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本生》原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泰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本生 《吕氏春秋》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不伤?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蹙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注释〕 撄: 触犯。

穋(gǔ): 搅浑。

慊: 同“惬”,惬意。

瘖: 通“喑”,哑。

遁: 同“循”,放纵不能自禁。

恶(wū): 何,哪里。

招: 箭靶。

章章: 繁盛的样子。

便: 利。

制: 裁断,控制。

臭: 同“嗅”,闻。

惛: 通“闷”,忧郁。

辇(niǎn): 乘辇。

佚: 通“逸”,安乐。

招蹙之机: 导致颠覆之端。蹙,急促,紧迫。

强: 这里指满足食欲。

靡曼皓齿: 指美色靡曼,皮肤;皓,洁白。

郑卫之音: 指乱世之音。

(张 静)

 

〔鉴赏〕 此文是《吕氏春秋·孟春纪》中的一篇。“孟”是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早春时节,万物开始生发萌动,显示其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因而此时以“生”为论题。本文是《吕氏春秋》正文的第一篇,它开宗明义,表述此书的基本观念: 生。“本生”就是以生命为根本,此文论述保养生命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原则。

文章首先提出“全生”是国家政治的最高使命,指出:“立官者所以全生也。”所谓“全生”其意义不仅是指保全、养育生命,纵览全文可见它的更重要的内涵是让生命的意义获得充分、完全的实现。文章规定这应该是治理国家的人的最高职责。在帝制时代,天子的关切决定了整个国家人们社会活动的根本方向,因此文章中“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一语实际上表达了作者这样一种思想: 维护个人生命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使人性得到全面的实现应该被置于高于一切价值的地位,应该成为文化的最高目标,而国家的政治之是非得失应该以这种全生的观念来加以衡量。根据这一观念作者指责当时的统治者“多官而反以害生”,这就揭露了专制主义政治的不人道,否定了压迫人的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可见文章第一段文字虽然不多,却具有丰富的含义,表明它不是单纯讲养生之道,实际上内含重要的思想意义,具有政治上的批判性。

本文在提出了全生的思想之后进一步规定了全生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全天养性。所谓“天”是指自然,“性”是指生命的本质属性,指人性。全天养性要求保养和全面地实现人的自然本性。此文作者不是只从人体的某些部分的状态、不是只从生理学上来观察、体认生命,他已经把生命视为由躯体各个部分、由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各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其内在的自然本性所支配。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哲人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所达到的高度。在作者看来,无论是对于生命的生存和健康,还是从生命的价值的实现来说,全天养性都是根本,它保证了人的自然的和精神的生命力。因为天全不仅“神和矣,目明矣,耳听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而且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以至于成为“全德之人”。作者在这里虽然没有从逻辑上论证“全天”何以必然导致“全德”,但是,人们可以从《庄子》和《吕氏春秋》全书等典籍找到其立论的根据。

从道家哲学可知,全天养性既要求尊重生命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性和身体健康的客观的法则,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要致力于维护个人的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摆脱物欲、习见、传统观念和专制主义制度对人的束缚。《本生》对生的观念的论述正是以这一哲学为基础的。

人们都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常常不知爱惜它,自我摧残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生命力,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作者认为这是由于世人不懂得全天养性的道理,把生命的目的归为物质享受。文章强调过度的物欲是与人的自然本性的倾向相对立的。难能可贵的是,《本生》在论述全天养性的重要性时,不像中世纪的基督教和佛教,没有把它与人的合理的物质需要对立起来。它肯定物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声色滋味”有利于性。不过,它着重指明过度的物质享受会伤身害性。作者以振聋发聩的语言指出无节制的追求感官之欲造成“三患”: 出车入辇是“招蹙之机”,肥肉美酒是“烂肠之食”,“靡曼皓齿”是“伐性之斧”。这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可以促使沉溺于声色滋味而不能自拔的人觉醒。三患之说虽然没有科学上的说明,但却是哲学思维、生活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不失其警世之作用。它表达的富贵反为富贵所害的理念反映了作者辩证的思维方式,永远可以作为人们生活的指南。




《吕氏春秋·本生》原文及赏析
〔鉴赏〕 此文是《吕氏春秋·孟春纪》中的一篇。“孟”是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早春时节,万物开始生发萌动,显示其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因而此时以“生”为论题。本文是《吕氏春秋》正文的第一篇,它开宗明义,表述此书的基本观念: 生。“本生”就是以生命为根本,此文论述保养生命的重要意义...

