吃饱饭肯定不是礼的规定。而孔子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他的“将心比心”,因为体味旁人的心情,而使自己也保持了哀戚之心,所以吃不饱。

  当然,我们今天没有必要真像圣人那样,去参加人家的丧礼就连饭都不吃饱。但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有没有在人家的丧事中大吃大喝,猜拳行令,置人家的哀伤于不顾呢?

  5、全体女生齐读15.42章,思考:为什么孔子对师冕说的话是不厌其烦,详尽至极?(导盲)

  明确:作为一个盲人,初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一定步履艰难。由阶到席,一路走来,孔子亲历亲为,逐一介绍,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做善事,而是换位思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上的反思,即“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所以相师之道就是孔子仁爱之心的具体表现。

  6、有人评论孔子对待盲人乐师的叙述“说得极平实极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震《论语随笔》)。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如果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后向他逐一介绍在座的人”之类说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PPT)

  明确:这一段主要用客观叙述、白描手法,寓情感于客观叙事之中,突出孔子尊重、体谅、关心人、特别是关爱弱者的“仁爱”精神。不加评论而用朴实的行动将孔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是含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的“春秋笔法”。如果改用其他,难以达到如此感人效果。

  7、男生齐读9.10章,思考:面对这三类人,孔子为什么要“必作、必趋”?(尊礼)

  明确:孔子看到有丧服的人,他要“作”、“趋”,是因为他的心情有了变化。就像7.9章说的那样,有了恻隐之心,悲戚之心,所以要如此做。

  看到盲人,他会特别严肃起来,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关爱之心同情之意。

  至于看到穿着礼服的人,也是因为别人在进行庄重的祭祀活动中,孔子应该也一样要努力去感受一份庄重的氛围。所以,将心比心也要表达他的严肃庄重的态度。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真正的强者,都有同情关爱弱者之心,都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释迦牟尼有一个弟子,也是一个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还是自己凭感觉缝衣服。有一天他穿不起针线了,就坐在那里请求别的师兄弟帮忙。但其他人都在打坐入定,没人理他。释迦牟尼就自己下来帮他穿针引线,并亲自帮他缝衣服。这个学生一听声音,才知道是佛主。他说:别人都不愿帮我,老师您怎么亲自来帮我?释迦牟尼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一个修行者,如果连自己身边的残疾者、穷苦人都不能出手相助的话,那么他的修行意义何在呢?

  8、聆听了佛家的故事,让我们再来感受孔子的仁爱之心。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动物又是如何呢?请看7.27章。思考:孔子为什么不用“纲”取鱼?不射栖息中的鸟?(爱物)

  明确:这一章是记圣人取物有度。和他相对的是“焚林而猎、竭泽而渔”。

  蔡元培先生写过一副对联是: 异竹不锄当路笋, 伐薪教护戴巢枝。

  民谚: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我们感受到的孔子,是一个亲近自然万物的圣人,一个心地善良的哲人,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对万物生灵的仁爱之心。对照2500多年前的孔子,现代人对动物的凶残捕杀,对自然界的肆意破坏,是值得正视和反省的。

  想吃海鲜用钓竿去钓,别一网打尽;想吃野味,射飞鸟,别射杀入巢的归鸟。在华夏文化中,即使天子或诸侯在狩猎的时候,也只能“三驱”,也就是三面包抄,给动物留一条生路,并且遇到的第一个动物不能杀。

  四、学习了论语中的“仁”,请同学们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仁”?

  国策中的“人本”思想:

  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现实生活中的“仁”:抗击暴风雪、 “5




论语《仁者爱人》精彩教学设计
俗话说:“智者可赞,而仁者则可敬也!” 智者,是头脑聪明,善于了解别人的人。与智者相比,仁者的内心是温柔的,他不仅爱自己,更爱别人。仁者就像一位宽容慈祥的长者,他能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甚至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所以,仁者更令人敬佩。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

《仁者爱人》精彩教学实录
我们要相信仁者寿,多行不义必自毙。仁还有许多细节。(学生自由评论,第7则,第8则一笔带过,从礼的角度来考虑,人而不仁,如礼何) 师:有一节大家读的时候会觉得很另类,孔子有些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我们课后有个练习,有人评论孔子对待盲人乐师的叙述“说得极平实极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震《...

