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的图书目录

作者&投稿:脂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开慧的主要作品~

主词条:偶感杨开慧隐蔽于板仓老家时,1928年10月曾写《偶感》诗一首,五十多年后修缮故居时才得发现。诗中虽有别字漏字(特用括号标出),对丈夫的思念却凝聚纸上: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 良朋尽如此, 数亦何聊聊。念我远方人, 复及教良朋。心怀长郁郁, 何日重相逢。 2015年,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高级统计分析员李忠泽意外发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收藏着杨开慧1921年发表的三篇短文,揭开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指出有关杨开慧及其父杨昌济的研究中几个广泛流传的疑似谬误。 耶鲁大学图书馆珍藏福湘杂志3年前,李忠泽得知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收藏着两份关于福湘女校的史料,立即与他们联系。当他看到两页样件后发现其中一个是1921年6月出版的福湘杂志时,便不假思索地购买了两份史料的影印版。年代久远,纸质变脆易碎,在李先生的请求下,图书馆工作人员破例将杂志拆开,逐页扫描。这一期的福湘杂志由享誉三湘的福湘国文教师李肖聃作序,他在序中说,在民国八年(1919年)福湘女校“初出季刊一册”,民国九年(1920年)“更议年出一册,易名杂志”,即在1920年福湘出版了改名为福湘杂志的年刊。到了民国十年(1921年),福湘杂志“又循例印行”,也就是李忠泽购买的这期年刊。 杨开慧三篇短文重现这期杂志刊登了许多名人学生时代的文章,其中有刘湘英(1921年福湘毕业校友,又名刘韵仙,后任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长)和范琯(1922年福湘毕业校友,福湘抵制日货、宣传爱国的十人团团长,曾与李淑一、杨开慧一起参加爱国活动,后在福湘女校工作)写的两篇文章。李淑一(李肖聃的女儿,1920-1923年在福湘国英算专修班学习,杨开慧的同学,雅礼中学校友柳直荀的夫人)写的十四首短诗和游赞真(后为燕京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梁士纯的夫人)写的三篇文章。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里面竟然收录了杨开慧写的三篇短文,它们分别是《致某公书》、《随感录》和《先父事略》。 迄今为止,除了1982年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时发现的七篇写于1928-1929年间的手稿(由湖南省博物馆收藏)及1990年再度修缮房屋时发现的第八篇写于1930年的手稿(由长沙市博物馆收藏)之外,还未见到过她在1921年公开发表的这些文章。 写信给长辈,探讨社会责任杨开慧的第一篇文章是《致某公书》,这是一封写给杨昌济所“敬爱之友”的一位长辈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的无限敬意。她首先阐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特别是对良心的理解,并针对当时的南北政府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进而对这位长辈为和平而奔走的举动产生了疑惑,希望长者能够指点,并期望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影响世界。杨开慧觉得,良心的力量像太阳一样大、光像太阳一样亮,人们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良心之光也”。同时,她呼吁,一切有良心的人应该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有责任扫除黑暗使其变成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最后,杨开慧请长者考虑她父亲“殷勤书致丈者”中的“垂死哀痛之言”,做到“超然远引,图自立之道”,远离军阀、官僚和政客,“当筑屋于磐石之上,不当卜居沙土之中”。