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精神什么时候兴起的?

作者&投稿:机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求大神帮助~

“武士道”一词在江户时代才出现,武士道的思想借用了儒家的“忠”和“勇”,禅宗的“生死一如”等思想,并在神道思想的天皇信仰中杂糅重造而成。江户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时间由1603年创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还

那是因为日本自古就是以武士为统治社会的基本单位,如自汉唐以来中国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社会的基本,中国形成儒家文化,礼仪精神(闭关性),日本形成武士道精神,武士文化(侵略性)。

1912年9月13日,日本为明治天皇举行隆重的葬礼。就在这天,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日本陆军大将乃木希典为表示对天皇的绝对效忠,竟与其夫人双双剖腹自杀于寓所,开创了日本近代武士剖腹效忠的先例。此后。乃木被树为日本军人的偶像。这就是被日本统治阶级大加吹捧的所谓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军人特有的一种精神。这种特有的武士道精神始于何时呢?不少日本学者认为武士道精神最早始于日本大化改新。公元7世纪,日本发生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武士阶层。武士道精神是伴随着武士阶层的产生而出现的。作为武士,要讲究忠勇、善于杀伐、节义律己、视死如归。一旦战败时,宁愿剖腹自杀也不能当俘虏受辱,以此表示对主子绝对忠诚。

大化改新后的一二百年间,随着皇权的衰弱,地方豪强势力兴起。为了保卫自己的庄园,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人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武士不仅负责保卫庄园,而且还是统治阶级借以镇压人民起义和平息地方贵族叛乱的重要武装力量。从此,日本武士集团开始活跃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

一些日本学者认为,大化革新后,虽出现了武士阶层,但尚未形成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应始于日本幕府统治时期。

在封建社会,日本各个武士集团之间经常展开混战。到11世纪,关东的源氏和关西的平氏成为日本最大的两个武士集团。1185年,源氏击败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氏集团首领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建立起将军幕府的统治。这时的天皇已成为将军的傀儡,而各地的封建主纷纷投靠幕府。从此,日本开始了600多年的武家统治,即幕府统治时期(1192~1867年)。

为了控制和管理武士,幕府统治者制订出各种规章细则,把武士的思想作风和行动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1232年,镰仓幕府公布武家法规《御成败式目》,共51条。《御成败式目》的核心是强调“忠、义、勇”。所谓“忠”,就是下级武士要对主君绝对效忠,盲目服从。而主君则对家臣有生杀予夺之权。《御成败式目》规定武士必须敬神崇佛,提倡僧侣式的自我修养,以培养武士的愚忠精神。所谓“义”,即武士应有“义烈”的精神。在战争中,主君如果战死,武士要为主子殉死;主君如果战败,武士为挽回战败而招致的耻辱,应毫不畏惧地切腹自杀,视死如归。所谓“勇”,就是指封建武士不仅应娴熟“弓马之道”,而且更应为主君卖命。武士必须常年佩刀,以杀伐为荣,宣扬日本刀不见血不是真正的武士。武士道实际上是把儒教、佛教禅宗和神道思想三者融为一体的大杂烩,是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

还有一些日本学者认为,幕府统治时期只是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武士的思想作风和行动准则,强调武士为主君卖命,尚未形成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真正形成应始于明治维新。

