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介|《一个人的圣经》:活着——人事醒觉后的欲望

作者&投稿:芮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王栩

(作品:《一个人的圣经》,高行健 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0年)

显然,活着在高行健笔下被其表述成生命存在的欲望。这欲望作为人之本性的自然流露,因其对生命意义的尊重而大放异彩,无可厚非的成为对本能的最佳诠释。

欲望即本能,亦即活着。活着就是一切,《一个人的圣经》里,“你”就是如此践行着关于活着的意义。这个意义在香港,“你”同马格丽特呆在一起的那四天里,是“你”和这个德国妞谈论政治时,“你”以轻松的姿态表现出来的调侃和遗忘。它让“你”不愿回顾历史,只想停留在当下。这倒不是寓示什么主张,而是贴合实际的生活态度。高行健赋予这种生活态度以摒弃沉重、拥有当下的认知习惯,这就定义了活着在简单层面上的坦诚。

与“你”此时的简单相对应的,有着犹太血统的马格丽特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厚重而深刻。马格丽特拒绝割断过去的记忆。 犹太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凝结成一个民族的哀痛,以集体密码的方式烙印在马格丽特这般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种下了一个名叫忧患的这一意识层面上的幽灵。它主导了马格丽特如此看重自己犹太人身份的同时,试图背负整个民族的苦难,在揭露和谴责对犹太人的罪行之际,彰显被迫害者藉由历史记忆集聚在心底的力量。

这样的力量于“你”而言,并非已经失去。在“你”,是彻悟后的超脱,其成熟的表征就是活着。此时的“你”,不愿再给自己贴上任何标签,尤其不愿扮演基督的角色,背负一个民族的十字架。马格丽特珍藏历史的记忆,“你”只想遗忘。遗忘并不表示“你”的冷漠,恰恰是“你”走出历史,重返生活的旁证。

高行健将历史与生活对照,观审出历史对个体的吊诡以及生活对个体的接纳和包容。小说《一个人的圣经》里的人物“你”,在历史的喧闹声中,无可逃避的站到前台,呈现出被时势所迫的身不由己。处于喧闹的漩涡中心,就算冷眼旁观,也还是不由得粉墨登场,于历史舞台上唱尽时势裹挟下的高调和颂赞。更何况,这样的唱颂有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争斗。它让每个人在历史的哈哈镜前都变形成了同本貌相去甚远的样子。

暗地里,来自生活的馈赠让“你”至少保持了一个相比于他人较为清醒的头脑。可“你”知道,清醒在非正常的历史时期是和风险等同的称谓。所以,“你”显得玩世,但“你”决没有伤害那些与“你”有过交往的女人的感情。在自愿的基础上彼此享用对方,是高行健于小说里营设的来自黑暗中的浪漫。享用的过程尽管偷偷摸摸,却在情欲的宣泄下审视了一个时代的疯狂和政治的伪饰。

“你”在保护自己、揪斗他人的风浪里憩息在和众多女人的交往中,没有缠绵与纠葛,只有攫取。较之小说里犹如秘史般列举出的乡村干部对待女人的劣行,“你”对女人的攫取未脱柔善、本真的一面。而这,却是“你”天性中的弱点。它使“你”心思敏感,过早的窥破了政治的秘密。混乱中,政治除了炒作的玩物,附带清除的功用,对“你”这样的小人物而言,毫无出路。因“你”连做一枚被弃的棋子都不够资格,不过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罢了。

何以补偿身为蚂蚁的“你”天性中的弱点,安放这颗有着自我保护意识而又不羁的灵魂呢?在自由的凭依下,“写自己要写的东西”。高行健给小说人物“你”的人设,铺展开一个流亡者独立于规范之外的写作理念。这一理念的主旨在于,它不是对规范的打破和颠覆,它是坚守自己的风格。风格同创新无关宏旨,风格是对既有规范的无视和厌恶。诗就是诗,何来题材的限定。人称代词“我”、“你”、“他”都能成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而人物不必具体显现在故事的叙述脉络里。作家也能画画,只要有市场,用不着官方认可。《一个人的圣经》,即在这般对理论的阐释和历史的展开下完成了艺术与文学对个体心灵的拯救。