遗憾的是,文章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这位长辈的名字。但李忠泽发现,杨开慧这篇短文最后所用词句,引用了其父杨昌济给章士钊信中的原话。另外,杨昌济说“近曾写信与行严(章士钊)”,而之后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这与杨开慧所提到的她父亲在去世前曾给长者写信这件事是吻合的。因此,这位长者应该是杨昌济的同乡、挚友、曾担任过南北和谈的南方代表——章士钊。杨开慧的第二篇文章《随感录》开头就指出:“静,非合人生之意义也。人者,动物也”,阐明好动是人的天性和美德。她指出当时的学校最大的一条弊端就是“功课繁多,使吾人无活动之时”。她认为,有了强壮的身体,心力也随之加强,精力才能充沛,而精力充沛的人没有不聪明的。反之,身体不强壮,什么事也做不成。“杨开慧的这段话,对当今教育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李忠泽说,时下不少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力轻体育,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远远不够,青少年缺乏锻炼、营养过剩,身体怎么可能强壮?从以上两篇短文可见,虽然杨开慧当时年仅20岁左右,但她不仅文学水平较高,而且见解深刻。 饱含深情,回顾父亲生平杨开慧的第三篇文章是《先父事略》。据推测,这篇文章应该是写于1920年1月至1921年6月之间。文中饱含深情地描述到,杨昌济小时候就十分聪明,尤以擅长诗文对联出名。杨昌济八岁时丧母,从小跟随父亲读书,在十四岁时不幸丧父,“至此遂无师焉”。由于他天性好学,失去了老师之后,仍然每天勤奋读书,终于在十九岁时考上秀才。杨昌济孝敬父母,爱护哥哥、姐姐,关心子女,同时也十分尊敬他的夫人向振熙和嫂子,外出游览时总是带上全家人一起分享快乐。杨昌济一生中有执着的信念。当他32岁决定出国留学时,面对哥哥等人的劝阻,他斩钉截铁地说:“如不能成行,则吾精神生活已告灭绝,实等于死”。十年后即1913年从德国归国时,面对友人劝说他在生活条件好的北京工作时,他表示:“誓必居长沙五年,教育青年!”杨开慧的这篇文章披露了一些现存杨昌济研究中从未提及的细节,充分反映了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伟大教育家。 三篇短文澄清了一些疑似谬误1977年湘潭市总工会翻印的包括杨开智所写的《忆杨开慧烈士》和湖南师范学院编写组创作的《开慧传》的书中写道:“当时李肖聃先生主编的福湘校刊上,发表了杨开慧的《呈某世伯的一封信》等文章。”另外,1979年出版的《杨开慧烈士传略》中也写道:“在《湖南通俗日报》和福湘的校刊上,她发表了《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呈某世伯的一封信》的战斗檄文,用尖锐泼辣的笔触,畅快流利的白话,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以上两本书是不少后来关于杨开慧文章的重要参考书目。然而,李忠泽认为杨开慧并没有在福湘校刊上发表过题为《呈某世伯的一封信》这篇文章,虽然它与《至某公书》标题意思相近。这些作者很可能没有看过原稿,以讹传讹。最后,这期《福湘杂志》载有三篇而不是两篇杨开慧写的文章,所以文中所提及的“杨开英还将一期载有开慧两篇文章的福湘校刊送给了毛主席”也是不准确的。此外,杨开慧的第三篇短文《先父事略》还澄清了杨昌济研究中的一些谬误:有些文章说杨昌济的父亲先去世,后来母亲去世,而这篇文章清楚地说明了他“八岁丧母、十四岁丧父”。有些文章和著作,包括萧子升的书在内,说杨昌济毕业于英国的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这篇短文证明了他毕业于英国的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杨开慧纪念馆副馆长刘向上表示:“杨开慧牺牲早,留下来的史料少。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和杨开慧的特殊身份,她写的东西发表不了,先前的几篇手稿都是藏在她家故居的墙缝里。这次李先生发现了杨开慧公开发表的三篇短文,进一步印证了青少年时期的杨开慧既温柔贤淑,孝敬父母,又积极进取,敢于冲破传统束缚,勇立时代潮头。同时也充实了杨开慧精神的思想内涵,向后人展示了一个更真实更感人的名门闺秀杨开慧。”

