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是谁写的?

作者&投稿:雍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洛神赋是谁写的~

洛神赋作者: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洛神赋》是曹植的后期代表作,被赞为是可以与屈原《九歌.湘君》相媲美的传世佳作。《洛神赋》构思神奇,形象生动,语言自然绮丽,是建安文学中赋的代表作。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
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
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
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
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
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对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

在这篇文章里,曹植说自己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倾慕之情。他就像是一位陷入疯狂热恋的年轻诗人,把所能想象到最美好的词汇,都毫不吝惜地加诸在这位女子身上。赋中那种蕴藏着情真意切的心绪,那种澎湃浩荡的感情,一千年之后仍旧让人感觉到无比震撼。

其实赋中的仙子是曹植心仪的女神,也是自己的嫂子甄宓。甄宓是三国时期的大美女,“江东大小乔,北有甄宓俏”,她的美是可以和大小乔比了。曹植一直对自己哥哥曹丕的妻子甄宓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后来甄宓失宠,凄惨去世,最悲伤的是曹植,文人喜欢用文字来表达情感,于是就留下了这篇千古名赋。

曹丕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小气鬼,但他也是懂文章的,与曹操、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三曹。曹植写这种东西,一看就是调戏过嫂子,他是不要脑袋了吗?可史书上没有记载曹丕对此有任何反应,也没对曹植采取任何措施。因为这是他策划的。

原本曹操是有意让才华横溢的曹植来接班的,所以曹操东征孙权时,特意留曹植坐镇邺城,叮嘱他务必全力维护大后方的稳定。这相当于内务部或者安全局的最高领导了,这工作做得好,为以后曹植继位加不少分。曹操带上了自己母亲卞夫人,儿子曹丕,还有甄宓的一儿一女,东征去了。这样甄宓和曹植都留守在邺城。

曹丕把自己的妻子留在邺城,其实是身边的郭美人献的计策,这是个聪明有野心的女人,他知道曹丕的心思,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谁是自己路上的绊脚石。甄宓在邺城,最高领导人曹植也在邺城,其他重要人物都不在。

甄宓很清楚曹植对自己的感情,并且敏锐地觉察到这种感情是可以利用的,她只需要略施手段,曹植这个多情种子就会不顾一切地钻入彀中。感情主宰了曹植的心,爱恋冲昏了他的头脑,他享受着这短暂的缠绵悱恻,完全失态。

在职务上玩忽职守,邺城与许都的治安变得漏洞百出。让刘备和吉本等人从容钻了空子,酿成了大祸。曹操大火,对曹植渐渐地失去了信心。

甄宓是这场立嗣之战中的一颗棋子,她甘愿当这颗棋子全是因为她的儿子曹睿。曹睿虽是曹丕的长子,但曹丕不喜欢他,一直没给他封侯。这之间是有原因的,甄宓最清楚!

曹植这颗情种子在经历了和甄宓的亲密接触后,竟渐渐地颓废起来,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他的萎靡不振是受了情伤,曹丕总是有意无意提醒他甄宓不过是在利用他,并没有真心。还有什么比自己深爱的人伤害自己,玩弄自己绝望呢?

本来曹操对于曹植还是抱有一点点希望,所以当曹仁被关羽包围,他给了曹植最后一次机会,任命他为南中朗将行征虏将军,派去救援曹仁。可谁知道曹植这个不知长进的东西,竟又喝了一个酩酊大醉,醉到连将令都无法接。从此,曹操对这不肖子彻底失望,不可能传位给他了。

曹丕在立嗣之战中赢了。其实获利者还有一个,是曹丕身边的一个妃子,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叫郭女王,注意是名字,不是别称。

郭女王与别的女人大不相同,一进曹家的门,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智慧。她对于曹丕的意义,不是女人这么简单,用史书上的一句话描述已经足够:“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短短两句话,一个女中诸葛的形象跃然而出。曹丕夺太子位,郭女王参与了谋划,而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曹操东征时,留曹植在邺城把守,郭女王向曹丕献了计策,然后曹丕给甄宓下达了指示。当曹丕带着郭女王离开邺城之后,曹植惊喜地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甄宓,出现在自己面前……我甚至能想象出,郭女王离开邺城时,唇边带着的那一丝得意笑容。