这样的拯救高行健叙述的暗无天日又真实可信。从“你”内心流淌的文字实非纯粹的文学,毕竟,纯粹也是一个限定。“你”那超脱限定的书写无一不指向痛快的宣泄,宣泄中,“你”活得快乐。这就让生活的真谛变得浅显而直白。所以,在高行健充满迷幻的语言的依撑下,《一个人的圣经》成了个体之书。打开它,出自读者自愿的选择得以在调笑和戏谑掺半的文字里捕捉到一个灵魂走向自由的欢欣。这欢欣所付出的代价,除了逃亡,别无他途。

逃亡的隐线在此时的“你”同彼时的“他”互为依存的观照下,是历史与当下、记忆和遗忘纠结缠绕的无法分清彼此的一团模糊的自我。这个自我分裂成彼时那个历史中的“他”,此时活在遗忘中的“你”。他们在小说里串起了对历史的厌憎,对活着的欲望。高行健经由逃亡厘清了“你”和“他”之间的界线,让面具的指向无所隐遁的显影在历史的天空。

透过文字的幻象,面具映射出群魔乱舞的年代里“他”的从众和自保,以及摘取面具的一份努力。这份努力让“他”那残存的清醒成了潜在的罪证。乡村也不是可资凭藉的庇护所,而是同城市毫无二致的斗争策源地。“他”的窗外有了可疑的身影,暗中窥探的眼睛险些把“他”置于人民公敌的境地。这种境地在“你”日后对历史的总结里,是制造敌人的方式,服务于专政的有效手段。

置身于险恶的年代,女人,无论有无情感的牵系,终究让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未尝泯灭。“你”同众多女人的交往,使“你”保留了对何为生活的认识。生活就是活在当下,这一认识从彼时的“他”那里延续至今,成功地伴随此时的“你”卸下记忆的重负自由的活着。

自由,在摘除面具后成为“你”真正的凭依。此时的“你”,不再需要那些无谓的非正常的表情,那些顺应面具而存在的做给他人看的矜持。它们是彼时那个“他”的保护色,应对恐怖的同时,品尝说不上甜蜜但稀缺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对此时的“你”来讲,可有可无。“你”已经勾销了情债,于摘除面具的一刻。“你”不再扮演谁,“你”就是“你”。原本模糊的自我终于清晰,它不是变化而来,它是本貌的恢复。随同本貌一起恢复的还有对写作的认识。既然活着,又还能写,写作于“你”,也就是个玩味。玩味中体察个体对生命的感受,写下的文字不受羁绊的突显作者本真的自我流露。《一个人的圣经》就这般在玩味中于高行健自我本真的流露下托身于“你”而道出活着的精义。

(全文完。作于 2022年1月17日)

作者简介:王栩。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


20岁演到75岁,四度封后,与初恋54年不离弃,现儿孙满堂
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用最努力,最上进的状态要求自己。 电影《饮食男女2》中,她还故意给自己增加难度,“剧本最早说白苹是个会跳舞的人,但我觉得随便跳跳没意思,于是就和导演商量,要不加入国标元素吧?” 这部电影谈了5年,归亚蕾就跳了5年,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期间波兰老师请假回国,归亚蕾又请来三位私教,每天6小时...

怎么样去写好记录片影评?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

换位思考,是一个人顶级的智慧,对此你怎么看?
有人说:“尔尊沉每一个独力的心灵,固然有些尔并不承认,但是尔不妨尽大概地去领会。”领会别人是一种涵养,尊沉不共是一种地步。真实瞅过了天下的凌乱,便会挨心地里尊沉每一种生计。最顶级的聪明,是尊沉别人的三瞅;“人生瞅是拿来对于的,不是拿来评介的;价格瞅是拿来泛论的,不是拿来...

急需东方神起的资料(必须准确!!!)
评介人的3种标准:孝顺,友情,人性。留印象的电影:《国花 香味》想演哪个电影里的主角:《信》未来想生几个孩子:只生一个好好的养要成为大人的时候是什麼时候:有了弟弟后宝物1号:家庭想去的旅游地:非洲喜欢穿的衣服:平凡的休闲服再带上帽子。想给女朋友的礼物:非常刺激的方法给女朋无法忘记的最棒的礼物。有...

要怎么看一个人的眼神才知道那个人对你有意思呢?
如果一个人心中燃烧着爱情的火焰,眼睛里就会流露出爱的信息,行动上就会发射出爱的信号。对方对你的工作学习情况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对方如果爱你,定会对有关你的情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询问你的工作学习,既是表示对你的关心,也是在向你发爱的信号。.对方常常有意无意地夸奖你的衣着和举止。俗话说...

