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程朱理学”到底说的什么?为什么会被推崇?

作者&投稿:智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程朱理学为何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程朱理学为何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程朱理学法治思想内涵具体体现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认为:圣人君师“无人欲之私”而具有了主宰人类社会的资格,最高统治者成了“理”在人间的代表,其职责是“代天而理物”,不听从则是违背“天理”,为封建专制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1、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三纲五常说的封建法治思想联系。
  第一、“存天理,灭人欲”是三纲五常说的哲学核心,也是其法律思想的核心。朱熹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天理与人欲是完全对立而不可并存的“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天理和人欲之说为三纲五常封建法律法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

  第二、“天理人欲”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朱熹用区分“天理”、“人欲”的方法来划分历史,朱熹认为夏、商、周三代是“天理流行”的时代,三代以下是“利欲之私”泛滥的时代。他要求效法三代,改革时弊,重建“天理流行”的盛行。在变法的指导原则上,他指出封建的纲常名教是本,法律制度是末,不能本末倒置。在朱熹看来,变法不过改变人心的一个条件。改革时弊的根本方法是改变人心。要尽除人们的私欲,光靠法律制度是不够的。他认为三代以下“心术”不正的原因是“尊君卑臣”。所以,要采取措施限制君主的专断之权。朱熹这一设法改良极端尊君弊病,代表民本思想的进步。然而,朱熹受所处封建专制大一统思想的钳制,又坚持“君为臣纲”的等级原则,使自己陷于矛盾不能自拔。
  第三、朱熹认为“三纲五常”由“天理”演化而成,是其具体体现。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他认为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这些不仅为三纲五常封建法律思想奠定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封建专制奴役平民,钳制人们思想的思想武器,对于巩固封建统治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2、关于理学中德礼、政刑关系论的法律思想内涵。朱熹认为:“德礼政刑”,“相为始终”。在“德礼”、“政刑”的关系上,朱熹不是简单地重复儒家的传统观点,而是进行了新的阐明。第一,关于“政”与“刑”之间,“德”与“礼”之间的内部联系。他认为,作为统治方法的德、政、礼、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统一于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德礼”为“本”,“政刑”为“末”。两者目的也是一致的,均是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统治社会的需要,是治理社会和臣民的两个方面,其统一的思想内涵就是封建法治。第二、“德、礼”关系上;朱熹主张以德为本,以礼为末。德是礼的依据,礼是德的保障。第三、“政、刑”关系方面;朱熹认为政是统治工具,刑是辅助统治的工具。第四、朱熹在强化封建法治作用的同时强调重视礼义道德的感化作用。

  3、朱熹的“当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观点。首先、朱熹的“当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秩序和利益的实际需要。朱熹认为“刑罚”是“德”、“礼”、“政”、“刑”循环运动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朱熹强烈要求执法从严、从速、以提高法治效率。从严、从速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法律目的所在。但从严不等于滥刑,他十分强调慎刑。朱熹执法从严的原则在刑罚手段上的反映,就是主张恢复使用“肉刑”;在诉讼程序上的反映,就是要求断案效率和断案质量把封建宗法等级观念直接灌输到断案中。同时,朱熹还阐述了宽严相济原因在于要预防“宽”被破坏而导致封建法治秩序的混乱。原因在于:一是刑律执法者被“祸福报应说”迷惑,以轻刑图报福;二是执法者被“钦恤之说”迷惑;三是执法者曲解“罪疑从无”,以为凡罪皆可从轻。其二、朱熹提出限制赎刑。他认为只适用轻刑而不适用重刑会导致社会统治秩序动荡;第三、朱熹主张在个案刑罚中要严惩“奸凶”。

  4、朱熹的“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的民本思想。朱熹认为通过“恤民”“惠民”“富民”能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目的。为此,他提出了“以口数占田”;奖励农业生产;推行社仓制度(平籴)等一系列“恤民”政策的建议和主张。

  5、明代程朱理学的继承者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扬和光大。如《大学衍义补》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博引程朱理学的理论观点,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总结和发挥。在德礼政刑“王道之治具”论述中,阐述了朱熹的“理同气异”的人性观,使德礼政刑的法律思想更缜密和富有思辨色彩。以及“以公理而灭私情”说、顺情便民的“应经合义”观、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等无不体现朱熹的政治主张和法治思想。

