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三年,轼使总角入校 译文

作者&投稿:御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私识范仲淹 全文翻译~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进入乡下的私塾学习,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的老师看。苏轼在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苏轼说:“(如果)他们是神仙,(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对苏轼说的话感到惊奇,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轼,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这以后第三年,经过许郡才认识了范公的二儿子现在的丞相范纯仁。
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城见到范公的三儿子范纯礼。又过了十一年,就与他的小儿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当官,都是一见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遗稿(给我),嘱托我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能够写出它来。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
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
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扩展资料:
《苏轼私识范仲淹》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出自《范文正公文集叙》。《范文正公文集叙》作于元祐四年(1089年),时作者自翰林学士改任杭州知州,即将离开都城汴京。
范仲淹是北宋之初的政治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气格到参与政治改革和巩固边防的事功,都是为后世人所景范的。生于同时代而稍晚的作者,也如是景慕范仲淹的精神品格。这篇文章是应范仲淹之子为范文集所写的序。
1057年,从四川第一次来到首都的苏轼中了进士,但是此时范仲淹已去世,苏轼读了范仲淹的碑文,热泪长流,后来他在《苏轼私识范仲淹》一文中不无感慨地写道:“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意思是说:他知道范仲淹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没有遇到范仲淹,确实是苏轼人生的巨大损失,他俩是同一类真性情之人,可惜范仲淹已逝,没法推荐苏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私识范仲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文正公文集叙

1.这是原文
范文正公文集 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2.这是翻译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这是选文,不是全文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文化常识]“总角”及其他。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一、垂髫(tiáo)。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男女不分。《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总角。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苏轼才十来岁。三、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四、束发。指男子十五岁。五、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六、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七、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京师 ②鲁 ③私 ④殁 ⑤既 ⑥涕 ⑦盖 ⑧有
  2.翻译:①童子何用知之? ;
  ②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
  ③时虽未尽了 。
  3.“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我知道范公的为人;②我见到范公的为人;③我听说范仲淹的人品;④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
  1.解释:①京师 ②鲁 ③私 ④殁 ⑤既 ⑥涕 ⑦盖 ⑧有
  2. 2.翻译:①童子何用知之? ;
  3. ②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
  4. ③时虽未尽了 。
  5. 3.“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6. ①我知道范公的为人;②我见到范公的为人;③我听说范仲淹的人品;④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
  7.参考答案:37.苏轼私识范仲淹
  8.1.①京城②山东地方③私下、内心④死⑤已经⑥泪⑦大概⑧同“又”
  9.2.①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②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③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 3.②
  下面是我自己理解,不是标准答案。
  ———————————————————————————————————
  宋仁宗庆历三年,苏轼才十来岁,在乡下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从京城来了一位学者拿着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苏轼也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然后)苏轼问先生词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你何必要知道他们?(或,你知道他们又有什么用)”苏轼回答说:“(难道)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若也是凡人,那为什么不能知道。”先生听了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一一告知。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有生之年一定要认识他们(网上都这么翻,我觉得不太对我觉得应该是:当时虽然还不是完全明白这些人的为人,但是却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有标准答案告知一声 十分感谢)。嘉佑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入葬以后,立上了墓碑。苏轼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已经有15年了,可是却见不了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顺便告知一下~选文的题目是【苏轼私识范仲淹】http://www.baidu.com/s?ie=utf-8&bs=%E5%BA%86%E5%8E%86%E4%B8%89%E5%B9%B4%2C%E8%BD%BC%E5%A7%8B%E6%80%BB%E8%A7%92&f=8&rsv_bp=1&wd=%E8%8B%8F%E8%BD%BC%E7%A7%81%E8%AF%86%E8%8C%83%E4%BB%B2%E6%B7%B9&rsv_sug3=17&rsv_sug4=1904&rsv_sug=0&rsv_sug1=11&inputT=8739


