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作者朝代是

作者&投稿:奚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出自:《山村咏怀》作者是:邵雍。
原文:
《山村咏怀》
作者:邵雍朝代:宋朝体裁: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缕缕炊烟。
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山村咏怀》邵雍
《山村咏怀》
作者:邵雍朝代:宋朝体裁: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缕缕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作者的朝代是北宋时期。

《一去二三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山村咏怀》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邵雍写的。这首诗的原文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是:有一天作者跟朋友出去玩,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小村子,看见四五户人家,正做午饭,家家冒着炊烟。

大家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开了很多漂亮的花,大家来数数看这有多少朵,八枝 ,九枝,十枝。

扩展资料: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他年轻的时候也想做官,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感叹到,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于是开始了他的游历之路。

游历过程中碰到李之才,于是跟随他学习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 邵雍学起这些如有神助,最后获得了如同汪洋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

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他的德行就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

皇帝叫他当官他也不当,还把自己家改名字叫安乐窝。67岁时生病去世,后来宋哲宗赵煦赐予他谥号康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邵康节 (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宋代,是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邵雍,北宋

唐朝和宋朝的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意思 一去二三里古诗翻译
1、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2、“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3、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意思
意思是: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意思一去二三里古诗翻译
1、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2、“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3、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
一去二三里这一首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著作,词从古一直流传至今,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

《一去二三里》为什么不是古诗?
《一去二三里》是古诗.是古诗写自宋代诗人邵雍。,是一首描写山村路边故事的诗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

一去二三里,乡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谁写的
这首诗出自宋代理学家邵雍的作品 邵雍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一去二三里题目是什么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的题目是《山村咏怀》,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全诗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是邵雍在三月份的时候去共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

一望二三里作者是谁?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两首诗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什么人?
对于此人,相信许多人并不了解。可如果看到他的名作《山村咏怀》,人们或许会恍然大悟,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据《宋史》记载,小时候的邵雍认为自己天赋异禀,想要投身宦海,立下一番大成就。和许多胸怀大志却没能实现的人不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吗?
其中“一去二三里”是指他离开村子二三里。而"一望二三里"是另一首诗《望夫山》中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一望二三里”是指她站在山上远望村子之外的情景。因此,"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

曾都区19592712326: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 -
穰庭安体:[答案]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释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

曾都区19592712326: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 -
穰庭安体: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曾都区19592712326: 小时候都听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可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
穰庭安体: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邵康节,字尧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花易数》.

曾都区19592712326: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大概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年代的 -
穰庭安体: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大意: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曾都区19592712326: 一去二三里古诗是谁写的
穰庭安体:《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

曾都区19592712326: 《一去二三里》是( )代的( )诗人写的
穰庭安体: 北宋理学家邵雍

曾都区19592712326: 苏教版小学1至12册所有古诗12册的所有古诗?苏教版的要全诗、作者、作者朝代. -
穰庭安体:[答案] 0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02、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03、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04、画 ...

曾都区19592712326: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是谁的作品哪个朝代的? -
穰庭安体: 宋朝理学家邵雍的《蒙学诗》

曾都区19592712326: 请问:"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诗人和题目是什么? -
穰庭安体:[答案] 宋朝理学家邵雍(康节)的《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因隐居苏门山,后人称其为百源先 生,卒諡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屡授官不赴.后居洛...

曾都区19592712326: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题目和作者是什么?急用! -
穰庭安体:[答案]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