18世纪以后,幕府政体逐渐衰落。武士阶层开始分化,一些下级武士逐渐脱离主家。改行从事教育、商业、手工业等,成了反对幕府的主要力量。1867年,以下层武士为主的倒幕派,迫使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明治天皇。次年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日本逐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明治政府成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即“明治维新”。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为数众多的武士阶层进行改造。政府取消了武士享有封建俸禄的特权,废除武士佩刀制度,改武士为“士族”。旧日庞大的封建武士阶层宣告瓦解。明治政府将封建时代对领主将军的效忠发展为对天皇的愚忠。在军队内外大力宣扬“武士道精神”,百般予以美化,甚至将其冒充为日本民族的固有精神。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大肆宣扬“天皇系天照大神的子孙”,是“神武以来万世一系的天皇”。188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军人敕谕》,规定军人必须兼备“忠节”、“礼仪”、“武勇”、“信义”、“朴素”等五德,提出了具体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政府审定的小学教科书第一册里,宣扬了在甲午战争中一个饮弹待毙仍坚持吹号,最后喊着“天皇万岁”死去的士兵的故事。第二册里宣扬了在日俄战争中死去的广濑武夫中佐的故事,广濑被宣传为“军神”而加以供奉。至于乃木希典,因他在日俄战争中强迫士兵实行“肉弹”攻击,即以士兵的血肉之躯攻占了旅顺,更被宣传为“圣将”、“皇国军人的表率”。后来他又为明治天皇剖腹尽忠,他的事迹一直当作日本军人的楷模,被宣传了几十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武士道精神与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相结合,发展到了顶峰。1943年下半年,日本在与美国争夺太平洋诸岛战役中,惨遭失败。但日本困兽犹斗,日本当局要求全体官兵和国民作最后的抵抗。在日本海军中曾出现由军人自愿组成的所谓“神风特别攻击队”,参加“攻击队”的飞行员驾着满载弹药的飞机企图撞击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许多飞机尚未接近敌舰,便葬身于大海。1944年,塞班岛战役中,日本守军上自司令南云中将,下至普通士兵,4.3万人几乎全部战死或自杀。岛上日本居民的2/3(约2.2万人)在“向天皇尽忠”的武士道精神的指导下,毫无必要地自杀,有的妇女甚至背着孩子从悬崖上跳入大海自尽。此情此景,令攻占塞班岛的美军不寒而栗。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上层人物自杀者多达572人。其中剖腹自杀的著名人物有:原铃木内阁的陆军大臣、大将阿南惟几,原东条内阁厚生大臣、军医中将小泉亲彦,以及号称“海军特攻之父”的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等人。

日本武士道精神以盲目的忠诚和服从为中心,被统治阶级利用和宣传,毒害甚广,迄今在日本还有一定的影响。它表明日本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




武士道与日本国民性(二)
在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就特别宣扬和利用了《叶隐》这本古书所体现的武士道精神。为了训练对死亡习以为常的态度,有的武士甚至让儿子练习对真人进行斩首,非常残忍。我们在一些揭露日本侵华期间的残暴史实资料中就能看到日本军人的这类图片。相比之下,新渡户稻造的这本《武士道》重在介绍武士道的正面价值...

电视剧中日本人动不动就要切腹,现实中的日本人是这样吗?
武士道精神是由一个名叫山鹿素行的日本人所写的,当时,日本武士从中学到了“信义”。只要完成了,这个人就是一名合格的武士,即使他在战场上失败了,也没有丝毫改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所传达的精神被天皇所利用,并变成了一本对天皇忠诚的书。其中就包括了切腹这一条,日本...

武道精神是什么?
化干戈为知己,合天地于一气。另外,同名的还有网络游戏。武道精神是民族精神核心之一,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脊梁,让中华民族不被世界潮流所淹没和折断,热爱和平但不畏惧战争。这种精神,在和平时如国之利器藏之甚深,默默修身养性;危难时不畏强权外侮,奋起捍卫尊严。

日文的本子是什么意思?
在日本,本子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本子一直是日本人喜欢使用的工具之一。在过去,本子主要用于记录武士们的训练日志、演讲稿等,因此本子也被视为是“武士道精神”的象征。如今,在日本社会中,本子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各个领域。不论是学生、上班族、或是创作者,都可以利用本子来记录...

日本武士道在中国剖腹谢罪的有多少?
这就是所谓“武士道精神”的由来,二战时期真正切腹的寥寥无几,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切腹,有些战败后自杀的都是用手榴弹自爆或者是用枪插在嘴里用脚蹬扳机开枪。事实上,11区古代的“切腹”不是拿刀把自己捅死,而是先用肋差刨开肚子,这时候还没有死,然后由其他人来“介错”,就是用到把头砍...

