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绘事后素

作者&投稿:危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生活 ,生活是怎么解释~

生活有多种不同释义,具体如下:
1、生活:汉语词语
生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ēng huó,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
2、生活:郭沛玉的原创歌曲
《生活》由郭沛玉作词作曲演唱并于2017年4月13日发布的一首原创歌曲,歌词j简单直击人心,讲述了每一个人面对自己生活的态度。
3、生活:毕加索画作
《生活》作于1903年,所画的对象有着巴塞罗那时所见到的生活痕迹。有197.5×129厘米大,现藏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毕加索经历了前半个世纪现代流派各个方面的探索,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生活考验,他的艺术与政治信仰得到了磨炼,从而为世界人民所尊重。

4、生活:孙玮演唱歌曲
《生活》是由孙玮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EP《离开盐城》中,发行于2016年01月10日。
5、生活:1935年邵醉翁执导电影
香港电影《生活》由天一影片公司于1935年出品。该片由邵醉翁执导,薛觉先、唐雪卿、谭玉兰、林坤山、麦啸霞、薛觉明等领衔主演。影片讲述了陈少英由百货公司少主人到沦为乞丐的人生经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郭沛玉的原创歌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毕加索画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孙玮演唱歌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1935年邵醉翁执导电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汉语词语

 《论语·八佾第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篇主要涉及“礼”的问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于《诗经·卫风·硕人》,而“素以为绚兮”是逸诗。此段是子夏问孔子诗经中的这三句作何解。孔子以“绘事后素”四字作答。这四个子文简而意丰,给子夏和后人无尽的启发,也带来众多的疑惑和争议。究其原因,乃是孔子时代距今已二千五百多年,文字句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时古人简易的口语对今人而言却是佶屈聱牙;另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时代的变迁,使后人难以重现当时的情形,也就很难理解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所以,“绘事后素”虽然简洁,却并不简单。后人对其有不同的阐释和理解亦属正常。综合众多阐释,不外乎三种:
  一、“绘事后素”之“绘事”指绘画,“素”指绘画的白底,一说白绢(《说文解字》:“素, 白致缯也。”是会意字,指没有染色的丝织物。以古人作画于丝帛上,故曰“后素”)。宋朱熹认为:“后素”,后于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 (《诸子集成》)。即素为粉地,人的内在仁德,犹如绘画之素底,是绘画的前提。有此美好基础,然后学礼,正如将绚烂色彩施于素底,以成其文采。于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这里“素”可能是指白底,也可能是白绢,但白绢的可能性更大些,因为“素”字本意就是指没有染色、洁白的丝绸 。如《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战国策》:“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先秦绘画多是在木器和丝织物上所作,如商代彩帛绘画及战国楚墓出土,保存先对完整的帛画有《妇女凤鸟图》和《人物御龙图》。所以,如果对“后”字的理解正确的话,“后于”白绢之上似乎更妥,而朱熹“粉地”之说则显牵强,因为白底作画固为后人习惯,但对先秦而言,没有足够考古证据和历史记录证明那时也是先敷白底,然后才作画。朱熹以自己时代的事物去揣测春秋时期,所以有此误解。
  二、由“绘事后素”启发,引申出深刻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认为孔子此言,表面上说的是绘画之理,实质却大有深意。即绘画时施足五彩,在经历过绚烂之后,才体会到素色的可贵。并由彼及人,表达人生终须由繁华归于平淡,由矫揉回归自然。无论从对孔子的思想和经历去探究,还是从人生哲学,审美意趣上去分析,这一解释都很有启示意义。因为从《论语》记载来看,孔子也确实是一个返璞归真的人。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尤其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当曾皙言其志,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第十一》)。这些生动的记录告诉我们,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了“天下有道”而奔波改良,但仍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一份平和淡泊的心境。后世受其影响,使不慕荣利,淡泊守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有内涵,并深入到诗歌、绘画乃至为人处世中去,潜移默化,已成为中国人心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对“绘事后素”的这一理解,反映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志趣和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只重在对原文的阐发和引申,而忽视了对原意的考据和还原,所以本意虽好,解释虽妙,却不足以令人信服。因为仅由“绘事后素”四字,便望文生义将“素”简单的认为是白色,更因此得出如此深奥的哲学意义,实在有穿凿之嫌。实际上,读经典首先应还原其本来面目,然后才可以推演阐发。而这一过程考据必不可少。所以应本着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去刨根究底,才是对学问真正负责。否则,即使假设再大胆,观点再完美,离开了实证,也不过是无本之木。而对于证据不足的假设,不妨阙如,切磋琢磨,总会有新的进展。