《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赏析
①本生:阴阳家的学说,即以养生为本。②撄(yīnɡ):触犯。③抇(ɡǔ):搅乱。④慊(qiè):快意,满足。⑤瘖(yīn):哑。⑥遁:通“循”,指放纵流逸而不能自禁。【译文】最初产生万物的,是天;养成万物的,是人。能养成天所产生的万物而不触犯它的,是天子。天子的行为就是做保全...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2本生诗解1天生人养物以养性
卷一 孟春纪 本生【原文简体】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②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

吕氏春秋文言文翻译
轻水(6)所多秃与瘿人,重水(7)所多尰与蹶人(8),甘水(9)所多好与美人,辛水(10)所多疽与痤人(11),苦水(12)所多尫与伛人(13)。 ——《吕氏春秋·尽数》 (注释) (1)蝼(lou楼):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比喻为虫蛀。 (2)挶(ju局):耳闭塞失聪之疾。 (3)(目蔑)(mi,蔑):眼病,目不...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2本生诗解2全德神和富贵伐性
《吕氏春秋》卷 1 孟春纪 2 本生 诗解2全德神和富贵 伐性 题文诗:万人操弓 , 共射一招 , 招无不中 . 万物章章 ,以害一生 , 生无不伤 ; 以便一生 , 生无不长 .故圣人之 , 制万物也 , 以全其天 . 天全神和 ,目明耳聪 , 鼻臭口敏 ...

天下何思?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的...
⑵“虑”思考,谋划。《吕氏春秋·本生》:“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⑶“同”相同,一样。《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⑷“归”归向。《孟子·梁惠王上》:“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⑸“殊”差异,不同。《后汉书·...

养成的意思
养成的意思是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1.出处 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为天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贼势,难以制伏。”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公子吕曰:‘主公远见,非臣所及。但恐日...

蹶机的网络解释蹶机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蹶机的网络解释是:蹶机juějīㄐㄩㄝˇㄐㄧ蹶机(蹶机)亦作“_机”。造成手足痿痹的原因。《吕氏春秋·本生》“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_之机”汉高诱注:“乘辇於宫中,游翔至於_机,故曰务以自佚也。”毕沅校注:“案此注全不谙文义而妄说。盖招,致也。_者,痿_...

不知轻重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指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没有主次之分,出自《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一般可以用作谓语;形容做事冒昧,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中说道:“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通常还会...

蹶机释义
在古文献中,"蹶机"一词有特定的含义,它源于对导致手足痿痹原因的描述。具体引用自《吕氏春秋·本生》中的句子:“外出乘坐车辆,入内则依赖辇车,刻意追求安逸,这样的行为被称之为招致痿蹶的因素。”汉代学者高诱对此进行了注解,解释为宫中乘坐辇车,过于懈怠以至于血脉不畅,骨骼发育受影响,这就...

和静县19598029228: 吕氏春秋·本生 - 搜狗百科
贠雨瑞欣: 一般表示大的意思,不同的语境解释不一样.

和静县19598029228: 高山流水 《吕氏春秋·本味篇》译文先把原文告诉你们——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
贠雨瑞欣:[答案] 伯牙子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子在弹琴时想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伯牙子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

和静县19598029228: 高山流水 《吕氏春秋·本味篇》译文 -
贠雨瑞欣: 伯牙子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子在弹琴时想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伯牙子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贤者也是这样.虽然有贤者,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能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要等待伯乐来之后才能变成千里马呀.

和静县19598029228: 重生的近义词. -
贠雨瑞欣: 更生,再生,新生,复活,再造.重生有三种定义:1、谓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道家以生命为贵,以富贵利欲足以妨其生,故强调重生轻物.《庄子·让王》:“重生则利轻.”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重存生之道者,则名利轻.”《韩非...

和静县19598029228: 《吕氏春秋》译文 -
贠雨瑞欣: 齐国的好赌勇的人,其中一个人住在城的东郊,一个人住在城的西郊.两人突然在路上相遇,说:“喝两杯怎么样?”

和静县19598029228: 《吕氏春秋.本味》翻译 -
贠雨瑞欣: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游于泰山...

和静县19598029228: 《吕氏春秋》两则 译文(六年级) -
贠雨瑞欣: 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 1、[原文]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

和静县19598029228: 《吕氏春秋》的古文翻译 -
贠雨瑞欣: 译文: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井,出去汲水,时常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凿了口井,对别人说:我凿了一口井,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传说道:有个姓丁的,挖井挖出了一个人来!!全国人都在议论,连宋的国君也听说了.国君派人去问丁氏.丁氏说:是家里多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多了一口人啊!

和静县19598029228: 登快阁 翻译 -
贠雨瑞欣: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