“甄宓啊甄宓,这一次无论你成功与否,都将不再受君王宠爱。”

这是一个无解的计谋。通过这个计策,不光曹丕成功地打击了曹植,郭女王也成功地打击了甄宓。这是一石三鸟之计:巩固了自己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曹丕的太子宝座;还让最大的竞争对手甄宓被迫给曹丕戴上了绿帽子。以郭女王对曹丕的了解,她知道这个男人即使是主动拿绿帽子戴,也会把罪过归咎到别人身上。

事实也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曹丕登基之后,立刻冷落了甄宓,专宠她一个人。甄宓被郭女王谗言所害,死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凄惨。而郭女王,却在曹丕力排众议的支持下,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可甄宓难道仅仅就为了给儿子封个侯位就不管自己的品德了?一个妻子也许会替丈夫去诱惑另外一个男人,但不会心甘情愿这么做,更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尤其是这个让自己自荐枕席的人,还是夫君的另一位姬妾出的主意。这对女人来说,是耻辱,不是荣耀。再说曹睿再怎么不得宠,也毕竟是长子长孙,天资聪慧,爷爷曹操喜欢的不得了。可当时她去勾搭曹植是愿意的,也是兴奋的。曹操的母亲回来时都说她“颜色丰盈,更胜先前”,更加漂亮了。骨肉不在身边,甚至可以说作为人质在他人手上,甄宓竟越活越有滋味,她并不是被爱情滋润了。

曹植也罢、曹丕也罢,史书里甄宓对他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她原本是袁家的儿媳妇,夫家战败,曹丕抢来当老婆的,她是不情愿的。那个时代的女性,当她对爱情失去兴趣的时候,真正能让她开心的,只剩一件事。

她的孩子!她只有一个儿子,叫曹睿,就是后来的魏明帝。

曹睿死于景初三年正月,活了三十六岁。古人以出生为一岁,以此倒推回去,那么曹睿应该是生于建安九年。

建安九年八月,邺城被曹军攻破之后,曹丕在袁绍府中看中了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甄宓,并娶回了家。曹睿也在这一年出生了。想一想八月娶回家的,怎么同一年就能生出孩子来?这说明甄宓至少带着六个月的身孕。也就是说,曹睿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他的父亲是袁熙。

甄宓早有身孕这件事,曹丕肯定是知道的。不过大概是甄宓实在太漂亮了,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曹丕舍不得,于是就姑且当一回便宜老爸。这在三国时代,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当初曹操打败吕布后,就纳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为妾,秦氏当时已经怀孕了,后来生下一子,被曹操养为义子,名字叫秦朗,后来位至骁骑将军。

曹丕当时想,反正自己还年轻,等到有了亲生儿子,把曹睿再替掉就是了。可惜的是,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曹丕就像中了诅咒一样,生下的儿子几乎全部夭折,最小的儿子曹霖和曹睿相差十几岁。

甄宓知道曹操非常喜欢曹睿,同时她也知道曹丕很不喜欢曹睿。曹操在世时,这一点无须担心;倘若曹操一死曹丕即位,这个孩子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所以当曹丕受了郭女王的蛊惑,要求甄宓去利用曹植时,甄宓应该是提出了让曹睿封爵的条件。只要曹睿封了爵,诏告天下,就等于从法理上确保了他曹氏长孙的地位,也就堵死了曹丕以后不认账的可能。

曹丕急于扳倒曹植,便答应了甄宓的这个要求。从史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吉本叛乱后的建安二十三年,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正式被纳入继承人序列,顺位最高。

历史的车轮在向前转动着。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去世。曹丕迫不及待地接过刘协的禅让,开创了曹魏一朝。当曹丕坐上龙椅,意气风发地朝下俯瞰时,他看到曹睿恭敬地站在群臣最前列。

这时候,他发现天子也是没办法随心所欲的,比如废掉武德侯。诏告天下说这孩子是袁家的种?这会让皇室沦为天下笑柄。曹丕这人极好面子,断然不肯这么干。

曹丕拿曹睿没辙,只能把这种郁闷迁怒于始作俑者甄宓。他拒绝将甄宓封为皇后,并且开始冷落她。甄宓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凄凉的。失宠,打入冷宫。死的时候都被折磨,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一代佳人,就这么死去了。而甄宓身后,除了曹睿之外,唯一一个为她痛哭流涕,以致胁持使者要上京抗议的,就是在鄄城的曹植,他写出了《感鄄赋》。