...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

文言文阅读。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 ① ,入乡校。士有...
1.①窃:偷偷的,暗中  ②举:考中  ③既:已经  ④涕:眼泪2.B3.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就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4.钦佩、仰慕;从他读范仲淹墓碑“至流涕”和对自己不能认识范仲淹十分遗憾等可以看出。(意对即可)

苏轼私识范仲淹文言文翻译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

苏轼私识范仲淹文言文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意思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

则不敢知的知什么意思?
则不敢知的知意思是:知道。扩展阅读:“则不敢知”出自《苏轼私识范仲淹》原文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

范文正公文集文言文
如果能在范公的文集中挂名,从而使自己成为范公最后的门下士,难道不是向来的愿望吗? 3. 范文正公文集序翻译 1.这是原文范文正公文集 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

苏轼私识范仲淹 翻译
[文化常识]“总角”及其他。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一、垂髫(tiáo)。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男女不分。《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总角。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苏轼才十来岁。三、豆蔻。指十三...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文言文苏轼是怎样人
苏轼是个重视情谊,乐善好学之人,因为范仲淹比苏轼年长,而没有见上一面 感觉到非常后悔,要拜他为师,学习范仲淹的仁义礼乐,忠心孝悌

“天不下雨是我人品不好”是谁说的?
3. 文言文阅读苏轼私识范仲淹的阅读答案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慈利县18418231885: 古文《苏轼私识范仲淹》 翻译 -
雀蒲安素:[答案]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

慈利县18418231885: 英语翻译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 -
雀蒲安素:[答案]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到乡里的私塾学习.有个来自京城的学者拿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苏轼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你为什么要知道他们?”...

慈利县18418231885: 请概括下面文言文的大意 -
雀蒲安素: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到乡里的私塾学习.有个来自京城的学者拿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苏轼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你为什么要知道他们?”苏轼回答说:“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若也是凡人,那为什么不能知道.”先生对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都告诉他了.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有生之年一定要认识他们.嘉佑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入葬以后,立上了墓碑.苏轼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已经有5年了,可是却见不了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慈利县18418231885: 苏轼的性格(在《范文正公文集叙》里的
雀蒲安素: 1,感情丰富 2,富有同情心 3,心灵柔软容易感动 4,正义感强烈 5,苦难之中不忘他人

慈利县18418231885: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5分)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 -
雀蒲安素: 则 能 诵 习 其 词/ 问 先 生 以 所 颂 十 一 人 者 何 人 也/ 先 生 曰/ 童 子 何 用 知 之/ 轼 曰/此 天 人 也 耶/ 则 不 敢 知/ 若 亦 人 耳/ 何 为 其 不 可/ 先 生 奇 轼 言/尽 以 告 之.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

慈利县18418231885: 《范文正公文集》序的翻译 要完整的 -
雀蒲安素: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

慈利县18418231885: 古文翻译范仲淹读书 -
雀蒲安素: 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慈利县184182318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 -
雀蒲安素: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试题分析: 小题1:“酬”是“实现”的意思. 小题2:C.而,皆为连词,表转折.A.者: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表停顿,引出下文关于原因的陈述.B.以:①介词,把、拿、用;②连词,表目的,可译作“来”.D.之:①指示代词,这些;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题目有两个关键要求:一是苏轼对范仲淹的敬仰,二是要直接表现.①句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

慈利县18418231885: 范文正公集叙的翻译,急急急~~ -
雀蒲安素: 庆历三年,我刚八岁,开始进入乡校读书.一天,有一位从京城来的士人,拿出鲁人石守道所作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老师阅览.我从旁观看,就能朗读记诵诗中的词句,并问先生诗中所颂的十一人是何许人?老师说:“小孩何必要知道他们...

慈利县18418231885: 文中“且” “以” “而”是什么意思?同学说“且” 是“并且”的意思 ,不知道对不对~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 -
雀蒲安素:[答案] 以,把 且,并且 而,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