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文言文《庞萌传》译文?

作者&投稿:前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 后汉书 庞萌传~

1)出自《后汉书》之《庞萌传》
2)《庞萌传》译文
庞萌,是山阳郡人。起初他亡命在下江的军队中。更始立为皇帝时,让他做冀州牧,领兵供职在尚书令谢躬属下,共同打败王郎。到谢躬失败,庞萌便归降漠室。光武帝即位以后,他做侍中。
庞萌为人谦逊和顺,很受皇帝信赖和宠爱。光武帝曾经称赞说:“可以托付六尺高的幼儿,寄托百里的政令的人,就是庞萌。”拜他为平狄将军,与盖延共同攻打董宪。当时光武帝的诏书只下给了盖延而没有纶庞萌,庞萌认为盖延说了自己坏话,于是产生疑惑,就这样反叛了。光武帝知道以后,大怒,便亲自领兵马讨伐庞萌。在他给诸位将领的信中说:“我常常认为庞萌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将军们莫非笑话这种说法?这个老贼应当受到灭族的惩罚。请各位准备好兵马,会战睢阳!”董宪听说光武帝亲自带兵讨伐庞萌,便与刘纡、苏茂、佼强领兵离开下邳,回到兰陵,让苏茂、佼强协助庞萌,他们合兵三万人,迅速包围了桃城。光武帝这时到达蒙地,听说这一情况后,便命令留下辎重车辆,自己率领三千名轻骑兵,步兵敷万人,日夜兼程奔走,军队驻扎在任城,距离桃乡六十里。
第二天早晨,诸将领都申请出战,敌兵也列好队伍来挑战,光武帝不允许出战,却让将士养精蓄锐,以挫折敌人锋芒。桃城中军民听说光武帝亲自率军队到达,军心更加稳定。这时昊汉等人在东郡,光武帝派使者乘马召唤他们。庞萌等人派全军攻城,二十多天,士兵疲困而没有能攻下来。到了昊漠与诸位将领赶到,便率军进攻桃城,光武帝亲自参战搏斗,大败敌军。庞萌、苏茂、佼强连夜丢弃辎重车辆逃跑,董宪便与刘纡率领全部兵马几万人驻扎守卫昌虑,自己领精锐部队在新阳县抵抗。光武帝先派昊漠打败了他,董宪败回昌虑。昊漠则进兵阻拦,董宪害怕,便招集五校的剩余步兵和骑兵几千人屯驻在建阳县,距离昌虑有三十里。光武帝率领军队到达蕃地,距离董宪所在地有一百余里。各位将领请求进攻,光武帝不同意,他知道五校兵缺乏粮食自会退兵,因此他命令各部坚壁不战,等待他们自己溃败。不久,五校军队粮食已尽,果然带兵马离开。光武帝便亲自指挥,从四面攻打董宪,三天以后,又大败董宪,董宪兵士四散奔逃。光武帝派遣昊汉领兵追击他们,佼强率领他的军队投降,苏茂逃向张步,董宪及庞萌逃进缯山。几天之后,被打敬的官吏兵士听说董宪还活着,又纷纷相聚,有几百名骑兵,他们迎接董宪进入郯城。昊汉等人领兵马又攻下郯城,董宪和庞萌退守朐县。刘纡不知该到什么地方去,他的军士高扈斩杀他的头投降,从此梁地全部平定。昱汉等领兵又围攻朐县。
第二年,城中的粮食用尽,董宪和庞萌偷偷地出兵,袭击并占取了赣榆县,琅邪郡太守陈俊领兵攻打他们,董宪和庞萌逃入泽中。这时昊汉攻下朐城,全部捉获他的妻子儿女。董宪便流泪对他的将士说:“现在妻子儿女已被昊漠所获。唉呀!长时间使各位受苦了。”便领敷十名骑兵连夜离开,想从小路去投降,但是昊汉的校尉韩湛在方与县追上并杀死了董宪,方与人黔陵也杀死了庞萌,都将他们的头颅传送到洛阳。光武帝便封韩湛为列侯,封黔陵为关内侯。