在《感鄄赋》里,曹植虚构了自己的一段旅程,把那一次经历,诗化成了他与洛水女神的邂逅。把与甄宓在邺城的那段交往,全部浓缩在了洛水那一夜中。

甄宓的容貌、甄宓的体态、甄宓的幽香,甄宓的一颦一笑,还有甄宓的辞别,都被曹植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他不恨甄宓,尽管她欺骗了他,他却始终爱着她,如赋中所言:“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他恨的是那个幕后的主使者,也就是他的哥哥。

曹植写完这一篇《感鄄赋》后,没有刻意隐藏,他相信很快就会有人偷偷抄录给曹丕。果然,曹丕很快就从监国谒者那里拿到了抄稿,看完之后却没有愤怒,只有恐慌。他领会到了赋中的暗示,曹植已经猜到了那次叛乱的真相,这一篇《感鄄赋》,是宣战书,也是告白书。曹植不是为自己,是要为甄宓讨回公道,并借此痛快地抒发一次对甄宓的情怀——当着曹丕的面。

曹丕有点慌,如果曹植把那件密谋公之于众,对自己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退缩了,就像《魏书》里说的那样,他连忙开始“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把死去的甄宓追封为皇后,还把曹睿交给郭后抚养,以示无私心。

对于曹植,他也大加安抚,原地升为鄄城王,以免他多嘴。

终文帝一朝,曹植得以保全性命,未象曹彰一样莫明暴卒,也全赖这枚护身符。

曹丕在黄初七年去世,他一直到去世前夕才把曹睿立为太子。关于这次立嗣的经过,《魏末传》如此记载:“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这句话当真是震耳欲聋。当曹丕听到曹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他的反应不是史家粉饰的“深奇之”,而是“深惧之”。

“陛下已杀其母。”杀谁的母?不是鹿母,而是人母,陛下你杀的是我母亲。

“臣不忍杀其子。”杀谁的儿子?不是鹿子,而是人子,是陛下的儿子。我不忍杀陛下的儿子,表明我有能力去杀,只是不忍心罢了。

曹睿这一句借鹿喻人的隐语,彻底让曹丕乱了方寸。他“即放弓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双手过于震惊而无法控弦。

从这句话里,曹丕已经猜到,甄宓在临终前,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秘密和曹睿真正身世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而此时此刻,甄宓的儿子借着猎鹿的话题,朝着自己发起了攻击。

最终曹丕屈服了,他唯一活下来而且备受宠爱的儿子曹霖年纪尚小。如果曹睿抱定鱼死网破的态度,把所有的一切公之于众,那么毁灭的不只是曹睿自己,还有曹丕乃至整个魏国。这一对父子就在猎场里,交换了彼此的筹码:

我给你大魏皇位,而你给我曹氏家族的安全。袁家在灭亡几十年后,阴错阳差地占据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曹睿登基之后,屡次向已经荣任太后的郭女王追问母亲死亡的真相,郭女王被逼急了,来了一句:“是你爹要杀的,不关我的事。你当儿子的,该去追究你那死爹,不能因为亲妈就杀后妈啊,曹睿大怒,立刻逼杀郭女王。一来为自己母亲报仇,二来则是为了灭口。

郭女王为了活命,肯定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细节都交代给了曹睿,孰不知这更坚定了曹睿杀他的决心。郭后死后,世上除了曹睿以外,所有的知情者都死光了。

可曹睿一直不太清楚,作为当年的当事人之一,自己的叔叔曹植究竟知道多少。在没搞清楚这个问题前,曹睿不敢对曹植逼迫太甚。曹植不是身居深宫的郭太后,他是个文人,随便在哪里留下只言片语,都有可能动摇皇位。

曹睿想到那篇让曹丕讳莫如深的《感鄄赋》,他怕被有心人读出端倪,遂下诏改为《洛神赋》。他本道这么一改,将会无人知晓,却不知反而欲盖弥彰,让后世之人顺藤摸瓜推演出真相全貌。






洛神赋是谁写的?是三国时期曹植写的。说起三国历史上文学作品最多的作家,相信大家都会首先想到曹植。虽然对自己的政治生涯并不满意,但在文学上却大放异彩,尤其是《洛神赋》,可以说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那么当大家欣赏这首诗时,可能也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曹植笔下的这个“洛水之神”到底是谁?

