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生平故事及结局

作者&投稿:羽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安石的故事

一、志向高远 立志济国

王安石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十一月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在这里一直长到九岁。家乡山清水秀,有青山碧水的滋养,他在这里博览群书,涉猎儒家、道家等各家各派的著作。尤其是儒家学说对他影响甚深,“入世”思想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牢牢扎了根。后来,他便随父辗转各地、居无定所,走遍大江南北,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各地风土人情、增长见识。王安石勤于读书,少小之时就胸怀鸿鹄之志。他曾有诗说明那时的心情:“男儿力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年纪尚小的王安石就有了建功立业、扬名天下的远大志向。然而,十五岁那年,父亲亡故,家庭支柱轰然倒塌,一家人陷入困境,家境急转直下,贫苦无依。但也正是困顿的生活磨炼了王安石的意志,使他励志苦读,力求能在科举考试中考取功名、名扬天下。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中进士,名列第四,时年22岁。本来就其文采而言,王安石会一举夺魁、独占鳌头,无奈考场仍离不开人情世故,所以他只好屈居人下。这件事对意气风发的王安石触动很大,愤懑过后,他隐忍了下来,也更加努力了。中进士后,王安石出任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其实就是扬州知府韩琦官署的幕僚。做官后,王安石仍通宵达旦地读书。庆历四年(1044),王安石得子,取名芳。初为人父,王安石自是满心欢喜,对儿子寄予厚望。任期届满,王安石来到京城待命。庆历七年(1047),他出任鄞县知县。

王安石出任知县时,正值年富力强、豪气冲天的年纪,决心干一番事业。他深入实际、深入百姓,关心民众疾苦。看到百姓衣不蔽身、食不果腹的惨状,他于心不忍,力求改变这种状况。他认为,既为父母官,自己责无旁贷。在鄞县的第一年,他就利用冬闲时节,带领百姓修建水利工程,以期旱涝保收。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借高利贷深受盘剥,以致虽劳苦终生,却仍负债累累、妻离子散、饿死街头。看到这种状况,王安石决定将官粮以低息贷给农民,待收获时再让他们还给官府,这不仅大大改善了这种不公平的状况,还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王安石还兴建学校等,这类兴利除弊的利民措施,在王安石任期不可尽数。三年任职期间,鄞县的社会秩序得到改善,王安石深得民心。当然,这些经历也成为王安石后来推行变法的直接经验。

皇祐元年(1049),王安石任满,离开鄞县,前往京城。皇祐三年(1051),因为政绩斐然,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刚过而立之年就有如此作为,可见王安石有着十分杰出的政治才能。至和三年(1056),二月,王安石任开封群牧司判官,正是在此任职期间,他的改革思想萌发了。如果说鄞县任职三年是为民兴利除弊,而此时,他更放眼于整个社会,力求针砭社会弊病。次年,他出任常州知州,大举兴修水利,因而得罪了当地富豪,被调往他处。嘉祐三年(1058)三月,王安石调任江南东路提典刑狱,他无意于本职工作,对经济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次年,他上书仁宗,叙说茶叶禁榷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官府借此搜括民财,茶叶价格甚高、质量又差、根本无法饮用等。他建议由商人运销、官府征税,宋仁宗采纳了此建议,效果非常好。

嘉祐四年(1059)十月,王安石应召进京,担任三司度支判官,时年三十九岁。自此,他身居皇城之中担任朝官,一步步走上了变法之路。

二、忠臣明主 宝剑砺锋

自入京师做官,王安石的改革思想渐渐成形,只是苦于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三司度支判官掌管财政预算收支,对于王安石发挥“理财”才能是十分有利的,也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社会经济状况。嘉祐五年(1060)五月,王安石上《言事书》,洋洋洒洒,约有万言。他立足于全局,从宏观上分析了北宋的内外形势、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从北宋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出发,王安石说明了变法的必要性;接着论述了要解决危机,就需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来辅佐皇帝,并说明培养人才的方法;还阐述了开支不足的原因所在,将之归结为不注重“理财”。然而,此次上书并未引起宋仁宗的重视,仁宗历经范仲淹时期的变法,此时已毫无斗志。但王安石的一片忠心得到了仁宗的肯定,仁宗任命他为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同时,也起用一部分新人。这一年,王安石已四十一岁。

