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文言文断句

作者&投稿:乘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和氏献壁 的文言文答案

原文

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译文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注释

1.璞:含玉的石头或未经雕琢的玉。

2.诳:欺骗。

3.刖:砍去脚。古代的一种酷刑。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脚。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4.薨:古时诸侯死叫薨。

5.奚:何,为什么。

6.理:去掉玉外层的石质。

7和氏: 人名。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楚山:即 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8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9玉人:治玉的工匠。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10 泣:一作“泪”。

11子:你。

12 题:名,叫

13贞士:精诚的人。

14遂:于是,就

说明

这个寓言故事中,以和氏喻法术之士,以玉璞喻法术,以玉人喻群臣士民,以刖足喻法术之士的不幸遭遇,从中可知韩非的原意是以和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为他的国君所采纳,反而受到排斥,对此,他是很痛惜的。但是,从这故事中,也还可以领悟到更深一层的寓意,那就是:玉匠应积玉;国君要知人;献宝者要准备为宝而作出牺牲。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的道理是:和氏璧,开拓被埋没,其价值世人不认可,到后来人们才为之惊叹。揭露世风的败坏,对世人不良思想行为进行了嘲讽。

对于真理应该敢于坚持,总会得到承认。

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人才,不应该不经过分析就胡乱做决定

2. 《和氏献壁》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文: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3. 文言文和氏献璧的翻译

译文: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刖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是石头.”武王又认为 和氏是欺骗,而刖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说:“天下被刖脚的 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 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 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4. 和氏献璧在对待玉的问题上,文章写了哪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译文: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赏析:这个寓言故事中,以和氏喻法术之士,以玉璞喻法术,以玉人喻群臣士民,以刖足喻法术之士的不幸遭遇,从中可知韩非的原意是以和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为他的国君所采纳,反而受到排斥,对此,他是很痛惜的.但是,从这故事中,也还可以领悟到更深一层的寓意,那就是:玉匠应积玉;国君要知人;献宝者要准备为宝而作出牺牲.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的道理是:和氏璧,开拓被埋没,其价值世人不认可,到后来人们才为之惊叹.揭露世风的败坏,对世人不良思想行为进行了嘲讽.。

5. 《和氏献璧》的重点实词

和氏献璧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译文: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来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

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说明:

这个寓言故事中,以和氏喻法术之士,以玉璞喻法术,以玉人喻群臣士民,以刖足喻法术之士的不幸遭遇,从中可知韩非的原意是以和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为他的国君所采纳,反而受到排斥,对此,他是很痛惜的。但是,从这故事中,也还可以领悟到更深一层的寓意,那就是:玉匠应积玉;国君要知人;献宝者要准备为宝而作出牺牲。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的道理是:和氏璧,开拓被埋没,其价值世人不认可,到后来人们才为之惊叹。揭露世风的败坏,对世人不良思想行为进行了嘲讽。

6. 和氏献璧古文中和氏是一个怎样的人

珠玉是君主很想得到的,卞和虽然献上了璞玉但是没有显示出里面的美玉,没有被君主处死;但是依然被砍掉两脚然后宝玉才得到了赏识,赏识一块宝玉就如此艰难。现在君主对于法术来说,未必比想得到和氏璧更急切,而禁止群臣百姓的私心;但是有法术的人没有被处死,只是帝王的璞玉(借指法术)还没有被献上来。君主掌握了法术则大臣就不能擅自专权,受宠幸的近臣就不干卖弄权势;官府推行法律则游民就会去务农,而游说的读书人就鼓动打仗;所以法术是群臣百姓的祸患。君主并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不顾百姓的指责,单单遵循法术之言。则懂得法术的人就算死了,他们的法术也得不到赏识。

从前吴起教给楚悼王治理出国的方法说:“大臣的权利太大,受封的人太多,如果这样这些人就敢威胁君主,虐待百姓,这是导致国家贫穷兵力弱小的作法。不如让受封的人世袭三代之后就收回爵位俸禄,废除官吏的俸禄;撤销无关紧要的机构,来供养谋士,操练军队。”楚悼王实行了这个做法一年后就死了,吴起在楚国被肢解。商鞅教给秦孝公把百姓分成什、伍的单位,并建立告坐制度(使什伍互相监视,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均要揭发,如隐瞒不报,则十家同罪),烧毁诗书宣讲法令,杜绝豪门个人的私事而为国家效劳,禁止无业的百姓游荡而奖励耕种、作战的百姓。秦孝公实行了这个做法,君主的地位得到巩固,国家得到富强,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国被车裂。楚过不用吴起的政策导致国家混乱,秦国实行商鞅的政策而国家富强,他们二人的想法是很恰当的,但是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是因为什么呢?大臣吃了法律的苦头而百姓讨厌盛世。当今的情况,大臣贪图大权,小民安与混乱,比秦国、楚国的风气还厉害,而君主没有楚悼王、秦孝公那样善于听取意见,则法术之士怎么敢冒着像吴起商鞅一样的危险来宣扬自己的法术呢!这就是之所以国家混乱而且没有霸主出现的原因。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梁氏抗金文言文答案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