我对赫鲁晓夫的一生是六四一开,六分功劳,三分过错,一分从众,大家觉得科 ...
其实赫鲁晓夫没有当代学者说的那样复杂。谁不复杂?人都是立体的,又有谁能活得那样平面化?赫鲁晓夫复杂,是他自身性格所致,是他背后的俄罗斯民族性格所致,说他复杂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革”这个敏感区的回避。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而他本人是个失败的设计师。赫鲁晓夫是苏俄历史进步中的一个案...

什么样的人生算是成功的人生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成功的后一种含义,认为只有在社会承认我们、他人尊敬我们时,我们才算度过了成功的人生,只有在鲜花和掌声环绕着我们时,才算是到了成功的时刻;而仅仅自己认为自己成功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有狂妄自大的嫌疑。实际上,一个人只有在对自己有较高评介并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时,他才可能...

你认为王小波那几本小说最有趣?
王小波曾经写过一段话,说一个人如果百无聊赖,就会在纸上写点什么,无论最初写的是什么,最终一定会写小说,而且一定会写得好,只要你足够无聊,足够无奈。“看过他的小说,我犹如被人猛击了一掌,又如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片光明——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原来小说应当这样写!”“《青铜时代》为新...

为人之道的名言警句
2008-12-19 · TA获得超过3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评介】 大奸似忠,大贪敝履。在好言,金钱、美女、铁哥们的面前,可要小心,说不定笑声里突然飞出一把刀子,不偏不邪地扎向你的心。 太祖高皇帝五年(己亥,公元前二Ο二...

东方神起
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发现完全错了,在中是个与想象中完全相反的人,有着和出众美貌一样成正比的善良的心;不顾经济人的责罚,为等待以久的fans签名,收下她们的礼物,为此还曾遭到公司同事的多次责难;为了不让fans失望,不顾医生的劝阻,拖着刚开刀两天的身子,硬要和其他成员们一起参加fanmeeting.为了东方神起,在中...

株洲市15055258006: 活着读后感经典作文
芮朱通远: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的读后感,...

株洲市15055258006: 《活着》,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
芮朱通远: 赏析余华的小说《活着》首先要阅读全文,把握结构、主题,欣赏语言特点.在此框架内,进一步挖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探索环境描写的特点、探讨主题思想的表现及运用的手法、语言特点等.如果只从一个方面去研究,也会有很多收获的.比如,第一视角写法,自述式结构,时代背景等等. 仅读一遍两遍还是不够,至少精读两三遍吧.

株洲市15055258006: 小说《活着》的主要内容 -
芮朱通远: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 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 《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株洲市15055258006: 余华的《活着》评论,要求是4000字 -
芮朱通远: 评价: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此类作家的代表人物就是余华.在《活着》这篇小说中,余华传达了一种让大多数中国读者都无法反对的根本原则:对于中国人来说,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根本不存在任何高于“活着”...

株洲市15055258006: 评论<活着>余华中的福贵 -
芮朱通远: 在1998年的一次访谈中,余华先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作出了有一个判断. 一个事实...

株洲市15055258006: <<活着>>本书作者用近乎冷漠的笔触,采用( ? )的叙事策略,让读者感受了福贵对"死亡"的无奈,也感...... -
芮朱通远: 《活着》本书作者用近乎冷漠的笔触,采用“写人生”的叙事策略,让读者感受了福贵对“死亡”的无奈,也感受了福贵的人生哲学: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或者是对苦难、命运的包容.)单纯的个人意见,不是什么标准答案.

株洲市15055258006: 急求余华《活着》的书评,在150个字以内. -
芮朱通远: 余华的《活着》讲述的一种悲惨人生.书的题目起得好,它不是题名为“悲惨人生”,而叫“活着”,简单之中沉重与积极乐观并存,包含着一种重压之下喘息的思想空间. 《活着》并不是一个故事由头至尾地记叙下来,它是通过书中开头出现...

株洲市15055258006: 求对《活着》这本书的评价 -
芮朱通远: 余华写的,很不错

株洲市15055258006: 求余华的个人资料,对《活着》的理解和感受~ -
芮朱通远: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中《活着》被...

株洲市15055258006: 活着 余华 -
芮朱通远: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