  三.从古代绘画技巧出发去解释:“后”是然后;“素”指白色,此观点认为,古人作画方式与今人不同,是先施五彩,然后才上白色(一说绘画完毕,然后以白色勾勒出图案。)所以白色为后,故曰“后素”。郑玄注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以礼成之(《诸子集成》)。这样就以绘画之理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作画时仅有美丽五彩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重要的一环——上素色的过程,然后才能成为完整的画作。与朱熹之说相反,这里五彩众色指内在美质,而素色指礼。引申到修身方面,就是要以仁德为质,以“仁”为本;而后学礼,以成其文采。最终使自己内外兼修,达到内圣外王的最高理想。可以说,这种解释虽与朱熹的观点有异,但殊途同归,阐述的道理同样是“仁先礼后”。所谓差异仅在于对“后”与“素”字的理解上。但是对“绘事后素”的这种考据并不能令人信服。首先,古人绘画方式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因年代久远,又缺乏考古实物,后人很难知晓古人具体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先秦时代关于绘画知识的采集记录少之又少,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是屈指可数。即使汉末郑玄,距孔子时代也已经数百年,绘画方式之演进极大。仅此,我们并不能轻易得出素色为后的结论。
  所以,以上三种观点,虽各有道理,却都有所不足。那么能否挖掘其中的合理之处,从而得出切近原意的理解呢,我认为可以。首先“绘”并非指绘画,后人以今推古,便想当然的将“绘”理解为画画。考“绘”字的起源:“绘”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绘”字由两部分构成,左半部分象征丝线,而右半部分则为汇集。从整体来看,就是将丝线汇集到一起,是对丝的一种加工,有刺绣的意思。许慎“绘”字从丝,“绘,会五彩绣也”《说文解字》。也说明“绘”最初与丝织有关。古人在未染色的白绢上刺绣,于是便有了五彩纹饰。这一过程称为“绘”。而“绘”指用笔作画,是后来才有的事。另外,与孔子时代相近的经书《礼记·杂记下》:“纯以素,钏以五彩”。我们则可以认为这是对“绘事后素”的解释。
  既然人们把“绘”字误解为用笔作画,那么对整句原文的误解也就容易理解。其实这四个字的关键不在于“后”,也不在于“素”而在于“绘”。“绘”指五彩绣,自然要绣在丝帛上。如此,“素”以其原意,是白色丝织物则无疑。《考工记》之“绘画之事后素功。”也就有了答案:“素功”就是绣工,即在丝帛上“绘画”。值得一提的是,“画”的本义与图画无关,作为今义之绘画是汉代之后才有的。所以就进一步印证了《考工记》这句话是关于手工丝织技术的记载,而不是绘画技巧。
  应该说,朱熹对“后”的解释还是很有道理的。素,既然是彩绣的载体,是“绘”的前提,自然是代表人的内质。五彩文绘则代表“礼”(先有“素”,然后才能“绘”)。否则下文子夏所问就难以理解。“礼后乎?”礼也是在后吗,或者说礼也是后来才有的吗?子夏不仅正确理解了孔子的意思,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这着实出乎夫子意料,所以得到了他老人家的赞许。
  这里又有了新的问题:子夏问“礼后乎”的潜台词是什么,孔子的原意又是什么,他们师徒二人到底达成了什么默契,使夫子欣然赞许呢?在后人的理解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仁先礼后”,即先有“仁”作为修养的基石,而后学“礼,两者顺序有先后,并缺一不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种观点虽有道理,却只对了一半。我认为:“礼”固然为后,但“仁”未必为先。“素”并非指人的内在美质,而是指本质;显然本质为先,而“仁质”是“礼”作用于“本质”的结果。因为“素”是白色的,是未染成的。指人的初始未萌阶段,所以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既然是本质,就有好有坏,因为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具备“仁”。要想脱胎换骨,成为礼义君子,需要后天不断的培养,与不懈的修身,如《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如何才能约束自己的本性,塑造完美的人格,使自己从本不完善的“本我”跃升至“超我”呢?孔子在《论语》中给出了答案——“礼”
  但如果是“仁先礼后”,那么真正符合“仁”的君子少之又少。例如,子曰: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又如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连夫子自己都不敢说自己近乎“仁”,可见修身之难,而拥有“仁”质则更难。礼以修身,“礼”是有助于仁质的形成的。“礼”首先作用于人的初始内质,然后才美化熏陶,形成仁质。子夏所悟,不但联想到“礼”,而且理解了“礼”对于人的后天培养,对“仁”的重要作用。就绘画而言,素,是未经雕琢的底子(内质),最终形成的佳作(仁质)才是最终目的。所以说人的“内质”为先,“礼”为后。这也符合绘事后素的本意。


...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全文是: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子夏请教说:“‘含笑的脸庞真好看,黑白分明的眸子啊灵动地转,素白的底子啊绚丽美颜。’这首诗指的是什么呢?”孔子说:“施...

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
出处:《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译文:子夏问道:“‘美的笑容,酒窝微动;美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纸上,灿烂颜色。’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底子,而后才绘画。”...

