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王雅量文言文

作者&投稿:霍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译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父亲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国官。宪宗蒙哥南征时,卜世昌率众归附,授官为镇抚,统领民兵二千户,升为真定路管民万户。

宪宗六年,登录征调黄河以北的二千民户迁徙至黄河以南,命卜世昌专领,因而定居于汴梁。卜天璋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负,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史,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令百姓恢复旧业,不得南渡,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贤良,征辟他为宪史,他的声望更为瞩目。后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权势贪污受贿,御史揭发了他贪赃。

当时卜天璋主管文读,还没来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谗毁,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内廷,御史悲伤埂咽,卜天潭问他为什么这样,御史说:“我已老了,只有一个女儿,心里觉得可怜;她听说我被拘押,已经数日没有吃饭,所以心中悲伤。”卜天璋说:“尽职而死,正合大义,为什么要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惭愧,向卜天璋拜谢,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顺德王伾持国政,擢升卜天璋为中书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别,其他的宰相很生气,对卜天璋的话置之不理,但顺德工却听从卜天璋的意见,并且说:“掾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大德五年,因为枢密大臣暗伯的推荐,被授予都事,并领他到府上,引见给皇帝,赐锦衣、鞍辔、弓刀等物。后来又因扈从之劳,加官为奉训大夫,赐给侍宴服两套。

任职期满后,应当有人替职,枢密院大臣上奏请求留任,特地以替职的人作为增设的员额。武宗时,迁升为宗 *** 郎中,尚书省设立后,又迁升为刑部郎中。

当时盗贼很多,有人建议,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

有人报告诸候工中有人图谋不轨,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尚书省臣获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晋见,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

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卜天璋回答说:“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回答说:“臣下无才,误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爱卿为郎中,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尽忠职守,不得怠懈!”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

走马上任时,他入官晋见,皇帝赐酒在隆福官款待,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仁宗看着左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一定会得到实情。”

卜天璋禀承旨意断案,才没有出现冤狱。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

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碟刑示众,盗贼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

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死。

他遇事就是这样无所顾虑。大火烧到饶州的东门,卜天璋穿戴整齐,对火而拜,大火因此熄灭。

鸣山有虎凶暴残恶,卜天璋发出檄文给山神,很快就将虎捕获。他以政绩和品行第一为朝廷所知,升任广东廉访使。

先前,豪强濒海筑堰,垄断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届长官都因收受了贿赂而置之不问;卜天璋到任后,便调发兵卒将堤堰决去。岭南地区历来无冰,卜天璋到后,开始有冰,人们都说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请求退休。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事件,荆楚地区受到很大震动。

朝延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

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岂敢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

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买卖,引来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又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言,列出条目名之为《中兴济治策》,都切中时弊,从此后便辞官归家了。回到汴梁后,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禄都施。

2. 语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译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知县。考试书判成绩优秀,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再去任掌书记、唐州酒税监。

西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尹洙做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认为战备不可松弛。

尹洙又写了《述享》、《审断》、《原刑》、《敦学》、《矫察》、《考绩》、《广谏》,与上两篇合成《杂议》共计九篇奏上给朝廷。

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从赵元昊叛乱,尹洙无时不在军队中,所以对于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学说,阐述作战防守的胜败,全面论述了当时边疆战争的利与害。他又想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边疆军费,作为抵御外敌的长期政策,但都来不及实施,赵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调离并且被治罪了。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

3. 河南联考题 明史列传 张鹤鸣 文言文答案 并译

答案和译文供参考:

5.D(交:交替,一个接一个。)

6.C(以:都是介词。表凭借,凭,靠/表所处置的对象,用;A.其:都是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他的。B.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却。D.与:都是介词,和,跟。) 7.C(C的断句合情合理:议甫上,化贞已弃广宁遁。鹤鸣内惭,且惧罪,乃自请行边,诏加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鹤鸣惮行,逗遛十七日,始抵出海关A、B、D的断句均有逻辑不明或不合情理之处。)

8.C(“与部下整日饮酒作乐”错,应为“每天下令捕捉间谍,用厚利来笼络蒙古炒花、宰赛各部落”。)

9.(1)见“参考译文”画线处。(①趣:催促、督促;克:限定;始:才;②主:为……做主;

节度:调度指挥;)

