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作者&投稿:诏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论语里仁篇》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篇1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本章主要解释君子的做人原则。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论富贵贫贱与道的关系;第二层次说君子成名之道在仁;第三层次说君子如仁者安于仁,穷困潦倒还是疾速缓慢始终坚守仁的做人原则。

  一般说富贵贫贱是指现实中人的处境,有时人们还会说贫穷富裕高贵卑贱,孔夫子这句话富贵与贫贱相对,因此,这四个字没有用其引申意义,也没有褒贬的意思,就其本义而言,仅仅表明人在社会中境遇,富就是有财富,富裕;贵,在社会中处高位,是指为官的人;贫指没有财富,生活拮据,贫穷;贱,表示在社会中位卑,从事具体事务的人,“践也,卑下见践履也(《释名·释言语》)”。富贵贫贱是社会中普通人的一般生活状态,是个事实,古今一样。离苦得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现实人的基本诉求。如果一个人仅仅停留在物质需要满足这个层次上,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在儒家的世界里,人之为人的意义在于要超越基本欲望满足这一层次的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什么是君子呢?《论语》学而章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里仁章后文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颜渊章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一般认为君子一是指古代的统治者与贵族的通称,如:《春秋左传·桓公十二年》引诗经语:“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孟子·滕文公上》说:“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君子也指人格高尚的人,如孟子说君子有不战;荀子说君子博学。《周易·乾卦》卦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汉代班固的《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代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当然,君子还有其他的意思,这里无须多言。结合《论语》原句,基本可以确定“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的君子即指人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道呢?把“不以其道得之”与“成名”“违仁”等句联系起来分析,这个道就是“安分守己、推己及人”的做人原则。这个原则在《荀子·荣辱》也可得以印证,荀子说:“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与君子相对而言的小人使用的是惟利是图,偷巧使诈获得富贵的道,而君子则不是,君子坦坦荡荡,坚持自己的原则,身体力行地做事,平等待人地处事。也就是说君子已经超越物质满足的这一层次的需要。君子的成名在于立德、立功、立言,而“三不朽”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名。儒家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珍惜个体的名誉,绝不会以不择手段而臭名昭著,与其这样的成名,倒不如默默无闻。因此,真正的君子就会表现在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无论是急促缓慢,还是颠沛潦倒都时时刻刻不离开仁道,违背仁性,须臾之间都不失掉人的尊严。

  看看今天,为名为利者何其多啊,为求成名可以露光,还要曝光,拿隐私当新闻,拿本能当真情,个人的欲望与媒体的逐利导致无良效应成倍放大,学术可以造假,评估可以糊弄,学分可以交易,权力可以寻租,人人沉沦。不见君子,人何以期?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篇2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此句须反复诵读,方能真正体悟圣人之殊胜意。“仁者”是儒家价值的中心,人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是士君子的成人之路,也是人性自觉、自尊的必然选择。贤人、圣人、天人构成了儒家价值的果位次第,层层递进。发什么心,成什么果。

  孟子说过一段话:“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如此看来,“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自有大义在那里,大义就是仁者爱人、恶人的标准。进一步解释,“惟”是“只有”、“仅仅”的意思,有强调的语气。“能”是“能够”的意思,指有能力做。“好”、“恶”是动词,分别指“喜欢”与“痛恨”。“人”与“仁者”相关,这句话就是:只有仁者能够喜欢有仁的人,能够痛恨无仁之人。联系里仁一章、二章之句义,仁是内在于人的,而且需要人自身的努力保有仁性。能够这样做的人就是仁者。仁外化为天地万物之性就是化生孕育万物之生,仁内化于社会文物制度就是礼义廉耻,在孔子的政治世界里就是克己复礼了。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解释为只有保有仁性的人,能够根据儒家知礼义廉耻之大义喜欢仁人或痛恨不仁之人。

  所以朱熹引用游酢的话:“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朱熹根据一般人的好恶突出仁者的好恶,仁者有其正,这个正就是那个大义吧。针对宋代士大夫的生活风气,朱熹与游酢所指的宋代的那个仁者就有无私心的大正大义了。其实,仁者能够好人恶人不仅会随着时代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关键还在于对仁义这一话语的再阐释罢了。成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公民,也未免不至于是了。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篇3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本章孔子旨在告诉我们贪生怨。《说文解字》曰:“放,逐也”。《广雅》以“放”为“置”。《庄子·天运》有语“放风而动”,“放”是依赖,依靠的意思。《新唐书·隐逸传序》引用孔子语义,曰:“放利之徒,假隐自名。”“放”是追逐的意思。后儒孔安国也说:“放,依也”。他认为每事依利而行是取怨之道。宋代士大夫多用心于义利之辩。今不妨引用不同学派之代表性解读,综合参考之。理学家程颐在《程氏经说》中说:“心存乎利,取怨之道也。盖欲利于己必损于人”。程伊川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以损人利己为招怨之道。王荆公后学陈祥道在《论语全解》中说:“利者,外物也。求在我,所以寡欲也;求在外,所以多怨也。所谓多怨者,不怨已多怨乎人,人亦怨乎已”。清儒认为陈祥道多杂老庄思想,寡欲说可证清儒不虚也。然而就“多怨”至简的说法,陈用之解释为自己与别人互相埋怨倒也比较中肯。湖湘学派张栻《癸巳论语解》多经朱熹编辑,敬夫、晦庵二人已是多年朋友,可以把《癸巳论语解》看做朱夫子赞成的解释。张敬夫说“放,依也。放于利而行者,凡事毎求便利于己也。怨,由不得其欲而生。彼虽每求便利而事亦岂能尽利于己哉?不得其欲则怨矣。其胸次扰扰,无须臾以宁也。若夫君子正己而已,无所求利,故无不足。而奚怨之萌哉?”