嘉祐八年(1063)三月,宋英宗即位。英宗在位仅四年时间,朝中又诸多变故,朝臣们意见不一,相互倾轧,王安石得不到重用。同年八月,母亲病逝,王安石辞官守孝。这期间,有些权臣已觉察到了王安石的变法意图,害怕这种意图一旦得到实施,自己的利益就会遭到损害,趁机将矛头指向王安石,对他恶言中伤,继而又捏造事实大肆诋毁。

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即位。神宗在当太子时,就深为王安石的政治才能所折服;即位时,年方二十岁,很想有一番大的作为,成为一代明君。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即位后不久,神宗就任命王安石知制诰知江宁府。熙宁元年(1068)四月,神宗又授予王安石翰林学士兼侍讲一职。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问他治国之策,王安石对答如流,言论切中要害,深得神宗的赏识。

不久之后,神宗又问王安石:“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王安石退朝后,上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详述了这一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北宋社会并不像皇帝所说的太平无事,而是在看似繁盛的表面下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在用人方面,“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义,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建议要效仿“古人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来商讨国家大事;在治理方面,“农民坏于差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兵士杂于疲劳,而未尝申敕训练”等;在理财方面,“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的原因正是“大抵无法”。同时,他还指出科举考试中存在的弊端,尖锐而恳切。宋神宗看了王安石的奏折之后深受震动,震惊于社会现实的种种弊端,感动于王安石的拳拳之心。此时的神宗已下定决心支持王安石变法。一场轰轰烈烈、名垂千古的变法运动即将拉开帷幕。

三、熙宁变法 大展宏图

熙宁二年(1069)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此后又设置专门的议变旧法的机关——制置三司条例司,由陈升之、王安石主管。王安石推荐吕惠卿作为自己的助手,开始拟定变法的种种具体措施。

熙宁二年七月“行均输法”;同年九月“行青苗法”;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立保甲法”;同年“行免役法”;熙宁四年(1071)十月“立太学生三舍法”;熙宁五年(1072)三月“行布易法”;同年五月“行保马法”;同年八月“定方田均税法”。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包括理财、整顿治安和军备、改革科举与学校制度三个方面,而理财是变法的核心内容。

(1)均输法。均输法实施的宗旨是“徙贵就贱”,也就是京城所需物资的采购要以价格低廉、路途较近为原则。具体方法是政府拨给发运司五百万缗(一缗是一两银、一石米、一匹布、一贯钱的综合)作为其本钱。薛向担任发运使,负责淮、浙、江、湖六路上供物资的输送。均输法可有效调整物资的供求关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第一,由于“官员拘于弊法”,不知道京师的需要和六路上的供应情况,无法及时进行调整;第二,因为“各路上供,岁有定额”,丰年不多征收,歉年必须收足,“上供之地转输劳费,而京师则半价卖出”,这就使富商大贾得以操纵市场,从中渔利。第三,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和矿产品无法自由流通,对商品市场的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2)青苗法。青苗法源于对既得经验的总结。“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估计麦粟产量之盈余,失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条例司要求诸路都依照陕西的做法,“民愿预借者给之,令出息二分,随夏秋税输纳,愿输钱者从其便”。青苗法的推行有利于抑制高利贷商人对农民的盘剥,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如南方之民认为“皆便之,无不善者”。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青苗法也带来了损害,“官吏不体此意,均配摊派,反成骚扰”。青苗法虽名义上只收取百分之十利息,二次借贷收百分之四十利息,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官员与奸商相互勾结,用折计现钱,陈米借出、新麦偿还,控制谷物价格等手段,借贷的农户仍是受尽盘剥,陷入还债的深渊之中。

(3)农田水利法。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农田水利,鼓励开荒,制定整治河道的规划,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项措施体现了王安石的“以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财”的思想。农田水利法实施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量荒地得到开垦,黄河得到治理,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等等。

(4)免役法。免役法代替了以往实行的差役法。它的主要内容是承担徭役义务的人不再服徭役,而是出钱募役。实施此法的初衷是免除民间所承担的徭役,同时增加政府收入。实施的效果确实达到了目的,但它仍是一项弊端极大、争议最多的措施。原先差役法是由农村五等主户分别承担职役与力役,但很多主户逃避差役。免役法要求“计民之贫富,分五等输钱”,“官户、女户、寺观、单丁、未成丁者,亦等第输钱”,同时“又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缺”。这样,官府收上钱来之后,再出钱募人充役。免役法虽明令“等均取雇值”,但实际上地方官员可以任意出入;免役法将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力转变为占有劳动者的货币,这就使得交纳免役钱的人必须将劳动成果换成货币,这又会遭受到商人的剥削;同时因为免役法每年都征收,而差役数年才轮流一次,这实际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很多农户被逼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以致民怨沸腾。