第一章 板仓杨家  1.杨家是书香门第,向家是诗书世家/002  2.父亲与革命党有染,东渡日本/004  3.“我将来只做我愿意做的事”/006  4.海归父亲不当厅长当先生/010  5.“这是什么船?为什么这样横冲直撞?”/012  6.世交的孩子也成了挚友/013  7.湘潭学子毛泽东的坎坷求学路/015  第二章 初识润之  1.“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020  2.杨开慧与毛泽东是如何相识的/024  3.她按住胸口说:“我也要去济世救民!”/027  4.学生要驱逐校长,毛泽东差点被开除/032  5.一个征友启事,只征得三个半朋友/034  6.杨家兄妹相约:袁大头要复辟,就起来革他的命/037  7.毛泽东第一次去板仓,就待了一个半星期/040  8.“俄国这一回改天换地了!列宁真伟大!”/043  9.杨开慧太小,没参加新民学会/046  10.罗章龙东渡:去而复返/050  第三章 红线牵  1.“要是毛泽东能到北京来,该有多好!”/053  2.北海桥头的初恋/055  3.杨、毛通信,称呼“润”、“霞”/062  4.五四的激流:长沙和北京的互动/067  5.“没有穷人的穷,哪有富人的富?”/072  6.“忽然一天一个炸弹跌在我的头上”/075  7.驱张到京:“张氏不出湖南,誓不罢休!”/079  8.毛泽东当了杨家准女婿:扶柩到武汉/083  9.杨开慧是女子中学第一个剪短发的/088  10.杨开慧不上《圣经》课,不做礼拜/091  11.“校方不能干涉我们爱国!”/095  第四章 毛、杨结成连理枝  1.把父亲留给母亲的奠仪费拿出来给了毛泽东/100  2.“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106  3.无政府主义者在书社闹事,被杨开慧斥走/107  4.省学联的女领袖/111  5.“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114  6.毛泽东有过一次包办婚姻:从没同居过/117  7.“书可以不读,学生运动非搞不可!”/119  8.“女工们的工作状况真恶劣”/122  9.黄爱、庞人铨大闹长沙/129  10.毛泽东和何叔衡行动“突然”,拒绝众人送上轮船/133  11.建党,建党!/139  12.长沙“开放女禁”急先锋/143  13.20岁生日前入党,为“中共女党员第二人”/144  14.“最好的合法形式就是去搞平民教育”/146  15.黄、庞殉难:杨开慧表兄妹与亲戚对着干/151  第五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1.“没有代表工人的这一竖,天地就不分”/159  2.清水塘是毛泽东夫妇的第一个家/162  3.“开慧姐真好,这里是革命的大家庭!”/167  4.“先建立工会,彻底斗垮鲁班庙”/169  5.杨开慧有一只神秘的小木箱/173  6.杨开慧细声地问道:“先生,你找谁?”/178  7.毛泽东与省长代表谈判赢了他/184  8.毛岸英出生第三日,毛泽东才急匆匆地赶到医院/189  9.省长对毛泽东一个劲点头:“工人采取这种主义,极为得当!”/192  10.“就是要像开慧姐那样生活,那样战斗!”/195  11.“润之!你快从后门走”/198  第六章 在上海的日子  1.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202  2.杨开慧心有幽怨,赌气不给毛泽东回信/206  3.三户楼的生活:表面平静实际上生龙活虎/212  4.引爆五卅运动烈火的顾正红是杨开慧的“学生”/218  5.杨开慧当天就把远道而来的张琼送走/221  6.毛泽东等14人集体上书孙中山/224
第七章 韶山风云  1.柳直荀和李淑一结成良缘/229  2.“在外做了大官”的毛泽东携妻带子回韶山/231  3.“我们夫妻俩也打个大虫给你们看看”/239  4.杨开慧在毛氏宗祠办起了夜校/244  5.妯娌情深:共同为毛泽覃操办婚事/248  6.韶山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杨开慧是监誓人/253  7.“顾正红”的名字映入杨开慧眼帘/258  8.“工农商人与学生,报仇雪耻一条心”/263  9.讲演队向农民进行革命宣传/267  10.教育会长唐默斋成了过街老鼠/271  11.“雪耻会的章程,兄弟照办,绝无二言”/278  12.“他抓他的,我走我的”/286  13.杨开慧筹办韶山党总支,追悼汪先宗/289  第八章 在广州  1.毛泽东做了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295  2.“不要紧,天不会塌下来”/298  3.毛泽东夫妇默认了弟弟的“二婚”/304  4.柳直荀强硬接收团防局/307  5.湖南农运牵动杨开慧的心/311  第九章 回到长沙  1.大浪淘沙:昔日同学对农民运动看法不一/315  2.“毛先生泽东奔走革命,卓著勋绩”/322  3.特务掏出手枪:“毛润之在里面吗?”/325  第十章 疾风骤雨  1.督府堤41号:风雨欲来的紧张日子/333  2.杨开慧第三个儿子出生/338  3.毛泽东夫妇登上黄鹤楼:心潮逐浪高/342  4.未来的亲家:毛泽东与刘谦初、张文秋与杨开慧仅见过一面/344  5.马日事变后,杨开慧打开后门接送战友/348  6.蔡和森被撤职,在毛泽东家养病/354  7.“上山可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356  8.杨开慧作了最坏的打算:把岸青送回了老家/360  9.“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363  10.“抓我的人就在车上,我哪能做声”/365  11.此时长沙的气氛十分紧张/367  12.毛泽东杨开慧最后诀别于月黑风高之夜/372  第十一章 板仓的战斗  1.“人手少,可以暗地搞破坏活动”/378  2.秋收起义一路进军,杨开慧天天“打牌”/381  3.杨开慧指挥的“夺枪行动”/384  4.表弟向钧被杀:“穷人翻身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斗争上面”/389  5.“工人农民一定会有翻身解放的一天”/392  6.板仓与井冈山之间的信鸿/396  7.噩耗接二连三传来,杨开慧欲哭无泪/400  8.杨开慧与省委失去联系/407  9.长沙各地关于杨开慧有各种各样的传说/411  10.毛泽东否决了湖南省委的意见/413  11.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419  第十二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1.新年伊始,传来杨开明出事的噩耗/427  2.红军攻打长沙又突然撤走了/431  3.何键挖了毛泽东的祖坟,又要抓杨开慧/434  4.“要记住郑姨是怎么牺牲的”/440  5.“霞仔被捕了”/445  6.狱中一月/449  7.开慧之死,百身莫赎/460