洛神赋是谁写的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字子健,出生于乱世,在军营中长大。然而,他博览群书,赢得了曹操的青睐,并多次被确立为太子。曹植嗜酒如命,导致他在与曹丕争当太子的斗争中失败,曹丕称帝后,并没有停止对曹植的攻击和迫害,他多次贬低爵位,改变封地。

  曹植的文学作品明显分为两个时期。早期,他和曹丕是邺下文集团人物之一,他们经常在山中游历,写诗吟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写一些反映时局动荡和人民苦难的作品;后期作品主要表达了对迫害的无限压抑、悲痛和愤慨。

  洛神赋是谁写的,《洛神赋》是曹植后来的代表作,被誉为与屈原《九歌湘君》相媲美的传世名作。《洛神赋》是建安文学中赋的代表作,构思神奇,形象生动,语言优美。但是他为什么写这首诗,是为谁写的呢?

洛神赋是谁写的

  《洛神赋》写于223年。它也被称为《感甄赋》,袁术的儿媳妇。当曹操打败袁术时,曹操把她送给了曹丕,曹植一直很喜欢这个嫂子。甄后死后,曹植去京访问曹丕,偶然看到了甄后的遗物,他忍不住放声大哭,在回封地的路上,经过了洛水,由于极度的悲伤和旅途的劳累,甄后的幻影出现曹植的面前,曹植充满了欢乐和悲伤,一口气写了《洛神赋》。

洛神赋是谁写的

  另一种说法是,曹植在《洛神赋》中塑造了一个美丽而迷恋,但又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的洛神形象。曹植用这一点来比喻他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伟大抱负,但他多次受到迫害,这正好对应了人神相恋,但最终无法结合的悲剧命运。

  这个观点并不认为是为嫂子所作的,因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这属于乱伦行为,如果是这样,就不会在民间广为流传。此外,在历史上,男性作家到处使用女性形象来描述自己,所以曹植用洛来比喻自己是有道理的。洛神赋是谁写的,大家都知道了吗?