小古文《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孟...

论语克己复礼 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者爱人 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 诲人不倦...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仁者爱人出自孟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仁者爱人的作文
仁者爱人是孟子《仁者爱人》中的一句。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接下来我为你带来仁者爱人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仁者爱人作文篇1 二人成仁,仁者爱人,既爱自己,也爱别人。爱自己,人性的本能,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万物灵长――人。爱别人,就像老鼠...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6:仁者爱人图书信息
全书采用简体中文撰写,便于广大读者理解和领悟。开本为16开,尺寸适中,方便携带,尺寸为22.6厘米x15.6厘米,厚度仅为0.8厘米,整体重量为299克,轻巧便携,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阅读都非常适宜。《仁者爱人》的ISBN号码是9787807124184和7807124180,同时还有条形码9787807124184,确保了图书的唯一性和检索性。

求《论语》《孟子》选读中(人的起点)和(仁者爱人)两章的翻译!!_百度...
...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爱之,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谈谈你对这句话...
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出处:《爱人者人恒爱之》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下》。选段: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

人教版 论语选读 仁者爱人 中的成语帮忙整理下,急需!!!最好有古意和今...
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第二十九》翻译:子路进来。孔子说:“仲由!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子路回答说:“...

不迁怒不贰过,爱人若爱其身,仁者爱人这三句话出自那部书籍
1、不迁怒不贰过 出自《论语》,意思是:他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道理:不要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2、爱人若爱其身 出自《墨子》,意思是: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一样。道理: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出自...

王益区13917289589: 克己复礼 基本含义 -
军顾康利: 1.纵观论语,仁字是对夏商周的德字的继承和创新,“德”的古字,左边是“彳”,小走之意;右边上面是“直”,下面是“心”; 心直,就是心怀坦荡. 人之初,性本善.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善.以快的方式直抒胸...

王益区13917289589: 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什么意思 -
军顾康利: 所谓“仁”,就是要“爱人”,自己想要存立就要让别人存立,自己想要腾达就要让别人腾达. 出自于《论语·雍也》.欲,要,想要.立,站立,这里指站稳.而,才能够.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立,意思是扶起来或者搀扶.达,腾达.达人,使动用法,使人达,让他人腾达,意思帮助他人,使他人腾达.

王益区13917289589: 孔子“仁者爱人”的涵义是什么 -
军顾康利: 涵义:仁者是充bai满慈爱du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zhi具有大dao智慧,人格魅版力,善良的人.是出自权战国孟子的《孟子·离娄下》. 一、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

王益区13917289589: 仁者爱山 智者爱水 -
军顾康利: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

王益区13917289589: 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厩(马圈)焚(烧毁).子曰:伤人乎,不问马(人受伤了吗?不管马如何). -
军顾康利: (1)孔子“仁”的思想;“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答案符合题意,合理正确,即可.) (2)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②举例“略”. (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王益区13917289589: 先秦诸子语录(一) 论语 -
军顾康利: 《论语》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思想深入浅出,覆盖面大,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也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论语》的伦理道德思想以“仁”为基础,包含孝悌,交友,守仁等,下面我们逐一论之. 一、《论语》的伦理道德“仁...

王益区13917289589: 论语,仁者爱人何解 -
军顾康利: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

王益区13917289589: 儒家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
军顾康利: 仁 “仁者爱人” 就是广泛的“大爱”. 投身社会,“出世”. 这道题目属于基础知识,作为中国大教之一的儒家常识. 也是中国人立命的观念.

王益区13917289589: 提高文学常识
军顾康利: 任何知识都不可能有捷径.不过你若是想单纯地了解一些常识,倒是可以看看相关的... 16、《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