求助,河北省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试题一(2003年常德)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性嗜酒嗜:(2)造饮辄尽造:2.用原文回答。“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3.“亲旧知其...

宋之野人文言文翻译
《吕氏春秋?异宝》原文:宋之野人①耕而得玉,献之司城②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③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玉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以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④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⑤与百金以示鄙人⑥,...

用尽全力的文言文
用文言文:吾必竭力而搏,(wú bì jié lì ér bó )吾:【吾属】我辈;我等。【吾子】指自己的儿子。对平辈人的一种亲切的称呼,可译为“您”必:决定,肯定:“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 固执:“毋意,毋必”。 果真,假使:“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竭:尽,用尽:竭诚。竭尽...

文言文地寒
4. 《吕氏春秋,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中的故事,即:原文内容: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 “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 “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柰何?”...

吕氏春秋权勋阅读答案和翻译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竖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杀之。(4分) (2)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3分) (3)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3分) 【答案】(1)童仆阳谷献上酒,不是借此把子反灌醉,他心里认为这是忠心...

河南王雅量文言文
3. 河南联考题 明史列传 张鹤鸣 文言文答案 并译 答案和译文供参考: 5.D(交:交替,一个接一个。) 6.C(以:都是介词。表凭借,凭,靠\/表所处置的对象,用;A.其:都是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他的。B.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却。D.与:都是介词,和,跟。) 7.C(C的断句合情合理:议甫上,化贞已弃广宁...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惊”是“吃惊”的意思,作“高祖”的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而”是连词,表转折,连接两个句子,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高祖惊异,叫来问他,太宗回答说:“回去军众就会马上解散,可是敌人在后面趁机追击,死亡在顷刻之间.(2)C “高祖...

文言文阅读苏武传直接表现
1. 【文言文阅读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①句意为: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使:出使.②句意为:安陵君因此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使:出使.B.①句意为:...

初中二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①...

阜宁县18454185058: 和氏璧的文言文停顿 -
蒋柏重酒: 楚人卞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又曰:“石也.”王有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石也,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民曰“和氏璧”.

阜宁县18454185058: 文言文《和氏献璧》的原文和直译 -
蒋柏重酒:[答案]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

阜宁县18454185058: 卞和泣玉的全文停顿的地方在哪里 -
蒋柏重酒: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②,奉而献之厉王③,厉王使玉人相之④,玉人 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⑤,而刖其左足⑥.及厉王薨⑦,武王即位⑧,和又奉 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

阜宁县18454185058: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断句,断两处 -
蒋柏重酒:[答案]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阜宁县18454185058: 和氏献壁 的文言文答案 -
蒋柏重酒: 原文 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

阜宁县18454185058: 《和氏献壁》文言文的翻译
蒋柏重酒: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

阜宁县18454185058: 文言文和氏壁 -
蒋柏重酒: 楚卞和往荆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历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怪其诈,刖其左足.历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献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又怪其诈,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献之,恐王见害,乃抱其璞哭...

阜宁县18454185058: 阅读《和氏璧》,完成后面问题.(14分)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①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 -
蒋柏重酒:[答案] 小题1:(1)(4分)①等到②之于(兼词,可拆开解释)③原因,缘故④于是,就 (2)(2分)D小题2:(2分)和 /乃 抱 其 璞 /而 哭 于 楚 山 之 下(每处1分)小题3:(4分)(1)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

阜宁县18454185058: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句式 -
蒋柏重酒: 判断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也,表判断);被动句:②而君幸于赵王,⑧见犯乃死,重负国(于、见,表被动);定语后置句: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正确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人),⑤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正确语序为: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匈奴使);宾语前置句:④君何以知燕王(何以,正确语序:以何),⑥信义安所见乎(正确语序:安所见信义)状语后置句:⑨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正常语序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故选:A

阜宁县18454185058: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断句,断两处 -
蒋柏重酒: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