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传说的历史传说

作者&投稿:党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济南闵子骞的故事,谁知道?~

在周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父亲娶了个後母。後母比较对待他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因为後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用棉花帮两个弟弟做棉袄,但是却用芦花帮他做衣服。做起来衣服确实很大,蓬蓬的,但是芦花不保暖。刚好他的父亲叫他帮他驾车,因为冷风飕飕吹过来,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发抖。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麽厚了还在发抖,你这个行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後母的名节受到损害,人家看了还以为後母在虐待小孩。所以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生气,这继母怎麽可以虐待我的儿子?气冲冲的一回家就要把他後母休了。

  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後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後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这麽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麽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後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子骞崇尚节俭,鲁国要扩建新库房,争取他的意见时,他批评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孔子赞成他的意见,赞扬说:“这个人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开始时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上去(暗指离鲁奔齐)。”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今闵家寨)。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由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 闵子骞曾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闵子骞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他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因此,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其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 济南也有闵子骞的纪念祠堂,坐落于百花公园西侧。推开两扇虚掩的木板门,向南而行,就可看见一个高约两米的坟堆。在坟堆四周,立有数十尊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石佛、铜佛。此处还立着刻有“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据说,文革前(60年代)闵子骞墓规模还很大,当时墓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墓堆封土直径七八米,高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10余尊。文革时整个墓区遭到严重破坏,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毁,古树被砍,仅剩两棵,封土被挖去烧砖瓦,空闲处还建了鸡舍。文革后,不少市民多次呼吁,有关部门也做了努力,但至今未能修复。据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的同志介绍,文物部门目前已着手研究方案,准备让沉寂多年的闵子骞墓重见“光明”。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子骞崇尚节俭,鲁国要扩建新库房,争取他的意见时,他批评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孔子赞成他的意见,赞扬说:“这个人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开始时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上去(暗指离鲁奔齐)。”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今闵家寨)。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由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
闵子骞曾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闵子骞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他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因此,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其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
济南也有闵子骞的纪念祠堂,坐落于百花公园西侧。推开两扇虚掩的木板门,向南而行,就可看见一个高约两米的坟堆。在坟堆四周,立有数十尊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石佛、铜佛。此处还立着刻有“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据说,文革前(60年代)闵子骞墓规模还很大,当时墓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墓堆封土直径七八米,高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10余尊。文革时整个墓区遭到严重破坏,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毁,古树被砍,仅剩两棵,封土被挖去烧砖瓦,空闲处还建了鸡舍。文革后,不少市民多次呼吁,有关部门也做了努力,但至今未能修复。据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的同志介绍,文物部门目前已着手研究方案,准备让沉寂多年的闵子骞墓重见“光明”。
鞭打芦花的故事被后世传为美谈,宋代将之编入《孝行录》,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少儿进行德育和孝道的重要教材。
闵子骞死后葬在济南,他的后代即迁到了齐国居住,为闵子骞守墓。今章丘西沟头村聚居的闵姓,据说就是闵子骞的嫡传族系。
宋熙宁七年(1074年),济南太守李肃之在闵子骞墓前立碑并建祠堂,祠内供奉闵子骞塑像,苏辙撰《齐州闵子祠记》五百余言,由其兄苏轼书写,刻碑立于墓前。
北宋之后,金、元、明、清各代对闵子骞墓、祠均有修葺,祠前立10余尊历代碑刻,守墓者就是章丘西沟头村闵氏族人,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闵子骞墓及其它建筑仍得到完整保存。
后来闵子骞祠和墓及碑石等受到破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济南市将闵子骞墓重新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复整理,墓前祠堂陈列闵子骞的史料,做为弘扬孔子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场所,并在此处设立济南孝文化博物馆,济南市2006年又将“闵子骞传说”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在济南历城区百花公园西南角,有一条路以人名命名的路叫闵子骞路。公园中有一处景区特别引人入胜,它就是位于公园西北端的芦花区。这一景区以芦湾水面为主景,池畔建有芦花亭,池岸遍植芦竹。据公园管理人员介绍,景区景观寓意“鞭打芦花”的故事。




安徽宿州景点闵子骞祠景点介绍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

闵子骞祠地址在哪里?
此外,祠内还保存有清代碑刻三通,分别是重修鞭打芦花碑、重修闵子祠碑、闵子祠祭田碑,这些碑文记录了闵子骞祠的历史变迁和人们对闵子骞的敬仰之情。走进闵子骞祠,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领略到闵子骞的懿行美德。这里不仅有古朴典雅的建筑,还有动人的传说故事,如“鞭打芦花”等...

