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文言文

作者&投稿:止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求刘劭的《人物志》之接识 译文

人物志》——刘邵 〈自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译文: 圣贤之美德,首先在于耳聪目明。

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材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

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译文: 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 译文: 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

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译文: 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

疾恨憨厚却不诚实,以晓明似是而非之难以确保。又说:察明人所安心之地,观察人做事之途径,以了解其平时立身处世之品行。

对观察人物,如此详备。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译文: 因此,斗胆依照圣人教训,记述论定各种人物,希望借此弥补遗失,连缀易忘之理,但愿识见广博之君子,剪裁审视其中之义理。

2. 三国刘邵 译文

人之常情无不趋于追求名利、躲避损害。

名利之路,在于自以为是与只求获得。自以为是而只求获得而归为己有;受损受害之源头,在于不欲使人非难和不欲失去。

因此,人无论贤愚,皆欲使自己得到其欲望。能够明察自己究竟是否正确,莫过于辨明与自己同类之人的观点。

因此具有某方面材质而不全面之人,交往趋舍之类的事,皆因为亲近、情感相同而相互赞誉,因为憎恶与自己相对相反而生厌恶之情,若只是不同或同异相交错之人则只是存而不论却不会加以赞誉。由此推论,并无其它缘故。

因为是同类便赞誉,因为相对相反而诋毁,是用来证明别人错误而显示自己的正确。对于只是不同或同异相交错之人来说,因为对别人无益,对自己无害,就会只是存而不论却不会加以赞誉。

因此,同类之人,常常以别人过分赞誉而生患;至于两方之名不相上下,就很少能够使另一方心服。因此,正直之人性情亢奋,喜欢别人也正直待人,却不能接受他人的攻讦。

愿意完全展示之人情感外露,喜欢他人也情感外露,看到有人凸显而外露,就从心中喜欢他,却不能接受他人之直截意见。追求名誉之人喜欢他人对自己高度趋奉赞誉,却不能在遭受他人欺凌之时保持冷静。

因此,性情相同而材质有偏,则相互援助而且相互依赖;性情相同是势均力敌,则相互争竞而且相互损害。此又是同类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所以,有时帮助正直之人却又有贬低正直之言行,有时赞誉他人明智却有有诋毁他人明智之言行。而众人不能明察,不能辨别其中道理之所在,此是对同类之人产生嫌疑之原因。

中等材质之人,则随时世变化而有所增减。因此,凭借着富贵则财富能够充足于自家,施与恩惠能周遍于他人;见富赡而能有助于己者所求能达目的则赞誉之,见援救自己者则阐说其微小之美德而加以夸大,(如此)则虽无出众之材质,仍然在行为上有所成就、在名誉上有所获得。

(然而,此种人一旦)处在贫贱之时则想要诗余却无财富,想要援救他人而无势力,对亲戚不能抚恤,对朋友不能救济,其本分与义务不能再得以成立,恩爱渐渐失去,怨恨者一并而来,归咎与非难者日渐增多,(如此)则虽无罪责,仍然无故而遭人废弃。所以,世间有奢侈者与节俭者,其名亦因此而有升降之变化。

当天下皆富有之时,则清贫者虽然有苦难,(因天下皆富有)而定然无委靡困顿之忧患,而且有辞谢他人施与之清高名声,因此而获得荣达或名誉之利益;当天下皆贫穷之时,则欲求借于人而不所求告,因而有困穷贫乏之忧患,而且因此产生鄙陋吝啬之争讼。因此,财货既多而又有增益,再有能施与者,则自身名利双收而且所作所为顺畅无阻;私家之财物不足,而又要有所施与,则声明会稍微有所降低贬抑。

然而在众人眼中,不追究其本心,各从其所处之尊卑贵贱加以论说,次是被其尊卑贵贱情况所疑惑。那种清雅之美名,显著于外表与本性,由此两方面而加以观察则少有失误,若有错谬与失误,总是在于尤妙之人与尤虚之人两种。

尤妙之人与尤虚之人,其生存于世,与他人他物不可同样看待。因此,尤妙之人即最精妙之人,其内心精妙,无外在之矫饰;尤虚之人即最华而不实之人,其言夸大而有奇伟之姿态,而其内心实际上是与此外在说法与姿态相背离。

