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仲淹”二字是什么意思?范仲淹名字含义揭秘

作者&投稿:滑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范仲淹少年时经历坎坷,父亲在他幼年时去世,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此后范仲淹苦读诗书,成为参军才接回母亲,并且改回本名。应该大部分的朋友都不太清楚范仲淹的“仲淹”是什么意思,古人取名字都会赋予各种含义,范仲淹也不例外。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有关范仲淹名字的秘密,还有他一生的经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范仲淹是我们熟知的宋朝名臣,不仅仅是他写出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记》,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更因为他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范仲淹成为文臣武将效仿的典范,他的谥号是文正,能够担得起这个谥号的大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数的过来的。

范仲淹年幼的时候生活条件并不好,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中进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参政的过程中,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在他的方针政策下,流亡百姓和羌族回归,镇住了一直不安分的西夏,元昊不得不向宋称臣,不敢侵犯大宋的边境,1043年,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发起“庆历新政”,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目的,不过新政触犯守旧贵族官僚的利益,于是他们纷纷阻扰,不久后,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最后在上任颍州的路上去世,终年64岁。

范仲淹一生的成就想必很多读者都或多或少了解,但是在范仲淹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不太为人知的冷历史,就算史书中也是记录寥寥,那就是范仲淹曾经有个名字叫朱说(yue),他中进士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个名字,直到他成为朝廷大臣才认祖归宗的,该名为范仲淹的。

汉唐名臣后代,家道破落,生活困苦

范仲淹也是名臣的后代,只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因为遭遇到变故,所以才没落了,范仲淹的亲生父亲是范墉,他历仕武德武信武宁三军节度、掌书记、赐绯,初赠尚书、刑部郎中、太子少师,加赠太子太师、累赠太师、周国公,不过他服务的不是唐朝,而是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跟随钱俶归入北宋,官至武宁军节度使。而其先祖更是唐朝宰相范履冰,在追溯远一点的话,他的祖先是范滂,东汉时,举孝廉,历任清诏使、光禄勋主事,江夏八俊之一,可见范仲淹也是名门之后。

在范仲淹只有两岁的时候,范墉突发疾病身亡,范仲淹的母亲不是正室,这点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是在《范氏家乘》特别是苏州范氏总谱可知,范仲淹有两位母亲:嫡母陈氏,庶母谢氏,而范仲淹实为庶出。范仲淹的父亲死后,其嫡母陈氏带着自己所生的仲温兄弟回了苏州老家。

而范仲淹母子作为侧室庶子,在范家其实已无立足之地,同时谢氏的家境不像陈氏那么好,因此就变的很无助,于是谢氏被迫改嫁,除了穷以外,还在于她的侧室身份。

谢氏改嫁的是山东长山(现在山东邹平)朱文翰,由于是改嫁过来的,因此范仲淹的名字也就改了,改成了朱说,朱文瀚是长山县令,谢氏改嫁过来之后依然不是正室,而是侧室,因为朱文瀚已经有初氏,并且生有儿子,这也是在家谱中有记载的,只不过家谱中并没有记载初氏是不是活着,但根据范仲淹的遭遇来看,初氏是活着的。

偶然得知身世,范仲淹发誓要认祖归宗

史书并没有记载朱文瀚对待范仲淹的态度,但是从记载来推断,朱文瀚对范仲淹应该是不差的,如果对范仲淹很差的话,史书肯定会记上一笔的,谢氏改嫁的时候范仲淹还小,并不知道自己原来姓范,但是朱文瀚的儿子却暴露了范仲淹的身世。

事情是这样的,从小过惯了节俭生活的范仲淹,看不惯朱家兄弟的奢侈浪费,忍不住多次规劝,朱家兄弟不但不听,还冷冷地回敬他:“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何事?”这时范仲淹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不甘心再居人篱下,下决心脱离朱家独立生存,不过这个时候的范仲淹是没有能力的,因为他和母亲是嫁入了朱家,所以范仲淹也只能暗暗发誓,等考取了功名,一定要认祖归宗。

于是范仲淹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范仲淹刻苦读书,五年都没有脱衣服睡觉,为了节省开支,他坚持每天只煮一碗粥,冷却后划为四块,然后撒一点盐和菜末,每天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文坛上流传甚广的“划粥断齑”的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就当时的情况来,范仲淹名义上不是寒士,但过的是寒士的生活。

不过范仲淹并不能马上认祖归宗,他的级别还不够,知道他当上节度推官才推动这一事情,宋史本传称:范仲淹“举进士第,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今安徽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另外范仲淹的墓志铭也记载了此事,他的墓志铭为富弼所做《范文正公墓志铭》:“公既长,未欲与朱氏子异姓,惧伤吴国(按,其母谢氏赠吴国夫人)之心,姑姓朱;后从事于亳,吴国命,始奏而复焉。”,这事兹事体大,范仲淹也是奏明皇上,得到宗族的认可才真正认祖归宗。

范仲淹取名仲淹的含义?