杨开慧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板仓杨家1.杨家是书香门第,向家是诗书世家\/0022.父亲与革命党有染,东渡日本\/0043.“我将来只做我愿意做的事”\/0064.海归父亲不当厅长当先生\/0105.“这是什么船?为什么这样横冲直撞?”\/0126.世交的孩子也成了挚友\/0137.湘潭学子毛泽东的坎坷求学路\/015第二章 初识润之1.“君不言救...

吕氏春秋的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华书局出版)作 者:张双棣 等译注出 版 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 2007-12-1字 数: 150000页 数: 288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1059335包 装: 平装定价:15.00元吕氏春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信息:书 名:吕氏春秋作 者:吕不韦 ,谢开...

我们的班长李小芳图书目录
在我们的班级中,李小芳班长的故事如同一本丰富多彩的图书目录,记录了她和同学们在弄堂里的各种生活点滴。孟昭增的篇章里,描绘了弄堂斗争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同学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晨晓的章节里,李小芳的接班故事,如同朝阳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和新的责任。郑开慧的篇章中,小龙的成长与班级的交接...

生活中影响定力的因素是什么?
事实上如佛学家言:“广义的定不单指禅定,定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开慧,定是止,是放下,在配合观,是看破,是慧”。当然,将“定力”放在佛学的背景中,难...

太上感应篇是本什么样的书?
所以我们在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里面,我们计划经常开这个科目,与诸位同修共同来研究、来探讨他的理论与精神,来研究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行的方法,以及听取诸位修学的心得报告,来增长我们的信念,增长我们的信心,我们这一方,人人都以感应篇来修学,断恶修善,善人多了,我们这个地方就是福地,是善地,善人多了,我们这个城市,...

关于我读书我快乐 我成长的作文
我猛一阵兴奋,仔细看过目录,我决定先看妈妈儿时背过的一篇课文——《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