  所以,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维护“三纲”、“五常”、强化封建礼教的要求,因此,它被奉为官方御用哲学,并成为封建社会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上层建筑的指导思想。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治思想,又为统治阶级提供了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这正是朱熹被后世封建统治阶级所推崇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元明清三代,程朱理学一直成为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对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起到完善作用,逐渐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

  三、程朱理学法治思想对徽州宗法制度建立完善及影响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而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法律的儒家化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这样,以儒家学说为支撑的程朱理学法治思想对徽州区域统治秩序和徽州宗法制度建立完善功效主要体现刑礼合一、注重家族伦理,注重维护家庭的和睦和亲情、注重调解、调处,强调息讼、和息纷争等方面。

  首先,徽州宗法制度更大程度体现程朱理学理学的法律思想。朱熹所说的"理",实际上指封建伦理纲常。他还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南宋理宗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推崇。为此,程朱理学成为徽州宗法礼仪和法治正统的学术思想。族规家法以及宗族祭祀活动和族人的生产生活秩序无不体现“理学”的伦理纲常思想。

  第二、从徽州宗法制度核心内容看充分体现了程朱理学倡导的宗法等级制度。朱熹一生极力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宣称:“君臣父子,定位不移。”“父安父之分,子安子之分,君安君之分,臣安臣之分”,此“天分”,即天理。朱熹所制订的《家礼》,按其说法,是“以三纲五常为大体”,旨在“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它成为徽州各宗族制订“族规”、“家规典”的主要依据。朱熹《家礼》连同他维护宗法制度的种种言论在徽州宗祠文化中影响至深。朱熹大力提倡严格区分上下、尊卑、贵贱的“名分”,以及制订朱子《家礼》、修《婺源茶院朱氏世谱》等等,更进一步强化了徽州封建宗族观念。尤其是聚族而居,维护了徽州儒教宗法制度。自南宋以来,徽州各族无不遵循朱文公《家礼》,在一个宗族里,尊卑、上下、长幼等级极其严格。每一族设有族长、祠长、房长、家长。建祠堂,修族谱,立族规,建族坟,祭扫族墓,这些都是以朱子《家礼》为依据,体现了重血缘、重宗法、以家庭为本位、以孝悌为基础的程朱理学思想和精神。

  第三、徽州宗法制度中提倡妇女守节与程朱理学思想一脉相承。宗祠祖训戒律中随处可见朱熹和程颐所倡导的“节妇”、“烈女”清规戒律。清代休宁赵吉士曾指出:“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诚如戴震所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合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从而带有“男尊女卑”的负面影响。

  第四、宗法制度文化重视儒教礼俗教育,提倡开拓,创新、奉献的儒家精神与程朱理学思想的宗旨相一致。据康熙《徽州府志》记载,当时徽州有书院54所,除府学、县学外,光社学就有462所。据不完全统计,宋明清三代,徽州考取进士者有1742人,仅清代考取状元者就有19人而名列全国前茅。从此可以反映徽州儒教礼仪教育之盛。勤劳、节俭、爱故土、重礼义、仁爱、忍让、谦和、抗争、奋进的徽文化精神以及贾而好儒,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都集中体现了儒教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教义,同时体现了程朱理学仁义礼智信的宗旨。[⑧]

  由此可见,徽州宗祠制度集中体现了程朱理学法治思想,徽州法律文化精髓集中体现了程朱理学的理念,对促进徽州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结语:“礼法合治”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真谛与特色。而以朱熹为代表程朱理学把“礼法合一”法治思想用哲学思辨的理念予以完善,促成了程朱理学正统法律思想在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后期的“大一统”地位,其精深的治理理念和哲学学说为封建统治治理社会,巩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思想源泉。虽然有其糟粕,但其“礼法合一,德刑兼治”,加强道德修养和教育对当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积极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程朱理学,是由程颢、程颐兄弟创建,而在朱熹手中集大成的宋代理学的主要派系,因为程朱理学后来成为官方所尊奉的正统学术思想,所以在通常意义上所言的宋明理学指的也就是程朱理学。

程氏兄弟把“理”(有时亦称作“天理”,二者表达实则为同一内涵)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的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颢“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程氏兄弟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使之成为体系化的学说。程氏兄弟的出现,标志着圣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程颢和程颐的思想,经过杨时、罗从彦和李侗的几代传承,到南宋时为朱熹发扬光大。

