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篇》15.6

作者&投稿:博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篇第6章

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原句译文

15.6 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能行得通。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就好像看见忠实、诚信、笃厚、恭敬的字样直立在面前;在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服大带上。

课后思考

你同意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这句话吗?谈谈你的想法吧。

🦋我很赞成这句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它非常符合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标准。

可我又想,世事多变,做人做事也要看具体情况而言。

在这章中,是子张在向孔子请教“行得通”的法宝。在我的印象中,子张是个想要做官的人,那么要做管理一方的父母官,有亲和力,心怀黎明百姓。

如果天下平安无事时,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踏踏实实做人,拼尽全力去做事。

如果有危难时呢,谦谦君子的秀才,是不是不能再做人要“低调”呢。我想到了曹操,乱世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雄霸一方,不仅要高调做事,也要高调做人。

歌中唱的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做人还低调时就低调,该高调时就高调,我们是有选择的。我们做事,要“尽人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诚实守信,行为敦厚,在孔子看来不是特别高的做人做事的标准,普通大众都应该做到。这也是我们生命的底色之一。

“言忠信,行笃敬”,似乎比“言必信,行必果”,柔和柔软一些,有了道德层次的润色,“忠”“笃”“敬”。那么我们再说话,行事时,也需要柔和柔软一些,谦和敬让一些。哈哈,不再是“必”的强硬,冷峻。

孔子又说,和野蛮人打交道和乡里邻居处世,都适用,那么这也是底层次的要求了。虽然基本要求,但能时时记得,事事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

论语共读“卫灵公”篇第一节
15.1: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译文: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打战方法。孔子回答说:“类似句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他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备注:“陈”同“阵”。感悟:这里体现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秦·孔子及门徒 节选: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翻译: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的过错。”孔子说:“人能不断使道得以完善,道却不能使人得以完善。”...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解读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解读具体如下:子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孔子说: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有关作战的兵阵之事,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1、对于战争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孔子对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哪里 《论语·卫灵公》原文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第一个过字:有过错(动宾短语),第二个过字:过错(名词)。该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论语·卫灵公》原文...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怎么翻译?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翻译为: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译文为: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论语卫灵公篇
《论语・卫灵公》共42章,以“卫灵公问陈于孔子”为开端,内容包括孔子关于君子小人、无为而治、杀身成仁及学习方法的见解。据本篇记载,孔子去鲁来卫,卫灵公询问孔子关于军事的问题,孔子主张以“仁”得天下,所以不愿与为灵公为谋,于第二天不辞而别。之后,孔子与弟子来到陈国,粮食都吃...

积健为雄出处和解释
积健为雄出处和解释如下:积健为雄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它表达了孔子对于健康的重视和关注,并强调了身体的健康与个人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1.积健为雄的出处及含义 积健为雄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原文是:“子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

论语卫灵公全文
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四十二章默认分类 2008-11-09 23:33:27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朱熹集注把第一、第二两章合并为一章,所以说“凡四十一章”。)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15.1)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什么意思?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告诉我们犯错之后,应该知错就改,坚持错误,必将彻底失败。《论语·卫灵公篇》原文摘录: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君子...

路南区13054139426: 路不同 不相为谋什么意思? -
大狐沸归芪: “路不同不相为谋”又称“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卫灵公篇》.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一、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二、释义 孔子说:“...

路南区13054139426: 攻欲善其固 必先利其器是什么意思 -
大狐沸归芪: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原文】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评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

路南区13054139426: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之所欲,也未必可以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语文 -
大狐沸归芪:[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 义: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 处: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

路南区13054139426: 《论语卫灵公》的内容?
大狐沸归芪: 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四十二章默认分类 2008-11-09 23:33:27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朱熹集注把第一、第二两章合并为一章,所以说“凡四十一章”.) 15....

路南区13054139426: 有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文言文是什么 -
大狐沸归芪: 我只是55:你好.《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二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古人称一字为一言.钱穆先生【白话试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行之的呢?”先生说:“怕只有一个恕字吧!你自己不愿要的,莫把来施给别人.”

路南区13054139426: 一句文言文翻译孔子的一句话:"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
大狐沸归芪: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路南区13054139426: 《论语·卫灵公》注释及翻译.高赏分,在线等. -
大狐沸归芪: http://tieba.baidu.com/f?kz=137196010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081024/news_33182_p12.shtmhttp://www.xizuo.com/yuwenjiaoxue/yuwenbeike/10611.html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