然而世人多追求奇异,不能凭精妙入微之心揣测其玄妙之机要,能明辨尤妙与尤虚之人者稀少。或有因其容貌而稍嫌其有不足者,或有因其外表奇伟则以为必然高大者,或有因其直率而显露而认为是华而不实者,或有因其巧妙之装饰而当作货真价实者。

因此(世人认为)过早选拔重用则多失误,不如按顺序等级录用。按顺序等级录用,是一般性的方式方法。

倘若不查究其内心实情,则无论如何都难免失误。所以,当遗失贤人而贤人确实有助于事之时,则遗憾当初未能早些提拔重用;选拔重用了奇异之士而因奇异导致失败,则其祸患在于平时未加以区别;任凭个人心意而因此产生谬误,则悔恨当初不广泛询问;广泛询问却因自己而有失误,则怨恨自己当初不信任于人。

因此,骐骥表现出德能之时,众人方知当初识别有误;韩信立功之后,淮阴侯方感震惊。岂是因为人们厌恶奇异而多疑虑?只因出奇超众之人物非平时多能多见者,而且其奇异飘逸之美与众不同。

因此,张良体力弱小而精明强干,是众人之中智慧超凡者;荆叔表情平和而神勇异常,是众人之中勇气杰出者。如此说来,超凡杰出之俊杰,是众人中之最高妙者;圣人,是众多最高妙者中之最高妙者。

其人之最高妙处愈是出众,其道愈远大。所以,一国中之俊杰,在一州之中排列次序,不一定被列入其中;一州之中列入俊杰者,或许是天下之关键人物。

天下之关键人物,世代有优有劣而不等。因此,众人之所看重,各自看重者皆是看重超出自己之最高妙者(俊杰),而不看重高妙者中之最高妙者(圣人)。

因此,众人之明智,能够察知同等之人中佼佼者,而没有能力明知观察评判人材之原则;同等人中之佼佼者,能够知道观察评判人材之原则,却不能识别超出其中俊杰中最高妙者;俊杰中之最高妙者,能知道圣人之教化,却没有能力进入圣人之堂奥。由此而言,人物之道理及其奇妙之处,无法穷尽。

3. 文言文知人译文

【经文】 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

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盂德知人之哲也,弊于张邈。

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愚者类君子而非君子也,戆者类勇而非勇也。

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幽莠之幼似禾;骊牛之黄似虎;白骨疑象;碔砆类玉。此皆似是而非也。

[《人物志》曰:“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者似察而事烦;许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

亦有似非而是者:大权似好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计而情忠。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得其实也?”] 孔子 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

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怀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钎。”太公曰:“士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外貌恭敬中心欺慢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威威而无成者,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倭倭拖拖而有效者,有貌勇狠而内怯者:有梦梦而反易人者。

无使不至,无使不遂,天下所贱,圣人所责,凡人莫知,惟有大明,乃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桓范曰:“夫贤愚之异,使若葵之与苋,何得不知其然?若其莽之似禾,类似而非,是类贤而非贤。”杨子《法言》曰:或问难知曰:“太山之与蚁蛭,河海之与行潦,非难也。

大圣与夫大佞,难也!於乎,唯能别似者,为无难矣!”] 【译文】 我听说领导将帅的原则是,一定要了解手下英雄的内心世界。然而,人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不容易。

汉光武帝刘秀是很善于听其言知其人的皇帝,但却被庞萌迷惑; 曹操 是明察将士的高手,还是给张逸骗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事物之表面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是很容易迷惑人的。

所以目空一切的人看样子很聪明其实并不聪明;愚蠢得可爱的人看上去象个正人君子其实不是君子;鲁莽的人好象是很勇敢的人其实不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给人一种颇有智慧的印象,亡国之臣往往表现出忠心耿耿的样子。

混杂在禾苗里的莠子在幼苗时期与禾苗几乎没有区别;黑牛长上黄色的花纹很象是老虎;白骨象是象牙;色泽象玉的石头很容易与玉石混淆。这都是似是而非的事物以假乱真的情况。

宋镏尽匪担骸八嫠姹惚阈砼档娜烁说挠∠笪و怂欤导噬险庵? 人却少有信用;什么事都要插一手的人好象多才多艺,一旦要他拿出真本事就会露馅;锐意进取的人似乎精诚专一,可是这种人的热情不会持久;吹毛求疵的人好象是很精明,实际上只能添麻烦;动不动答应给人这样那样的好处的人好象乐于 施惠 ,但是这种人常常说了不算;当面百依百顺的人貌似忠诚,然而这种人大多是阳奉阴违之辈。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典型现象。

