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武士精神/究竟是什么精神动力?让这么多日本人崇尚?

作者&投稿:权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对现在的日本有什么样的影响?~


武士道精神对现在的日本影响非常大,表现如下:
1、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君主立宪制度,司法独立,社会相对公平,社会秩序井然,贫富差距小,经济科技高度发达,产品质量过硬,日本制造是张名片!
2、执着严谨工作态度,一就是一,说一不二。
3、国民性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其残酷、血腥、冷漠无情。
据历史可查日本文化传统的主要创作者是武士,日本最具持久性价值的文化传统是武士道。武士作为统治阶级、社会精英和民族楷模,长期成为人们崇拜和效法的对象。武士和武士道铸造了日本人的过去,诞生了日本人的现在,孕育着日本人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武士道军国主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源于武士以战争源泉和发展动力的社会存在,反映武士的军国主义生活方式。故,万万不可低估武士道为虎作伥的破坏性、劣根性。由此可证明武士道的精神和作风对日本近代的经济资本主义化和君主立宪制的成立,并且对近代天皇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给邻近其他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但它作为日本人民的精神宝藏,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社会的影响都深渊而悠久。武士道精神历经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在现代社会中,依旧熠熠发光,指挥日本社会蓬勃发展,引领日本人民追求幸福生活。

这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对信仰的坚贞程度到了极限就会做出释放行为,不该说极端,而是我们思想进阶的一种缺失,因为我们没有固定的信仰,所以当我们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时,会产生歧义。武士道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放在当今日本还在信奉的也是屈指可数,可也是这种精神,让日本走在世界前列,认真严谨的态度才能让体制的健康发展得到保障!中国的儒家思想教你厚黑的生或死,日本的军国精神教会了他们如何有尊严的生或死,各有千秋!

什么是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

武士家训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称为‘叶隐’(hagakure),是江户时代的佐贺藩(肥前锅岛藩)所传诵的武士道修养书。“叶隐”就如树木的叶荫,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此书是由佐贺藩的藩士山本常朝(Yamamoto Tsunetomo 1659-1710)传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陈基(Tashiro Tsuramoto)听闻书写整理,在18世纪初的1716年完成‘叶隐闻书’写本,共11卷1200多节,简称‘叶隐’或‘叶隐集’。卷一、卷二讲武士的心得修养,卷三讲锅岛藩藩祖直茂,卷四讲第一代藩主胜茂,卷五讲第二代藩主光茂(即山本常朝的主君),以及其嫡子即第三代纲茂等,卷六讲锅岛藩古来的事迹,卷七、卷八、卷九讲锅岛藩武士的“武勇奉公”言行,卷十讲他藩武士的言行,卷十一是补遗。
‘叶隐’所表现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毫不犹豫地死。一般人对生命执著,武士道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死是真诚的,其他的功名利禄都是梦幻。当一个人舍弃名利,以“死身”来义勇奉公时,就可以看到这世间的真实。武士标榜的是精神上的优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这是日本武士强人一等的道德律。“不要命”与“要人命”是息息相关的,“叶隐”的教训真是非常残酷的武士论语。
例如佐贺锅岛藩祖直茂,向其子胜茂说:“要使斩首习以为常,得先对处刑者斩首”,于是在其西方衙门内,排列十人让他尝试斩首,胜茂连续斩首了九人,看第十人是强壮的年轻人,就说“已经斩够了,那家伙让他活吧,这人才免斩得救” 。日本军人侵略中国时的“百人斩”残酷典型,在此可以窥见。
‘叶隐’的著述者山本常朝一家的典故,也是令人发指。
山本常朝的异母兄山本吉左卫门,依父亲山本神右卫门的指示,5岁时就得斩杀狗,15岁时斩杀死罪者。武士大众,14、15岁开始实习斩首 。如此武士从小带刀成长,养成斩杀人不在乎的精神。
武士道的本义,如日本战前教育敕语所教谕,以“义勇奉公”为最高原则,这是武士为“奉公人”的心里准备,说来非常残酷不人道。举例说,佐贺锅岛藩第四代吉茂,年轻时非常粗暴,他的家臣中有不讨其喜欢的,即将此人之妻的坏话写在扇上,交给近侍说“你把此扇让他看,再将那家伙做何反应呈报”。此家臣看了扇之后,并不知道是谁写的,即把此扇撕破。近侍即将此呈报。吉茂公曰“将主人书写的东西撕裂,乃是无礼者。令他切腹。 ”在武士道的世界,“切腹是武士道最忠义的表现”。山本常朝也说,武士应尽的忠义,是以殉死为最高。
有一个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故事。江户屋敷的看守仓库者堀江三右卫门,偷了库存的金银,被逮捕逼出口供之后,即下令“大罪人,折磨死”。于是先将他身体中的体毛烧光,剥他的指甲,切断他的脚筋,用锥磨等工具给他种种折磨,但他不哀声大叫,连脸色都不改变。最后就斩开他的脊背,用热烫的酱油浇洒其上,他即躯体折弯而死。
武士道相传也讲究义、忍、勇、礼、诚、名誉、忠义等德目,但实际上是残酷无情,惨不忍睹。中世纪的镰仓时代,源氏家族亲兄弟(源义朝、源为义、源为朝),骨肉相克杀戮,而断了源氏的正嗣。又如因北条氏的策谋,功臣们也就断了命脉。日本战国时代的无情,都有血淋淋的杀戮史为佐证。有杀主君的,松永弹正叛逆弑君即将军义辉;有杀父亲的,斋藤义龙杀其父斋藤道三;有杀兄长的,今川义元为了继承家主地位,在长兄死后,杀戮次兄以及其一切支持家臣;有杀亲子的,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听织田信长的话,命其亲生长子德川信康自害死亡。日本武士的残酷不人道,比比皆是,从此也可以看出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真实面。