曹植。《洛神赋》是曹植写的。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作品从记述离开京城,“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的行程开始,描写了作者与侍从们到达洛滨时的情景。当时“日既西倾,车殆马烦”,他们税驾蘅皋,秣驷芝田,容与阳林,流眄洛川。在一片静谧的气氛中,作者神思恍惚,极目远眺波光潋滟的洛水。就在他偶尔抬头的一刹那,奇迹出现了:一个瓌姿艳逸的女神站立在对面的山崖上。这使作者惊愕万分,他不自觉地拉住身旁的御者,急切地问道:“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在这里,山边水畔落日前的优美景色衬托出人物意外发现的惊喜之情,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接下去御者的回答也十分巧妙,他避开作者第一个问题——“尔有觌于彼者乎”不答,而以“臣闻”“无乃”等猜测的口吻,郑重其事地提出洛神宓妃,这在有意为下文对洛神的描绘留下伏笔的同时,又给本已蹊跷的邂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洛神宓妃,相传为远古时代宓羲氏的女儿,因溺死于洛水而为水神。关于这个古老传说中的女神,屈原在《天问》和《离骚》中都曾提及。以后司马相如和张衡,又在赋中对她作了这样的描绘:“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环绰约。……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灿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上林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舒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以遗光……”(《思玄赋》)。与前人的这种直接描写不同,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逸的比喻,对洛神初临时的情状作了精彩纷呈的形容:“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其形象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方面,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而“秋菊”、“春松”与“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则从容貌方面,给人以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这种动感与色感彼此交错和互相浸淫,织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它将洛神的绝丽至艳突出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这种由反复比喻造成的强烈艺术效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使用传统手法,对洛神的体态、容貌、服饰和举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位宓羲氏之女身材适中,垂肩束腰,丽质天生,不假粉饰;她云髻修眉,唇齿鲜润,明眸隐靥,容光焕发;加之罗衣灿烂,佩玉凝碧,明珠闪烁,轻裾拂动,更显得“瓌姿艳逸,仪静体闲”。作者的这些描绘,使人联想起《诗经》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赞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也使人联想起宋玉对东邻女的称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作者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但是他比前人更重视表现人物的动态美。下面,他着重描写了洛神天真活泼的举止:“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至此,洛神的形象已神态兼备,呼之欲出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作者为眼前这位美貌的女神深深打动了。他初为无以传递自己的爱慕之情而苦闷,继而“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以要之”。在得到宓妃的应和,“执眷眷之款实”之后,他又想起传说中郑交甫汉滨遗佩之事,对她的“指潜渊而为期”产生了怀疑。作者在感情上的这种一波三折的变化,形象地反映出他当时内心的微妙状况。与其相应,洛神也感动了。不过作品没有像写作者那样,直接写她的心理变化,而是通过对她一系列行动的精细刻画,表现出激荡在她内心的炽热的爱,以及这种爱不能实现的强烈的悲哀。她“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一会儿耸身轻举,似鹤立欲飞而未起;一会儿从椒涂蘅薄中经过,引来阵阵浓郁的芳香;一会儿又怅然长啸,声音中回荡着深长的相思之哀……当洛神的哀吟唤来了众神,她们无忧无虑地“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时,她虽有南湘二妃、汉滨游女陪伴,但仍不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站在那里出神。刹那间,她又如迅飞的水鸟,在烟波浩渺的水上徘徊飘忽,行踪不定。只有那转盼流动、含情脉脉的目光,以及欲言还止的唇吻,似乎在向作者倾吐内心的无穷眷恋和哀怨。作者对洛神或而彷徨,或而长吟,或而延竚,或而飘忽的这种描写,就好似一幕感情激烈、姿态优美的舞剧。人物以她那变化不定、摇曳多姿的舞步,展现了内心的爱慕、矛盾、惆怅和痛苦。尤其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一段,更将这幕舞剧推向了高潮,人物的心理矛盾、感情波澜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正当作者与洛神相对无语、两情依依之时,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这是一个构想奇逸、神彩飞扬的分别场面: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在冯夷、女娲的鼓乐声中,由六龙驾驭的云车载着宓妃,在鲸鲵夹毂、异鱼翼輈的护卫下,开始出发了。美丽的洛神坐在渐渐远去的车上,还不断地回过头来,向作者倾诉自己的一片衷肠。“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深深的哀怨笼罩着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画面。在陈述了“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的“交接之大纲”之后,洛神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最后,洛神的艳丽形象终于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而作者却依然站在水边,怅怅地望着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驾着轻舟,溯川而上,希望能再次看到神女的倩影。然而,烟波渺渺,长夜漫漫,更使他情意悠悠、思绪绵绵。天亮后,作者不得不“归乎东路”了,但仍“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作品这段文字洋溢着浓厚的抒情气氛,具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它把洛神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勾勒、烘托得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此赋的主要特点有三:特点一,想象丰富。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因此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此赋起笔便是平中蕴奇的氛围创造。开头平平的叙述,正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叙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样,奇境的显现在事前一无征兆。但在此刻,作者刹那间目睹了一幕终身难忘的景象:一位俏丽的女子,即洛神现身。接着作者像要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争辉似的着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状。然后写洛神率众离去,与屈原《离骚》抒写主人公悲怆远逝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诸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妙处,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

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

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

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

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

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对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周洪亮主编的《璇玑辞》选用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谁有洛神赋全文加译文
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于是就模仿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 故事写成《神女赋》,我也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 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翻过伊厥山,越过缳辕山,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 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车马都很疲乏了。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 在...