伤仲永 (伤,是“怜惜”的意思。伤仲永,即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作者: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作者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姓名、身份、家世。)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孝”的表现,“收族”,是“仁”的表现。五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为意,传一乡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观之。自是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常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只有两年(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当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指王安石)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终于成为普通人,是他受到的后天的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意义:人的天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经过后天的不断的学习。)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大臣。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父王益,进士出身,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幼随其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14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为“青苗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均以“家贫口众”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得尽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次年改元熙宁。由江宁知府改任翰林学士,应神宗之召,力主变法。熙宁二年(1069)二月,出任参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变法。吕惠卿亦于同时被任为条例司检详文字,成为王安石变法行政副手。是年颁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罢制置三司条例,权归中书。颁行保甲法与募役法(先在开封府试行)。此后三年内渐次颁行贡举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与置将法;免役法在开封府试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国。熙宁七年(1074),因外有文彦博、司马光,内有三后(仁宗后、英宗后与神宗皇后)激烈反对新法,郑侠献《流民图》危言耸听,又加新法要员吕惠卿与曾布互争失和,神宗权罢新法,愤而辞职凡六次,出知江宁府,离相位而去。次年二月,复相,终因与神宗不合,变法进展困难,一年不到,再次辞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爵荆国公。晚年好佛,闲赋以著述《字说》为娱,仍不忘变法。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先后罢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病逝。谥“文”,故史称“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传世,余佚。




译文:
金溪地方有个方仲永,时代从事农业,仲永长到5岁,从来不曾见过书写的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向邻居就近借来给了他。当即写了四句诗歌,自己在诗后写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供养父母、家庭和谐作为内容,他的诗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从此,只要别人指着事物让他作诗他马上就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学习观看的地方。同乡人感到很惊奇,渐渐地用宾客之礼来款待他的父亲,还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整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人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当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已经不能相当我以前听说的了。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乡,再来到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人们说:“仲永的特异之处已经消失了,完全如同常人了。”
我说:“仲永之所以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既然是先天得到的,就胜过有才能的人。之所以成为普通的人,是因为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有先天的资质,这么好的一个贤才,没有得到后天教育,变成普通人。我们没有先天的资质,本来就普通。如果我们又不接受后天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一、词解
1.隶:属于;
2.世隶根: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3.未尝:不曾;
4.求:要求
5.异:感到奇怪;
6.借旁近:就近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写;
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
11.观:看;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就:完成;
15.或:有人;
16.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
17.邑人:同乡人;
18.乞:讨;
19.利其然:贪图这样;
20.扳:强要;
21.环谒:到处拜访;
22.使:让;
23.从:跟从;
24.称:符合;
25.泯然:消失的样子。
二、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感到十分奇怪,就近借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实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事后写上了名字,他的诗把奉养父母、和谐的相处作为诗的内容。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别人指着东西就能写诗,马上完成,它的文辞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乡人感到奇怪,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乞讨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父亲贪图这样,硬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符合。
7.泯然众人矣!
译: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以成为普通人。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有天赋,比起力学而成的人要优秀得多;然而最终还是和沦落为平常人,那是因为没有受到常人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他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只因为没有受到教育培养,尚且沦为普通人一样;现在一般说来天分不高的人自然是很多的,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平常人都不如吧?

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详写叙事部分,略写议论部分。在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略写他才能衰退时期的情形。这样安排是符合作者意图的。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为什么哀伤、哀怜?因为仲永有天才而“受于人者不至”。但这不能怪仲永,他毕竟是个孩子;这全部责任都应当由贪财的父亲来承担,因为他剥夺了仲永的学习机会。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有两点用意:第一,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第二,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根子、因为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逐渐衰退(“今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至丧失殆尽(“泯然众人”),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用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用不着多说了。