他们的教育早,19世纪就免费教育了,去看看纪录片吧


如何看待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一种独特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深深地镶嵌在日本武士文化中。它注重荣誉、忠诚、勇气和礼仪,对日本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荣誉和忠诚。武士必须遵守荣誉的准则,即使面临生死抉择,也要坚守信仰和原则。例如,在战国时期,许多武士选择切腹自尽,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

日本人很崇尚武士精神,武士精神到底是什么?
日本的武士精神和中国的孔孟思想有很大联系,因为日本在唐朝时期崇尚唐朝的制度,所以每年都会派遣数以万计的遣唐使入唐朝学习,孔孟精神对他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孟精神崇尚“仁、义、礼、信”。日本吸取中国文化之后,和本国的文化融合,就成了对帝王的绝对忠诚,因为日本还重视“君臣戒律”。天皇享有武士...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含义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称作侍,さむらい;也有稍微古老的说法武士,ぶし)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骑士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

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吗?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确实是比较独特,可以称之为世界奇葩。其武士道精神的产生类同于中国战国时期的门客制度,那些贵族豢养的门客没有什么特长,唯一的就是忠诚,必要时为主子殉命,中国人称之为鸡鸣狗盗之徒。概括起来,日本武士道精神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第一个,就是忠君,也就是忠于...

为什么日本的这种“武士精神”那么根深蒂固?
虽然是在战国时代过去许久之后才写就,但在行事作风一向保守的德川幕府,这本书内所写的武技,在经过百年后,仍然十分有效。 其二是哲学思想,在战场上的精神广泛运到日常生活中的话,就可以达成任何目标。第三类是经营城堡,统领武士大军的实学,但也提及武士如何将武士道精神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加藤清正提倡之“武士不应有...

日本武士道精神是什么,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

日本武士精神具体指什么
注重信,义,勇三条准则,崇尚武力和冒险,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集体观念高度深化。武士道从其发端之初起,统治了日本1000多年,其代表作是《地陶闻书》,它的主题十分明确:荣誉,慷慨赴死,对藩主的忠诚和修身。赴死的思想贯串全书。《地陶闻书》教导说,如果一名战士经常思索怎样去死才能无撼,它的...

日本武士道精神什么时候兴起的?
不少日本学者认为武士道精神最早始于日本大化改新。公元7世纪,日本发生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武士阶层。武士道精神是伴随着武士阶层的产生而出现的。作为武士,要讲究忠勇、善于杀伐、节义律己、视死如归。一旦战败时,宁愿剖腹自杀也不能当俘虏受辱,以此表示对主子绝对...

武士道精神是什么?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强调忠诚、勇气、名誉、礼仪和自律等价值观。它源于日本历史上的武士阶层,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忠诚。武士必须忠诚于自己的主君,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主君的利益和尊严。这种忠诚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义务,更是一种信仰和信念。武士在战斗...

日本武士道精神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是什么呢?
武士道精神,也被称为“武士之道”,是日本封建时代武士阶级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它强调忠诚、荣誉、勇气和自律等美德。武士道精神在几个方面对现代日本及其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军事和政治影响:武士道精神被认为塑造了日本的军事和政治文化,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对忠诚、荣誉和自我牺牲的强调被视为促使士兵...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什么是日本武士道精神?? -
宣光瑞朋: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 “仁”使武士不至...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什么是日本武士精神
宣光瑞朋: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
宣光瑞朋: 与其历史源元有关 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1200年左右,日本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法师.他的一生是奔波劳碌的一生,因为他是说艺人,而且也是一名武师,他生活全部就是刀和文学.他的刀如同他的文章一样有名,他到处讲述武士的故事,讲故事...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如何评价日本的武士精神? -
宣光瑞朋: 觉得好的一点呢,武士的精神让人对于自己的目标,永不放弃,努力追求,这点是我们当代人也需要学习的;但是,也有不好的一点,就是对于失败太过于偏激了,人生难免会有失败的,这是不可避免...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源于何时?盛于何时? -
宣光瑞朋: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武士道精神是什么?
宣光瑞朋: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骑士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不是就是欺软怕硬的精神? -
宣光瑞朋: 日本武士道是一种极端的、极具偏执概念的一种精神.武士道崇拜强者,认为服从强者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对比它弱小的,则极尽欺压.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日本尚武精神和武士精神 -
宣光瑞朋: 何谓尚武?即是对武力的崇尚,日本历史上一直到安土桃山时代之前都是受唐文化影响极大,重文轻武.安土桃山时代后由于天皇权力的旁落,各地诸侯各自为政,慢慢开始重武轻文,是为尚武.而武士精神就像是武士道和欧洲的骑士文明一样,是日本的封建领主对武士这一阶层的一个道德上和行为上的准则,尚武精神是在武士精神之前就产生了的,这两者并无从属关系.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为什么日本鬼子不怕死? -
宣光瑞朋: 因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具有极大地影响力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叶隐'所表现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毫不犹豫地死.一般人对生命执著,武士道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死是真诚的,其他的功名利禄都是梦幻.当一个人舍弃名利,以“死身”来义勇奉公时,就可以看到这世间的真实.武士标榜的是精神上的优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这是日本武士强人一等的道德律.“不要命”与“要人命”是息息相关的,“叶隐”的教训真是非常残酷的武士论语.

鹰手营子矿区13987542256: 武士道精神的主旨是什么? -
宣光瑞朋: 大和民族,武士精神涵义:士为知已者死,将为尚义者亡.士可杀不可辱.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精神支柱.也是民族魂.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失去敬重,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以体现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