曹植的《洛神赋》和宋玉的《神女赋》全文谢谢
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邃。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神女赋》接着《高唐赋》而来,作品也分作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用散文写的序,大意是说:宋玉跟着楚襄王游云梦,宋玉给楚襄王讲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并为他作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什么意思?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

竹简上写上洛神赋,送女友,女友会不会打死我?另外附刻上她拿竹简的古装...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juàn)城之“鄄”。“鄄”与“甄”通。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第五,《感甄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

谁知道洛神的爱情故事?
后来,为表彰他们,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宓妃为洛神。 历史记载 《太平广记》卷三百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 曹植在《洛神赋》中这样写她的...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描写了洛神的什么故事?
这是曹植渡洛水时,想到楚王和仙女的《神女赋》,写下关于洛水之神,洛神的爱情故事。曹植是这样描写洛神的这个故事。周车劳顿,他在到达洛水边修整时,突然,看到一个极美的女人,他的车夫告诉他,这是洛水的神,洛神。曹植用绝美的辞藻形容了,他这位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ldquo...

关于仙女得诗句
5. 谁有描写仙女的诗词 ①战国时期:宋玉《神女赋》 ②汉朝:李延年《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③三国:曹植《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

轻云蔽月,流风回雪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轻云笼月,回风旋雪。出处:曹魏·曹植《洛神赋》选段: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译文: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

为什么商纣王对女娲提的诗被人骂,而曹植的落神赋流传直今?
都说纣王残暴,什么扒皮炮烙,可是后世的刑罚并不比纣王轻多少,凌迟处死,腰斩、车裂和烹煮其实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只不过,纣王年代最久远,之前上古时期基本没法考证。所以,纣王悲惨的以第一任暴君的形象被人们所熟悉。暴君还想写诗?不管写没写,反正大家骂就行了。这就是做什么错什么,不做...

洛神到底是谁 洛神有什么传说
“洛神”,很多人一定会首先想到《洛神赋》,想到曹植与甄宓的故事,不禁悲从中来,感叹为什么他们最终是这样的悲剧收尾。但实际上,这段故事很有可能只是后人牵强附会而来,而且“洛神”也并非是指甄宓,而是一个神话人物。那么,脱离曹植所写的文章,神话传说当中的这个洛神有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仙?1.洛...

分宜县13515684806: 洛神赋是谁的作品 -
仉何冠心: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浪漫主义名篇.其原名《感甄赋》,曹植用“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形容洛神.

分宜县13515684806: 洛神赋作者是谁 -
仉何冠心: 洛神赋(三国曹植辞赋作品)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又作《感甄赋》(鄄指山东鄄城,古代称甄城),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

分宜县13515684806: 曹植笔下的洛神赋写的是谁? -
仉何冠心: 甄宓 三国时期三大美人之一,,是上蔡县令甄逸之女,不但聪明伶俐,还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原本许配给袁熙,没想到曹操大破袁绍之时袁熙跟著阵亡,於是便被曹丕所俘虏.相传甄宓曾与曹植相恋,并打算私奔逃离曹丕的控制,但却又不忍心看著曹植的才华因为两人的私奔而没莫,在一番内心的挣扎之后,甄宓选择委身下嫁曹丕,后来的人就把这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改编成“洛神”. 甄妃与曹植的奈何情 有个电视剧《洛神》虽然有点野史,但还是可以了解一点关与他们的奈何情

分宜县13515684806: 《洛神赋》的作者是谁? -
仉何冠心: 曹植

分宜县13515684806: 洛神很美么?洛神赋又是谁写的? -
仉何冠心: 洛神甄宓是河北第一美女,她不仅貌美而且心善,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甄宓说服全家人开仓赈济四方乡邻.《洛神赋》的作者是三国曹植.作者简介: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

分宜县13515684806: 《洛神赋》写的是谁? -
仉何冠心: 是甄妃,曹植的嫂子,曹丕的老婆.原是袁绍的儿媳妇

分宜县13515684806: 《洛神赋图》是谁的作品? -
仉何冠心: 顾恺之传世之作《洛阳赋图》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今河南汝阳)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被嫁给其兄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而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为神,世人称作宓妃.把甄后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分宜县13515684806: (洛神赋)为谁写 -
仉何冠心: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著浪漫主义名篇.原名《感鄄赋》(也有说是感甄赋)写的谁,民间传说是这样的: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

分宜县13515684806: 曹植的《洛神赋》写的是哪位女子? -
仉何冠心: 曹植的《洛神赋》中洛神的原形就是甄妃.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

分宜县13515684806: 曹植的《洛神赋》为谁而写 -
仉何冠心:[答案] 一种观点认为,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