也有似非而是的情况。大政治家看似奸诈,却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有大智慧的人看似痴愚,然而其内心却一片空明,聪明盖世;博爱的人看似虚幻,其心胸实际上非常宽厚充实;正直无私的忠言虽然听了让人不高兴,但其情感却是出自一片至诚。

人世间诸如此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现象,如果不是天下最精明的人,谁能分辨得清呢?”] 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难。天还有春秋冬夏和早晚,可人呢,表面看上去一个个都好象很老实,但内心世界却包得严严实实,深藏不露,谁又能究其底里呢!有的外貌温厚和善,行为却骄横傲慢,非利不干;有的貌似长者,其实是小人;有的外貌圆滑,内心刚直;有的看似坚贞,实际上疲沓散漫;有的看上去泰然自若,迟迟慢慢,可他的内心却总是焦躁不安。”

姜太公说:“人有看似庄重而实际上不正派的;有看似温柔敦厚却做盗贼的;有外表对你恭恭敬敬,可心里却在诅咒你,对你十分蔑视的;有貌似专心致志其实心猿意马的;有表面风风火火,好象是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一事无成的;有看上去果敢明断而实际上犹豫不决的;有貌似稀里胡涂、懵懵懂懂,反倒忠诚老实的;有看上去拖拖拉拉,但办事却有实效的;有貌似狠辣而内心怯懦的;有自己迷迷糊糊,反而看不起别人的。有的人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天下人却看不起他,只有圣人非常推重他。

一般人不能真正了解他,只有非常有见识的人,才会看清其真相。”凡此种种,都是人的外貌和内心不统一的复杂现象。

[南北朝时的政论家桓范说:“如果贤惠和痴愚的不同,像葵花和苋菜那样容易区别,那还有什么不好辨认的呢?可是贤惠和愚劣却像莠与禾苗一样,常常似是而非,那就难办了。”战国时哲学家杨朱在《法言》中说:有人问到知人之难时说:“人和人的区别如果像泰山与蚂蚁,河海与小水洼一样,那太容易分辨了!可是如果要区别大圣与大奸,就太难了!鸣呼,只有把似是而非的现象辨别清楚后,才可以说知人不难的话!”] 【按语】 知人是合理用人的先决条件,陶朱公派少子救兄就是典型的用人例征。

我们现在姑且把它复述出来,或许会对今人有所启发。 陶朱公原名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以后,功成身退,转而经商。

后来辗转来到陶地,自称朱公,人们都称他为陶朱公。

4.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

〖原文〗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东郭①,一人居西郭, 卒然②相遇于途,曰:“姑③相饮乎!”觞数行④,曰:“姑求肉⑤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⑥?”于是具⑦染⑧而已,引抽刀而相啖⑨,至死而止。勇若⑩此,不若无勇。

〖注释〗

①郭:城墙。这里指城。②卒然:突然。卒同“猝”,突然。③故:姑且。④觞数行:喝了几杯酒。觞,shāng,酒杯;行,xíng,遍数。⑤求肉:找一点肉吃。⑥尚胡革求肉而为:为什么还要另外买肉呢?⑦具:准备。⑧染:豆豉酱。⑨啖:啖dàn,吃。⑩若:像。

〖译文〗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行”。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住在城东的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住在城西的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好!好!”另一个说。于是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

5. 谁能帮我翻译 一下 文言文

人物志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 乐》则考六艺只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 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 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 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 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译文; 圣贤所赞美者,首先在于耳聪目明。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

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材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 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

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

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 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

疾恨憨厚却不诚实,以晓明似是而非之难以确保。又说:察明人所安心之地,观察人做事之途径,以了解其平时立身处世之品行。

对观察人物,如此详备。 因此,斗胆依照圣人教训,记述论定各种人物,希望借此弥补遗失,连缀易忘之理,但愿识见广博之君子,剪裁审视其中之义理。




人物志文言文
人物志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只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

【文言文】建党百年七一勋章人物志——老革命周永开(初稿)
周永开者,巴中人也。年十七,即与党焉。曩年隐身于川北,历时五载,昼奔夜走,冒生命,搜敌情,助战友,于敌周旋,厥功甚伟。新中国立,踏遍巴中千百村,烂草鞋十余双,脱贫攻坚,百姓赞曰“草鞋书记”。既而司稽查之职,果毅除腐,力排万难,系李作乾于囹圄,市民雀跃,鸣炮三天以贺,誉曰周老...