(2)①时兵事亟,兵部增设二侍郎,而鹤鸣与祁伯裕、王在晋并卧家园不赴。②言官请趣

鹤鸣等,章数十上,帝乃克期令兵都督催,鹤鸣等始履任。 参考译文:

张鹤鸣,字元平,是颖州人。通过了万历十四年在京城参加的会试,因父亲病重,急忙离京回家。过了六年,才获得进士身份。积功升官至陕西右参政,分管巡守临、巩二州,凭借才干和谋略闻名。

再次升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发兵征讨平定了定广、威平、安笼各地贼寇,威望和名声非常显赫。升迁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当时战事紧急,兵部增设了两名待郎,但是张鹤鸣与祁伯裕、王在晋都居住在家没有赴任。

到天启元年,辽阳被攻破,战事更加紧急。右侍郎张经世督率增援部队出关,部中就没有了侍郎。谏议官员请求督促张鹤鸣等人赴任,奏章上了数十道,皇上就限期命令兵部督催,张鹤鸣等人才到任。到京城后评定平定苗人叛乱的功劳,张鹤鸣进封本部尚书衔,担任侍郎的职务。(后来)尚书王象乾外出总督蓟、辽两地军务,张鹤鸣于是代理他的职位。给事中韦蕃请求留下王象乾,调张鹤鸣外出督率军队,触犯了皇上的旨意,遭贬谪调任外地。当时熊廷弼任辽东经略,性情刚愎,意气用事,喜欢谩骂别人,欺压排挤朝廷派来的人士。张鹤鸣与他不和,事情多相矛盾,唯独喜欢巡抚王化贞。王化贞本是庸才,好说大话,张鹤鸣为做主,他奏请的事情无不听从,(张鹤鸣)让他不要接受熊廷弼的调度指挥。朝廷内外都知道经略、巡抚不和,必定耽误边疆战事,但是张鹤鸣更加坚定地信任王化贞,最终导致边疆战事极为糟糕。

天启二年正月,朝廷大臣议论经略、巡抚去留的事。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建议用张鹤鸣代替熊廷弼,其他人多说经略、巡抚应该一起留任,只有张鹤鸣毅然主张撤掉熊廷弼,专门委任王化贞。这个建议刚上奏,王化贞已放弃广宁逃跑。张鹤鸣内心惭愧,而且惧怕问罪,于是主动请求巡行边防,皇帝下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赐蟒袍玉带和尚方宝剑。张鹤鸣害怕出行,逗留了17天,才抵达山海关。到了也没有什么谋划,只是每天下令捕捉间谍,用厚利来笼络蒙古炒花、宰赛各部落罢了。

起初,广宁兵败的文书传来,朝廷大臣聚集议论战事。张鹤鸣气急败坏地谩骂熊廷弼来为自已辩解。给事中刘弘化首先弹劾他,受到罚扣俸禄的处分。御史江秉谦、何荐可接着弹劾,都被贬官。朝廷大臣更加气愤。御史谢文锦,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萧良佐、侯震旸、熊德阳等接连上奏章极力弹劾,请求用世宗杀丁汝夔、神宗逮捕石星的旧例,将张鹤鸣与王化贞一起论罪。在这个时候周朝瑞等人又联名上疏弹劾他,御史周宗文也列举了他的八条罪状。皇上不予追究。张鹤鸣拖延了几个月,称病回乡了。

4. 孟门山文言文要全文的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

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5. 胡小彪,河南河阴人也 古文翻译

有点长,我试着翻下,纯原创噢…前面判断句你抄录就行。

正光末年梁国的将领樊文识等人进犯边境,益州刺史邴虬派遣长史安和守卫小剑,但被文炽包围了,于是邴虬就命令胡小彪和任统军的崔珍宝一起前往支援,文炽偷袭成功并俘虏了胡小彪和崔珍宝,后来攻不下小剑就讲珍宝押到城下,让使者对和安说:“南方的军队很强大却不来支援北方,还不如投降共享富贵”和安命人放箭后使者才离开。然后有逼迫胡小彪和和安谈话,他慷慨激昂的对和安道:我没有防备才被敌军所俘虏,通过我的观察,他们的士兵气势不过如此,你们要努力坚守,魏行台和傅梁的援兵马上就要到了。