绘事后素的词语解释
【词汇】绘事后素【注音】huìshì hòu sù【释义】原意: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绘画。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出处】①《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

绘事后素可以用来比喻什么 绘事后素的解释
1、绘事后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huìshì hòu sù,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锦上添花。意思是先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2、出自《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
绘事后素,汉语成语,拼音是huì shì hòu sù,意思是先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例句:他们在采写该系列新闻的时候尽显了含混、朦胧和模糊,但是绘事后素,不论何样的新闻都应该具备必要的清晰和起码的可理解性吧?近义词介绍:粉妆玉琢 粉妆玉琢,汉语成语,拼音是fěn...

【论语集解48】绘事后素
【论语·八佾】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大意】子夏问:《诗》中唱道:‘浅笑盈盈,明眸闪闪,这灵动的表情令容貌大放光彩。”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就像画画,先布...

《论语·八佾第三》(8):先有素朴,后有文明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翻译】子夏问老师:“《诗经》上说的‘娇媚的笑显得很好看,美丽的眼睛都是清澈透亮,白色的底布才能成为绚丽的画。’这说的是什么...

“绘事后素”到底是什么意思?
关于《论语·八佾》中的“绘事后素”,我一直不是很明白。读过的几本近现代人写的书,也是众所纷纭,大家都将之归为“素为后”和“素为前”之争。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的解释是: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以现在哲学的观念来说,就是一个人由绚烂归于平淡。(素为后)钱穆《论语新解》...

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
绘事后素,也称“事后诸葛亮”,是指事情发生之后,人们认为这事情不难处理,但是提出建议的人却没有在事情发生之前给出解决方案,这就是绘事后素。绘事后素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事情发生之前面对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只是以后知后觉地来解读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处理后果。绘事后素的危害是在决策过程中...

孔子说的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
1、故事是这样的: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何谓也。”孔子回答“绘事后素”子夏接着问“礼后乎”孔子回答“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大概意思就是子夏问“(诗经中的句子)笑容甜美,美目明媚,素以为绚(杨伯峻先生翻译为‘白色的底子上画着花纹’,也有学者认为是‘以...

嫩江县19725779389: 孔子说的'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起予者商也'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品格? -
赵莫胃疼:[答案] 故事是这样的: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何谓也”孔子回答“绘事后素”子夏接着问“礼后乎”孔子回答“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大概意思就是子夏问“(诗经中的句子)笑容甜美,美目明媚,素以为绚(杨伯峻...

嫩江县19725779389: 问论语系列1,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 -
赵莫胃疼: 子夏问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什么意思?巧笑倩兮和美目盼兮都很美,可说一张白纸也很漂亮(绚),好像有点不通呀.孔子说:这里的素是“绘事后素”,纸上画上画(特别的中国画)以后,那空白的地方(素)就显得分外地漂亮.子夏问道:藏在礼后面的东西也是这样吧!子曰:启发我的是你呀,可以开始和你言诗了.(在我眼中,诗代表一种自由奔放的思想.)

嫩江县19725779389: 请问论语中”绘事后素“的意思特别是“后素”何解谢谢. -
赵莫胃疼:[答案] 孔子说的“绘事后素”,意思是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这句话的意思,以现在人生哲学的观念来说,就是一个人由绚烂归于平淡.

嫩江县19725779389: 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 -
赵莫胃疼: 【注释】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 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

嫩江县19725779389: 问论语系列1、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
赵莫胃疼: 孔子说的“绘事后素”,意思是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这句话的意思,以现在人生哲学的观念来说,就是一个人由绚烂归于平淡. 要有平常心

嫩江县19725779389: 论语八佾第三的一句翻译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 -
赵莫胃疼:[答案] 孔子的学生子夏请问老师:「诗经中说:『有位女子笑起来多麽地巧妙,眼睛动起来,多麽地灵活传神,这是美好的质地,再加上文采的修饰呀!』这三句诗有何含义?」孔子回答说:「就像绘画时,先有了粉白的画布,之后再彩绘各种颜色.」...

嫩江县19725779389: 子曰绘事后素 -
赵莫胃疼: 《论语·八佾第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篇主要涉及“礼”的问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于《诗...

嫩江县19725779389: 绘事后素意思 -
赵莫胃疼: 【词汇】绘事后素 【注音】huìshì hòu sù 【释义】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出处】①《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朱熹集注:“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②《考工记》曰:“'绘画之...

嫩江县19725779389: 绘事后素有人知道什么意思么?
赵莫胃疼: 绘事后素 《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朱熹集注:“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后因以“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嫩江县19725779389: 翻译下面句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
赵莫胃疼:[答案] 子夏问道:“'脸颊上有酒窝的女子笑起来,美啊;黑白分明的眼睛顾盼起来,美啊',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孔子说:“绘好的花的后面是白色的底子.”子夏又问:“那么说,礼仪在(仁义)之后了?”孔子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