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至承天寺,发现怀民亦未寝,此时苏轼的心情怎么样

作者&投稿:剧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时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不过当时作者是以闲人来看待自己,才写出来的.

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夜中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赏的景色,都历历如见。
(选自《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有删节)

喜悦 视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急求!!!小石潭记 中考题 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题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

《记承天寺夜游》与《书上元夜游》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是否相同?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出贬谪的悲凉。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

记承天寺夜游和黄冈竹楼记作者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
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夜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夜,和苏轼伴张怀民共赏美好的月光吧! (板书:题目“记承天寺夜游”) (二) 自主学习: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以下字音。 qǐn zǎo xìng héng wú 未寝藻荇交横如吾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流畅。把你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学生之间...

记承天寺夜游是谁写的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资料扩展: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

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1.(1)解开(或:脱下) (2)散步(或:漫步)2.庭院的地面在月光下像水一般清澈澄明,“水”中有交错纵横的水藻和荇草,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下)的影子。3.示例:(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只有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北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13分)。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不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

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卷子吗?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记承天寺夜游的练习题,要问答题
《记承天寺夜游》第四套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会宁县18442677909: 苏轼古诗赏析题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毅闻隆舒:[答案] 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出来的矛盾精神,借骨肉离情体现出来的全缺观念,是互为表里的.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贵的是在诗情起伏过程中,诗人是中能以高昂旺盛的乐观主义来对待残缺的现实,并坚持完美的理想.一轮光辉灿烂的...

会宁县18442677909: 记承天寺夜游 的作者是谁 -
毅闻隆舒:[答案]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会宁县18442677909: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是怎样的? -
毅闻隆舒:[答案]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

会宁县18442677909: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
毅闻隆舒:[答案] 品味:步于中庭,目光所及,满院横斜交错着各种水草,在“水”中漂浮,游荡,抬头一看,在碧空的皓月照耀下,竹、柏,影影绰绰,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

会宁县18442677909: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整理要有通假字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重要实词 一词多义 -
毅闻隆舒:[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è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欲:想要 户...

会宁县18442677909: 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
毅闻隆舒:[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欣:…的样子.②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③我们...

会宁县18442677909: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几句是那个文言文里的 -
毅闻隆舒:[答案] 苏轼.---出自《东波志林》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会宁县18442677909: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路 吾2人者 翻译 -
毅闻隆舒:[答案]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 原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会宁县18442677909: 相与步中庭的后一句 -
毅闻隆舒:[答案] 出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那句吧,原句:相与步于中庭. 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

会宁县18442677909: 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
毅闻隆舒: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