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闻安史之乱,其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又是如何平定下来的呢?_百度知 ...

作者&投稿:隆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安史之乱的发起背景
安史之乱,源于唐玄宗时期的朝政腐败和皇权滥用。唐玄宗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导致朝中大臣权力斗争激烈。安禄山和史思明等人趁机扩张势力,最终导致全国性的战乱。
2. 安史之乱的具体经过
安禄山起兵反唐,一度占领洛阳,并自称大燕皇帝。唐朝中央政权在动荡中勉强维持,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战事在潼关一带陷入僵局,但由于唐玄宗的错误决策,潼关失守,长安被占。安禄山在战乱中瞎了一只眼,性格变得更加残暴,最终被儿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继位后,唐朝军队逐渐收复失地。史思明假意投降,暗中备战,后杀死安庆绪,自立为王。唐朝决定平定史思明,经过一系列战斗,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安史之乱最终平定。
3. 安史之乱的严重后果
安史之乱严重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国力大幅衰退,边疆不稳,内部纷争不断。这场战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常听闻安史之乱,其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又是如何平定下来的呢?_百度知...
1. 安史之乱的发起背景 安史之乱,源于唐玄宗时期的朝政腐败和皇权滥用。唐玄宗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导致朝中大臣权力斗争激烈。安禄山和史思明等人趁机扩张势力,最终导致全国性的战乱。2. 安史之乱的具体经过 安禄山起兵反唐,一度占领洛阳,并自称大燕皇帝。唐朝中央政权在动荡中勉强维持...

常听闻安史之乱,其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又是如何平定下来的呢?_百度知 ...
安史之乱,之所以叫安史之乱,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叛大唐王朝引起的。这场战乱持续八年,把大唐王朝打成一锅粥,强大的大唐王朝由此开始衰落。这场战乱之所以能最终平定下来,靠的是大唐王朝中央军和藩镇军拼尽全力,以及回纥大军的全力支援。1、安史之乱的发生背景 安史之乱,某种...

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作者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个朝代的,表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创作背景:公元762年,...

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简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中心思想为杜甫听闻安史之乱结束,惊喜欲狂,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剑门关以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几个颜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出处如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诗句中,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2、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其中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描写声音的词:“鸣”,不但表明...

紧急!紧急!岑参的介绍!谢谢!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

杜甫的什么诗与黄鹂枝头,无处不春意有共同之处
杜甫的《绝句四首 其三》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整个画面春意盎然。这首诗与与“黄鹂枝头,无处不春意”有共同之处。《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全诗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全诗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

安史之乱有何威力,竟然让盛唐开始走向衰落?
01.唐玄宗过于信任安禄山 安史之乱无疑是唐朝的一次浩劫,将开元盛世毁于一旦。然而之后的盛唐再也回不来了,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为深重的,一切都得从唐玄宗过于信任安禄山说起。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不相信任何一个派别的力量的。在唐玄宗之前,也出现过不少皇帝儿子造反的事情,唐玄宗也是一个爱权的...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简介短一点,300字.急 -
邹薛瑞适: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htm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邹薛瑞适: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捩点,其产生背景如下: 一)玄宗荒怠政事 —— 玄宗晚年沉溺於酒色之中,他怠於政事,不纳忠言,政事全委於李林甫.口蜜腹剑的...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邹薛瑞适:[答案] 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 土地兼并严重是和均田制的破坏密切相关的.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并未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状况,土地可以在各种名义下买卖,...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的历史 -
邹薛瑞适: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的原因 -
邹薛瑞适: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八年后,乱虽平,可战乱带来的一切已然难以掩盖.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初四...

长洲区13270225419: 请详细说说“安史之乱”的由来、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
邹薛瑞适: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htm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
邹薛瑞适: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以往有昏君奸臣说、外重内轻说,有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总爆发说等等.笔者认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其政治学上的原因,比如权力的变更等.虽然"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状况反差极大,却并不排除一些偶然因素,诸如人事的变更等等在起作用.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安史指的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 -
邹薛瑞适: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
邹薛瑞适: 1.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有多个方面,它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1)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均田...

长洲区13270225419: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结束之后唐朝还存活了那么久 -
邹薛瑞适: 安史之乱,是唐朝节度使制度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边将拥兵过重,不造反才怪! 但是,节度使有造反的,自然也有忠诚的.所以,安史之乱后,唐朝还是苟延残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节度使制度的弊病就是,藩镇割据!但是,这是唐朝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