语出《后汉书.庞萌传》。
汉世祖光武皇帝英明一世,素以慧眼识才著称。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就是他亲自擢拔的,像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佑、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干才、豪杰?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以善于识人著称的英主,也犯了一个令他本人非常难堪的错误,误把庞萌这样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认成社稷臣。
《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列传.庞萌传》记载:“庞萌,山阳人。初亡在下江兵中。更始立,以为冀州牧,将兵属尚书令谢躬,共破王郎。及躬败,萌乃归降。光武即位,以为侍中。萌为人逊顺,甚见信爱。帝常称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拜为平狄将军,与盖延共击董宪。”
庞萌在世祖刘秀面前,一向是以恭敬、谨慎、谦虚、顺从闻名。连刘秀都上了他的当,认为庞萌对自己忠心耿耿,公开对人们说:庞萌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对于一个刚刚投降过来的贰臣,能够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就连邓禹、吴汉、景丹这样的重臣都自愧不如。可见,刘秀对庞萌的器重。但是,恰恰就是这个庞萌,因为一点小事情,竟然公开反叛了。
“时诏书独下延而不及萌,萌以为延谮己,自疑,遂反。帝闻之,大怒,乃自将讨萌。与诸将书曰:“吾常以庞萌社稷之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老贼当族。其各厉兵马,会睢阳!”
仅仅是因为诏书中没提到自己的名字,庞萌竟然临阵造反。这个消息传来,世祖刘秀可以说是颜面扫地,十分难堪。恼怒之下,亲自披挂上阵,讨伐庞萌。
“(董)宪闻帝自讨庞萌,乃与刘纡、苏茂、佼强去下邳,还兰陵,使茂、强助萌,合兵三万,急围桃城。帝时幸蒙,闻之,乃留辎重,自将轻骑三千,步卒数万,晨夜驰赴,师次任城,去桃乡六十裏。旦日,诸将请进,贼亦勒兵挑战,帝不听,乃休士养锐,以挫其锋。城中闻车驾至,觽心益固。时吴汉等在东郡,驰使召之。萌等乃悉兵攻城,二十余日,觽疲困而不能下。及吴汉与诸将到,乃率觽军进桃城,而帝亲自搏战,大破之。萌、茂、强夜弃辎重逃奔,董宪乃与刘纡悉其兵数万人屯昌虑,自将锐卒拒新阳。帝先遣吴汉击破之,宪走还昌虑。汉进守之,宪恐,乃招诱五校余贼步骑数千人屯建阳,去昌虑三十裏。帝至蕃,去宪所百余裏。诸将请进,帝不听,知五校乏食当退,□各坚壁以待其敝。顷之,五校粮尽,果引去。帝乃亲临,四面攻宪,三日,复大破之,觽皆奔散。遣吴汉追击之,佼强将其觽降,苏茂奔张步,宪及庞萌走入缯山。数日,吏士闻宪尚在,复往往相聚,得数百骑,迎宪入郯城。吴汉等复攻拔郯,宪与庞萌走保朐。刘纡不知所归,军士高扈斩其首降,梁地悉平。”
经过以上惊心动魄的激战,董宪与庞萌都战败身死,传首洛阳。但是,对于世祖刘秀来说,误识庞萌成了他的终身憾事,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唐人李商隐在《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二诗纪甘露之变)中说:“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说的就是这个著名的故事。
其诗全文如下: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籙分朝部,军烽照上都。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兵徒剧背城。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庞萌的介绍
吴汉等攻下郯城,董宪和庞萌退守朐县。吴汉等又围攻朐县。建武六年(公元30年),朐县城中粮尽,董宪和庞萌攻取赣榆,被琅邪太守陈俊打败,董宪和庞萌逃入泽中。吴汉攻下朐县,董宪和庞萌便率数十名骑兵连夜离开,吴汉的校尉韩湛在方与追上并杀死董宪,方与人黔陵也杀死了庞萌,将他们传首...

来歙招盖延文言文
因率平狄将军庞萌攻西防,拔之。复追败周建、苏茂于彭城,茂、建亡奔董宪,董宪将贲休举兰陵城降。宪闻之,自郯围休。时,延及庞萌在楚,请往救之...6. 关于陈硕真古文记载 版本1:(以下内容,未满17周岁者须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阅读)古本 陈硕真传 (佚名)睦州陈硕真,新安县人,身颀皙,美姿容,而矫捷善...

文言文《后汉书·刘平传》的翻译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反叛,击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仍是郡吏,在孙萌身陷险境时,他挺身而出,为孙萌挡下七次刀伤,陷入绝境,哀求道:“我愿以命代孙萌郡守。”贼兵于是停手,称他为义士,纷纷散去。孙萌重伤而亡,刘平为其收敛,送回故乡。刘平后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济阴郡丞,深受太守...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3)
因率平狄将军庞萌攻西防,拔之。复追败周建、苏茂于彭城,茂、建亡奔董宪,董宪将贲休举兰陵城降。宪闻之,自郯围休。时,延及庞萌在楚,请往救之。帝敕曰“可直往捣郯,则兰陵必自解”延等以贲休城危,遂先赴之。宪逆战而阳败,延等逐退,因拔围入城。明日,宪大出兵...

老贼古书典故
在古代文献中,"老贼"一词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忠于国家、道德败坏或者行为恶劣的人物。例如,在《后汉书·刘永传》中,光武帝称庞萌为"老贼",表达了对其背叛国家的不满。在《古尊宿语录·云峰悦禅师》中,"老贼"被用来形容那些无德之人,暗示其行为不端。在明朝戏剧《琵琶记·蔡公逼试》中,"老贼"...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更,政教 ① 大行。其后每属县...
1.D2.A 3.D4.①希望能先放我同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回来再受死。(“食”“就”翻译到位,译出大意即可)   ②贼人见他极为真诚,就同情他而放走了他。(“哀”“遣”翻译到位,译出大意即可)

大树将军冯异文言文翻译
孙萌伤重晕了过去,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饥渴而求水喝,刘平就让自己伤口的血流出来让他喝。过了几天,孙萌死了,刘平于是包扎好伤口,亲自为庞萌发丧并送他到家乡。后来刘平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济阴郡丞,太守刘育非常看重他,让他担任郡职,并上书推荐他。正值刘平遭父丧弃官,守丧完毕,让他做...

