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鞭打芦花”这件事吗?

作者&投稿:舌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鞭打芦花的介绍~


在安徽萧县。

《论语》中记载了数千年来民间流传甚广的“鞭打芦花闵子骞”的故事。后人为纪念闵子的孝行:将该乡改为芦花乡,将“鞭打芦花”所在处的村庄改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并沿用至今,成为目前全国最长的村名 《鞭打芦花》,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魏子干,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干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干用芦花,父亲见子干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干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干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晋剧鞭打芦花,讲的是在农村一个中等家庭里,后娘薄待前子的家庭伦理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后娘骄蛮,老爹秉正,前子贤良。老俗套的情节,却又催人泪下。最后,家庭得以团圆,让人感慨良多。

有的,鞭打芦花,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魏子干,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干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干用芦花,父亲见子干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干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干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晋剧鞭打芦花,讲的是在农村一个中等家庭里,后娘薄待前子的家庭伦理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后娘骄蛮,老爹秉正,前子贤良。老俗套的情节,却又催人泪下。最后,家庭得以团圆,让人感慨良多。
  豫剧《鞭打芦花》内容:
  闵子骞催马随父外出,因寒颤执鞭落地,其父怒以鞭打之,衣破飞出芦花,再剥其弟之衣,内为上等棉絮,其父方知续弦妻所为,怒写休书。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感动继母,倍加疼爱,全家和好!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有资料表明,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剪纸,最早起源于汉唐时代,千百年来,它以其特有的魅力流行于民间,每有婚娶节庆,剪纸必定登堂入室大放异彩。遥想当年,在这贫瘠单调的黄土高原上,如果没有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片,人们靠什么来打发那冗长乏味的日子。 铰剪纸、贴窗花是安塞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特别是过年期间,谁家不贴窗花,会被村里人讥为“瞎眼窗”。在这种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即便是孤身老汉,也要向村里的巧媳妇讨要几张剪纸贴在窗上。至于那种不愿求人的倔老头,也会想出应付的怪招。 1979年安塞文化馆陈山桥在谭家营沐浴村见到一个老光棍,自己用红纸剪了些三角,杂乱无章地贴在窗上。据老头说贴这主要是为了避邪——要见红。更绝的是他门上的一幅对联,纸还是红纸,字则是用老碗蘸了锅灰拓上去的,上联下联,对仗对偶,各为五个黑圈圈。老头不识字,又不愿向人张口,便只好如此应付了。后来陈山桥在西河口(此地曾为陕北的文化重镇)见到了一户农家贴的对联:上联为“砍头不要紧”;下联是“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大过年的怎么贴这样的对联?”,老陈不解。那家的婆姨回说:“是孩子在书上抄的,谁知道上面写了些甚”。 现在倒是不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了,不仅因为今天识文断字的人多了,更因为今天你即便不贴窗花不挂对联,也不再会面临公众舆论的压力了。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在陈山桥看来,这才是真正令人犯怵的。 今日安塞,所谓的“剪纸之乡”早已声名远扬,而剪纸之乡的乡民们自己倒不怎么喜欢剪纸了。2001年春节期间,安塞姑娘樊晓梅(安塞剪纸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出访过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地,还曾在西安南门的城墙上为克林顿夫妇现场表演过剪纸)回乡探亲,在村里各家的窗上墙上,已很少看见剪纸了。现今陕北的窑洞里,有了各类明星照,各种广告招贴画,有了VCD,广播、电视,有了台球,有了麻将,有了比原先多得多的消遣方式,人们已经不必用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片来调剂生活了。在今天的姑娘们看来,那是一种落后的方式,既费神,又费力,她们已很难从中感受到乐趣,但如果有人给钱,则另当别论。当然,今天安塞的小伙找对象,还是希望女方心灵手巧,只是如今这“巧”,已毋须再用一把剪刀来加以证明了。 在安塞文化局局长韩杰浩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安塞文化馆的剪纸展室,那的确是一个花团绵簇般的世界。其门类之多元,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粗略计有窗花、门画、炕帏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象征吉祥如意,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为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为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当然,还有一些现代农村生活题材的剪纸作品。 据韩杰浩介绍: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窑洞剪纸”,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妇女传承下来,形成古朴生动、 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花鸟鱼虫 瓜果蔬菜,家畜走兽,人物树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无所不包。 安塞县前任文化馆馆长陈山桥对当地的剪纸曾作过广泛的调查与深入的研究,他在一篇《安塞人与剪纸艺术》的文章中写道: “安塞的剪

棉花据说汉朝就有了,但是流行于宋,只是春秋时期很怀疑有没有棉花

棉花什么时候传人中国的


历史上有“鞭打芦花”这件事吗?
有的,鞭打芦花,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魏子干,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干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干用芦花,父亲见子干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

中国名字最长的村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位于哪个省
正确答案:安徽省 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简称车牛返、鞭打芦花车牛返,是中国最长的村庄地名,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孔子弟子闵子骞“芦衣顺母”故事的发生地。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古石头村落,是中国孝文化教育基地、安徽省千年古村,有中国最美地名的美誉。此村名由来因闵子随父赶牛车外出至此地,因...