(5)市易法。此法的实行,实质上是以国家所藏库帛“置市易务于京师”,不久就在各路推行。市易法的实行,有利于保护中小商贩和外来客商,但政府从事商业,从长远上讲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再加官员与豪商勾结起来,控制价格,反而坑害了平民百姓。

(6)方田均税法。该法包括方田法和均税法两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北宋并不反对土地兼并,因此富豪地主大量兼并、侵吞土地,并千方百计隐瞒土地的数量以逃避税收,这就大大损害了国家的税收政策。方田法就是要解决隐瞒土地问题的,但实际推行过程中,一整套既定措施根本得不到实行,成为一纸空文。推史料记载,实行十四年之后,所丈量出的土地亩数还不及耕地总数的一半,反而扰民耗财。

(7)保甲法。王安石实行保甲法意在解决“寇道充斥、劫掠公行”的现象,控制人民,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然而保甲法不利于农民安心生产,不利于人员的流动。

除上述各项措施之外,王安石也在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方面采取了不少改革措施。如他注重科举取才的实用性,废除明经科和科举诗赋,以《诗》、《书》、《易》、《周礼》、《礼记》为本经,《论语》、《孟子》为兼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回答问题,以求选拔经世治国之才。王安石还注重学校制度的改革,“立太学生三舍法”,分生员为三等,上舍生成绩优异的,可“免发解及礼部试,召试赐第”。

王安石的结局如何?

变法之路,困难重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阻挡着变法的前进。随着新法的推行,改革派与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化,改革派内部也是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再加上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急躁冒进、用人不当,本要利民、反而扰民,因此招致诸多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均输法刚刚出台,就招来一片反对,到颁布青苗法时,这种反对愈加强烈。韩琦身为元老重臣,极力反对青苗法;翰林学士司马光也上奏说青苗法使得“士夫沸腾,黎民骚动”;熙宁四年(1072),监察御史刘挚、御史中丞吕诲上书言免役法“有十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反对声不绝于耳,改革的支持者宋神宗也不免疑虑重重,无从决断。熙宁六年至八年,旱灾频仍,灾民四处流亡,无以为生,保守势力趁机上“流民图”,并将之归结为变法带来的恶果。灾民无衣无食的惨状使宋神宗深受震动,竟夕不眠,示之后宫,后妃也落泪不止。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神宗变法的决心。

熙宁七年(1074)四月,宋神宗下求言诏,司马光“上疏言青苗、免役、市易及四夷用兵不便”,“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以韩绛同平章事,吕惠卿参加政事”。吕惠卿在变法之初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手中权力的扩大,他开始醉心于权力的争夺。为了独掌相权,他排挤韩绛,并千方百计阻挠王安石再次任相。韩绛不满他的做法,力劝宋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熙宁八年(1075),“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王安石复相”。

王安石复相之后,变法的形势并未得到好转,改革派内部更是争权夺利、倾轧不已。吕惠卿处心积虑地想代替王安石,就在宋神宗那里恶意中伤他,用心险恶,以致神宗罢免吕惠卿参知政事一职。与此同时,神宗对王安石也不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无比信任了。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之子王芳暗中唆使人诬告吕惠卿向华亭县借款购田,事情败露,王芳抑郁成疾而死。王安石老年丧子,悲痛之极,看透世事,对政治上的是是非非已心灰意懒,遂向宋神宗上书辞职。同年十月,“王安石罢相,出判江宁府”。次年,王安石又辞去江宁府职,只是保留着虚衔而已。

二次罢相时,王安石已五十六岁了。他退居江宁,在山半坡筑起一座简简单单的庭院,自号半山老人。暮年的王安石身心俱疲,遂皈依佛教,以求精神的慰藉。他过着闲散的隐居生活,谈诗论文,参禅味道,游山玩水,醉心田园。

可也凑巧,吕惠卿也恰在此时出任江宁知府。他前往拜见王安石,希求尽释前嫌,王安石欣然接受。后来,与王安石相见,苏轼途经江宁,曾经反对变法的两人捐弃前嫌,同游蒋山,把酒临风,畅意而归。此时的王安石已经不那么执著政见、凌厉逼人,变得平和、质朴了。

不过,宋神宗并未将在野的王安石忘于脑后,元丰三年(1080),加为“荆国公”;神宗病死之前,又加之为“司空”。

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保守势力控制了政权。不久,司马光出任宰相,尽废新法。元祐元年(1086)三月,“罢免役法”。此事对王安石打击很大,毕生心血转瞬被废除殆尽,他忧郁成疾。四月,王安石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大家对王安石有什么看法?
墓志碑文,为数甚多,通常 是概括叙写墓主生平、历官、品格,文笔简妙老洁,偶 尔插入几则生动故事,显得重点突出,亲切感人。如《给 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写孔道辅不好鬼神□ 祥,举笏击杀妖蛇事,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无神论者 的形象。游记如《游褒禅山记》,“借题写己,深情高 致,穷工极妙”(...

