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安石做官的评价

作者&投稿:智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王安石的评价~

  王安石在词方面不弱于人。。
  在政治上更是意气逼人。。。。。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1、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
2、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3、不以先进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
4、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
5、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6、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7、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8、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9、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10、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王安石做官的评价其实不是很好说,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有好心但是办了坏事的官员。
  他在宋神宗时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保甲法”“青苗法”,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王安石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按照传统的评价,王安石变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有问题,引起激烈的“党争”所以导致北宋的灭亡。

  不论是本朝或者是后世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现列举如下: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 人也。
  杨时: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
  罗大经: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毛泽东:(王安石)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 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由这些评价不难看出,王安石作为一个单纯的人来说,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好人,而究其做官而言,他所做的工作的确不符合他当时的身份,好心办了糟糕事。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兴贤》)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北陂杏花》)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金陵怀古四首》)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


苏轼和王安石从诗中体现出谁更适合做官?
那些出身于科举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诗人或官员。第一,唐、宋官员,都是诗人 为什么?因为苏轼,欧阳修和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时,都有一门必修课,即创作律诗,这就是所谓的试帖诗。宗天圣,于宋仁,欧阳修八年(1030年),他是第一个学者;李青二年(1042年),王安石是第一个学者;嘉祐二年(1057年),...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这其中有三个人的评价很有对比性,而看待他们三人对项羽的评价,我认为,不能只从某一方面,而是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和诗人的习惯。杜牧 1.杜牧,出生在官宦世家,祖上立过大功,他的爷爷杜佑就是凭恩荫做官,最后官拜宰相。所以,这是一位出生在富裕人家的公子哥,分明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进士...

《苏东坡传》(4):王安石变法,祸起庙堂
而因为王安石变法所带来的政治冲击波,直至北宋灭亡依然余震不绝。王安石是一个很固执的人,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评价他:“王安石此人,徒有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当他到达了权力中心之后,不遗余力地说服神宗皇帝接受自己的变法主张。那...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人
王安石是:北宋朝代的人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

读《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诗人。他甲科进士第四名出身,先后在地方和中央任职。在地方做官期间,注重实地调查研究,并将自己的理政思想付诸实践。在中央任职期间,针对北宋阶级矛盾、经济矛盾越来越激化的状况,主张变法改革。他的主张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并...

司马光比之王安石,谁对宋朝的贡献更大?
如果从我的观点来看,谁的贡献都不大。这可能有点消极悲观,也不是很客观,但是我只是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王安石年轻时候主要在地方做官,看到民生疾苦,所以有一颗忧国忧民救国之心。他得到神宗皇帝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雷厉风行,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看到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更多是...

王安石: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在这些变法领袖中,运气比较好的当属王安石了。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还是名学者、诗人、散文家。他的文章可以和韩愈、柳宗元相抗衡,诗词在“八大家”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历史对王安石的评价大多有失公允。只有抛开那颓丧唬人的外表,才能发现内心潜在的真善美。 天才遇见天才 在王安石的童年世界中,发生过...

王安石是做什么的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

王安石对北宋进行的改革,有哪些隐患?
神宗即位后,发现此时已是接近国库空虚的财政状态。年仅19岁的神宗,满怀一腔振兴国事的热血,想要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快速稳定国家经济。当时,王安石在地方上做官颇有成就,名声在外。于是,一个对自己的政策满怀自信的鬼才,与一个雄心万丈的皇帝便一拍即合,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新法。此处将王安石...

王安石生平故事及结局
嘉祐四年(1059)十月,王安石应召进京,担任三司度支判官,时年三十九岁。自此,他身居皇城之中担任朝官,一步步走上了变法之路。 二、忠臣明主 宝剑砺锋 自入京师做官,王安石的改革思想渐渐成形,只是苦于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三司度支判官掌管财政预算收支,对于王安石发挥“理财”才能是十分有利的,也使他有机会深入了...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一句话评价王安石的为官之道 -
晏牧消炎: 结党纵下贪腐排除异己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王安石是个怎样的官,为什么有人说是他引导北宋走向灭亡. -
晏牧消炎: 他应该是算好人吧,但是就是好心办坏事那类 宋神宗让他变法,王安石变法有三个方面:1.理财措施 2.军事措施 3.教育措施 变法第三是教育措施.他改革科举,废明经,设明法.明经就是死记硬背的,没什么用.整顿太学,使学校成为为变法...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王安石是怎样成为一代改革家的?
晏牧消炎: 王安石出生于官僚家庭,书香门第.父亲去世后,家境艰难,有时要靠野菜充饥.他从小就酷爱读书,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王安石年轻时就有经世治国的远大志向,二...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一句话评价王安石的为官之道 -
晏牧消炎: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舍我其谁.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影响王安石评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
晏牧消炎: 实际上是立场.王安石变法得红利者褒扬,受打击者贬低,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尽可能跳脱自己的立场,抛开个人主观性,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从是否利于当时的社会或者文明发展的角度做出客观 评价.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宋朝最好的皇帝是宋仁宗吗?__
晏牧消炎: 是的宋仁宗,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时更名为赵祯,在世1010年-1063年,享年54岁,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宋仁...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王安石是通过察举制做官的么 -
晏牧消炎: 不是,王安石是考中进士后做的官,庆历二年,也就是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人生下半场,最难是“放过”
晏牧消炎: 有书君说相对于“苏轼”来说,“苏东坡”这个名字似乎让人觉得更熟悉.而苏轼之... 苏轼一直在外做官,并不在权力中心.而且苏轼的官位,比起司马光、欧阳修等元老...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请教才人翻译诗文 -
晏牧消炎: 好个聪明的王安石同学哟,你当官还是一直很清廉滴. 可惜你是不适合当太大的官的,一辈子当个翰林是再合适你不过的了. 这首诗明褒实贬,后两句出自韩琦对王安石的评价「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历史上对王安石这个人争议很大,有说他大奸若忠的,也有说他不和时宜的, 宋仁宗说他有点神经兮兮的,好做作,苏轼评价他为:“老狐狸”.

铜仁地区1873089316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作文 -
晏牧消炎: 现如今,有太多的人都有着从众心理,然而他们去不知道与众不同同样也是一种美. 美丽并不只是表现在外表的,更重要的是在内涵.那样,无论你的外别有多么的不堪,但别人都会说你很美丽的,因为你的内涵.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就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