【济南】访闵子骞墓——二十四孝之“鞭打芦花”
提到济南,闵子骞的名字或许并不陌生,这位孔子的高徒,七十二贤人之一,其孝顺的美德早已深深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孔子众多弟子中,闵子骞以卓越的品德脱颖而出,他的孝道故事成为了《二十四孝图》中的经典——“鞭打芦花”的佳话。闵子骞,字损,鲁国人,他的孝顺并非源于学业上的卓越,而是源自一颗...

芦衣顺母的故事延伸
“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全国最长的一个村名萧县历史悠久,孕育了众多饱学之士,像我们平时所熟知的广陵散绝的嵇康,五代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被唐明皇封为辟邪将军的钟馗,唐代诗论大家司空图,孔子高足、二十四孝子之一的闵子骞,等等。闵子骞生于公元前536年,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

中国最长的村名
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在萧县县城西南10多里有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村名是全国最长的,后简称车牛返村。村中有一块石碑,上写:鞭打芦花处。村名的起源与闵子有关。闵子,字子骞,鲁国人,后来迁居到宋国相邑之东,就是今天的 桥区曹村镇闵祠村。据说,闵子幼时就失去生母,后母偏心刻薄,用芦花给...

闵子骞的老师是谁?关于闵子骞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闵子骞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属单衣顺母。闵子的孝行被元人和明人编入《二十四孝图》,名曰《鞭打芦花》或《单衣顺母》。文章大意如下: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了两个儿子,给他们穿锦...

闵子骞传说的历史传说
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历史上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有哪些?
【芦衣顺母】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

闵子骞挽留后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目录 让我最佳答案把! 生平简介 古文闵子骞 闵子骞事迹闵子骞遗迹 鞭打芦花 生平简介 古文闵子骞 闵子骞事迹 闵子骞遗迹 鞭打芦花 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丝绵衣...

有关济南泉城的历史文明小故事
历城闵子骞与“鞭打芦花”的故事 早年间历城县(今济南)闵家庄的闵员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闵子骞,系前妻所生,小儿子闵子戬是后妻所生。后妻经常虐待闵子骞。这年冬天, 闵员外与两个儿子乘车外出。北风呼号,寒冷刺骨。闵子骞穿着新棉衣却冻得拿不住鞭子,再看小儿子穿得不比大儿子厚,却没有怕冷的...

颍泉区15358966977: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名人是被继母养大的?另外不要再说鞭打芦花的故事了…… -
斗施美扑: 就拿做皇帝的来说吧宋仁宗赵祯是被刘皇后养大,狸猫换太子说的就是这位主.

颍泉区15358966977: 孔子弟子的小故事越多越好 -
斗施美扑: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颍泉区15358966977: 鞭打芦花 春秋时中国有棉花吗? -
斗施美扑: 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但是在中原地区,起初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9世纪着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

颍泉区15358966977: 历史上拥有美德的名人故事 -
斗施美扑: 1、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

颍泉区15358966977: 中国哪个村子名字最长? -
斗施美扑: 中国有很多村子名字叫.很长很长.这些村子的特点就是名字长,所以在,个村子确实也有所就出名了.

颍泉区15358966977: 琴书《鞭打芦花》歌词 -
斗施美扑: 北京琴书-《鞭打芦花》-关学增 在列国有位大孝,名叫闵子骞哪,他本是圣人的门徒,一位大贤.他的父闵德宫,是大夫之分,他的母早年病故,父亲又续了弦.李氏女过得门来,又生了二子.她便把那闵子骞,虐待不堪.亲生的儿恐...

颍泉区15358966977: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趣事? -
斗施美扑: 在中国历史上,夏姬是最为美艳,妖娆的美女之一.春秋时代,淫风尚止,秽闻却层出不穷,夏姬便是其中魁首,因她曾与三个国君有染,故被称为“三王之后”,她先后嫁了七次,故称“七为夫人”,又有九个男人死于她的采补之术,故称“九为寡妇”.同性恋古代又叫龙阳之好,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男宠龙阳君,明朝时还有一位比皇帝年长近20岁的妃子,竟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就是明宪宗的万贵妃,万贵妃做了20余年有实无名的皇后,她比明宪宗朱见深足足大了19岁,却得皇帝专宠,让明宪宗的两位皇后一位被废,另一位成为傀儡,她骄纵横行,翻云覆雨,迫害后宫妃嫔,结呐朝中大臣,即便如此却不失宠于明宪宗.

颍泉区15358966977: 请问一下,在中国有没有相同的村名? -
斗施美扑: 很多很多,什么小王庄、李家村的,全国到处都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