人物志可朝智而实施这篇文言文
人物志》——刘邵 〈自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译文: 圣贤之美德,首先在于耳聪目明。 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材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 是以,圣人著...

有关于志向的文言文
作《伶官传》。诸葛亮《诫外生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宋)吕蒙正《破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读《人物志》笔记收获
本书是文言文,读来颇为困难,但是还好,文后有注解和翻译。我选几处笔记跟大家分享。一、秦朝二十等爵位 序中说到,刘劭精通礼仪和古代的爵位制度,他曾著有《爵制》一书(已亡佚),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部分文字,记述的是秦朝二十等爵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二十等爵位的具体内容等。文中对秦朝二十...

志字是记的意思的文言文
“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主要如下: 一、名词 1、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鼠文言文聊斋志异
1. 聊斋志异中人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

有大志的文言文
3. 古文中,有哪些表示胸怀大志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西汉·司马迁《 史记》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3、百学须先立志。――南宋·朱熹《朱子语类》4、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南宋·岳飞 5、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概括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大意
9. 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怠:疲倦 辄:立即;就 翻译:有时候晚上觉得昏昏欲睡很疲倦了 就用水洗脸 2.给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只刚刚够他们自己吃穿,没有一点多余的。应该是形容某人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全译文: 版本1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

有关磨砺意志的文言文
1. 有关 磨难 的文言文 节选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

武宁县18249125322: 写人物性格的文言文啊!!急!! -
郸郑拓僖: (文言文)一、诸葛亮之士也:一、智谋、神明,有而坦坦之大智.二、忠贞、为国为民之德力之为.三、德格、超志力之表. 二、备者也:一、备有其仁、爱民之人本意,于时甚难.二、刘备性之谓“忠义”.三、备将一个招人,有着胆、量...

武宁县18249125322: 求刘劭《人物志》完整白话译文 -
郸郑拓僖: http://wenku.baidu.com/view/4c86000976c66137ee061979.html

武宁县18249125322: 我要曹操和管仲的人物传记文言文 -
郸郑拓僖: 曹操: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集萃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 273300 李传鹏 高 柔 高柔字文惠,陈留 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

武宁县18249125322: 谁能帮我翻译 一下 文言文 -
郸郑拓僖: 人物志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 乐》则考六艺只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相之材...

武宁县18249125322: 文言文人物传写鹿晗 -
郸郑拓僖: 鹿晗者,豫州人也,原名吴晗,字娈老.少时父母双亡,尝为乡中老叟所娈.然晗年少力弱,敢怒而不敢言,心中复仇之火渐旺.初时,晗以拳击树,练拳至深夜,至力竭方休.及其渐长,其拳亦坚如铁矣.山中尝有豺狼虎豹暴毙荒野,其肛扩如拳状. 及弱...

武宁县18249125322: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 -
郸郑拓僖: 〖原文〗齐之好勇者,其一人东郭①,一人居西郭, 卒然②相遇于途,曰:“姑③相饮乎!”觞数行④,曰:“姑求肉⑤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⑥?”于是具⑦染⑧而已,引抽刀而相啖⑨,至死而止.勇若⑩...

武宁县18249125322: 文言文对释“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功一美二.” -
郸郑拓僖: 那些成为君子者,知道减少自己之所得而终究会获得更多,所以其功与人相同而所得之美却多于他人. 出自《人物志》.请采纳,谢谢

武宁县18249125322: 三国刘邵<人物志>译文 -
郸郑拓僖: 人物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9482166.html

武宁县18249125322: ...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取材于刘劭《人物志》... -
郸郑拓僖:[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因此人类中文才武功优异超众者,由此而命名.(“文武茂异”、“取名于此”状语后置句、句义.“人之文武茂异”也可译为定语后置句.) (2)所以,“英材”用智慧谋划于开始,用明察发现事物的微小动向,又...

武宁县18249125322: 在古代文言文中“徒”如何翻译,如:《孔子家语》中提到,徒谓一子之 -
郸郑拓僖: 原文为: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徒 tú 释义:副词.但;仅;只. 例句:《孟子•公孙丑下》:「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三国魏刘劭《人物志•英雄》:「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