在本体论上,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而“理”又高于“气”,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理”超越时空,至善至美,是“万善”的最高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的构成。

在认识论上,朱熹倡导“格物致知”,以此来提升修养的境界,与臻至善的人生。朱熹建立了一个完整、精密而庞然的理学思想体系,这标志着宋代理性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既是官方的统治思想,也是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学习实践的基本准则。

应当承认,程朱理学在促进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与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科举制度的格局之下,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的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益的空言和束缚人们实践的教条,甚至使其蜕变为“以理杀人”的工具,这是程朱理学对时代与社会所造成的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蔡元定在易学研究上有哪些贡献?
尽管与朱熹在先天图的排列上有分歧,但蔡元定对朱熹的易学成就贡献显著,如在《易学启蒙》的修订中融入了对邵氏易的新理解。南宋前期,朱熹领导的程朱理学达到巅峰,蔡元定作为朱熹的重要弟子,深度参与了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他的理论贡献不可忽视。朱熹曾赞誉蔡元定与张栻并驾齐驱,蔡元定的学术风范和独立...

朱熹的资料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也因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史称“七贤过化”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

朱熹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朱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影响有利有弊。朱熹的理学说是他最大的成就,他认为“理”是山川河流、鸟兽虫鱼、四季变幻和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世间存在的,不能被破坏的规律,人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受到规律的约束,违反规律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理”相对的是“欲”,欲望要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被...

朱熹的介绍
韩因朱熹曾参与赵汝愚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庆元二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

关于朱熹的资料简介
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

朱熹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比较二程朱熹邵雍和司马光的本原论的区别
学和理学思想的传承者,他们全面继承二程的理学思想,但无大发展.到了李侗,除了继承师说之外,又有新的发展.他把程颐的理本论和周敦颐的太极论糅合起来,用理深化了太极.朱熹是闽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二程洛学的发扬光大者.他系统化了程颐的理本论,完善了理在气先论,发展了格物致知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朱理学...

朱熹的意思
朱熹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他注重经典的研究和解释,尤其是对《四书五经》的注疏,对程朱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展。他主张通过对经典的精读、体悟和实践,来达到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他强调了人性的善良本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格物致知”和“诚实...

归纳朱豆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
主要思想:因为其为理学家,儒学家,教育家,关于他的理论简单是说就是一种哲学观念.是入世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

朱文公是谁
朱文公即朱熹,闽南民间称来熹公。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安徽黎源(今属江西),定居建阳(今属福建)。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九日,葬于建阳唐石理大林谷(今黄坑乡后塘村)。朱事家道贫困,父亲早亡。5岁入学,受学于父...

新余市15836495077: 程朱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
荀清蒲参: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

新余市15836495077: 朱熹理学的主要思想 -
荀清蒲参:[答案] 主要思想:因为其为理学家,儒学家,教育家,关于他的理论简单是说就是一种哲学观念.是入世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 朱熹(1130~...

新余市15836495077: 程朱理学中心思想 -
荀清蒲参: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首先,...

新余市15836495077: 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是什么 -
荀清蒲参: 自己看看吧!程颐、程颢、朱熹三人的理论加在一起成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强调理,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理而后有物,朱熹后又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但强调格物的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真谛并非求科学之真

新余市15836495077: 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
荀清蒲参: 存天理,灭人欲

新余市15836495077: 朱熹理学主张什么? -
荀清蒲参: 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

新余市15836495077: 程朱理学是什麽 -
荀清蒲参: 程朱理学谈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

新余市15836495077: "朱程理学"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
荀清蒲参: 宋代儒学的发展高峰,就是“理学”的出现,理学家周敦颐首先喊出了口号“文以载道”.而后继而来的程颢程颐兄弟,以及他们的传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更是个中代表. 程颐是党派之争中的洛党领袖,也是“理学”开创者,师从唯心论哲...

新余市15836495077: 下列有关程朱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荀清蒲参:[选项] A. 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B.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C. 主张“心即理也” D.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

新余市15836495077: 朱程理学的内涵及其核心内容希望获得关于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理论依
荀清蒲参: 宋代理学是从宋代新儒家学派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支派.大体可分为两派,即议张载、... 因而朱熹的学说常不免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摘自翦佰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