孔子与他弟子的故事
其中内容由传说与真实事件组成,此书讲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讲了孔子和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遭遇。 1 孔子的故事,共15集 2 颜子的故事,共30集 3 曾子的故事,共22集 4 仲子的故事,共21集 5 子贡的故事,共7集 6 宰予的故事,共3集 7 予夏的故事,共6集 8 闵子的故事,共2集 9 公治长的故事,共3集...

闵子骞挽留后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闵子骞传说 5. 闵子骞挽留后母 字解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明朝...

闵子骞葬于何地
济南的闵子骞墓只是一处衣冠冢。据考证,费县有一处闵子骞墓,还有闵姓人家,自称是闵子骞的后代;济宁地区也有闵子骞墓;安徽等省也有闵子骞墓。据史书记载,闵子骞后来成为费邑宰,管理费地。他治费很有成绩,但最后辞职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传说北宋开凿小清河时,在济南北郊华山脚下...

古代孝敬父母的事例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

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是哪个省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村内现存历史文物遗址遗迹有完好的百年古井、古石桥、闵子骞覆车古道、四贤祠遗址、古寺庙1座、古泉、百年柿子林、古树等。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的“鞭打芦花传说”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佛禅寺、鞭打芦花处是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展规划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

济南民间传说目录
在济南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流传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它们如同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济南的文化长河中,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美德。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闵子骞的故事,"单衣顺母"的孝行,体现了其深厚的孝道精神,他的宽厚与仁爱,感动了邻里,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华山、华阳宫的传说中,忠臣逄丑父的形象生...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是什么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闵子骞失棰是什么故事 -
斋巩羟甲: “闵子骞失棰”出自(元)脱脱撰《宋史》,讲的是闵子骞受后母虐待的故事.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闵损芦衣救母故事 -
斋巩羟甲: 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孝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年少时便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娘,又生了两个弟弟.后娘偏心眼,对自己亲生的孩子百般疼爱,对闵子骞却另眼相待. 可是,在丈夫面前...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闵子骞挽留后母 译文 -
斋巩羟甲: 译文: 闵子骞两兄弟,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就再娶,后母再生两个孩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掉落辔头,父亲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单薄.父亲就回去,叫后母及孩子出来,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 就对他的妻子说:“我之所...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二十四孝故事 -
斋巩羟甲: 该书讲述的是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有关孝亲的故事,要短 -
斋巩羟甲: 有:亲尝汤药、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单衣顺母、卖身葬父等.1、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中华经典国学故事!急急急!!!! -
斋巩羟甲: 二十四孝故事0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闵子骞死在哪了 -
斋巩羟甲: 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宋始,传闵子骞葬于历城县城东五里”.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在墓前建有祠堂,元、明、清各代屡建屡废.1979年9月,闵子骞墓被确定为济南市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的闵子骞墓只是一处衣冠冢.据...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闵子骞是谁呢?
斋巩羟甲: 他是孔子最早的十位得意门生中的一员 ,时称“十哲”.由于他才华出众,孝道超群,被列为孔庙中孔圣人坐像两旁的四配之一.孔子先前曾说过:“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昆言之言.” (《 论语》) 这后一段 说 的 就 是 《芦花记》的故事 .其实“母 在 一 子 单 ,母去三 子 寒 ” 这句格言也是讲的同一个故事.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2022宿州中小学寒假时间
斋巩羟甲: 2022宿州中小学寒假时间2022年宿州寒假时间官方还没有公布,官方公布寒假时间... 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磬石之乡.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即开始采用磬石制作特...

尼勒克县13789141868: 孔子有几个弟子做官? -
斋巩羟甲: 有 子路 子夏 冉伯牛 就只知道这几个不知还有没有,我是业余的.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鲁国(今山东泗水县)人,因在当时季氏家做过家臣,也叫季路,小孔子9岁. 子路在孔门弟子中个性鲜明,以好勇耿直、性急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