那么,当年的“朱说”究竟为什么更名“范仲淹”?而不是范说呢?其实留给范仲淹的选择很小,首先姓氏是不能改的,其次就是仲字也不能改,因为是范家既定的辈分,留给范仲淹的只有最后一个字。

最后一个字留给范仲淹发挥的空间也很小,因为宋人取名有一习惯:亲兄弟小排行常从汉字同一部首中选取。既然范家兄长仲温等取名从“氵”,那么他也只能从“氵”。“氵”部可选字甚多,让他最为满意的,应该就是这个“淹”。为什么?因为范仲淹选择了这个字,这个字义兼褒贬,一方面,淹迟、淹泊、淹没、淹留、淹滞、淹塞、淹蹇等等,最能反映他的坎坷不幸;另一方面,淹贯、淹通、淹识、淹博、淹该、淹雅、淹穆、淹华等等,最能代表他的志向追求。

通过这个字,既能反映范仲淹苦难的过去,又能表明范仲淹的志向,可谓一语双关,范仲淹也是用心良苦啊。




范仲淹怎么读音
范仲淹,拼音是:Fan Zhongyan。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的名字“仲淹”二字寓意深远,代表着他的为人处世和人生追求。“仲淹”字面意思为“范围广泛、胸襟宽大”,意味着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关心民生,对宋朝...

范仲淹的“仲淹”二字是什么意思?范仲淹名字含义揭秘
既然范家兄长仲温等取名从“氵”,那么他也只能从“氵”。“氵”部可选字甚多,让他最为满意的,应该就是这个“淹”。为什么?因为范仲淹选择了这个字,这个字义兼褒贬,一方面,淹迟、淹泊、淹没、淹留、淹滞、淹塞、淹蹇等等,最能反映他的坎坷不幸;另一方面,淹贯、淹通、淹识、淹博、淹该、淹...

仲淹怎么读 仲淹的读音
仲淹,zhòng yān。范仲淹, (989—1052)宋代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仲淹怎么读 仲淹的读音
1、仲淹拼音:[zhòng yān];2、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同时主张诗文革新,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发个人政治怀抱的《岳阳楼记》为代表作。

仲淹自请行节奏划分
这句话中的“仲淹”就是范仲淹;“自”的意思是自己的意思,有点自告奋勇的意味;“请”的意思是请求;“行”的意思应该是出发,前往。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很明朗了:范仲淹自告奋勇,请求前往(延州退敌)。本句话出自《宋史·范仲淹传》,以下为节选: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

范仲淹的仲淹二字是什么意思范仲淹的仲淹二字的意思
1、范仲淹是我们熟知的宋朝名臣,不仅仅是他写出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记》,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更因为他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范仲淹成为文臣武将效仿的典范,他的谥号是文正,能够担得起这个谥号的大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数的过来的。2、范仲淹年幼的时候生活...

仲淹是什么意思
伯、仲、叔、季,一般是家谱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仲是家中排行老二的意识 估计你这位 王兄也在家排行老二 为什么叫淹呢 就不知道了估计就是个名字吧~还有个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呢 但是具史料 他在家是老三,呵呵~~

公讳仲淹,字希文翻译
范公名讳(是)仲淹,字希文,世代居住(在)苏州。范公出生两岁就(丧父)成了孤儿,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长山朱氏。(他)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感伤流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南都(去)。(他)进入学堂,要求自己更加严格。过了五年,(他)通晓了六经的要旨,写文章,论述一定以仁义为...

范文正公仲淹字希文 在长白山原文及翻译
原文: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

王通 简介
王通,字仲淹,生干隋文帝开皇四年( 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年)。隋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乡)人。是隋代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死后,门弟子私谥为“文中子”。王通,《隋书》无传,新、旧《唐书》王绩、王勃、王质传中虽均曾提及,然皆极简略,称其为隋末...

石屏县13211008535: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翻译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 -
闳琴和络:[答案]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

石屏县13211008535: 文言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翻译 -
闳琴和络:[答案] 有两个版本的 原文1: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⒄,再适长山朱氏②.既④长,知其家世③,感泣辞母,去⑤之⑥南都...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石屏县13211008535: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单字注解 -
闳琴和络: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石屏县13211008535: 古文《范仲淹》翻译 -
闳琴和络: 版本一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

石屏县13211008535: <<范仲淹>>的译文
闳琴和络: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 仲淹刻苦自励,...

石屏县13211008535: 范仲淹文言文 -
闳琴和络: 原文: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

石屏县13211008535: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几个字的翻译!急急急急急!!!!! -
闳琴和络: “或夜昏怠”的昏怠 昏怠:昏沉困倦 “辄以水沃面”的辄 辄:往往,每每.“啖粥而读”的啖 啖:吃 “乃至被谗受贬”的馋 谗:说人坏话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石屏县13211008535: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的“范仲淹二岁而孤”中的“孤”是什么意思 -
闳琴和络: 单从字面上理解:此处“孤”是幼年指失去父亲.整句翻译: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

石屏县13211008535: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 “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译文】 范仲淹... -
闳琴和络:[答案] 1.①dàn;吃.②zh 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

石屏县13211008535: 宋史列传七十三 范仲淹 翻译 -
闳琴和络: 白天晚上都不停止,冬天疲惫的时候就用冷水洗面.没有食物供给,就靠吃粥来读书.这是常人不能承受的,而范仲淹不感觉艰苦. 曾经用自己的俸禄款待向他学习的读书人,以至他的儿子们要轮换穿见客的衣裳才能外出,范仲淹便是如此平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