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谁

作者&投稿:牧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谁~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其又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孔子

  是孔子,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就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体现。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其又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孔子。

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

  孔子。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成气候者七十有二,也就是后世传说中的七十二门徒。孔子除了因材施教外,还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创始人。
  “启发”、“举一反三”,最早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他是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答案。整个一部《论语》就是孔子和学生讨论、谈话的记录。
  《论语》中还记载了孔子用诘问的方式,启发人思考问题。子张问孔子:一个知识分子,怎样做才能顺顺利利、非常通达呢?孔子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子张:你所说的通达指的是什么?孔子在诘问子张、了解了他的症结所在之后,给了他有针对性的回答。
  通过比喻说明道理,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道理。孔子教育学生要向松柏一样经得起严寒的考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把君子之过比作日食、月食。


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答案】:A 本题考查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与人物的对应。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倡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出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倡导学思行结合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和提倡“学思结合”思想的古代教育家。A项正确。B项: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的是()。
【答案】:B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因为最早提出启发性原则的书《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倡启发式教学的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公元前551—...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陶行知。1.陶行知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陶行知是20世纪初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启发式教学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主张强调激起学生自主求知的热情,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理解和剖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2.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质...

下列说法,出自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的是( )。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孔子提倡在教育教学中...

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_百 ...
【答案】:A 解析:孔子最早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的思想,也是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

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宋内乱迁于鲁。父叔梁纥因军功封于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孔子生。孔子幼年丧父,其母颜氏为生活计...

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是谁
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是孔子。根据查询广图教育网显示,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教学思想,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至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谁
孔子、苏格拉底。根据查询知了好学网得知,中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

启发式教学是谁提出来的?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

绩溪县15287305050: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谁 -
路武脂降: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

绩溪县15287305050: 首创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相长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 -
路武脂降: 孔子 望采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 孔子讲学 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

绩溪县15287305050: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路武脂降: 孔子

绩溪县1528730505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
路武脂降: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绩溪县15287305050: 因材施教原则谁先提出来的?启发性原则最早谁提出来的?急 求解!! -
路武脂降: 因材施教最早是孔子提出的,这也是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之一.“因材施教”集中反映了孔子对受教育个体的关注.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

绩溪县15287305050: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的谁?
路武脂降: 当然是孔子了.你去读读论语,论语中经常出现这种对话.

绩溪县15287305050: 因材施教这个教育思想是谁最先提出的?
路武脂降: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平时,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个性和程度,熟记在心,在教学中,给于不同的指导. 在教学发展史上,我国春秋末期的孔子与古希腊的教育家苏格拉底被公认为中外启发式教学的鼻祖.《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还没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深思暝想而苦思不得时,教师不要去开导他;当学生未达到若有所悟又无从说起时,教师不要给他启发诱导.)是体现孔子启发式教学的经典语录.

绩溪县1528730505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法最早的倡导者是 -
路武脂降: 孔子

绩溪县15287305050: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
路武脂降: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