武士精神的本质
这一赤穗事件成为日本历代各种文学体裁竞相表现的“忠臣藏”主题。武士道中的这种“忠诚”精神与武士的死亡观有关。1716年,由佐贺藩的藩士山本长朝传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陈基听闻书写整理的《叶隐闻书》写本完成,共11卷1200多节。这是日本武士道的古典,所表现的正是武士道中的毫不留恋的、毫不犹豫...

读书笔记 | 《武士道》[日] 新渡户稻造 | 全文笔记
主要有哪些核心精神要义?是怎样影响日本民族特性的?…… 或许,还有更多。 一本书,应该像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机体,骨骼、血脉、器官、肌肉、乃至外表的纹理。 读完《武士道》,是不是就对日本的民族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了呢?或许,仍然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读吧,读吧,在聆听的时候思考其内心活动,期盼着能理解到日本...

图释武士道内容简介
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全面了解到武士道的伦理准则,还能体会到它在全球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新渡户稻造的细致分析,不仅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增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武士道的认同感。这本书因此成为了一扇窗口,让世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对当代的日本年轻人影响有多深?
但其实在现代日本社会中,推崇武士道精神的青年人数也并不多了,除了那些比较极端的状况时有发生,在现代日本社会青年人对于武士道精神的理解,大多数也只是作为历史来了解。这也算是他们国家的一种文化,但现在的青年人明辨是非,以及自己的判断能力也越来越强了。虽然他们不敢忘却曾经的历史,但是,日本的...

武士的意义是什么
《最後武士》:主要描述了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以1876年-1877年中的西南战争和明治维新作为背景。《七人之侍》(七武士):1954年4月26日上映的日本电影,黑泽明导演的代表作,故事背景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5. 代表性人物 柳生十兵卫、宫本武藏、佐佐木小次郎等都是日本武士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日本...

资阳市18234918143: 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迟旭达力:“武士道”一词在江户时代才出现,武士道的思想借用了儒家的“忠”和“勇”,禅宗的“生死一如”等思想,并在神道思想的天皇信仰中杂糅重造而成.江户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时间由1603年创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还

资阳市18234918143: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最早出在何时?
迟旭达力: 1200年左右,日本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法师.他的一生是奔波劳碌的一生,因为他是说艺人,而且也是一名武师,他生活全部就是刀和文学.他的刀如同他的文章一样有名...

资阳市18234918143: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源于何时?盛于何时? -
迟旭达力: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

资阳市18234918143: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
迟旭达力: 与其历史源元有关 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1200年左右,日本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法师.他的一生是奔波劳碌的一生,因为他是说艺人,而且也是一名武师,他生活全部就是刀和文学.他的刀如同他的文章一样有名,他到处讲述武士的故事,讲故事...

资阳市18234918143: 曰本的武士道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迟旭达力: 武士道是日本历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精神,平安时代随武士团逐渐产生,到镰仓幕府时代兴盛和发展起来,最终在江户时代正式理论化. 武士道的形成经历...

资阳市18234918143: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否来自中国? -
迟旭达力:仅供参考: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

资阳市18234918143: 武士道精神是什么/ -
迟旭达力: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分.

资阳市18234918143: 关于日本武士道的来源,发展及其对日本国的影响 -
迟旭达力: :“武士道”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近千年来对日本这个民族的力量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浅析了日本“武士道”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十一世纪初,日本正处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领主(大军事...

资阳市18234918143: 日本武士道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如各个发展阶段,历史背景等? -
迟旭达力: 那是因为日本自古就是以武士为统治社会的基本单位,如自汉唐以来中国是以儒家思想为统治社会的基本,中国形成儒家文化,礼仪精神(闭关性),日本形成武士道精神,武士文化(侵略性).

资阳市18234918143: 请评价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
迟旭达力: 武士道是日本神道教的主要内容.它原是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日本武士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最早的武士是在大化改新之后,作?封建贵族庄园的护从而出现的.后来武士不断壮大,开始介入政治.它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