敌军听他这样说后用刀殴打他让他话不能说完。不久敌军兵败俘虏了萧,陈等人。

魏子建佩服胡的气概,花钱买回了胡小彪的遗骨厚葬……(其中人名官名等你懂的,还有其他不足的你看着办吧!大概这样。

6. 孟门山文言文要全文的

《孟门山》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出处:

出自《水经注·河水》,作者是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7. 文言文《河南王》全文翻译

沛公出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来叫沛公。沛公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躲避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是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沛公说:“我拿来白璧一双,准备献给项王;玉斗一对,准备献给亚父。正赶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您替我献上吧。”张良说:“遵命。”这个时候,项王部队驻扎在鸿门一带,沛公的部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扔下车马、侍从,脱身而走,他独自一人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手持剑盾,跟在后面徒步奔跑,从骊山而下,顺着芷阳抄小路而行。沛公临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二十里。估计我们到了军营,您就进去。”沛公等一行离开鸿门,抄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致歉,说道:“沛公酒量不大,喝得多了点,不能跟大王告辞了。谨让臣下张良捧上白璧一双,恭敬地献给大王足下;玉斗一对,恭敬地献给大将军足下。”项王问道:“沛公在什么地方?”张良答道:“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他就脱身一个人走了,现在已经回到军营。”项王接过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撞碎了,说:“唉!项庄这班小子没法跟他们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们这班人就要成为俘虏了!”沛公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

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王给怀王一个徒具虚名的尊贵称号叫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兵,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靠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啊。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诸将都说:“好。”于是就分封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乐意违背当初的约定,怕诸侯背叛,于是暗中谋划道:“巴、蜀两郡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蜀地。”又说:“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因此就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项王立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长史司马欣,以前是栎阳狱掾,曾经对项梁有恩;都尉董翳,当初曾劝章邯投降楚军。因此,立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立董翳为翟(dí,狄)王,统治上郡,建都高奴。改立魏王豹为西魏王,统治河东,建都平阳。瑕丘申阳,本是张耳宠幸的大臣,首先攻下河南郡,在黄河岸边迎接楚军,所以立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韩王成仍居旧都,建都阳翟。赵将司马昂平定河内,屡有战功,因此立司马昂为殷王,统治河内,建都朝歌。改立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一向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立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建都襄国。当阳君黥布做楚将,战功在楚军中一直属第一,因此立黥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鄱(pó,婆)君吴芮(ruì,锐)率领百越将士协助诸侯,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立吴芮为衡山王,建都邾(zhū,朱)县。义帝的柱国共(gōng,恭)敖率兵攻打南郡,战功多,因此立共敖为临江王,建都江陵。改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跟随楚军救赵,又随军入关,因此立臧荼为燕王,建都蓟县。改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随楚军一起救赵,接着又随军入关,因此立田都为齐王,建都临菑(zī,滋)。当初被秦朝灭亡的齐王建之孙田安,在项羽渡河救赵的时候,曾攻下济水之北的几座城池,率领他的军队投降了项羽,因此立田安为济北王,建都博阳。田荣多次有背于项梁,又不肯率兵跟随楚军攻打秦军,因此不封。成安君陈余因与张耳抵牾抛弃将印而离去,也不跟随楚军入关,但他一向以贤能闻名,又对赵国有功,知道他在南皮,因此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

8. 尹师鲁墓志铭的文言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 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关于夏原吉的文言文
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殿前。 2. 夏元吉 文言文阅读原文翻译 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 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 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

新文言文
10.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答: 1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12.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

《王恭从会稽还》的文言文如何翻译?
译文: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拜访看完他。看见他坐在一张六尺长的竹席上,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送给我把。”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这样他自己也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垫子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

会文言文
——《日知录》卷二十四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周礼·天官》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 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会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会:会huì动词义:1、会意字。 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 本义:会合。会,合也。 ——《说文》会,聚也。——《广雅...

王大将军始下文言文
3. 豪爽的相关古文 豪爽指豪放直爽。 魏晋时代,士族阶层讲究豪爽的风姿气度,他们待人或处事,喜欢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魄,直截了当,无所顾忌。本篇所记载的...(2)如意:器物名,参看《雅量》第41 则注(3)。 唾壶:等于痰盂。原文翻译王处仲每逢酒后,就吟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还拿如意...