  综上所述,“放于利而行,多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做事的原则是逐利或者凭利益行事的话,那么,当他做事损人利己时他就会招致对方的怨恨,如果他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埋怨社会或者别人。其实,古今一人,凡人就有欲望,都有需要。而如何才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实现自己的需要却有不同的方式和路径,中国的道家智慧是清心寡欲,道法自然。佛家的智慧就是缘起性空,因果报应。儒家的智慧就是崇德立业,推己及人,以仁为本。今天重新审视孔子的这句话,有了更为开阔的对待人生的考察视野。多怨的人往往多有心理依赖,习惯于依赖个体、依赖家庭、依赖单位、依赖社会,而一旦撤掉依赖或者依赖不在,自然就会充满抱怨。抱怨他人者自然会被他人抱怨。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儒家的启示就是培养自我实现的主体性与担当意识和遵法守德的人生价值的取向。如此,方可乐天知命、少生埋怨。




论语里仁篇的读后感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篇一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开篇,孔子便提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1 首先、《里仁》第十八章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本章旨在讲子女与父母的家庭关系。几谏是关键词,《说文解字》云:“几,微也,殆也”。《易·系辞》有语:“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又云:“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说文解字...

论语里仁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论语里仁篇告诉我们仁者爱人,欲立而立人,不仁者不可久处等道理。仁篇告诉大家,仁者爱人。这就是说,仁是一种对别人的关爱和关怀之心。只有具备了仁的品质,才能真正地去爱别人,去关心别人。仁不仅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更是一个社会的基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仁篇告诉大家,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篇1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本章主要解释君子的做人原则。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论富贵贫贱与道的关系;第二层次说君子成名之道在仁;第三层...

里仁为美的感悟是什么?
感悟是:我们身处社会,一直在不断努力的追求进步。然而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可以做出选择。就像孟母三迁的故事一样,我们需要为自己选择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优秀、品行良好的人在一起,吸收他们好的行事作风及聪明才智,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句话出自...

读南怀瑾《论语别裁》(里仁)
《里仁》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篇。里,应为动词,居、住、处。里仁,就是一个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自处之道。也就是说,我们要随时把修养、精神放在仁的境界。那什么是仁呢?两人为仁,所以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如何相处、如何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三家村解释为:孔子说,我们所处的乡里,要...

论语里仁第四篇最有感悟的点是什么
因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是《论语·里仁》第四篇中最有感悟的点之一,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秉持的重要原则之一。论语里仁第四篇讲述的主要内容: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是本篇的灵魂,孔子教导我们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时要向他们学习,努力追赶;...

读《论语·里仁篇》有感
《论语·里仁篇》,有许多到现在还适用的语言,我记得小时候就学过“朝闻道,夕死可矣”,那时候还挺纳闷,早晨知道了真理,就是到晚上起死去,都可以。现在对这句话理解的很透彻了。上个学期也给学生们讲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学生们触动挺大。“见贤思齐”最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篇第二十四章】谦谦君子,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声音很温和,从不疾言厉色。读到这章,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恩师,我认为他符合孔子所说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标准。恩师是搞外国文学的,著作等身,习得一口流利的外语,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然而,恩师在日常生活中却也是一位普普通...

论语第四篇-里仁
孔子在《论语》第四篇里仁中强调了仁德在个人生活和选择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仁德之人共处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这体现了明智。孔子指出,没有仁德的人无法在困苦或享乐中持久,而仁者和智者分别出于内心的安顿和理智的考虑而行仁。他强调仁者能公正地爱人和厌恶不仁之人,表明仁德对于个人品质和行为的...

东港市15692629029: 里仁篇 - 搜狗百科
池功积雪: 里仁篇本章的「不违」所不违的主要应当也是礼,所以「又敬不违」的真实意义当为:我们不能因为父母有过失,又不能接受我们的看法,而对父母有不恭敬的心意或是行为,且仍应继续依照社会所公认为合宜的原则来事奉父母.

东港市15692629029: 《论语》读后感——毛旭娜 -
池功积雪:[答案] [《论语》读后感——毛旭娜] \x05\x05\x05 寒假匆匆过去,回顾假期,竟发现自己是浑浑噩噩地度过,对待学习甚是懈怠,计划读的《论语》竟只读了“里仁”一篇,却还未甚理解,《论语》读后感——毛旭娜. 新年到来,有许多事物都吸引着我,真...

东港市15692629029: 论语读后感5片300字急 -
池功积雪:[答案] 这个寒假学校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希望每个教师看完《论语》等十本书,然后选择其中一本写个读后感.虽然从上学开始就知道《论语》这本巨著,而且初中时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下还认真地背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东港市15692629029: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00字左右,谢谢 -
池功积雪: 百度《论语》-读后感 800字 2009-03-23 | 分享作业不会,学霸帮你立即下载 满意回答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

东港市15692629029: 围绕《论语》中某一句子写一篇读后感 800字左右 -
池功积雪: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

东港市15692629029: 读了论语4.2我的感悟 -
池功积雪: 《论语 里仁》原文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1)约:穷困、困窘.(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原文翻译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作品赏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东港市15692629029: 论语阅读随笔200字不到 -
池功积雪: 我来试试,希望满意.祝学习愉快!《论语读后感》 孔子离我们有多远?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论语》离我们有多远?2500多年的历史宝藏其实一直近在咫尺.“半部《论语》治天下”,薄薄一册书卷却积淀了几千年厚...

东港市15692629029: 《论语》里仁篇中关于“仁”的大概理解 -
池功积雪: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

东港市15692629029: 论语读后感200字左右 -
池功积雪: 论语读后感一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