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为什么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作者&投稿:段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范仲淹在浙江宁波任刺史时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做一个辅助君王治理好国家的好丞相,最起码也可以做一个救人疾病的好医生。"丞相"“医生”这两个职业都是拯救天下苍生所系,故古代善良的读书人,常常怀有此种抱负。

扩展资料: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在范泉边勤奋学习。他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在追忆他的少年生活时这样写到: " 我过去和一姓刘的同学,在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都是极为艰苦的,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二块。把咸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盐,烧熟当菜,就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多 " 。虽然范公少年时代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学习勤奋,胸有大志。

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 " 我将来能当宰相吗? " 神说不能。又问: " 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 " 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

" 毅然出走 " 是说范仲淹在二十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部 " 应天府书院 " 读书学习。当时他的母亲哭着追出去很远,他甚至都没回头看一眼心爱的母亲。在南部应天府书院,他 " 昼夜苦学 " ,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的舒适生活,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再继续读。

日常生活也非常艰苦,经常吃不上饭,他就以喝粥充饥,一位南都官员的儿子和他是同学,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他,他婉言谢绝了,并说: " 我吃粥惯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 " 。就这样他在南部应天府后院寒窗苦读五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仲淹故事




文言文端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

范仲淹的“仲淹”二字是什么意思?范仲淹名字含义揭秘
范仲淹取名仲淹的含义?那么,当年的“朱说”究竟为什么更名“范仲淹”?而不是范说呢?其实留给范仲淹的选择很小,首先姓氏是不能改的,其次就是仲字也不能改,因为是范家既定的辈分,留给范仲淹的只有最后一个字。最后一个字留给范仲淹发挥的空间也很小,因为宋人取名有一习惯:亲兄弟小排行常从汉字...

范仲淹有哪些故事
原文: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

范仲淹简介
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2、为民治堰 热心执教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西溪镇濒临黄海之滨,镇上虽也可偶见牡丹,其荒远情景毕竟与内地不同。乍听风浪的呼啸及野鹤...

倾家荡产的范仲淹,他的所作所为有多么的伟大?
而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范仲淹的一种习惯,范仲淹从未叫苦,在《宋史》之中记载“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读书困了则用冷水洗脸,饿了则是以粥为食,只有理解了范仲淹早年的这种贫苦之后,才能理解范仲淹之后的所作所为。范仲淹 范仲淹...

宽猛相济文言文
扩展资料 全文: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为秘书省正字,签书河南府判官,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

范仲淹是否含冤而死
范仲淹便愤然请求出外担任地方官。这给20岁的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第一次真正深切地感受到了臣僚的拥戴。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端拱二年(989)生,两岁时父亲便死了,其母改嫁。少年范仲淹虽身世不幸,但却胸怀大志。他曾经在一座神庙里询问神灵:“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神说不能。仲淹...

苏幕遮范仲淹改写作文
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他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范仲淹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

要坚持的文言文故事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

资治通鉴长编 范仲淹传原文
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

西山区13972625091: 请问“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谁最先说出来的?有什么寓意?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 -
诗霍醒脑:[答案] 这个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是三国的诸葛亮对自己的子孙说的,另一种则认为北宋范仲淹在浙江宁波当刺史的时候说的. 虽然有关这句话出处的说法不一样,但是其中的寓意大体相同.都是源于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齐家治国平...

西山区13972625091: 不为良相是什么意思 -
诗霍醒脑: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良相,良医都是期许、志向,如果有大才就要做宰相,救天下万民于水火,如果没有就要治病救人,救人的身体.无论资源都是,为民奉献. 其实这是个典故: 宋朝的范仲淹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刚好他去算命,走到一...

西山区13972625091: 怎样理解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
诗霍醒脑: 许多中医人常常听到这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它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

西山区13972625091: 请问“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谁最先说出来的?有什么寓意? -
诗霍醒脑: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 张仲景范仲淹在浙江宁波任刺史时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

西山区13972625091: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谁最先说出来的? -
诗霍醒脑:[答案]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是三国的诸葛亮对自己的子孙说的,另一种则认为北宋范仲淹在浙江宁波当刺史的时候说的.虽然有关这句话出处的说法不一样,但是其中的寓意大体相同.都是源于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

西山区13972625091: 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发达 -
诗霍醒脑: 家规家训.范仲淹早年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志向.然后对子弟的教育也是忠恕之道,所以子孙发达,代有达人.范仲淹立范氏义庄,也是很大的功德,对子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也奠定家族发达的基础.苏州天平山的高义园,就是这些历史遗存.

西山区13972625091: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基础 -
诗霍醒脑: 范仲淹从小学习刻苦,每天读书到深夜,学习《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立志“大丈夫当利泽生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后来又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敬信神佛,信奉佛法.他的济世精神,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的思想基础源于儒家“仁者爱人、兼济天下”的理念和佛家“佛性向善、慈悲众生”的境界,以拯民于水火为己任,关爱生命,关照未来.

西山区13972625091: 为什么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
诗霍醒脑:[答案] 我想,相是治理国家的. 如果不能做一个辅助君王治理好国家的好丞相, 最起码也可以做一个救人疾病的好医生. 大概是如此.我想

西山区13972625091: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
诗霍醒脑:[答案] 出自[北宋]范仲淹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西山区13972625091: 肝胆相照的成语故事 -
诗霍醒脑: 宋朝大文豪范仲淹官居宰相,他有一句名言:“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良相治理的是国家,良医治理的是身体,职业虽然不同,道理却是相通的. 就拿肝(经)和胆(经)来说吧.大家都知道“肝胆相照”这一成语,比喻以真心相见.其实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