人物志文言文
3. 文言文知人译文 【经文】 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 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盂德知人之哲也,弊于张邈。 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愚者类君子而非君子也,戆者类勇而非勇也。 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幽莠之幼似禾;骊牛之黄似...

后汉书列传第八
因率平狄将军庞萌攻西防,拔之。复追败周建、苏茂于彭城,茂、建亡奔董宪,董宪将贲休举兰陵城降。宪闻之,自郯围休。时,延及庞萌在楚,请往救之。帝敕曰:“可直往捣郯,则兰陵必自解。”延等以贲休城危,遂先赴之。宪逆战而阳败,延等逐退,因拔围入城。明日,宪大出兵合围,延...

文言文之刘平字公子
1. 文言文《后汉书·刘平传》的翻译 刘平字公子,是楚郡彭城人。王莽时担任郡吏,政绩显著。那以后,每当下属的县里有强盗进犯,就让刘平去守卫,他所到的地方都能平定,因此全郡的人都称赞他的能力。更始年间,天下大乱,刘平的弟弟刘仲被贼人杀害。后来贼人又突然到来,刘平搀扶侍候着母亲,奔走...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急求古文翻译 -
东泥复方: 李西涯主持朝政时,他的门生遍布其中,而且李西涯又喜欢引荐接纳奖励提拔,所以他的门生在散朝后,或散衙后,就聚集在他家,品评谈论诗文艺术,整日整夜的,在整年都以为常事.………… (此文极浅白,不必再译.)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急求在线文言文翻译!!!!!!!~~~~ -
东泥复方: 老人指引杨氏进到山洞中.鸡和狗都在叫,这是个百姓居住的地方.来到一户人家,老人说:“这个人想到这里来,能容下他么?”对老人说:“你能领进来的人,一定是善良的.我们这里凡是,穿的,吃的,家畜,丝绸,布匹之类的东西,都不归私人,都共同拥有,所以可以和平相处.你要是想来,不要带金银珠宝,珍奇物品,需要的柴、米、肉之类的,这里都不缺.只按照人口分土地,用来耕种,养蚕,不能只吃他人的.”杨氏答应了.有告戒说:“你要是来迟了,就把洞口封了.”到了黄昏,和老人一起走了!!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文言文翻译 急求
东泥复方: (1)如果进了监狱,不管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里,使(他们)痛苦得无法忍受了 (2)(他)重新上奏请示,我们这些人固然活不成,但是主审官也要一个个罢官离开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4)哎,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文言文译文 急求
东泥复方: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急求文言文翻译 -
东泥复方: 1,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 2,阳城因此罪名被贬官为国子司业.阳城任国子司业,简选孝道德行出众的太学诸生予以拔擢,沉溺于酗酒不遵守教化的一律予以除名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急求!!!古文翻译. -
东泥复方: 齐宣王到社山打猎,社山的老百姓有十三人一起来慰问宣王.宣王说:“父老们辛苦了.”就吩咐左右的官吏赏赐父老们田地不必纳税.父老们都拜谢,但闾丘先生不拜. 宣王说:“父老们嫌赏赐太少吗?”又吩咐左右官吏再赏赐父老们不必服...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急 求古文翻译,谢谢! -
东泥复方: (1)皇上您只看到陈炌 议论弹劾赵应元,(就)认为赵应元(真的)行动随意 进退不当,论罪应当被罢职训诫.(2)王用汲回乡后,隐居在城外,以平民身份讲授私学,不踏足城市半步.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急!!!~~~~~~~~求文言文翻译 -
东泥复方: 偶举手`````啥不会滴我来哈哈``我知道你是谁啦 ------------------------------------------- 楼上的答案差不多了,但还有几个地方要斟酌一下. 兴化郑板桥,名燮,乾隆间,掌管山东潍县.当时正值连年歉收,一斗粟米值一千钱,郑板桥大兴工役,招来远...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急求!!求文言文翻译
东泥复方: 1、父亲在远方做官,生病而且被革除官职,想去探望他,但是穷困潦倒,不能前往探望! 2、以前王陵的母亲用儿子的剑自杀了,成就了儿子的英勇大义,你为国尽忠,有美好的名声,这就是我的心愿,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翁牛特旗19784061155: 急求文言文翻译!!!急!!
东泥复方: 不一会儿敌人突然冲到,(敌部)推担着木柴、袋着泥土,(并投入到河中),等到泥淖满与平地相似,(敌人穿过来),进逼各营.吴玠与敌人对峙接近十年,常因生活艰苦路途遥远而犒劳劳动人民,多次裁减官员,节省了多余的费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