古人讲诚信的文言文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3. 诚实守信的名言(文言文) 诚实守信的几则小故事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

站立文言文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 帮忙翻译一下 (文言文)优旃谏始皇 优旃谏始皇,立其殿上。优旃正劝谏始皇,站立在朝殿之上。秦法重,非有诏不移足。秦国的法律重,护卫的卫兵没...

徐儒子文言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文志人小说集。 扩展资料: 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 州刺史等职。《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

汉朝崔瑗《座石铭》文言文及译文
王姥指着一行大骂说:“认识你有什么用了!”一行只是酬谢他的照顾之恩,最终都没有给他求情。 6. 翻译文言文 1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

文言文阅读高汝砺字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邹智,字汝愚,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 十二岁能写文章。家境贫穷,他利用烧树枝树叶发出的火光,夜以继日地读书三年。 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中获第一名。 当时明宪宗愈加懒理朝政,而万安、刘吉、尹直位居内阁权力机构,邹智十分愤恨。 途经三原时,求见辞官返乡的尚书王恕,感慨地说:“要想...

元阳县19732407511: 文言文 河南王翻译 -
集阁阿沙: 河南王卜怜吉歹在做本省丞相时,一天,掾史田荣甫抱着一大堆文件到他家去请他盖印,河南王留田荣甫陪着他赴宴,令掌管印的人打开箱子拿出印到跟前.田荣甫失手,印跌落在地上.河南王正好换了新衣,印的红墨溅污了他的衣服,河南王神色一点也没变,高兴地饮酒直至晚上. 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玉顶,王笑曰:“是有数也.”谕令毋惧.噫!此其所以为丞相之量. 又有一天,他走到郊外,天气炎热,他换了一顶凉帽,左右捧着斗笠在一旁侍候,一阵风把它的凉帽吹落在石头上,镶嵌在凉帽上皇帝赐的那块玉石碎了,河南王笑着说:“这都是有定数的.”当面告诉左右不要害怕.唉!这就是他作为丞相的度量.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元阳县19732407511: 文言文《河南王》“河南王卜……此其所以为丞相之量”的解释 -
集阁阿沙: 译文河南王卜怜吉歹还是本省丞相时.一天,掾史田荣甫拿着公文去河南王府上请求批复,河南王留田荣甫去吃饭,叫侍从拿印章来.田荣甫不小心碰落地上.刚巧河南王当天穿的是新衣服,却被印墨溅污了一身,但是河南王神色一点也没有...

元阳县19732407511: 河南王阅读 急!!!
集阁阿沙: “应该是王色不少动,欢饮竟夕”吧 意思是 河南王神情没有太大变化(神情自若,没有生气的神色),与田荣甫高兴的喝酒一直到很晚. “少”的意思是:太大 生气的意思

元阳县19732407511: 河南王文言文里面的一些句子的停顿 -
集阁阿沙: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

元阳县19732407511: 文言文里豫的解稚释 -
集阁阿沙: 文言文的“豫”,不但具有多种词性,而且在语义环境不同时,还具有以下多种词义:一、当“豫”充当名词时 1) 本义:大象.例如:《说文》:豫,象之大者.又如:《老子》:豫焉若冬涉川.范应元注:“豫,象属.”2) ...

元阳县19732407511: 上海火车站北广场到申港路3636号 -
集阁阿沙: 时间短 地铁1号线 → 地铁5号线 → 莘金专线/松闵线 2小时10分钟 | 39.5公里 | 步行2.6公里 上海火车站北广场 步行 1.2公里 上海火车站 上车 地铁1号线 (莘庄方向) 15站 莘庄站 下车 莘庄站 上车 地铁5号线 (闵行开发区方向) 4站 北桥站 (2口出) 下车 步行 330米 北桥站 上车 莘金专线 (或 松闵线 )11站 闵行西站 下车 步行 1.1公里 交通银行ATM(申港路)

元阳县19732407511: 2011年河南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范围是什么 -
集阁阿沙: 河南高考2011语文古诗文默写范围7-9年级50篇,高中14篇.具体篇目可参考大纲.

元阳县19732407511: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 -
集阁阿沙:[答案] 4.D(潜:秘密地)5.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 (译出大意对2分,“愀然”“语”“比”各1分,共5分)【参考译文】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七...

元阳县19732407511: 河南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最新)
集阁阿沙: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