描写王安石生平的文言文
新法非必不可行,安石非必不能行新法,误在未审国情,独执己见,但知理财之末迹,而未知理财之本原耳。当安石知鄞时,略行新法,邑人称便,即哓哓然曰:“我宰天下有余。”不知四海非一邑之小,执政非长吏之任也。天下方交相诟病,而安石愈觉自是,黜陟予夺,任所欲为。至若登州妇人一案,...

柳永以及谢安的生平事迹
他一生穷愁潦倒,家无余财,相传死后无钱下葬,最后由“群妓合金葬之”。文坛上流传有“吊柳七”、“吊柳会”等逸事。由于柳永长期出入歌楼妓馆,生活东漂西荡,对下层人民生活有较多体验,所以他的词题材较为广阔。其内容主要反映羁旅行役、男女恋情和都市生活三个方面。其中以前者成就最高。柳永精通...

一篇关于王安石的文章 800~1000字~! 急需~!!!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史实写一下自己心中的王安石,可以写一下王安石的品格,比如勤学苦练、刚正不阿、淡泊名利等等。正文:他不是那“江山望不尽,最美镜中人”的愁宗李煜,也不是那“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的韩愈,更不是那“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范仲淹,而是那被梁启超评为“...

关于王安石的论文
之启示。更以受学期间,笔者每于研讀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知安石器識宏达,学问渊博,其为政策論文,不逊色于苏轼,所为抒情文,媲美欧阳修;另安石致力之变法,是否造成北宋政治雪上加霜之主因,抑或北宋灭亡及南宋之羸弱不振,...

介绍一下唐宋八大家的人物生平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贺兰敏之生平简介,贺兰敏之死亡之谜大揭秘
父亲为贺兰安石(史书记为越石,敏之墓志则记为安石,今从墓志改),袭山县开国男,赠卫尉卿、户部尚书、驸马都尉、韩国公,安石的驸马追赠,可能来自于武后称帝后对于武氏家人的封赠,韩国夫人可能也在受赠长公主之列;妹魏国夫人贺兰氏;妻杨氏,受封弘农郡太夫人;子贺兰琬,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贺...

安石字文言文
再看陆佃所作书王荆公游锺山图后,更可窥见王安石生平治学讲学的神情风格,实跟道学家的“褒衣博带,规行矩步”完全异趣。 “荆公退居金陵,多骑驴游锺山。每令一人提经,一仆抱字说前导,一人负木虎子随之。元佑四年六月六日,伯时见访,坐小室,乘兴为予图之。其立松下者,进士杨骥,僧法...

《晋书 谢安传》的全文和翻译
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温后诣安,值其理发...

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柳宗元:著有《柳河东集》等。苏轼: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苏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王安石的主要事迹 -
贸咬德宝: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历史上,王安石是怎么死的? -
贸咬德宝: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实行的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主张变法的宋真宗死后,王安石失去了靠山,四面受敌,被痛恨变法的保守派施以“车裂”之刑.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代名臣王安石的个人生平是什么?
贸咬德宝: 王安石出生于官僚家庭,书香门第.父亲去世后,家境艰难,有时要靠野菜充饥.他从小就酷爱读书,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王安石年轻时就有经世治国的远大志向,22...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宋代诗人王安石简介 -
贸咬德宝: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历史上王安石怎么死的 北宋文人王安石简介 -
贸咬德宝: 是为了控制老百姓,保马制是让百姓几家合力为国家养马作军事用途,因为北宋缺乏牧区 .....保马法,王安石变法之一.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王安石的一生年表 王安石的后人在哪里 -
贸咬德宝: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一生年表1021年,王安石出生.庆历二年(1042) ,21岁时,王安石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祐三年(1058),37岁时,王安石上宋仁宗的万言书中,...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请介绍一下王安石的一生 -
贸咬德宝:王安石 (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王安石是谁?
贸咬德宝: 王安石简介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 王文公. 生平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 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

墨竹工卡县18719503095: 王安石的资料 -
贸咬德宝: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